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破城之计
作者:楼卖玉米 更新:2022-01-22 00:41
“三万大军,万余世家私军,六千降军,三千客军,五千本部兵马,如此混杂,君侯当真艺高人胆大。”
行向并州上党郡的路上,与潘凤并排骑马前行的郭嘉,怀里抱着酒壶,醉醺醺说道。
万余世家私军,是冀州大大小小各个世家凑的。
这是世家们主动展现出来的诚意,潘凤必须得收。
六千降军指的是高览等曾叛变过的冀州军。
潘凤已经给各个百人队安排了政委,假以时日,肯定跟他姓。
三千客军是刘备部,里面有关羽张飞两位超强打手。
因为潘凤很明确告诉过郭嘉,刘备虽归他管辖,却比较独立,所以说是客军。
五千本部兵马则是经过补充的虎贲军。
潘凤有意打造一支与陷阵营等精锐不相上下的精兵,进则攻城陷阵,横扫天下,退则拱卫自身安全。
免得像霸王一样,被大军活活围死。
郭嘉还有一部没提,就是张郃底下的那支人数六千的冀州军。
虽然名义上是张郃的本部兵马,实际上早就成了潘凤的形状。
假若张郃要反,潘凤有九成把握单人单骑说动这支大军倒戈相向。
按理来说,一支对外出征的大军,不该这么复杂。
可为了让冀州变得“纯净”,这是唯一的方法。
和潘凤不是一条心的将士,要么被同化成一条心,要么战死沙场。
总比哪天潘凤被逼举起屠刀清洗要强。
潘凤叹道:“本侯何尝不知行军作战最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若不与冀州世家达成一致,放任他们在后方捣乱,本侯恐怕如冢中枯骨,一辈子被困在冀州这座巨大的坟墓里。”
郭嘉撇了撇嘴,打了个酒嗝,好似说醉话似的说道:“君侯所为,治标不治本,世家根深蒂固,可没那么容易解决?”
潘凤笑了笑,反问道:“本侯为何要解决他们?旧的世家覆灭,依然会有新的世家产生,日后奉孝同样可能造就出来郭氏世家,难得非得赶尽杀绝不可?”
“只要他们愿意和本侯一条心,合作共赢,本侯自然能够容得下他们,并且给他们应得的富贵名利。”
“奉孝亦然,此战若顺利夺得上党郡,奉孝凭借随军参谋的战功,足以获得一座宅院和一片田地。”
“就作为郭氏世家之始如何?”
太祖都说了,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作为现代人,在能掌控大局的情况,当然有容人之量。
比如皇叔。
明显能为自己所用,就因为他在另一个时空建立了蜀汉,非得灭了他不可吗?
郭嘉闻言一扫眼中迷离之色,正色道:“君侯此言若能说到做到,这天下必有君侯一席之地。”
潘凤微眯着双眼,默然不语。
有个喜欢动不动就试探你的属下怎么办?
要不要找个理由揍他一顿?
话说像郭嘉这种智商高情商高的顶级谋士,一拳打死一个应该问题不大。
郭嘉敏锐察觉到潘凤的目光有些不怀好意,连忙转移话题道:“壶关易守难攻,袁绍吞并张杨后,起码有两万兵马,君侯打算如何破城?”
潘凤闻言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奉孝是不是忘了出征之前,本侯给了你一个新的职务,名为军师祭酒?”
出谋划策的军师是你,你自己不去想想,就来问我?
“问习惯了,差点忘了。”
郭嘉猛地反应过来,转而理直气壮道:“君侯经常有独特见解,下官想听一听,或可触类旁通。”
这不是替你效力吗?
问一句怎么了?
潘凤面无表情看着郭嘉:“奉孝多喝几口美酒,先想想。”
郭嘉闻言看了看怀里的酒壶。
呵,拿美酒提醒和威胁我?
