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叛国案
作者:唯有弦歌 更新:2021-12-10 06:34
徐树铮按了按有点激动的杨宇霆,语气平淡的对胡适说道:“铮此来,是想请先生赴死。”
胡适还是不说话,徐树铮继续说道:“这一次英法美日等国收买了几千个华夏的所谓有识之士,鼓吹议和,陛下大为光火。”
“让陛下光火的不是胡先生说的谈和,而是这些人被一点金钱收买之后就背叛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光火的是这些人以为收点钱说点话没人知道。”
“铮知道胡先生是个清高的文人,是个纯粹的文人,是个虽然反对华夏目前复兴党和军方理念的文人,但铮相信先生对这个国家还是热爱的。”
“这一次要以叛国罪严惩逮捕的几千人,为的就是要以儆效尤。他们有的人是老师,有的人是报社的编辑、有的人是社会名流,不过这些都还不够分量。”
胡适洒然一笑:“在徐部长眼里,区区在下最有分量?”
徐树铮可没有回他话的意思,转头对杨宇霆说道:“查嫌犯胡适,收日本金钱十万华元,英美外币两万英镑,于十月1日起鼓吹议和,妄图以舆论干扰国家政略,现以叛国罪论。”
胡适不在乎死活,但他虽然反对当前的执政方针却并没有叛国,临死背上这个罪名可不是他想要的。
他一把抓住徐树铮的手臂悲声说道:“徐部长,死则死也。叛国之罪,胡某未曾参与!高抬贵手!高抬贵手啊!”
一把摔下胡适的手,语气冰冷的话传到胡适耳中:“这一次不分青红皂白,只看谁说了要谈和,有罪无罪不是你说了算。先生鼓吹议和的几篇文章可是在报社上写着呢。”
言罢,徐树铮和杨宇霆离开。
韦珣收到国防部发来的报告,尤其是对胡适的处理徐树铮把原委和目的都交代了。
看了一下之后韦珣沉思要不要批准?不批准就是网开一面,到时候还会有人愿意拿钱做公吱,批准就是枉杀。
不过想到胡适此人曾经在民国时期出谋划策让光头委员长对东三省问题退让,放任日本夺取东三省,被光头委员长大骂汉奸,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至于文学造诣?没了他胡适,华夏其他人做不得?其他人就没有他这水平了?
再说了?这个年代讲究的是国家军事、国家工业、国家经济、国家科技,文学是以后才要考虑的事情!
“卿之提议皆允。”
写完这句批注之后,韦珣就将其丢在一边了。
十月4日,华夏发生了一件大事,举国震动。
华夏国防部明文公告,将十月1日鼓吹议和的文人和社会名流进行核查,前后逮捕近五千人,均是收受了英法美日四国的金钱从而鼓吹议和。
随后全国各省、郡、市、县的报纸连篇叙述当地被捕人员是如何收了金钱,如何通过鼓吹议和影响国家政略的经过。
十月5日,华夏最高领袖韦珣以华夏皇帝的名义宣布这四千八百五十七人交由华夏各省检擦院审理,等待最后的结果。
原本还觉得议和的言论很有道理的国民被报纸报道其中的利益关系,列强妄图通过公吱干涉华夏内部政治的阴谋,顿时让华夏的民众恍然大悟。
从建国之后韦珣就极为重视对舆论的管控,尤其是在现在仅有报纸和书本传播的时代,针对性的对新闻出版和书籍出版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出版的报纸和书籍的内容。
这是华夏自建国之后继清查明末叛国家族后世、清查满清余孽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清洗。
尤其是这一次这些人仅仅是发表一些议和倾向的言论就被逮捕,即便现在没有开始审理也没有开始定罪,但卷入这场漩涡之中的人和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看出来绝对不会法不责众,甚至可能会因为某些人的意志而“小题大做”。
