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 北电
作者:死宅胖子 更新:2022-01-20 09:23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一顿“同和居”吃着快活,但是第二天秦喻就要骑车带着张欣忆前往伍士贤的影视公司签约。
北三环蓟门桥附近的燕京电影学院,面向三环。当秦喻这辆比较拉风的摩托车从三环拐到北电时,也惹得不少人关注。虽然北电门口比中戏要宽敞不少,但是大门紧靠北三环这条主干道的北电,门口也停不了豪车,秦喻这辆摩托在一群电瓶车自行车中间还是挺招眼的。
按着高亚林给的地址,来到靠近北影厂附近的一栋红色小楼。这边有一个北影厂给北电学生提供创业基地,学校近乎免费的提供几处场所,供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创业使用。伍士贤注册的“彩旗飞舞影视公司”就在这里。
华夏的导演基本都会拥有自己的影视公司,导演其中一大部分收入会计算在公司营收里,这是为了合理避税,伍士贤也不例外,拉到投资后就成立了这么一家小公司。
看到两人从摩托车上下来,高亚林忍不住撇撇嘴:“你们俩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么?这里是北电,这么嚣张,你们这是在来仇恨呀。”
秦喻将头盔挂好,对着高亚林说道:“切,我看你这个军艺毕业的学生,在挑拨我们两所学校的伟大友谊。”
在华夏除了军艺这所专门面向部队培养文艺人才的艺术院校外,还有三大影视专业类院校,上戏、北电和中戏,其中后两者都在燕京。
圈内最近有个说法:“中戏出演员、北电出明星”,而且这个说法仿佛还是从中戏那边传出来的。
在九十年代前几年,国内影视圈里还很少有明星这个概念。明星指的大多是香江或者湾湾那边的艺人。而内地的艺人大家都是演员,你如果说谁是明星,仿佛还带着一丝贬低的味道。
在他们心中,北电、中戏没什么区别,导演首先看你适不适合这个角色,演技过不过关,其次才看你是不是有名气。
在八九十年代,中戏的演员比较牛,背靠燕京人艺的中戏,走出了巩丽、陈道名、吕丽苹、姜闻、胡君、徐凡等等一大堆优秀的演员。而那时北影则是导演系最出名,张一谋、陈恺歌、田状状、武子牛、顾常伟这些第五代导演全都出自北电。
当时圈里传的是“中戏出演员,北电出导演”。然而这个平衡到了一九九六年被打破了。
这一年,对两家学校来说,都是一个爆发的一年。九六级中戏出了以章紫怡、秦海路、梅亭等人为代表的七朵金钗,而北电则是迎来了赵微、黄小明、陈昆等人为主的明星班。
七朵金钗目前只有章紫怡崭露头角,其他众人不是在人艺里打磨演技,就是在各个剧组寻找机会。而北电明星班的几人却抓住了电视剧行业腾飞机遇。
一部《还珠格格》让赵微红透东南亚;一部《大汉天子》让黄小明成为第一代的霸道总裁的代言人;而《像雾像雨又像风》和《金粉世家》的热播,更让略带文青气息的陈昆成为万千少女的偶像。
成名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个人收入上就有了显著的差别,据香江媒体报道,赵微光2001年,前半年就收入超过两千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让不少人惊讶了。在燕京房价还在两千出头的无数人都抱怨太贵的时候,两千万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章紫怡作为七金钗最先成名的一人,拍摄《我的父亲母亲》拿到27万片酬,拍摄《卧虎藏龙》更少,制片方只给了13万。而成名后的赵微在香江参加一次商演都不止这个价。
巨大的落差让有些人开始不平衡,而北电也趁机抓住这个点来进行对外宣传,扩大生源,招到不少资质尚佳的学生,进一步缩小了与中戏的差距。而中戏有些心里不平衡的人就开始对外进行传播,“中戏出演员、北电出明星”,“明星红一时、演员吃一世”的说法。
这也没办法,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随着最近今年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影星的知名度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关注度的提升代表着人气的提升,商家也就希望可以通过明星代言来提升产品的销量。这就是明星营销,一个相辅相成的东西,所以明星和演员之间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人开始偏向于前者。
伍士贤作为一名中美混血儿,今年不满三十的他在导演界还属于年轻人。虽然出生在湾湾,但是有着明显的美国血统,如果不是听他一口流利的华语,秦喻都以为这是一位美国导演。
秦喻笑着说道:“你中文说的不错呀。”
“你也不错呀。”
“老高,这是老外么?”
