第383章 贸易对抗-完
作者:唯有弦歌 更新:2021-12-26 15:14
贿赂贸易对象的高层,这几乎是所有做生意的人最希望做的事情。
比起正常的竞争,只要对方掌握了话语权的高层被收买,那么他们就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达到目的。
而韦珣,作为华夏的最高领袖,在军政和民间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好的对象。
甚至很有可能英法的资本已经知道这一次华夏官方作为幕后操纵人,想要通过各种手段积压英法商品的贸易市场。
但韦珣并未动摇,比起后世动不动就被别的国家封锁贸易或者封锁技术的华夏,这个时空的华夏只要封锁了自己,头疼的就是他们了。
因为华夏目前在国外的投资多是以官方国营的资本和皇室投资的产业,华夏民间的资本是极少的,甚至很多国家可能没有。
原因就在于开始崛起的华夏遍地是机遇,运输、生产、销售三大版块只要选中了合适的项目,只要资金不出问题,那基本就是等着钱送上门来。
华夏国内的经济投资回报高,而在国外目前白人至上的世界,作为华夏人他们很难有底气和其他国家的本土资本竞争。
加上华夏本来就是个人情的社会,比起到了外面人生地不熟,在华夏不论是办事还是商谈都没有外界的种种困难。
现在华夏的外贸商品除了原有的生丝、茶叶、瓷器等传统行业,对外贸易的大头也不过是加工的半成品钢铁、合成钢,其中超过九成还都是出售到德奥意三个国家。
华夏目前有市场,市场等于钱,尤其是一个人口四亿的国家,其中的商业利益到底有多大即便不是资本家也知道。
之前韦珣有底气封锁白头鹰,也正是因为市场在华夏的手中,加上白头鹰的产品还不是一战之后得到广泛认同的精品高端,反而是如今的英法德三国的产品才是最为顶尖的。
并且白头鹰的产品并不是后世那种不可替代无可选择的独家产品,大多数技术难度都不高。
掌握市场,那就是掌握了主动,掌握了外资的命脉。
华夏频繁针对外资产品进行查处,虽然所有的查处都是有着真凭实据,但英法资本家在见到华夏皇帝不吃这一套,华夏商务部、海关、工商局等息息相关的部门也不敢乱伸手。
一个月下来,华夏商务部频频接到英法资本家的谈话请求,外交部也三天两头被英法外交大臣找上门。
此时忙于给资本家办事的英法外交官,已经放弃了继续斡旋华俄战事的想法,不停的和华夏外交部打着嘴仗。
韦珣看了几次会谈纪要之后,更是直接吩咐除非有重大进展,否则不要再发给他看。
实际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内容,无非就是英法要么指责华夏的执法部门不公,偏帮,要么就是代表英法资本家表示自己在华夏没有得到大国应有的待遇,要么就是威胁华夏要报复。
华夏外交部则干脆利落的两手一摊,然后说着执法的公正性和这是接收到群众举报。
甚至在一次升任外交部副部长的耿毅直接被英法两国的威胁气上心头直言:华夏已经不是1901年之前的华夏,华夏的执法是公正且公开的,华夏这一次的执法是全国性不论是华夏商品或者其他国家的商品都是一视同仁,你们如此威胁和逼迫妄图让华夏妥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就差指着英法的鼻子说现在我已经有和你平起平坐的资格,你的名头唬不住我。
一直到九月20日,整个华夏的商品质量清查才正式结束。
虽然行动已经结束,但持续两个月的商品查处之后,华夏的目的已经达到。
两个月的负面信息层出不穷,两个月来华夏国内的英法商品销售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不得不选择替代品的民众转而使用德奥和华夏国产的商品。
尤其是不少人在使用国产商品之后,发现国货并不比洋货差,以往使用国货的都是因为兜里没钱,不得已,在有钱之后自然要追求质量。
这也是要怪初期的民营工厂大多都没有经验,工人也的技术也极为生疏,甚至很多只是在华夏国有工厂上过两三个月班的人挖过去就做车间主任这类的职务,生产的产品又能好到哪里去?
直到在不断的生产中工艺得到提升,发现粗制滥造无法和洋货竞争市场的资本家才开始追求质量。
这也造成不少人穷的时候用国货觉得质量不行的固有印象,等到有钱之后觉得既然有钱那何尝不去购买洋货呢?
