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夫妻谈心,李世民进东都
作者:散言 更新:2022-04-19 06:34
“那是肯定的,有贤妻在,我巴不得天天回,只是时机还不成熟。要再等等。”看来钱能通神果然是不错,这女帝媳妇一听有银子收,这也不要求自己搬回皇宫住了。
“什么是成熟的时机?”
女帝也是很有点不服,凭什么你这赘婿这么牛?居然敢名正言顺的在外住宿。但也没办法,这是经过太上皇允许,已经形成的一个现状,而且不住在一起这些大臣们才好送李睿银子啊。
还是不随意改变的好。
关键,李睿住在黑山庄也方便他做点生意,自己可以装作不知道。不然皇帝做生意,那就太尴尬了。
李睿想了许久,慢慢的说了一句:“或许快了,或许还要一段时间。”
“算了,不纠结这一问题。现在,夫君,再抱我一次。”
女帝现在也是小妇人一枚,想通了以后,自然也懒得想那么多杂事了。
李睿自然是有求必应。
隋大业二年十一月十二。
太原唐国公府,刚刚回府不久的李渊父子就接到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唐国公二子李世民英华天表,武艺有成,颇有父风。特招为殿前司校尉,旨到三日内即刻上任。钦此。”
传旨太监传旨后,就准备离开。李渊哪里会让这太监就这么离开,赶紧一把拉住,随手就塞了一个包袱过去。
“这位内官,怎么陛下就这么下了一道圣旨呢?”
颠了颠手里包袱的重量,传旨的太监大声说:“恭喜唐公,二公子这就有了官身,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然后小声说:
“具体我也不清楚,只听说头天睿亲王进宫了,第二天陛下的旨意就下来了。我这是跑死了两匹马,这才及时赶过来太原的。”
“多谢内官,请里面奉茶。”李渊顺手就把传旨太监请进了内宅,好好招待一番自不必多提。
深夜,太原唐国公府内院之中,李渊、李世民父子相对而坐,他们这是在分析这封圣旨的吉凶。
“哎,父亲,我们这么坐着分析了一夜也没一个头绪。要我看,就是我们送那李睿的二十万贯财货起到了作用。那内官不是说,头天那软饭王进宫,第二日,这圣旨就下来了吗?”
“我也知道,这是李睿进言的效果。只是这调你一人孤身进洛阳,为父真是放心不下。是不是杨家对我们起了疑心?”李渊到底是跟随杨坚争夺江山的老人,思虑还是多了一些担忧。
毕竟隋帝杨氏家族的厉害,在当年的血战四方中,他是深有体会的。他最大的忌讳就是担心,这是太上皇杨勇为女帝扫清障碍,特意设下圈套,引他太原李家犯错,从而一网打尽。
所以,杨勇不死,他李渊就算是有什么不臣的想法,也是不敢有所异动的。毕竟,杨勇可不是那种深宫温室里养大的太子,而是跟随杨坚打天下的马上英雄。
当年也是战功赫赫的,那杀伐果断,是在军中有极高威望的。
不然,他怎么能一力促成女帝登基这种母鸡司晨的大逆不道行为?就是因为他有绝对的时局掌控能力。可以说,有他杨勇在,大隋就有定海神针,乱不了。
所以,李氏父子商量了一夜也没有商量出来一个说法。只有相信是自己送给李睿的贿赂起到了作用。毕竟自家二郎好歹是谋了一个校尉当当,这总是一个大喜事。
所以,李渊嘱咐李世民到了洛阳后,千万先去黑山庄拜谢李睿的提拔推荐之恩。顺便探听一下,这次封官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隋大业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清晨,虽然是个大晴天,但洛阳的天气已经很冷了。
今天是李睿答应太上皇到国子监讲学的日子,所以,李睿起了一个大早,温习了一遍自己的讲义,然后点起全幅仪仗浩浩荡荡的出门。
李睿故意大张旗鼓的动作,就是做给太上皇杨勇看的。
他要这老岳父看到自己讲学的决心,自己可是非常重视这次讲学,绝不会给皇室丢人。
大队仪仗在庄主府内的院子里完全摆开,前锋侍卫刚刚出了庄主府大门。远远就看到一队人,快马直冲庄主府过来。
李睿的侍卫们顿时行动起来,个个刀枪出鞘弓上弦,如临大敌。但却不是那么紧张,这冲马而来的大约也只有二十骑左右,根本不够这百十个侍卫一顿揍的。
李睿的侍卫现在都是黑山卫一营轮流充当,这是李睿培养他们对自己忠诚度的一个方法。士兵长期跟随领袖,自然对领袖有亲近之心,归属感也就格外强烈。
“何方人马,胆敢在黑山庄范围内纵马?不要命了吗?”
