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檄文
作者:大篷车 更新:2022-01-21 14:01
许昌被围攻,汉天子献帝刘协失踪的消息,不几日便传了出来,天下顿时一片哗然。
对于这个消息,许昌众人自是百般隐瞒,但当日城中动荡,波及极广,在各路密探汇集的情况下,如何隐瞒的住?于是,便在许昌派出第一拨,急报返回的曹操得知的使者后,这个消息便不可避免的泄露了出去。
得知这个消息后,接连围攻甚急的吕布首先停下了战事,急速缩回了河内。
吕布之所以退兵,既是因为许昌没了献帝,已远比先前失了政治意义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一直以来,依为左膀右臂的军师单福先生,也意外的不见了。
没了这位智谋高绝,一路指点自己成功占领并州,并在曹操不在,许昌分兵而出,趁虚而入的军师,吕布惊怒之余,对后事急需仔细思量一下。
如今先不说单福的去向,那位傀儡皇帝的踪迹才是最最重要的。一直以来,曹操之所以能百无禁忌,嚣张跋扈,依仗的还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那位天子不见了,那岂不意味着,谁先找到那位天子,谁就能如曹操那般,占据天时?
结合前番所得信息来看,如今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那个在自己攻打许昌时,同时在许都东门闹出偌大动静的刘三儿,不知怎么趁机掳去了汉帝。
那么,自己现在是退回并州,先观望一下天下之势好呢,还是立即去追杀那个三郎,先一步夺取汉帝好呢?
献帝在刘三儿那儿,目前只是自己的推断,事实究竟如何,实在难以把握。一旦冒然去追,万一错了,岂不是空耗军力?
再者说,听闻曹操已经回防,现在去跟刘三儿开战,能不能立刻找到他并将其打败不好说,就算是找到了,要是一个不巧,正赶上回来的曹操,到时候,还不是被那老贼白白占了便宜?只怕到时候,其人必然也不肯放过自己偷袭他的这笔账。
唉,要是单福先生在此多好,总能帮自己拿个主意。吕布想及那位军师,不由的又是一阵愤怒。
这位军师失踪的极是蹊跷,这都查了几天了,竟还是没有任何人能说明白。似乎一个大活人,就那么生生的凭空不见了。
再一次怒喝着众人抓紧时间去找后,吕布沉吟半响,终是决定,暂且驻扎河内,待看看曹操的动向,再做打算。至于那个刘三儿,想必如果真掌握了献帝,第一个急的,也必然是曹操。自己先动,反倒不如等曹操先动。届时,说不定那当渔翁的,可就是自己了。
吕布既存了这一念,当即缩回了河内,就此伺伏下来。许昌手忙脚乱,虚惊一场。除了丢了个汉献帝,皇宫被烧毁多出外,倒是再没其他的损失。
其实按照此时真正的天下时局,汉天子有或没有,都已没什么差别了。
这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刘璋原本就没作用。
至于其他诸侯,如今灭的灭,亡的亡,只剩下个吕布,向有三姓家奴之称不说,刚刚又主动去招惹过,其时正掌握着献帝的曹操。所以,又哪会在乎什么狗屁的天子。
但在他们心中,这天下除了蜀中和江东之地,雍凉的高、张,汉中的张绣,辽东的公孙续,却都可以用天子加以适当的牵制。
甚至,连那个表面上归属于刘璋的荆州周瑜,也未尝不能挑动一番。
是以,所谓“挟天子”的诱惑,对于尚未真个摸清状况的曹操和吕布,还仍是有着相当的吸引力的。
正因如此,当一路赶回的曹操,在程昱和荀氏叔侄接到许昌这个讯息,感到兹事体大,不敢隐瞒而不得不告知后,当即就从病榻上蹦了起来。
而且神奇的是,那将他折磨的生不如死的头疼,也都因乍然出了一身一头的大汗后,而不药而愈。
慌张之下,曹操当即传令大军倍道而进。先使夏侯惇率两万军急援许都,稳定局势。自己这边亲带众文武,径往魏郡来追刘三儿。
而与此同时,青州那边,正准备亲率大军,攻伐兖州的刘璋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只是,当他拿着这封信报后,也是当场目瞪口呆。
这个刘三儿又是哪颗葱?怎么忽然就玩出了这么一个大手笔?刘衙内捧着那封信报,抱着脑袋想了一下午,任凭他如何回忆后世所记,也没想起这么一个人来。
还自称汉室宗亲?我勒个去,难道说,后世的山寨鼻祖,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话说这位鼻祖起点蛮高的嘛,一出手就是直接山寨一个皇亲贵胄啊。NB!
