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一女子而已
作者:大脑开洞思路广 更新:2022-01-17 23:04
虽然折可适终究还是没能实现自己斩将夺旗的梦想,但漫咩的百名亲卫为守卫己方大纛几乎被杀了个干净,西夏军也撤退得十分狼狈。
最后将战场清扫了一遍后,折可适吓了一大跳,他此战斩首西夏兵五千余,尽管自损两千,可考虑到这是野战中一万打两万,绝对算是大乾这些战果最丰厚的一次大捷。
在高兴之余,折可适又有些忧虑,他这一万兵就打了一场,就直接杀了五千多西贼,将赏钱拿了半成,之后他还要试探着攻打博乐城,肯定要拿更多的赏金。
这要是其他路的西军再多杀一些,这赏钱会不会真不够分?
不过很快折可适就把自己的担忧抛之脑后,他也算是消息灵通的人,知道朝廷最近发了一笔横财,有钱得很,估计就算赏钱真不够了,朝廷也会再多拨一些钱的,不至于让他把自己卖了去还债。
另一边,漫咩带兵返回博乐城后,心里清楚大事不妙,他这边进展不顺,其他地方的情况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大乾这是有备而来啊。
西夏能在夹缝间生存,除了党项人够彪悍,能打以外,还因为他们懂事,虽然小动作不断,一直想着扩张势力,但也仅限于小动作,事情稍微闹大后就会向周围两个老大哥服软。
如果哪个老大哥真的要西夏的命,那他们也会引外援,辽国想灭西夏,大乾不同意,大乾想灭西夏,辽国又不同意。
这次情况在漫咩看来,就是大乾那边见辽国在西夏身上打牙祭,加上西夏自己也出了不少问题,干脆乘虚而入。
如果西夏不懂事,两个老大哥就会把西夏分了,如果西夏懂事,献上梁氏估计只是一个开始,大乾在西夏表示臣服后,肯定会有更严苛的要求,直至西夏彻底臣服。
漫咩心里自然很不愿意西夏在大乾面前认怂,毕竟他在西夏这边是绝对的位高权重,可要是西夏成了大乾养的一只狗,那踩在漫咩脑袋上的脚可不是李谅祚一个人的了。
不过形势比人强,西夏不服软不行,漫咩叹口气,给自己的亲信交代道:“你去给国主传信,算了,我亲自去吧。”
临走前,漫咩还耍了个小聪明,他担心自己剩下的部族兵实力不够,守不住博乐城,走的时候只带了五百轻骑,剩下的人全都留下来给他的部族守城。
和漫咩预料的一样,其他地方的西夏军进展都很不顺利,李谅祚带了七万人,结果被折克行带着三万人死死拦在永乐城前。
最关键的是,折克行还不是简单的死守,因为背靠坚城,还不时出城野战。
几场交锋下来,李谅祚半点便宜都没有占到,并且敢出城野战的折克行还给李谅祚带来了一个大麻烦。
以往西夏寇边时,因为乾军都只会龟缩在坚城之内,所以西夏人也敢大着胆子绕过坚城,去劫掠一些大乾的乡间百姓。
可如今那些乾军有了出城野战的胆子,西夏军要是再敢绕过坚城,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断西夏后路的好机会。
作为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李谅祚是真的有些慌了,现在的他进不能带着麾下将领去大乾发财,退也不能守好西夏国境,难道他只能冲大乾跪下,献上梁氏了吗?
漫咩他们这些西夏将领早就把李谅祚的心思揣摩透了,知道李谅祚死撑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害怕在他们面前丢了脸面。
可要是李谅祚的政治能力再强一点,或者经历的事再多一点,他就会知道皇帝已经不算是人了,脸面是人需要的东西,皇帝需要的只是让手下对他言听计从。
李谅祚身为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原本在那些将领心中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如果他像秦构一样敢于决断大事,自己拿主意把梁氏献上去。
或者是孤注一掷,倾西夏国力和大乾拼死一搏,赌一把辽国不会插手瓜分西夏,那也是个决策。
只要结果不是太差,他在西夏群臣心中的形象就坏不到哪去,至少那些臣子们都会知道自己的皇帝是个有主意的人,遇见什么事都会先考虑他的想法,而不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与想法。
现在漫咩以及其他官员商量的只是怎么给李谅祚一个台阶下,以后商量习惯了,可不一定会商量什么了?