你赢了。
“下官刚刚想了两计,仅供君侯参详。”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强攻并非良策,君侯可诈败,引袁绍军出城追击,在险要之地埋伏重兵,攻其不备,可大胜。”
潘凤脸色怪异:“诈败常用于陌生人之间,本侯先前差点取了袁绍性命,这会诈败,奉孝觉得袁绍会信吗?”
郭嘉摆了摆手:“那就第二计,君侯莫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边围攻壶关,一边安排其他人攻掠上党郡其他县。”
“待上党郡除壶关以外的疆域尽数落入君侯之手,壶关孤立无援,用不了就会不战而下。”
潘凤笑道:“此计甚佳,此乃阳谋,容不得他袁本初不接招。”
总的来说,和他想的一样。
这场征战虽然要赢,可对他来说,慢点比快点更好。
不管是将这支混杂的大军变成他忠心的部下,还是消耗掉,都要足够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一直耗在攻打壶关这种险要关口上,既浪费,又显得他无能。
不如乘机收了上党郡的地,再窥视河东之地,岂不美哉?
打仗打到最后,比拼是国力。
潘凤就不信,袁绍占着壶关那点土地贫瘠的地方,能拼的过有整个冀州支持的他。
要知道,壶关里可是有两万多大军。
大军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潘凤甚至觉得无需攻城,围城一段时间,袁绍就得乖乖出去另寻出路。
对了,潘凤在出征之前,特意将此事上报给天子,请朝廷一起出兵夹击袁绍。
董卓要是真恨袁绍,出个几万大军问题不大。
就看袁绍的抗压能力有多强了。
郭嘉问道:“君侯打算派谁去攻掠上党郡其他地方?”
潘凤回道:“讨逆将军张郃、河间郡太守刘备。”
郭嘉故意问道:“为何?”
潘凤淡然道:“张郃及部下会恪守本侯之令,不骚扰百姓,刘备此人为汉室宗亲,行事颇为仁义,同样不会欺压百姓。”
“此二人去攻掠地方,起码不会致使民不聊生。”
郭嘉赞道:“君侯仁德。”
仁德吗?
潘凤不置可否微微一笑,只有他知道,他想保全汉民的数量,以避免某个悲剧发生。
行向并州上党郡的路上,与潘凤并排骑马前行的郭嘉,怀里抱着酒壶,醉醺醺说道。
万余世家私军,是冀州大大小小各个世家凑的。
这是世家们主动展现出来的诚意,潘凤必须得收。
六千降军指的是高览等曾叛变过的冀州军。
潘凤已经给各个百人队安排了政委,假以时日,肯定跟他姓。
三千客军是刘备部,里面有关羽张飞两位超强打手。
因为潘凤很明确告诉过郭嘉,刘备虽归他管辖,却比较独立,所以说是客军。
五千本部兵马则是经过补充的虎贲军。
潘凤有意打造一支与陷阵营等精锐不相上下的精兵,进则攻城陷阵,横扫天下,退则拱卫自身安全。
免得像霸王一样,被大军活活围死。
郭嘉还有一部没提,就是张郃底下的那支人数六千的冀州军。
虽然名义上是张郃的本部兵马,实际上早就成了潘凤的形状。
假若张郃要反,潘凤有九成把握单人单骑说动这支大军倒戈相向。
按理来说,一支对外出征的大军,不该这么复杂。
可为了让冀州变得“纯净”,这是唯一的方法。
和潘凤不是一条心的将士,要么被同化成一条心,要么战死沙场。
总比哪天潘凤被逼举起屠刀清洗要强。
潘凤叹道:“本侯何尝不知行军作战最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若不与冀州世家达成一致,放任他们在后方捣乱,本侯恐怕如冢中枯骨,一辈子被困在冀州这座巨大的坟墓里。”
郭嘉撇了撇嘴,打了个酒嗝,好似说醉话似的说道:“君侯所为,治标不治本,世家根深蒂固,可没那么容易解决?”
潘凤笑了笑,反问道:“本侯为何要解决他们?旧的世家覆灭,依然会有新的世家产生,日后奉孝同样可能造就出来郭氏世家,难得非得赶尽杀绝不可?”