“中外合资产品……”
伍士贤很善谈,他特有的美式幽默时不时让人忍俊不住。用他的话说,自己是战国名将伍子胥的后人,秦喻始终感觉怀疑,就好像自己姓秦,难道就说自己是秦始皇的后裔?哦,对了,秦始皇姓嬴。
昨天在酒吧里碰面的龚贝苾也在,除了在这部戏里担任重要角色外,她还是这部戏的财务。看她和伍士贤之间时不时的眼神交流,秦喻就知道高亚林这哥们怕是没戏。
几人洽谈一会,伍士贤拿出合约,合约很简单,就是约定拍摄项目、接拍的角色、拍摄时间,以及最主要的片酬和支付方式。
也不是伍士贤糊弄他们,而是项目太小,不值得,再说大家都是影视圈里的人,两人也没有经纪公司需要备案,简单点更方便。秦喻在拍摄《金婚》时,连合同都没签,直接进组,然后拍完拿钱走人。
《独自等待》属于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独立影片,伍士贤从撰写剧本到今天拍摄整整踟蹰了五年,最后还是在太合传媒拉到的投资,一共一百八十万。其中演员片酬就用去将近八十万。作为威尼斯影帝,夏宇在这部戏里片酬最高,他的片酬是三十万,其次是女主李兵兵,二十五万,而高亚林、龚贝苾两人,每人只有五万。还有好多角色是友情客串,例如英达和陈雨凡,他们不拿片酬。
秦喻和张欣忆还没有资本可以潇洒的说友情客串。再说了,他们现在还属于学生,片酬也不高,剧组再穷也不会克扣他们这点。在这部戏里,秦喻的角色稍重,片酬是一万块,张欣忆饰演戏中高亚林的女友,戏份比秦喻还低,只有八千块。但是两人已经很满足了,特别是对秦喻来说,自己两个月酒吧走穴也就几千块。看来还是夏宇说得对,还是拍戏来钱快。
这部戏的开拍时间是10月15号,拍摄周期是一个多月,拍摄地点也是在燕京,并不需要他们时时跟在剧组,按照剧组给的拍摄计划按时报到就行。其中秦喻的戏份大概要拍20天左右,有三场夜戏。而张欣忆更少一些,只要六七天就可以拍完。
秦喻两人签约后准备在北电这所名气相当的院校里逛逛,被高亚林给拉住了:“秦喻,你对燕京的夜店比较熟,知不知道哪家夜场,给进场拍摄。费用最好还能便宜些的。”
秦喻看着高亚林这扣扣索索的样子,就知道这件事还是要卖人情才行。伍士贤本身名气就不大,在京圈里也没有太多人脉,高亚林以前属于部队系统,对于夜场这方面也不算太熟,正好抓了秦喻这个壮丁。
“我只能帮你们问问,人家也要正常营业的。能便宜最好,不能也别见怪。”秦喻没有直接应承,只能答应问一下。从十六岁就开始在社会上混,秦喻清楚知道,有时候一些事情需要卖人情,但是有时候不一定为了一些花小钱能搞定的事而欠别人的人情。得到与付出要看是否能够成正比,毕竟有些时候人情比钱更值钱。
秦喻准备晚上去三里屯问问曾天树,如果可以“不夜屯”酒吧算是蛮合适的地点。想好后跟高亚林等人告辞,和张欣忆两人从北影厂内部连通的大门进入北电,在这边参观起来。
今天是周末,学校里没有几个人,而且目前两人还没有什么名气,在这边闲逛还没有人能认出来,如果以后成名了,反而没有机会到这边来参观了。
说实在的,北电就环境来说,比中戏要好不少,光占地面积都要比中戏大上好几倍,再加上和北电连在一起的北影厂,更是让张欣忆艳羡不已。
“虽然他们面积大,环境比我们好,但是他们这边没我们那里出来的演员多。”
秦喻跟着附和道:“就是,他们这些看着就没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楼,哪有我们那边古朴,有内涵。”
“而且我们那边出门就是胡同,左近就是王府井,不远就到故宫,绝对的市中心,哪像他们这里,都在三环外了,如果放到古代,他们这里已经成为市郊了。”
吃不到的葡萄永远是酸的,两人就是这样酸溜溜的。听说学校准备在昌平那边建个新校区,但是对已经大四的二人来说,这个消息还是太遥远了。
两个央戏的学生,在北电里大放厥词,说到兴奋处还对着北电的各个建筑指指点点,终于迎来了北电学生的反弹。
两人在走到表演学院的教学楼附近,被几名正在排练话剧的学生给围住了:“老远就听到有人在我们这里出言不逊,看不起我们北电,是不是有些太自大了。”
北三环蓟门桥附近的燕京电影学院,面向三环。当秦喻这辆比较拉风的摩托车从三环拐到北电时,也惹得不少人关注。虽然北电门口比中戏要宽敞不少,但是大门紧靠北三环这条主干道的北电,门口也停不了豪车,秦喻这辆摩托在一群电瓶车自行车中间还是挺招眼的。