“王上,古有勾践卧薪尝胆,如今王上舍弃梁氏,带我西夏励精图治,假以时日,定能一雪前耻。”
“王上,梁氏一女子而,只要王上愿意割爱,我西夏国民见大乾敢如此轻慢西夏,家家户户定以乾国为生死大敌,待外联辽国后,王上若想雪耻,定轻而易举。”
话说得好听,李谅祚又不傻,别说普通的党项人了,就是他的亲军在知道他把自己老婆都送给别人后,肯定只会觉得他窝囊,帮他复仇什么的也就是这些人嘴上说说。
所以李谅祚说什么也不同意,可他也确实没有孤注一掷,和乾国拼个你死我活的魄力。
正当李谅祚没什么主意时,漫咩发话了,“王上,梁氏乃汉人,不宜当我西夏国后,王上可先废后,之后让梁氏来去自由。”
李谅祚脸皮抽搐了几下,漫咩这主意根本就是在掩耳盗铃,也就骗骗什么都不知道的黔首,在他们给李谅祚面前留一块遮羞布。
但主意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漫咩表明的态度,身为李谅祚的铁杆支持者,就连他也想着让李谅祚献上梁氏。
思虑许久后,李谅祚只能叹气道:“派人去传信吧,就说我西夏愿意派梁氏进京觐见,让他们收兵。”
然而发了大财的西军可不愿意先收兵,折克行直接对李谅祚的使者明言,“梁氏到他西军之日,才是收兵之时。”
“寡人都已经如此忍让了,那折克行怎敢得寸进尺,征兵,给寡人征兵,十六岁以上男子都给我阵前听命。”
要是李谅祚早点有这个觉悟,说不定西夏群臣还会执行下去,可他之前已经暴露出自己没有主意,现在只是在说气话而已,那西夏群臣自然要劝回去。
被再三苦劝后,李谅祚也只能认了这个结果,让梁氏连夜赶来。
最后将战场清扫了一遍后,折可适吓了一大跳,他此战斩首西夏兵五千余,尽管自损两千,可考虑到这是野战中一万打两万,绝对算是大乾这些战果最丰厚的一次大捷。
在高兴之余,折可适又有些忧虑,他这一万兵就打了一场,就直接杀了五千多西贼,将赏钱拿了半成,之后他还要试探着攻打博乐城,肯定要拿更多的赏金。
这要是其他路的西军再多杀一些,这赏钱会不会真不够分?
不过很快折可适就把自己的担忧抛之脑后,他也算是消息灵通的人,知道朝廷最近发了一笔横财,有钱得很,估计就算赏钱真不够了,朝廷也会再多拨一些钱的,不至于让他把自己卖了去还债。
另一边,漫咩带兵返回博乐城后,心里清楚大事不妙,他这边进展不顺,其他地方的情况估计也好不到哪去,大乾这是有备而来啊。
西夏能在夹缝间生存,除了党项人够彪悍,能打以外,还因为他们懂事,虽然小动作不断,一直想着扩张势力,但也仅限于小动作,事情稍微闹大后就会向周围两个老大哥服软。
如果哪个老大哥真的要西夏的命,那他们也会引外援,辽国想灭西夏,大乾不同意,大乾想灭西夏,辽国又不同意。
这次情况在漫咩看来,就是大乾那边见辽国在西夏身上打牙祭,加上西夏自己也出了不少问题,干脆乘虚而入。
如果西夏不懂事,两个老大哥就会把西夏分了,如果西夏懂事,献上梁氏估计只是一个开始,大乾在西夏表示臣服后,肯定会有更严苛的要求,直至西夏彻底臣服。
漫咩心里自然很不愿意西夏在大乾面前认怂,毕竟他在西夏这边是绝对的位高权重,可要是西夏成了大乾养的一只狗,那踩在漫咩脑袋上的脚可不是李谅祚一个人的了。
不过形势比人强,西夏不服软不行,漫咩叹口气,给自己的亲信交代道:“你去给国主传信,算了,我亲自去吧。”
临走前,漫咩还耍了个小聪明,他担心自己剩下的部族兵实力不够,守不住博乐城,走的时候只带了五百轻骑,剩下的人全都留下来给他的部族守城。
和漫咩预料的一样,其他地方的西夏军进展都很不顺利,李谅祚带了七万人,结果被折克行带着三万人死死拦在永乐城前。
最关键的是,折克行还不是简单的死守,因为背靠坚城,还不时出城野战。