侍卫们的底气来自于他们的武器、他们的盔甲、他们的秘密武器。他们有这个时代最锋利的刀剑,有这个时代最坚固的甲胄,在班排长的口袋里还有那叫做手榴弹的秘密武器。
所以,哪怕是侍卫的前锋只是十来个步兵,他们也是毫不畏惧的斥责着这些奔马而来的骑兵。
奔驰而来的骑兵在距离这些侍卫前锋一百步的地方纷纷勒马减速。然后就有一个洪亮声音远远的传来:
“新任殿前司校尉李世民拜见睿亲王。”
“所有人下马,牵马过来,但有骑马擅闯仪仗者,格杀勿论。”
侍卫们根本不搭话,而是直接宣布了自己的纪律。不管是谁来了,谁来了也不能闯自己家王爷的仪仗。当然,女帝来了例外。
来的二十多人在为首的人带领下,飞快的下马,过来交涉。
由于圣旨规定三天内这李世民就要到岗,所以刚从洛阳返回太原的李世民,再次从太原匆匆忙忙赶到了洛阳。
因为他们父子商量事情耽误了一夜,李世民带着这二十人马,拼着累死四十匹快马,这才在今天清晨堪堪赶到洛阳。
李世民到岗的时间比较紧张,他们父子一夜间也没有商量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任命。
李渊认为从贪财好名的李睿那里应该比较容易探听消息。因此李渊就要求李世民去李睿那里探听消息后再去报到,所以李世民今天清晨到了洛阳后没有去殿前司报到,而是先来郊外的黑山庄拜见李睿。
正好迎面碰上,将将要出门的全套李睿仪仗。
“哦,”
待得知侍卫们通报,是李世民带着从人赶在赴任前来自己这里答谢举荐之恩的时候。坐在仪仗齐全的马车上的李睿会心的微微一笑,对身边的孙寅说:
“去告知李二,他的第一个差事就是护卫我完成这次的讲学。然后再去殿前司报到,现在就算是他到任了。”
这都是李睿和女帝事先商量好了的,要是李世民先到李睿这里,李睿就表现的跋扈一些,一副可以替女帝做主的模样,以此来麻痹太原李家。
让太原李家认为杨氏女帝暗弱无能,被赘婿控制。从而小看女帝,膨胀他们李家的野心。一旦野心膨胀,必然会有疯狂的举动,那么露出马脚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这就是李睿和女帝商量的骄兵之计。
吩咐完了李世民的事情以后,李睿就不去管这个事情了。这只是他和女帝商量出来的一步闲棋冷子,现在的作用并不大。属于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情。
眼前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就是把这次的讲学工作做好,给自己赢一个身前身后名。
“恭迎睿亲王殿下。”
太常寺卿王通带领着国子监大祭酒、教授、学生大约三百多人在国子监门口恭敬的迎接李睿。
也无怪王通搞得这么隆重,现在李睿的洛阳第一才子名头的号召力可是非常大的。今天听说此人要到国子监讲学,学子们那是打破头都要争一张入场券的。
到了这里,李睿当然知道该怎么装。
“哎呀呀,晚辈这一后学晚辈,哪里当得起各位大儒宿老的迎接,真是折煞晚辈了。”
李睿根本不接王通的话,直接对国子监大祭酒孔颖达和他后面的老教授们深深一作揖,他们才是大隋文坛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要想有所收获,这些人得罪不得。
他们虽然官位不高,但在士林中名声极其响亮,个个都是桃李满天下的宿儒大佬。
王通也不尴尬,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今天只要李睿来了就行,他只是一个教育家,对儒学等学科本身是没有特别深的造诣。见李睿如此尊重国子监的老师们,王通只会开心,又岂会生气。
看着几位宿儒对李睿的行礼只是微微点头,就算是答礼的王通赶紧圆了一句场:
“王爷里面请,由于要听王爷授课的人太多,所以我们临时在广场上搭了一个讲台,条件简陋,请王爷海涵。”
“多谢王大人,王大人辛苦,请,一起请。”李睿自然是要领王通这个情。不然自己的热脸贴了一个冷屁股,总是不爽的。
果然,约莫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上已经座无虚席,一个高高的草棚立在上风口,草棚四周有无数类似喇叭状的圆筒物件对着人群,想必这就是原始的扩音装置了。
“什么是成熟的时机?”