在十月15日,经过十天的的审理,面对诸多证据和证词的情况下,多数人都认罪自己拿了外国人的钱,但拒不承认自己叛国。
没办法,叛国的罪名和对亲属的影响太大了,一旦被打上这个罪名,他们的后代除非韦氏统治的华夏帝国在某一日就此失势,否则永远都没有出头之地。
少部分没有收金钱只是凑个热闹想要博取一些名望的人,也在法庭上认为自己无罪,拒不承认摆在他们面前的证据,并且他们的辩护律师以法律条文中的言论自由来为自己辩护。
不过他们的辩护显得很苍白,因为这些“证据”都是徐树铮和杨宇霆一手命令人安排的,即便在逻辑上不通,但在法庭上依旧将这些人定为叛国罪。
这次叛国案如此快速的审理完全是得益于华夏目前各省逐渐完善的司法机构,取得的效果也是极好。
首先是震慑了某些团伙和势力,让其明白哪些人才是这个国家的掌权者;其次是让华夏的普通民众和部分有意成为英美法日的公吱的家伙知道什么叫做害怕,只要敢伸手,只要敢参与,即便没有收钱也会被定罪。
并且在审理定罪之后,作为华夏皇帝的韦珣再次发表公告,声明这一次战争的起因和华夏付出的代价,公开表示这一次战争除非日本退出朝鲜半岛,沙俄退出哈萨克丘陵-咸海以南,否则战争不会停止。
这个条件不论是沙俄还是日本都不可能接受,尤其是华夏公开要求沙俄退出中亚,显然是要插手中亚的局势。
不仅是沙俄方面不会同时,在听闻华夏残忍对待绿教徒之后,当地的绿教徒也开始从之前事不关己的态度变为支持沙俄。
中亚各族支持沙俄就是为了维持他们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各个部族的酋长和领袖,纷纷向沙俄政府请战。
因为华夏一旦进入东亚,届时他们就会彻底和优渥的生活远离。即便是普通的绿教徒在知道华夏一直对他们信仰的宗教采取高强度的压迫之后,也认为必须要发动圣战才能阻止华夏对中亚地区的“贪念”。
(胡适是个很复杂的人,书中的罪名不代表作者对此人的立场,仅代表主角因为政治影响和对事件的处理使用的手段,毕竟政治伴随的是肮脏)
胡适还是不说话,徐树铮继续说道:“这一次英法美日等国收买了几千个华夏的所谓有识之士,鼓吹议和,陛下大为光火。”
“让陛下光火的不是胡先生说的谈和,而是这些人被一点金钱收买之后就背叛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光火的是这些人以为收点钱说点话没人知道。”
“铮知道胡先生是个清高的文人,是个纯粹的文人,是个虽然反对华夏目前复兴党和军方理念的文人,但铮相信先生对这个国家还是热爱的。”
“这一次要以叛国罪严惩逮捕的几千人,为的就是要以儆效尤。他们有的人是老师,有的人是报社的编辑、有的人是社会名流,不过这些都还不够分量。”
胡适洒然一笑:“在徐部长眼里,区区在下最有分量?”
徐树铮可没有回他话的意思,转头对杨宇霆说道:“查嫌犯胡适,收日本金钱十万华元,英美外币两万英镑,于十月1日起鼓吹议和,妄图以舆论干扰国家政略,现以叛国罪论。”
胡适不在乎死活,但他虽然反对当前的执政方针却并没有叛国,临死背上这个罪名可不是他想要的。
他一把抓住徐树铮的手臂悲声说道:“徐部长,死则死也。叛国之罪,胡某未曾参与!高抬贵手!高抬贵手啊!”
一把摔下胡适的手,语气冰冷的话传到胡适耳中:“这一次不分青红皂白,只看谁说了要谈和,有罪无罪不是你说了算。先生鼓吹议和的几篇文章可是在报社上写着呢。”
言罢,徐树铮和杨宇霆离开。
韦珣收到国防部发来的报告,尤其是对胡适的处理徐树铮把原委和目的都交代了。
看了一下之后韦珣沉思要不要批准?不批准就是网开一面,到时候还会有人愿意拿钱做公吱,批准就是枉杀。
不过想到胡适此人曾经在民国时期出谋划策让光头委员长对东三省问题退让,放任日本夺取东三省,被光头委员长大骂汉奸,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至于文学造诣?没了他胡适,华夏其他人做不得?其他人就没有他这水平了?