只是如此一来,别的地方还好说,只要仍然顺势展开攻击,按部就班的攻略各自目标就成。
但是,本以为调动起来的吕布,此刻却因之而缩了回去。偏偏徐庶那边,又已经撤离了。这下子,再没了怂恿利用这家伙的砝码了,可不知会产生什么变数,令人实在有些头疼啊。
聚起众谋士商议此事,众人都是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不过对于吕布,大伙儿却也有个共识,那就是此人并不足虑。
眼下,只要能平定了曹操,尽得其地。那么,天下已然十据九。到时候,挟如此威势,休说吕布原本就不是个成事的料,就算换做任何一人,也再难挡统一的完成了。
到了那个时候,但凡有点脑子的,必然会俯首归降,以便求得新主的欢心,在新的朝局中,分上一点好处。
当然,如果届时真是那种愚蠢的,还妄想螳臂当车的,想必对于众将来说,却是更加美好的事情。能在最后大局底定,强弱悬殊之际而多斩下一颗人头,给自己捞些功劳,岂不是靠征战建功立业之人求之不得的?
所以,众人只是简单商议一番,一致力主不理会这个变化,还是按照原先定计,将主要目标定在曹操身上。各处同时发力,一战而定!
刘璋欣然应诺,随即派人传令公孙续,也同时自辽东而出,先攻取了幽州全境再说。
如今,曹操慌乱之下,急调夏侯惇回了老窝看家,曹仁曹洪又被牵制在清河和渤海动不了,这个漏儿不拣,那可真是天理不容了。传出这个指令的同时,也急令正被风部接应出来的徐庶,不必往青州来了,直接去公孙续那边为参谋军事。相信有了徐庶这个超级谋士在身边,公孙续那边也必然能做的更好。
诸事安排完毕,这才再次点将,以典韦、华雄、颜良、文丑为大将,以贾诩、庞统为随军左右军师,令赵云率血旗军为先锋,聚大军十万,径往兖州杀来。
临行之前,自然仍按此时惯例,先是广发檄文以告天下。只是这次檄文,刘衙内诗兴大发,非要自己捉刀来写,让最擅此事的陈琳等大为幽怨,让军机处与政事堂诸位先生,却甚为忧虑。实在难以想象,若是由主公大笔一挥,这篇檄文最终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最后,很不幸的果然如众位先生所虑。整篇檄文时而白话时而古言,完全不伦不类。偶尔蹦出的一些用语,更是令几位饱学的先生大为汗颜,深觉学无止境。欲要搞懂主公的言词,实在还需发奋图强,倾尽三江四海之力才行……
这些暂且不说,檄文开头总算是中规中矩,事实清楚,有据可考。但读到后来,却让众先生人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最终只得心惊胆颤,掩面而去,几乎要发誓,从此告别文坛,终生不再动笔。
更有甚者,多有人有了郑重发布声明,表明自己其实并不认识主公此人的冲动,以期摆脱有可能会因而被人挖了祖坟的危险……
可怜的献帝,因之哀嚎数日,最终整日神思惶惶,忧郁成疾,不能理事。进而达到了曹操掌控朝局,独揽大权的卑鄙目的。也由此证明了,此前许多所谓的圣旨,皆出曹氏之手,而非那位被残害的献帝…………
按刘衙内的解释是,要充分诠释曹操的罪业,便当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自上而下的进行。而这一段,涉及了献帝这位君王,自然就是最上层的代表。
而后,又将长安城头,老将朱儁之死一事拎出来讲说。此番讲说之中,雍凉二将,高顺张辽自然被描绘成如何如何忠君爱国,如何如何在曹操的野心之心,被迫起而反抗,最终导致如今西北不靖,战火之下,百姓遭殃。
而当时为阻止曹操阴谋,老将军朱儁如何被曹操欺压,又是软禁又是欺凌,最后被一箭射死,种种事故,遍数下来,俨然刘某人当时正在当场亲眼目睹一般。
文中声声含泪,字字泣血,令人观之心碎,闻之落泪。这段解说,因牵扯到自家兄弟,刘衙内深觉自己是个忠厚之人,并无过多吐槽,倒令当时观看此人的众先生,最是称道。
而此段描述,按刘衙内的划分,朝中大臣,自然便是代表着中层,正是承上启下的手法。
对于这上、中两层的描述,刘衙内认为,虽然上层中略微用了点文学手段里的“夸张”手法,但实则并没表现出自己的文采。所以,当开始描述下层时,惊才绝艳的刘大才子,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终于狠狠的秀了一把肚中的学问。
对于这个消息,许昌众人自是百般隐瞒,但当日城中动荡,波及极广,在各路密探汇集的情况下,如何隐瞒的住?于是,便在许昌派出第一拨,急报返回的曹操得知的使者后,这个消息便不可避免的泄露了出去。
得知这个消息后,接连围攻甚急的吕布首先停下了战事,急速缩回了河内。
吕布之所以退兵,既是因为许昌没了献帝,已远比先前失了政治意义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一直以来,依为左膀右臂的军师单福先生,也意外的不见了。
没了这位智谋高绝,一路指点自己成功占领并州,并在曹操不在,许昌分兵而出,趁虚而入的军师,吕布惊怒之余,对后事急需仔细思量一下。
如今先不说单福的去向,那位傀儡皇帝的踪迹才是最最重要的。一直以来,曹操之所以能百无禁忌,嚣张跋扈,依仗的还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如今,那位天子不见了,那岂不意味着,谁先找到那位天子,谁就能如曹操那般,占据天时?