女帝也是很有点不服,凭什么你这赘婿这么牛?居然敢名正言顺的在外住宿。但也没办法,这是经过太上皇允许,已经形成的一个现状,而且不住在一起这些大臣们才好送李睿银子啊。
还是不随意改变的好。
关键,李睿住在黑山庄也方便他做点生意,自己可以装作不知道。不然皇帝做生意,那就太尴尬了。
李睿想了许久,慢慢的说了一句:“或许快了,或许还要一段时间。”
“算了,不纠结这一问题。现在,夫君,再抱我一次。”
女帝现在也是小妇人一枚,想通了以后,自然也懒得想那么多杂事了。
李睿自然是有求必应。
隋大业二年十一月十二。
太原唐国公府,刚刚回府不久的李渊父子就接到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唐国公二子李世民英华天表,武艺有成,颇有父风。特招为殿前司校尉,旨到三日内即刻上任。钦此。”
传旨太监传旨后,就准备离开。李渊哪里会让这太监就这么离开,赶紧一把拉住,随手就塞了一个包袱过去。
“这位内官,怎么陛下就这么下了一道圣旨呢?”
颠了颠手里包袱的重量,传旨的太监大声说:“恭喜唐公,二公子这就有了官身,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然后小声说:
“具体我也不清楚,只听说头天睿亲王进宫了,第二天陛下的旨意就下来了。我这是跑死了两匹马,这才及时赶过来太原的。”
“多谢内官,请里面奉茶。”李渊顺手就把传旨太监请进了内宅,好好招待一番自不必多提。
深夜,太原唐国公府内院之中,李渊、李世民父子相对而坐,他们这是在分析这封圣旨的吉凶。
“哎,父亲,我们这么坐着分析了一夜也没一个头绪。要我看,就是我们送那李睿的二十万贯财货起到了作用。那内官不是说,头天那软饭王进宫,第二日,这圣旨就下来了吗?”
“我也知道,这是李睿进言的效果。只是这调你一人孤身进洛阳,为父真是放心不下。是不是杨家对我们起了疑心?”李渊到底是跟随杨坚争夺江山的老人,思虑还是多了一些担忧。
毕竟隋帝杨氏家族的厉害,在当年的血战四方中,他是深有体会的。他最大的忌讳就是担心,这是太上皇杨勇为女帝扫清障碍,特意设下圈套,引他太原李家犯错,从而一网打尽。
所以,杨勇不死,他李渊就算是有什么不臣的想法,也是不敢有所异动的。毕竟,杨勇可不是那种深宫温室里养大的太子,而是跟随杨坚打天下的马上英雄。
当年也是战功赫赫的,那杀伐果断,是在军中有极高威望的。
不然,他怎么能一力促成女帝登基这种母鸡司晨的大逆不道行为?就是因为他有绝对的时局掌控能力。可以说,有他杨勇在,大隋就有定海神针,乱不了。
所以,李氏父子商量了一夜也没有商量出来一个说法。只有相信是自己送给李睿的贿赂起到了作用。毕竟自家二郎好歹是谋了一个校尉当当,这总是一个大喜事。
所以,李渊嘱咐李世民到了洛阳后,千万先去黑山庄拜谢李睿的提拔推荐之恩。顺便探听一下,这次封官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隋大业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清晨,虽然是个大晴天,但洛阳的天气已经很冷了。
今天是李睿答应太上皇到国子监讲学的日子,所以,李睿起了一个大早,温习了一遍自己的讲义,然后点起全幅仪仗浩浩荡荡的出门。
李睿故意大张旗鼓的动作,就是做给太上皇杨勇看的。
他要这老岳父看到自己讲学的决心,自己可是非常重视这次讲学,绝不会给皇室丢人。
大队仪仗在庄主府内的院子里完全摆开,前锋侍卫刚刚出了庄主府大门。远远就看到一队人,快马直冲庄主府过来。
李睿的侍卫们顿时行动起来,个个刀枪出鞘弓上弦,如临大敌。但却不是那么紧张,这冲马而来的大约也只有二十骑左右,根本不够这百十个侍卫一顿揍的。
李睿的侍卫现在都是黑山卫一营轮流充当,这是李睿培养他们对自己忠诚度的一个方法。士兵长期跟随领袖,自然对领袖有亲近之心,归属感也就格外强烈。
“何方人马,胆敢在黑山庄范围内纵马?不要命了吗?”