这一次不得不选择国货作为替代,华夏的民营工厂的产品也着实重新依靠不比洋货差的质量占据了不小的市场。
给了甜枣之后,华夏的税务部门却开始重拳出击。
只是这个重拳出击全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税务总署只是发了一封全国性的文件。
文件的核心内容是:
经热心群众举报,经有关部门查证,华夏目前超过八成的企业因为业务不熟,对依法缴纳税收的必要性知之甚少。华夏税务总署决定将会在1911年一月1日起,正式对全国所有企业进行税务核查。请相关的企业尽可主动到当地税务局配合核查,依法缴纳税收。
这份文件,可以说是给之前还在高兴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将要大赚一笔的资本家当头一棒。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虽然华夏税务总署没有明言,但华夏的政策套路他们通过这几年也已经摸清楚了。
尤其是像现在这样提前三四个月宣布将会在什么时候进行什么,为的可不是让他们抓紧时间将账面的漏洞填补,而是提醒他们识相的就赶紧配合把该缴纳的税收缴了,不然指定没有好果子吃。
一时之间华夏民营企业中最为忙碌的就是财务,需要不停的配合税务局核查账目,还要走银行划款补税。
华夏的民营轻工业成为了这次贸易对抗表面上最大的赢家,华夏也获得了大幅度的税收增长。
然而,最大的赢家在元山,不过不是皇室,而是整个华夏。
比起正常的竞争,只要对方掌握了话语权的高层被收买,那么他们就可以以相对低的成本达到目的。
而韦珣,作为华夏的最高领袖,在军政和民间都有着极高的影响力,无疑是最好的对象。
甚至很有可能英法的资本已经知道这一次华夏官方作为幕后操纵人,想要通过各种手段积压英法商品的贸易市场。
但韦珣并未动摇,比起后世动不动就被别的国家封锁贸易或者封锁技术的华夏,这个时空的华夏只要封锁了自己,头疼的就是他们了。
因为华夏目前在国外的投资多是以官方国营的资本和皇室投资的产业,华夏民间的资本是极少的,甚至很多国家可能没有。
原因就在于开始崛起的华夏遍地是机遇,运输、生产、销售三大版块只要选中了合适的项目,只要资金不出问题,那基本就是等着钱送上门来。
华夏国内的经济投资回报高,而在国外目前白人至上的世界,作为华夏人他们很难有底气和其他国家的本土资本竞争。
加上华夏本来就是个人情的社会,比起到了外面人生地不熟,在华夏不论是办事还是商谈都没有外界的种种困难。
现在华夏的外贸商品除了原有的生丝、茶叶、瓷器等传统行业,对外贸易的大头也不过是加工的半成品钢铁、合成钢,其中超过九成还都是出售到德奥意三个国家。
华夏目前有市场,市场等于钱,尤其是一个人口四亿的国家,其中的商业利益到底有多大即便不是资本家也知道。
之前韦珣有底气封锁白头鹰,也正是因为市场在华夏的手中,加上白头鹰的产品还不是一战之后得到广泛认同的精品高端,反而是如今的英法德三国的产品才是最为顶尖的。
并且白头鹰的产品并不是后世那种不可替代无可选择的独家产品,大多数技术难度都不高。
掌握市场,那就是掌握了主动,掌握了外资的命脉。
华夏频繁针对外资产品进行查处,虽然所有的查处都是有着真凭实据,但英法资本家在见到华夏皇帝不吃这一套,华夏商务部、海关、工商局等息息相关的部门也不敢乱伸手。
一个月下来,华夏商务部频频接到英法资本家的谈话请求,外交部也三天两头被英法外交大臣找上门。
此时忙于给资本家办事的英法外交官,已经放弃了继续斡旋华俄战事的想法,不停的和华夏外交部打着嘴仗。
韦珣看了几次会谈纪要之后,更是直接吩咐除非有重大进展,否则不要再发给他看。
实际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内容,无非就是英法要么指责华夏的执法部门不公,偏帮,要么就是代表英法资本家表示自己在华夏没有得到大国应有的待遇,要么就是威胁华夏要报复。
华夏外交部则干脆利落的两手一摊,然后说着执法的公正性和这是接收到群众举报。
甚至在一次升任外交部副部长的耿毅直接被英法两国的威胁气上心头直言:华夏已经不是1901年之前的华夏,华夏的执法是公正且公开的,华夏这一次的执法是全国性不论是华夏商品或者其他国家的商品都是一视同仁,你们如此威胁和逼迫妄图让华夏妥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就差指着英法的鼻子说现在我已经有和你平起平坐的资格,你的名头唬不住我。
一直到九月20日,整个华夏的商品质量清查才正式结束。
虽然行动已经结束,但持续两个月的商品查处之后,华夏的目的已经达到。
两个月的负面信息层出不穷,两个月来华夏国内的英法商品销售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不得不选择替代品的民众转而使用德奥和华夏国产的商品。
尤其是不少人在使用国产商品之后,发现国货并不比洋货差,以往使用国货的都是因为兜里没钱,不得已,在有钱之后自然要追求质量。
这也是要怪初期的民营工厂大多都没有经验,工人也的技术也极为生疏,甚至很多只是在华夏国有工厂上过两三个月班的人挖过去就做车间主任这类的职务,生产的产品又能好到哪里去?
直到在不断的生产中工艺得到提升,发现粗制滥造无法和洋货竞争市场的资本家才开始追求质量。
这也造成不少人穷的时候用国货觉得质量不行的固有印象,等到有钱之后觉得既然有钱那何尝不去购买洋货呢?
这一次不得不选择国货作为替代,华夏的民营工厂的产品也着实重新依靠不比洋货差的质量占据了不小的市场。
给了甜枣之后,华夏的税务部门却开始重拳出击。
只是这个重拳出击全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税务总署只是发了一封全国性的文件。
文件的核心内容是:
经热心群众举报,经有关部门查证,华夏目前超过八成的企业因为业务不熟,对依法缴纳税收的必要性知之甚少。华夏税务总署决定将会在1911年一月1日起,正式对全国所有企业进行税务核查。请相关的企业尽可主动到当地税务局配合核查,依法缴纳税收。
这份文件,可以说是给之前还在高兴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将要大赚一笔的资本家当头一棒。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虽然华夏税务总署没有明言,但华夏的政策套路他们通过这几年也已经摸清楚了。
尤其是像现在这样提前三四个月宣布将会在什么时候进行什么,为的可不是让他们抓紧时间将账面的漏洞填补,而是提醒他们识相的就赶紧配合把该缴纳的税收缴了,不然指定没有好果子吃。
一时之间华夏民营企业中最为忙碌的就是财务,需要不停的配合税务局核查账目,还要走银行划款补税。
华夏的民营轻工业成为了这次贸易对抗表面上最大的赢家,华夏也获得了大幅度的税收增长。
然而,最大的赢家在元山,不过不是皇室,而是整个华夏。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