结合前番所得信息来看,如今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那个在自己攻打许昌时,同时在许都东门闹出偌大动静的刘三儿,不知怎么趁机掳去了汉帝。
那么,自己现在是退回并州,先观望一下天下之势好呢,还是立即去追杀那个三郎,先一步夺取汉帝好呢?
献帝在刘三儿那儿,目前只是自己的推断,事实究竟如何,实在难以把握。一旦冒然去追,万一错了,岂不是空耗军力?
再者说,听闻曹操已经回防,现在去跟刘三儿开战,能不能立刻找到他并将其打败不好说,就算是找到了,要是一个不巧,正赶上回来的曹操,到时候,还不是被那老贼白白占了便宜?只怕到时候,其人必然也不肯放过自己偷袭他的这笔账。
唉,要是单福先生在此多好,总能帮自己拿个主意。吕布想及那位军师,不由的又是一阵愤怒。
这位军师失踪的极是蹊跷,这都查了几天了,竟还是没有任何人能说明白。似乎一个大活人,就那么生生的凭空不见了。
再一次怒喝着众人抓紧时间去找后,吕布沉吟半响,终是决定,暂且驻扎河内,待看看曹操的动向,再做打算。至于那个刘三儿,想必如果真掌握了献帝,第一个急的,也必然是曹操。自己先动,反倒不如等曹操先动。届时,说不定那当渔翁的,可就是自己了。
吕布既存了这一念,当即缩回了河内,就此伺伏下来。许昌手忙脚乱,虚惊一场。除了丢了个汉献帝,皇宫被烧毁多出外,倒是再没其他的损失。
其实按照此时真正的天下时局,汉天子有或没有,都已没什么差别了。
这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刘璋原本就没作用。
至于其他诸侯,如今灭的灭,亡的亡,只剩下个吕布,向有三姓家奴之称不说,刚刚又主动去招惹过,其时正掌握着献帝的曹操。所以,又哪会在乎什么狗屁的天子。
但在他们心中,这天下除了蜀中和江东之地,雍凉的高、张,汉中的张绣,辽东的公孙续,却都可以用天子加以适当的牵制。
甚至,连那个表面上归属于刘璋的荆州周瑜,也未尝不能挑动一番。
是以,所谓“挟天子”的诱惑,对于尚未真个摸清状况的曹操和吕布,还仍是有着相当的吸引力的。
正因如此,当一路赶回的曹操,在程昱和荀氏叔侄接到许昌这个讯息,感到兹事体大,不敢隐瞒而不得不告知后,当即就从病榻上蹦了起来。
而且神奇的是,那将他折磨的生不如死的头疼,也都因乍然出了一身一头的大汗后,而不药而愈。
慌张之下,曹操当即传令大军倍道而进。先使夏侯惇率两万军急援许都,稳定局势。自己这边亲带众文武,径往魏郡来追刘三儿。
而与此同时,青州那边,正准备亲率大军,攻伐兖州的刘璋也得到了这个消息。只是,当他拿着这封信报后,也是当场目瞪口呆。
这个刘三儿又是哪颗葱?怎么忽然就玩出了这么一个大手笔?刘衙内捧着那封信报,抱着脑袋想了一下午,任凭他如何回忆后世所记,也没想起这么一个人来。
还自称汉室宗亲?我勒个去,难道说,后世的山寨鼻祖,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话说这位鼻祖起点蛮高的嘛,一出手就是直接山寨一个皇亲贵胄啊。NB!