按着高亚林给的地址,来到靠近北影厂附近的一栋红色小楼。这边有一个北影厂给北电学生提供创业基地,学校近乎免费的提供几处场所,供刚毕业不久的学生创业使用。伍士贤注册的“彩旗飞舞影视公司”就在这里。
华夏的导演基本都会拥有自己的影视公司,导演其中一大部分收入会计算在公司营收里,这是为了合理避税,伍士贤也不例外,拉到投资后就成立了这么一家小公司。
看到两人从摩托车上下来,高亚林忍不住撇撇嘴:“你们俩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么?这里是北电,这么嚣张,你们这是在来仇恨呀。”
秦喻将头盔挂好,对着高亚林说道:“切,我看你这个军艺毕业的学生,在挑拨我们两所学校的伟大友谊。”
在华夏除了军艺这所专门面向部队培养文艺人才的艺术院校外,还有三大影视专业类院校,上戏、北电和中戏,其中后两者都在燕京。
圈内最近有个说法:“中戏出演员、北电出明星”,而且这个说法仿佛还是从中戏那边传出来的。
在九十年代前几年,国内影视圈里还很少有明星这个概念。明星指的大多是香江或者湾湾那边的艺人。而内地的艺人大家都是演员,你如果说谁是明星,仿佛还带着一丝贬低的味道。
在他们心中,北电、中戏没什么区别,导演首先看你适不适合这个角色,演技过不过关,其次才看你是不是有名气。
在八九十年代,中戏的演员比较牛,背靠燕京人艺的中戏,走出了巩丽、陈道名、吕丽苹、姜闻、胡君、徐凡等等一大堆优秀的演员。而那时北影则是导演系最出名,张一谋、陈恺歌、田状状、武子牛、顾常伟这些第五代导演全都出自北电。
当时圈里传的是“中戏出演员,北电出导演”。然而这个平衡到了一九九六年被打破了。
这一年,对两家学校来说,都是一个爆发的一年。九六级中戏出了以章紫怡、秦海路、梅亭等人为代表的七朵金钗,而北电则是迎来了赵微、黄小明、陈昆等人为主的明星班。
七朵金钗目前只有章紫怡崭露头角,其他众人不是在人艺里打磨演技,就是在各个剧组寻找机会。而北电明星班的几人却抓住了电视剧行业腾飞机遇。
一部《还珠格格》让赵微红透东南亚;一部《大汉天子》让黄小明成为第一代的霸道总裁的代言人;而《像雾像雨又像风》和《金粉世家》的热播,更让略带文青气息的陈昆成为万千少女的偶像。
成名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个人收入上就有了显著的差别,据香江媒体报道,赵微光2001年,前半年就收入超过两千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让不少人惊讶了。在燕京房价还在两千出头的无数人都抱怨太贵的时候,两千万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章紫怡作为七金钗最先成名的一人,拍摄《我的父亲母亲》拿到27万片酬,拍摄《卧虎藏龙》更少,制片方只给了13万。而成名后的赵微在香江参加一次商演都不止这个价。
巨大的落差让有些人开始不平衡,而北电也趁机抓住这个点来进行对外宣传,扩大生源,招到不少资质尚佳的学生,进一步缩小了与中戏的差距。而中戏有些心里不平衡的人就开始对外进行传播,“中戏出演员、北电出明星”,“明星红一时、演员吃一世”的说法。
这也没办法,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随着最近今年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影星的知名度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关注度的提升代表着人气的提升,商家也就希望可以通过明星代言来提升产品的销量。这就是明星营销,一个相辅相成的东西,所以明星和演员之间在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人开始偏向于前者。
伍士贤作为一名中美混血儿,今年不满三十的他在导演界还属于年轻人。虽然出生在湾湾,但是有着明显的美国血统,如果不是听他一口流利的华语,秦喻都以为这是一位美国导演。
秦喻笑着说道:“你中文说的不错呀。”
“你也不错呀。”
“老高,这是老外么?”
