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孤臣的底气
作者:我欲乘风归    更新:2024-06-04 02:06
  朝会的内容并不多,但非常的冗长,体现了天家礼仪的同时,也让叶安感受到了朝堂之中文武百官之间的隔阂与分水岭。
  可以说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正在降低,文臣,武将,刘娥成为了三方势力,但在这三方势力交锋的时候,其中却也有一些后党和皇党势力之间的互相倾轧。
  原本打算靠着宫柱睡觉的叶安终于被大宋朝堂上的权术和手段所惊艳,睡意全无。
  虽然不想被绞进去,但只有在了解各方势力的时候才能做到独善其身,否则这能应对自如?
  大朝会主要是对此次环洲之乱的成果进行总结,既然平定了西羌人的动荡,那自然就应该论功行赏,只不过东京城外的宋军却没人在意,所有人都把功劳归功于刘娥的用人得当,范雍的领导有方,曹仪的英勇善战上,至于叶安在清平关阻击西羌人,以及几次大捷全然一笔带过。
  这是叶安乐见其成的,也是在他拒绝了各方势力后的必然结果。
  “环州大胜,既平定了西羌人之作乱,又伏击了党项精锐,使其数载不敢犯边,可谓是毕功与一役,乃圣人之智握,官家之明德也!”
  王钦若第一个出班论功,叶安听了便知晓他要做什么,把刘娥的功劳描述出来,至于赵祯的便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高下立判。
  李遵勋撇了撇嘴小声道:“这奸人必定言陛下年幼,圣人当为国朝操劳,辅佐陛下……”
  “然,天子年幼,应多以政为学,圣人统大局,当为国之治下,主政四方!”
  叶安惊讶的看向李遵勋,果然是在朝堂上厮混多时,听话知音,王钦若的话以被他猜出了个大概。
  “圣人之功自然不可忽略,然,此乃国朝之法度也,臣子尽心,为国效命,文武同心戳力方有此等煌煌之大胜!如今得胜之军久在城外,百姓茫然,外朝耻笑,非是上国仪态也!”
  果然是吕夷简,文武,内外,多个方面齐齐下手揭穿了刘娥心中的想法,也把某些“出谋划策”之人逼到了墙角…………
  要说在朝堂上谁最能发起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进攻,那必定是文臣,只要文臣站在一起,几乎少有人能招架。
  附和王钦若的朝臣毕竟在少数,煌煌朝堂之上,谁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呢?除了那些王钦若的心腹,其他人是绝不会在这时候表态的。
  随着吕夷简这位相公的发难,王曾自然也不甘示弱,他是力保小皇帝上位的朝臣,大声道:“如今国朝大胜,官家主政天下乃实至名归,当为国朝幸事,为天下百姓之幸事!正德归而天下附,皇统续而万民顺矣!臣王曾奏请圣人归政陛下!”
  “臣等奏请圣人归政陛下!”
  这已经把是刘娥逼上了绝路,叶安缓缓的闭上眼睛,若是再看这朝堂,他会被气的吐血,没想到自己费心巴力,冒死换来的东西,最后居然会变成一场逼宫。
  而这场逼宫也必定会引发天家母子之间的隔阂,甚至朝堂上更为激烈的对抗,这对大宋的稳定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就在此时,赵祯却开口了:“朕尚且年幼,大……圣人垂帘多时,稳固国朝之事,自先帝驾崩全由圣人做主,朕自不可相比,如今国朝力在求稳,待朕……”
  “陛下此言不妥,眼下国朝安定,海晏河清,正是陛下主政之时,年幼之说尚不足为虑,汉武帝十六继位,乃为强汉盛世之基也!”
  曹利用的突然倒戈让整个大庆殿中之人措手不及,文臣不会想到这个他们忌惮的枢密使居然会支持官家,而且是当着刘娥的面反驳赵祯的话。
  至于刘娥在珠帘之后更是惊诧,蓝继宗明显的感觉到她的肩头在颤抖。
  是刘娥在关键之时把他曹利用任命为枢密使的,没想到在这时候他居然会倒戈向文臣,稍稍有些头脑的人便知道,这是在向官家示好,表忠心啊!
  “嘿,没想到,没想到,曹利用居然也会择机而动,看似是在为官家谋划,不也是在文臣修好吗?”
  李遵勖的话让叶安恍然大悟,没错,这又是“一石二鸟”之计,相当聪明的一石二鸟!
  细思极恐啊!叶安觉得自己相比朝堂上的诸位大佬们实在是太嫩了些,无论是说话做事,还是阴谋阳谋,甚至连站队都不如人家。
  “李大哥果然是眼光毒到,只是这朝堂上谁又会真的关心环州的未来,或是那些城外的勇士们呢?”
  叶安的话让李遵勖目光一凝,随即苦笑道:“你错了,还真有人,官家已经下旨,调拨内藏库之所存锦帛,铜钱,赏赐大军,虽数额不大,但却是货真价实的赏赐,已经命三司取办,怕是朝堂上的诸公还不知晓…………”
  聪明!
  果然是抓住了利益所在,战争过后什么最重要?当然是赏赐!这是给你收买人心的最好机会,若是错过叶安反倒是要对小皇帝好好说道说道!
  既然赵祯已经做了,那便是好事,抬头看向御座上的赵祯,却见他目光灼灼的看向自己,叶安微微颔首点头。
  赵祯的嘴角微微扬起,坐在御座上虽然不能有太多的动作,但他相信自己的这位同龄“小先生”在肯定自己。
  摸了摸袖中的奏疏,他更加有底气了。
  轻咳一声,整个朝堂便陷入安静,反倒是让赵祯心中有些发怵,但随即开口道:“大军得胜还朝,将士幸苦,当有赏赐,朕亦该犒赏大军,为将士卸甲,献俘太庙,告慰先祖!此乃盛世何必在他处纠缠?
  天下百姓之重,在食,在粮,在收,朕近日所收奏疏,通篇累牍皆为赞言,唯有一份奏疏却是让朕欣喜,出自司农寺少卿范子渊与叶安之手,虽颇有谏书之意,然其二人为天下百姓农事操持之心却让朕生感欣慰。
  疏中有言规劝于朕,“当按部就班,以礼制待得胜之军,其后国朝之政府当以民为重,推广良种,解万民之温饱也!”言之凿凿,掷地有声!
  朕今日见尔等为主政之事争执不下,想到那些入冬时饥寒之百姓,心中只觉愧对诸公之赞也!
  圣人垂帘,主政四方,为先帝之制,朕尚且年幼,在资善堂中亦可就学国事,坐朝听政亦无不可,待圣人心中有了章程,自会还政予朕!何须朝臣上请?岂非离间朕与圣人的母子情义?!”
  什么叫有礼有节?什么叫掷地有声?什么叫反客为主?
  目瞪口呆的李遵勖猛然转头看向叶安,压低声音道:“你这狡猾的小子,好一个釜底抽薪,但也把人都得罪,看你以后如何在朝堂中自处!”
  “别忘了,小子是孤臣啊!说的是实话啊!向我发难,便是在打官家的脸,您说是不是?”
  “刁滑!”
  “多谢夸奖!”
  雨轩阁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