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万事俱备
作者:远方之心 更新:2021-11-02 17:19
随着硝土问题的顺利解决,黑火药开始源源不断制造出来,在九江城广场空地中,搅拌均匀配制完毕的黑火药,统一晾干保存。
王明看到,这制好的黑火药,其实并不是黑色,而是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暗褐色的状态,所以在历史上,黑火药另有一个别名,叫褐色火药。
而在这时,州同知蔡确已从九江的居民百姓中,收集了足足五千多个大大小小的陶罐,以及大堆大堆的铁片铁钉与碎瓦片。
王明给蔡确安排的搜集数量,是最低不得少于三千个,现在他搜集了五千余人,自是心下极其欢喜。
在王明率众前来视察之时,蔡确一脸喜色地颠颠跑到王明面前,大声禀道:“殿下,现在下官已搜集了五千一百八十个陶罐,有大有小,但每罐最少可装两斤之量,足够殿下使用。另外,百姓知道殿下是为了守卫咱们九江城,故皆踊跃捐出家中废铁及碎片乱砖等物,现全部堆放于广场附近,数量最少有七八千斤呢……”
听了蔡确禀报的进度,王明欣喜不已。
好啊,现在黑火药顺利配成,陶罐又已准备好,那接下来,自可开始装罐制成震天雷了。
待黑火药晾干后,同知蔡确又带领大批百姓,按王明的要求,给每个陶罐根据其体型,装入适量的黑火药,以及同样大小的铁片碎瓦等物,再用和好的黄泥封口,插入用草纸裹卷火药制造而成的引线,一个陶罐震天雷,便正式制成了。
其实,这样制成的陶罐震天雷,有一个最大的缺陷。
就是因为黑火晾干后,即便当时搅拌均匀,但随着频繁搬运及长途运输,会导致原本混合均匀的黑火药开始渐渐分离,甚至完全改变当初的混合比例,导致使用效果大大降低,甚至还会失效无用。
不过,因为现在是现制现用,那制好的陶罐震天雷,全部存在在城墙下面临时搭建的木棚中,等着在战斗前运上城头使用便可。故王明倒也暂时不用考虑,因为频繁搬运,导致黑火药比例渐变而减威失效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的存在,在以后,王明还是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的。
由于王明的细致安排,到了现在,从搜刮硝土,到最终制成陶罐震天雷,已然成了一条流水线作业一般的模式,井井有条,忙而不乱,生产得十分迅速。
而王明这位九江城的最高主官,将生产陶罐震天雷一事,安排得这般井然有序,看着木棚里的陶罐变魔术般地重重累叠,越排越多,城中军民百姓,更对他有种莫名的畏服。
两天的准备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凌晨时分。
如美人指甲一般细小鲜红的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跃出,让原本单调黑白的旷茫大地,开始呈现层次不同的色彩渐变。
自西向东,无限延伸的大地与江面,由浅黄,至深黄,再变成暗黄,褐黄,最后又奇氿地变成了万物本该有的五颜六色。
只不过,此时每个守城的军兵,均没有心情注意眼前的景色变化,他们的目光,被那几十名环城打马的左军骑兵所吸引。
这些只着了棉甲或皮甲的轻骑,骑着健马,嘴边发出古怪的尖啸声,从西至南,划了一个一个巨大的弧圈,把整个九江城外围陆地,全部哨探了一遍。
见到敌骑这般嚣张行动,城头所有的守军心头皆是五味俱全,他们也都知道,敌军应该是做攻城前的最后巡察了。
这时,王明与郝效忠陈麟等将领,亦匆匆赶到城头。
王明脸色凝重地看着那些左军骑兵,在城下呼啸奔驰左右隳突,最终又洋洋得意地撤回本阵,他的心头,十分地不是滋味。
也许,在这些探骑看来,光凭城头的这点守军,他们已然胜券在握了吧。
“按先前计划,郝副将守西面城墙,陈参将守南面城墙,务必挡住敌军进攻,打掉其嚣张气焰。”王明平静下令。
“得令!”
就在二将匆匆前去督阵准备时,敌寇阵中,立刻响起了刺耳的天鹅号声。
左军的进攻,正式开始了。
最先行动的是,是左军的南面部队,也就是李国英统领的两万兵马。
按左良玉计划,总兵李国英部乃是佯攻,故先行出发,吸引守军主力前往南面城墙,这样便可让左梦庚的四万余名主力部队,趁西面城墙空虚之机,全力攻打此处。
李国英将手下两万兵马,分成两部,一万余名左军,作为先头部队,竟有如水库中放闸泄出的洪水,又迅速分成四十余队,有如四十余股灰黑色的洪流,呐喊着向九江城呐喊冲来。
这些进攻的左军,又推着林林总总的楯车、撞车、攻城梯等攻城器具,旗帜如林,刀枪耀目,喧嚣混杂的呐喊声清晰可闻,给城头的守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威压感。
特别是押着左军阵伍最前面,呈一字排开状的那些楯车,更是格外吸引眼球。
城头守兵看到,这些楯车,约有一人半高,顶端都竖着一面旗帜,前面是高高厚实的木板,上面铺着厚厚的皮革棉被,可以有效地抵挡枪炮弓箭,下面有滚轮,转动灵活。此时这些楯车,在一众左军的拼力推动下,向前面护城河处缓缓推进。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城头的守军,见到敌军这般声势浩大地攻来,各人心下,无不惊惧。
而西面城墙主将陈麟,虽在冷冷看着敌军行进,心下亦是不停打鼓。
因为,他手中仅有守兵三千,另外还有一千余名临时征召的辅兵,总共可用的兵力,不过四千人,与对面多达两万余人的进攻兵力相比,实在太过悬殊。
敌兵如此庞大,自己这南面城墙,真的能守得住么?
