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道法自然
作者:吻硪    更新:2022-01-18 09:45
  红云陨落,李玄也不免生出一种嘘唏之感,这或许是洪荒有史以来第一位因为做好事陨落的先天神祇。
  那么做好事不对吗?
  李玄摇了摇头,驱散心中生出的极端想法,做好事肯定是正确的,但不合时宜、不分场合、不择对象的做好事才是不对的。
  果然无为之道才是一条康庄大道。
  再次为老师比心。
  回到太清宫,李玄径直向老子的炼丹房走去。
  “老师!”
  老子闭着双眼,丹炉中三昧真火使整个丹房暖洋洋的。
  李玄道:“老师,刚才弟子回来时,见到一位先天神圣被打杀了。”
  “嗯。”
  老子轻轻嗯了一声,只是简单的一声“嗯”字,就让李玄的心宁静下来。
  李玄坐到了风火蒲团之上,感受着坐于老师身后的安全感,又说道:“弟子有一事不明,还望老师解惑。”
  “讲。”
  李玄道:“修道究竟是什么?
  弟子虽不清楚那两人的境界,却也知道到他们中的一人是洪荒中的顶级强者红云道人,可他们却斗得你死我活,若是修道只是为了在争斗中活命,未免也太狭隘了一些。”
  老子睁开双眼,带着蒲团转过身面对李玄,看向他的目光中带着赞许:
  “道无穷无尽,是他们着相了。”
  否定了争斗的二人后,老子又道:
  “修道之路是一条求真之路,故修道又为修真,所谓道法自然,便是寻觅真我。
  然求真之路坎坷,他人亦非你我同行之人,故有了争斗。
  若无保命之手段,道成空矣。”
  李玄仔细思索了一番,道:
  “所以,我们问道的过程中少不了争斗,虽然无须去争,但必须得有保命的手段?”
  老子摇头道:
  “非也,应争之时亦须全力以赴,此为无为之真谛,徒儿,今后,你须每日静诵《清净无为经》。”
  李玄点了点头,问道:
  “何为应争之时?”
  老子道:“道途受阻之时。”
  李玄又问:“那咱们修道难道只是为了寻觅真我吗?”
  老子道:“你亦着相了,道法自然,结果自是真我,然道有始无终,贫道亦是未能求得真我。
  徒儿,修道之路,莫要太重结果;
  须知因果乃是先有因,才有果;
  故道途比道果更重要,有善因,才能结成善果。”
  老子的话令李玄醍醐灌顶,他恭敬的问出了自己最后的一个疑惑:“老师,若是求道时遇上无法战胜的阻碍应当如何做?”
  老子这次并未马上解答,而是盯着李玄看了一会儿,道:“大道至公,不存无法度过之阻,你认为无法战胜,不过是你之境界不足罢了。
  徒儿,勿要好高骛远,须得脚踏实地,除《清净无为经》外,《阴阳道函》和《太清丹书》亦要好生研习。”
  李玄低声应了声“是”。
  这次解惑,让李玄因为红云陨落之事产生的困惑迎刃而解。
  这就是拜了一位圣人老师的好处。
  当然,这位圣人还得是老子这般道法扎实的人,若是西方二圣,恐怕只能说一句:此生不行,还有来世……
  玩笑,玩笑!
  再如何因为宏愿成圣,那也是受到天道承认的圣人,对道的领悟肯定不是他这种三脚猫能评判的。
  于是,李玄跟着太清一起重新闭上了眼,嘴里静诵着《清净无为经》。
  许久之后,李玄感受到自己对无为的领悟似乎又上扬了一点。
  他又将《阴阳道函》掏了出来。
  第一次没有经验,老子直接为他灌了顶,但正如老子所说,修道是找寻真我,他也不能一直靠着灌顶修行。
  有了基础,即便《阴阳道函》比起《清静无为经》更加晦涩难懂,李玄也勉强看了进去。
  至少不是互相都不认识的状态。
  若说《清静无为经》是人教的核心思想,是做人行事之道,那《阴阳道函》就是正儿八经的神通道法。
  也就是文科和理科的区别。
  莫看老子与人和善,真要动起手来,除了道祖之外恐怕没人是他的对手,【一气化三清】可不是简单的分身之术。
  若说斩尸之道是将自己分出去一部分,那一气化三清便是复制出三个完整的自己,虽说斩出的三尸也有当前道境的实力,可终究不如完整的自己强横。
  李玄最眼馋的便是这门神通。
  “莫要好高骛远。”
  脑子里又响起老子的教导,李玄连忙静下心来,沉浸在了《阴阳道函》的世界。
  很快入定,又很快陷入顿悟状态。
  老子见状,挥手飞出一卷宝图将李玄摄入了其中。
  【太极图】!
  太极图中自成天地,又蕴含着浓郁的阴阳之力,最是适合阴阳之道的修炼。
  道生一,一生二。
  道生万物,万物之始即为阴阳,三清为盘古元神所化,跟脚之正堪称洪荒一绝,而太清又是三清之首,他的道自然是洪荒中顶级的法门。
  太极图又是先天三大至宝之一,堪称洪荒的官方作弊器。
  在太极图中,李玄的道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扬着。
  随后,太极图隐退,消失不见,老子又重新闭上双眼,静静等着这一炉的仙丹炼成,也等着李玄悟道结束……
  丹房中只剩下老子的自言自语:“悟道太快有伤根基,还得再炼几炉仙丹备着。”
  随着李玄的闭关,洪荒也在时间的流逝中飞速发展着。
  外界的一切都与此时的李玄无关。
  与此同时,因三清成圣,感知到自身道境增长缓慢的先天神祇们也陆续在向昆仑山的方向汇聚着。
  其中,不乏今后阐截两教赫赫有名的二代弟子。
  有人想要拜师太清,却怎么也寻不到太清宫的山门,无奈下只好又赶往玉清宫和上清宫,不过,心思不定之辈,却是未能受到元始和通天的青睐。
  而对其他前来拜师之人,元始在昆仑之巅立下一口金钟,只收能够击打昆仑山上金钟的人为徒。
  一名道号广成子的仙人率先敲响了金钟,入了阐教门下。
  而通天则是依旧随缘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