侍卫们的底气来自于他们的武器、他们的盔甲、他们的秘密武器。他们有这个时代最锋利的刀剑,有这个时代最坚固的甲胄,在班排长的口袋里还有那叫做手榴弹的秘密武器。
所以,哪怕是侍卫的前锋只是十来个步兵,他们也是毫不畏惧的斥责着这些奔马而来的骑兵。
奔驰而来的骑兵在距离这些侍卫前锋一百步的地方纷纷勒马减速。然后就有一个洪亮声音远远的传来:
“新任殿前司校尉李世民拜见睿亲王。”
“所有人下马,牵马过来,但有骑马擅闯仪仗者,格杀勿论。”
侍卫们根本不搭话,而是直接宣布了自己的纪律。不管是谁来了,谁来了也不能闯自己家王爷的仪仗。当然,女帝来了例外。
来的二十多人在为首的人带领下,飞快的下马,过来交涉。
由于圣旨规定三天内这李世民就要到岗,所以刚从洛阳返回太原的李世民,再次从太原匆匆忙忙赶到了洛阳。
因为他们父子商量事情耽误了一夜,李世民带着这二十人马,拼着累死四十匹快马,这才在今天清晨堪堪赶到洛阳。
李世民到岗的时间比较紧张,他们父子一夜间也没有商量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任命。
李渊认为从贪财好名的李睿那里应该比较容易探听消息。因此李渊就要求李世民去李睿那里探听消息后再去报到,所以李世民今天清晨到了洛阳后没有去殿前司报到,而是先来郊外的黑山庄拜见李睿。
正好迎面碰上,将将要出门的全套李睿仪仗。
“哦,”
待得知侍卫们通报,是李世民带着从人赶在赴任前来自己这里答谢举荐之恩的时候。坐在仪仗齐全的马车上的李睿会心的微微一笑,对身边的孙寅说:
“去告知李二,他的第一个差事就是护卫我完成这次的讲学。然后再去殿前司报到,现在就算是他到任了。”
这都是李睿和女帝事先商量好了的,要是李世民先到李睿这里,李睿就表现的跋扈一些,一副可以替女帝做主的模样,以此来麻痹太原李家。
让太原李家认为杨氏女帝暗弱无能,被赘婿控制。从而小看女帝,膨胀他们李家的野心。一旦野心膨胀,必然会有疯狂的举动,那么露出马脚也就是时间的问题。
这就是李睿和女帝商量的骄兵之计。
吩咐完了李世民的事情以后,李睿就不去管这个事情了。这只是他和女帝商量出来的一步闲棋冷子,现在的作用并不大。属于重要但并不紧急的事情。
眼前重要而紧急的事情就是把这次的讲学工作做好,给自己赢一个身前身后名。
“恭迎睿亲王殿下。”
太常寺卿王通带领着国子监大祭酒、教授、学生大约三百多人在国子监门口恭敬的迎接李睿。
也无怪王通搞得这么隆重,现在李睿的洛阳第一才子名头的号召力可是非常大的。今天听说此人要到国子监讲学,学子们那是打破头都要争一张入场券的。
到了这里,李睿当然知道该怎么装。
“哎呀呀,晚辈这一后学晚辈,哪里当得起各位大儒宿老的迎接,真是折煞晚辈了。”
李睿根本不接王通的话,直接对国子监大祭酒孔颖达和他后面的老教授们深深一作揖,他们才是大隋文坛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要想有所收获,这些人得罪不得。
他们虽然官位不高,但在士林中名声极其响亮,个个都是桃李满天下的宿儒大佬。
王通也不尴尬,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今天只要李睿来了就行,他只是一个教育家,对儒学等学科本身是没有特别深的造诣。见李睿如此尊重国子监的老师们,王通只会开心,又岂会生气。
看着几位宿儒对李睿的行礼只是微微点头,就算是答礼的王通赶紧圆了一句场:
“王爷里面请,由于要听王爷授课的人太多,所以我们临时在广场上搭了一个讲台,条件简陋,请王爷海涵。”
“多谢王大人,王大人辛苦,请,一起请。”李睿自然是要领王通这个情。不然自己的热脸贴了一个冷屁股,总是不爽的。
果然,约莫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广场上已经座无虚席,一个高高的草棚立在上风口,草棚四周有无数类似喇叭状的圆筒物件对着人群,想必这就是原始的扩音装置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