再说了?这个年代讲究的是国家军事、国家工业、国家经济、国家科技,文学是以后才要考虑的事情!
“卿之提议皆允。”
写完这句批注之后,韦珣就将其丢在一边了。
十月4日,华夏发生了一件大事,举国震动。
华夏国防部明文公告,将十月1日鼓吹议和的文人和社会名流进行核查,前后逮捕近五千人,均是收受了英法美日四国的金钱从而鼓吹议和。
随后全国各省、郡、市、县的报纸连篇叙述当地被捕人员是如何收了金钱,如何通过鼓吹议和影响国家政略的经过。
十月5日,华夏最高领袖韦珣以华夏皇帝的名义宣布这四千八百五十七人交由华夏各省检擦院审理,等待最后的结果。
原本还觉得议和的言论很有道理的国民被报纸报道其中的利益关系,列强妄图通过公吱干涉华夏内部政治的阴谋,顿时让华夏的民众恍然大悟。
从建国之后韦珣就极为重视对舆论的管控,尤其是在现在仅有报纸和书本传播的时代,针对性的对新闻出版和书籍出版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出版的报纸和书籍的内容。
这是华夏自建国之后继清查明末叛国家族后世、清查满清余孽之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清洗。
尤其是这一次这些人仅仅是发表一些议和倾向的言论就被逮捕,即便现在没有开始审理也没有开始定罪,但卷入这场漩涡之中的人和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看出来绝对不会法不责众,甚至可能会因为某些人的意志而“小题大做”。
在十月15日,经过十天的的审理,面对诸多证据和证词的情况下,多数人都认罪自己拿了外国人的钱,但拒不承认自己叛国。
没办法,叛国的罪名和对亲属的影响太大了,一旦被打上这个罪名,他们的后代除非韦氏统治的华夏帝国在某一日就此失势,否则永远都没有出头之地。
少部分没有收金钱只是凑个热闹想要博取一些名望的人,也在法庭上认为自己无罪,拒不承认摆在他们面前的证据,并且他们的辩护律师以法律条文中的言论自由来为自己辩护。
不过他们的辩护显得很苍白,因为这些“证据”都是徐树铮和杨宇霆一手命令人安排的,即便在逻辑上不通,但在法庭上依旧将这些人定为叛国罪。
这次叛国案如此快速的审理完全是得益于华夏目前各省逐渐完善的司法机构,取得的效果也是极好。
首先是震慑了某些团伙和势力,让其明白哪些人才是这个国家的掌权者;其次是让华夏的普通民众和部分有意成为英美法日的公吱的家伙知道什么叫做害怕,只要敢伸手,只要敢参与,即便没有收钱也会被定罪。
并且在审理定罪之后,作为华夏皇帝的韦珣再次发表公告,声明这一次战争的起因和华夏付出的代价,公开表示这一次战争除非日本退出朝鲜半岛,沙俄退出哈萨克丘陵-咸海以南,否则战争不会停止。
这个条件不论是沙俄还是日本都不可能接受,尤其是华夏公开要求沙俄退出中亚,显然是要插手中亚的局势。
不仅是沙俄方面不会同时,在听闻华夏残忍对待绿教徒之后,当地的绿教徒也开始从之前事不关己的态度变为支持沙俄。
中亚各族支持沙俄就是为了维持他们的特殊地位,尤其是各个部族的酋长和领袖,纷纷向沙俄政府请战。
因为华夏一旦进入东亚,届时他们就会彻底和优渥的生活远离。即便是普通的绿教徒在知道华夏一直对他们信仰的宗教采取高强度的压迫之后,也认为必须要发动圣战才能阻止华夏对中亚地区的“贪念”。
(胡适是个很复杂的人,书中的罪名不代表作者对此人的立场,仅代表主角因为政治影响和对事件的处理使用的手段,毕竟政治伴随的是肮脏)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