几场交锋下来,李谅祚半点便宜都没有占到,并且敢出城野战的折克行还给李谅祚带来了一个大麻烦。
以往西夏寇边时,因为乾军都只会龟缩在坚城之内,所以西夏人也敢大着胆子绕过坚城,去劫掠一些大乾的乡间百姓。
可如今那些乾军有了出城野战的胆子,西夏军要是再敢绕过坚城,他们自然不会放过断西夏后路的好机会。
作为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李谅祚是真的有些慌了,现在的他进不能带着麾下将领去大乾发财,退也不能守好西夏国境,难道他只能冲大乾跪下,献上梁氏了吗?
漫咩他们这些西夏将领早就把李谅祚的心思揣摩透了,知道李谅祚死撑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害怕在他们面前丢了脸面。
可要是李谅祚的政治能力再强一点,或者经历的事再多一点,他就会知道皇帝已经不算是人了,脸面是人需要的东西,皇帝需要的只是让手下对他言听计从。
李谅祚身为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原本在那些将领心中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如果他像秦构一样敢于决断大事,自己拿主意把梁氏献上去。
或者是孤注一掷,倾西夏国力和大乾拼死一搏,赌一把辽国不会插手瓜分西夏,那也是个决策。
只要结果不是太差,他在西夏群臣心中的形象就坏不到哪去,至少那些臣子们都会知道自己的皇帝是个有主意的人,遇见什么事都会先考虑他的想法,而不是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与想法。
现在漫咩以及其他官员商量的只是怎么给李谅祚一个台阶下,以后商量习惯了,可不一定会商量什么了?
“王上,古有勾践卧薪尝胆,如今王上舍弃梁氏,带我西夏励精图治,假以时日,定能一雪前耻。”
“王上,梁氏一女子而,只要王上愿意割爱,我西夏国民见大乾敢如此轻慢西夏,家家户户定以乾国为生死大敌,待外联辽国后,王上若想雪耻,定轻而易举。”
话说得好听,李谅祚又不傻,别说普通的党项人了,就是他的亲军在知道他把自己老婆都送给别人后,肯定只会觉得他窝囊,帮他复仇什么的也就是这些人嘴上说说。
所以李谅祚说什么也不同意,可他也确实没有孤注一掷,和乾国拼个你死我活的魄力。
正当李谅祚没什么主意时,漫咩发话了,“王上,梁氏乃汉人,不宜当我西夏国后,王上可先废后,之后让梁氏来去自由。”
李谅祚脸皮抽搐了几下,漫咩这主意根本就是在掩耳盗铃,也就骗骗什么都不知道的黔首,在他们给李谅祚面前留一块遮羞布。
但主意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漫咩表明的态度,身为李谅祚的铁杆支持者,就连他也想着让李谅祚献上梁氏。
思虑许久后,李谅祚只能叹气道:“派人去传信吧,就说我西夏愿意派梁氏进京觐见,让他们收兵。”
然而发了大财的西军可不愿意先收兵,折克行直接对李谅祚的使者明言,“梁氏到他西军之日,才是收兵之时。”
“寡人都已经如此忍让了,那折克行怎敢得寸进尺,征兵,给寡人征兵,十六岁以上男子都给我阵前听命。”
要是李谅祚早点有这个觉悟,说不定西夏群臣还会执行下去,可他之前已经暴露出自己没有主意,现在只是在说气话而已,那西夏群臣自然要劝回去。
被再三苦劝后,李谅祚也只能认了这个结果,让梁氏连夜赶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