“中外合资产品……”
伍士贤很善谈,他特有的美式幽默时不时让人忍俊不住。用他的话说,自己是战国名将伍子胥的后人,秦喻始终感觉怀疑,就好像自己姓秦,难道就说自己是秦始皇的后裔?哦,对了,秦始皇姓嬴。
昨天在酒吧里碰面的龚贝苾也在,除了在这部戏里担任重要角色外,她还是这部戏的财务。看她和伍士贤之间时不时的眼神交流,秦喻就知道高亚林这哥们怕是没戏。
几人洽谈一会,伍士贤拿出合约,合约很简单,就是约定拍摄项目、接拍的角色、拍摄时间,以及最主要的片酬和支付方式。
也不是伍士贤糊弄他们,而是项目太小,不值得,再说大家都是影视圈里的人,两人也没有经纪公司需要备案,简单点更方便。秦喻在拍摄《金婚》时,连合同都没签,直接进组,然后拍完拿钱走人。
《独自等待》属于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独立影片,伍士贤从撰写剧本到今天拍摄整整踟蹰了五年,最后还是在太合传媒拉到的投资,一共一百八十万。其中演员片酬就用去将近八十万。作为威尼斯影帝,夏宇在这部戏里片酬最高,他的片酬是三十万,其次是女主李兵兵,二十五万,而高亚林、龚贝苾两人,每人只有五万。还有好多角色是友情客串,例如英达和陈雨凡,他们不拿片酬。
秦喻和张欣忆还没有资本可以潇洒的说友情客串。再说了,他们现在还属于学生,片酬也不高,剧组再穷也不会克扣他们这点。在这部戏里,秦喻的角色稍重,片酬是一万块,张欣忆饰演戏中高亚林的女友,戏份比秦喻还低,只有八千块。但是两人已经很满足了,特别是对秦喻来说,自己两个月酒吧走穴也就几千块。看来还是夏宇说得对,还是拍戏来钱快。
这部戏的开拍时间是10月15号,拍摄周期是一个多月,拍摄地点也是在燕京,并不需要他们时时跟在剧组,按照剧组给的拍摄计划按时报到就行。其中秦喻的戏份大概要拍20天左右,有三场夜戏。而张欣忆更少一些,只要六七天就可以拍完。
秦喻两人签约后准备在北电这所名气相当的院校里逛逛,被高亚林给拉住了:“秦喻,你对燕京的夜店比较熟,知不知道哪家夜场,给进场拍摄。费用最好还能便宜些的。”
秦喻看着高亚林这扣扣索索的样子,就知道这件事还是要卖人情才行。伍士贤本身名气就不大,在京圈里也没有太多人脉,高亚林以前属于部队系统,对于夜场这方面也不算太熟,正好抓了秦喻这个壮丁。
“我只能帮你们问问,人家也要正常营业的。能便宜最好,不能也别见怪。”秦喻没有直接应承,只能答应问一下。从十六岁就开始在社会上混,秦喻清楚知道,有时候一些事情需要卖人情,但是有时候不一定为了一些花小钱能搞定的事而欠别人的人情。得到与付出要看是否能够成正比,毕竟有些时候人情比钱更值钱。
秦喻准备晚上去三里屯问问曾天树,如果可以“不夜屯”酒吧算是蛮合适的地点。想好后跟高亚林等人告辞,和张欣忆两人从北影厂内部连通的大门进入北电,在这边参观起来。
今天是周末,学校里没有几个人,而且目前两人还没有什么名气,在这边闲逛还没有人能认出来,如果以后成名了,反而没有机会到这边来参观了。
说实在的,北电就环境来说,比中戏要好不少,光占地面积都要比中戏大上好几倍,再加上和北电连在一起的北影厂,更是让张欣忆艳羡不已。
“虽然他们面积大,环境比我们好,但是他们这边没我们那里出来的演员多。”
秦喻跟着附和道:“就是,他们这些看着就没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楼,哪有我们那边古朴,有内涵。”
“而且我们那边出门就是胡同,左近就是王府井,不远就到故宫,绝对的市中心,哪像他们这里,都在三环外了,如果放到古代,他们这里已经成为市郊了。”
吃不到的葡萄永远是酸的,两人就是这样酸溜溜的。听说学校准备在昌平那边建个新校区,但是对已经大四的二人来说,这个消息还是太遥远了。
两个央戏的学生,在北电里大放厥词,说到兴奋处还对着北电的各个建筑指指点点,终于迎来了北电学生的反弹。
两人在走到表演学院的教学楼附近,被几名正在排练话剧的学生给围住了:“老远就听到有人在我们这里出言不逊,看不起我们北电,是不是有些太自大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