只是如此一来,别的地方还好说,只要仍然顺势展开攻击,按部就班的攻略各自目标就成。
但是,本以为调动起来的吕布,此刻却因之而缩了回去。偏偏徐庶那边,又已经撤离了。这下子,再没了怂恿利用这家伙的砝码了,可不知会产生什么变数,令人实在有些头疼啊。
聚起众谋士商议此事,众人都是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不过对于吕布,大伙儿却也有个共识,那就是此人并不足虑。
眼下,只要能平定了曹操,尽得其地。那么,天下已然十据九。到时候,挟如此威势,休说吕布原本就不是个成事的料,就算换做任何一人,也再难挡统一的完成了。
到了那个时候,但凡有点脑子的,必然会俯首归降,以便求得新主的欢心,在新的朝局中,分上一点好处。
当然,如果届时真是那种愚蠢的,还妄想螳臂当车的,想必对于众将来说,却是更加美好的事情。能在最后大局底定,强弱悬殊之际而多斩下一颗人头,给自己捞些功劳,岂不是靠征战建功立业之人求之不得的?
所以,众人只是简单商议一番,一致力主不理会这个变化,还是按照原先定计,将主要目标定在曹操身上。各处同时发力,一战而定!
刘璋欣然应诺,随即派人传令公孙续,也同时自辽东而出,先攻取了幽州全境再说。
如今,曹操慌乱之下,急调夏侯惇回了老窝看家,曹仁曹洪又被牵制在清河和渤海动不了,这个漏儿不拣,那可真是天理不容了。传出这个指令的同时,也急令正被风部接应出来的徐庶,不必往青州来了,直接去公孙续那边为参谋军事。相信有了徐庶这个超级谋士在身边,公孙续那边也必然能做的更好。
诸事安排完毕,这才再次点将,以典韦、华雄、颜良、文丑为大将,以贾诩、庞统为随军左右军师,令赵云率血旗军为先锋,聚大军十万,径往兖州杀来。
临行之前,自然仍按此时惯例,先是广发檄文以告天下。只是这次檄文,刘衙内诗兴大发,非要自己捉刀来写,让最擅此事的陈琳等大为幽怨,让军机处与政事堂诸位先生,却甚为忧虑。实在难以想象,若是由主公大笔一挥,这篇檄文最终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最后,很不幸的果然如众位先生所虑。整篇檄文时而白话时而古言,完全不伦不类。偶尔蹦出的一些用语,更是令几位饱学的先生大为汗颜,深觉学无止境。欲要搞懂主公的言词,实在还需发奋图强,倾尽三江四海之力才行……
这些暂且不说,檄文开头总算是中规中矩,事实清楚,有据可考。但读到后来,却让众先生人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最终只得心惊胆颤,掩面而去,几乎要发誓,从此告别文坛,终生不再动笔。
更有甚者,多有人有了郑重发布声明,表明自己其实并不认识主公此人的冲动,以期摆脱有可能会因而被人挖了祖坟的危险……
可怜的献帝,因之哀嚎数日,最终整日神思惶惶,忧郁成疾,不能理事。进而达到了曹操掌控朝局,独揽大权的卑鄙目的。也由此证明了,此前许多所谓的圣旨,皆出曹氏之手,而非那位被残害的献帝…………
按刘衙内的解释是,要充分诠释曹操的罪业,便当全方位的、多角度的,自上而下的进行。而这一段,涉及了献帝这位君王,自然就是最上层的代表。
而后,又将长安城头,老将朱儁之死一事拎出来讲说。此番讲说之中,雍凉二将,高顺张辽自然被描绘成如何如何忠君爱国,如何如何在曹操的野心之心,被迫起而反抗,最终导致如今西北不靖,战火之下,百姓遭殃。
而当时为阻止曹操阴谋,老将军朱儁如何被曹操欺压,又是软禁又是欺凌,最后被一箭射死,种种事故,遍数下来,俨然刘某人当时正在当场亲眼目睹一般。
文中声声含泪,字字泣血,令人观之心碎,闻之落泪。这段解说,因牵扯到自家兄弟,刘衙内深觉自己是个忠厚之人,并无过多吐槽,倒令当时观看此人的众先生,最是称道。
而此段描述,按刘衙内的划分,朝中大臣,自然便是代表着中层,正是承上启下的手法。
对于这上、中两层的描述,刘衙内认为,虽然上层中略微用了点文学手段里的“夸张”手法,但实则并没表现出自己的文采。所以,当开始描述下层时,惊才绝艳的刘大才子,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终于狠狠的秀了一把肚中的学问。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