“只要他们愿意和本侯一条心,合作共赢,本侯自然能够容得下他们,并且给他们应得的富贵名利。”
“奉孝亦然,此战若顺利夺得上党郡,奉孝凭借随军参谋的战功,足以获得一座宅院和一片田地。”
“就作为郭氏世家之始如何?”
太祖都说了,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作为现代人,在能掌控大局的情况,当然有容人之量。
比如皇叔。
明显能为自己所用,就因为他在另一个时空建立了蜀汉,非得灭了他不可吗?
郭嘉闻言一扫眼中迷离之色,正色道:“君侯此言若能说到做到,这天下必有君侯一席之地。”
潘凤微眯着双眼,默然不语。
有个喜欢动不动就试探你的属下怎么办?
要不要找个理由揍他一顿?
话说像郭嘉这种智商高情商高的顶级谋士,一拳打死一个应该问题不大。
郭嘉敏锐察觉到潘凤的目光有些不怀好意,连忙转移话题道:“壶关易守难攻,袁绍吞并张杨后,起码有两万兵马,君侯打算如何破城?”
潘凤闻言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奉孝是不是忘了出征之前,本侯给了你一个新的职务,名为军师祭酒?”
出谋划策的军师是你,你自己不去想想,就来问我?
“问习惯了,差点忘了。”
郭嘉猛地反应过来,转而理直气壮道:“君侯经常有独特见解,下官想听一听,或可触类旁通。”
这不是替你效力吗?
问一句怎么了?
潘凤面无表情看着郭嘉:“奉孝多喝几口美酒,先想想。”
郭嘉闻言看了看怀里的酒壶。
呵,拿美酒提醒和威胁我?
你赢了。
“下官刚刚想了两计,仅供君侯参详。”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强攻并非良策,君侯可诈败,引袁绍军出城追击,在险要之地埋伏重兵,攻其不备,可大胜。”
潘凤脸色怪异:“诈败常用于陌生人之间,本侯先前差点取了袁绍性命,这会诈败,奉孝觉得袁绍会信吗?”
郭嘉摆了摆手:“那就第二计,君侯莫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一边围攻壶关,一边安排其他人攻掠上党郡其他县。”
“待上党郡除壶关以外的疆域尽数落入君侯之手,壶关孤立无援,用不了就会不战而下。”
潘凤笑道:“此计甚佳,此乃阳谋,容不得他袁本初不接招。”
总的来说,和他想的一样。
这场征战虽然要赢,可对他来说,慢点比快点更好。
不管是将这支混杂的大军变成他忠心的部下,还是消耗掉,都要足够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一直耗在攻打壶关这种险要关口上,既浪费,又显得他无能。
不如乘机收了上党郡的地,再窥视河东之地,岂不美哉?
打仗打到最后,比拼是国力。
潘凤就不信,袁绍占着壶关那点土地贫瘠的地方,能拼的过有整个冀州支持的他。
要知道,壶关里可是有两万多大军。
大军人吃马嚼,每日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潘凤甚至觉得无需攻城,围城一段时间,袁绍就得乖乖出去另寻出路。
对了,潘凤在出征之前,特意将此事上报给天子,请朝廷一起出兵夹击袁绍。
董卓要是真恨袁绍,出个几万大军问题不大。
就看袁绍的抗压能力有多强了。
郭嘉问道:“君侯打算派谁去攻掠上党郡其他地方?”
潘凤回道:“讨逆将军张郃、河间郡太守刘备。”
郭嘉故意问道:“为何?”
潘凤淡然道:“张郃及部下会恪守本侯之令,不骚扰百姓,刘备此人为汉室宗亲,行事颇为仁义,同样不会欺压百姓。”
“此二人去攻掠地方,起码不会致使民不聊生。”
郭嘉赞道:“君侯仁德。”
仁德吗?
潘凤不置可否微微一笑,只有他知道,他想保全汉民的数量,以避免某个悲剧发生。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