他下意识地扭头望向旁边,发现那些士卒脸上,亦满是惶然之色。
唉,这些家伙,长期无所事事地驻守于九江城中,早就疏于战阵,只怕手中武器都不趁手了。现在这般硬着头皮守城,倒是有如赶鸭子上架一般,却是无可奈何之事呢。
想到这里,陈麟心下嗟叹不已。
这时,忽有手下来报,说太子王明为南面城墙能顺利守住,已亲自过来察看。
陈麟转头望去,见太子果然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向自己的方向,匆匆行来。
王明看到,这制好的黑火药,其实并不是黑色,而是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暗褐色的状态,所以在历史上,黑火药另有一个别名,叫褐色火药。
而在这时,州同知蔡确已从九江的居民百姓中,收集了足足五千多个大大小小的陶罐,以及大堆大堆的铁片铁钉与碎瓦片。
王明给蔡确安排的搜集数量,是最低不得少于三千个,现在他搜集了五千余人,自是心下极其欢喜。
在王明率众前来视察之时,蔡确一脸喜色地颠颠跑到王明面前,大声禀道:“殿下,现在下官已搜集了五千一百八十个陶罐,有大有小,但每罐最少可装两斤之量,足够殿下使用。另外,百姓知道殿下是为了守卫咱们九江城,故皆踊跃捐出家中废铁及碎片乱砖等物,现全部堆放于广场附近,数量最少有七八千斤呢……”
听了蔡确禀报的进度,王明欣喜不已。
好啊,现在黑火药顺利配成,陶罐又已准备好,那接下来,自可开始装罐制成震天雷了。
待黑火药晾干后,同知蔡确又带领大批百姓,按王明的要求,给每个陶罐根据其体型,装入适量的黑火药,以及同样大小的铁片碎瓦等物,再用和好的黄泥封口,插入用草纸裹卷火药制造而成的引线,一个陶罐震天雷,便正式制成了。
其实,这样制成的陶罐震天雷,有一个最大的缺陷。
就是因为黑火晾干后,即便当时搅拌均匀,但随着频繁搬运及长途运输,会导致原本混合均匀的黑火药开始渐渐分离,甚至完全改变当初的混合比例,导致使用效果大大降低,甚至还会失效无用。
不过,因为现在是现制现用,那制好的陶罐震天雷,全部存在在城墙下面临时搭建的木棚中,等着在战斗前运上城头使用便可。故王明倒也暂时不用考虑,因为频繁搬运,导致黑火药比例渐变而减威失效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的存在,在以后,王明还是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的。
由于王明的细致安排,到了现在,从搜刮硝土,到最终制成陶罐震天雷,已然成了一条流水线作业一般的模式,井井有条,忙而不乱,生产得十分迅速。
而王明这位九江城的最高主官,将生产陶罐震天雷一事,安排得这般井然有序,看着木棚里的陶罐变魔术般地重重累叠,越排越多,城中军民百姓,更对他有种莫名的畏服。
两天的准备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凌晨时分。
如美人指甲一般细小鲜红的太阳,从遥远的地平线跃出,让原本单调黑白的旷茫大地,开始呈现层次不同的色彩渐变。
自西向东,无限延伸的大地与江面,由浅黄,至深黄,再变成暗黄,褐黄,最后又奇氿地变成了万物本该有的五颜六色。
只不过,此时每个守城的军兵,均没有心情注意眼前的景色变化,他们的目光,被那几十名环城打马的左军骑兵所吸引。
这些只着了棉甲或皮甲的轻骑,骑着健马,嘴边发出古怪的尖啸声,从西至南,划了一个一个巨大的弧圈,把整个九江城外围陆地,全部哨探了一遍。
见到敌骑这般嚣张行动,城头所有的守军心头皆是五味俱全,他们也都知道,敌军应该是做攻城前的最后巡察了。
这时,王明与郝效忠陈麟等将领,亦匆匆赶到城头。
王明脸色凝重地看着那些左军骑兵,在城下呼啸奔驰左右隳突,最终又洋洋得意地撤回本阵,他的心头,十分地不是滋味。
也许,在这些探骑看来,光凭城头的这点守军,他们已然胜券在握了吧。
“按先前计划,郝副将守西面城墙,陈参将守南面城墙,务必挡住敌军进攻,打掉其嚣张气焰。”王明平静下令。
“得令!”
就在二将匆匆前去督阵准备时,敌寇阵中,立刻响起了刺耳的天鹅号声。
左军的进攻,正式开始了。
最先行动的是,是左军的南面部队,也就是李国英统领的两万兵马。
按左良玉计划,总兵李国英部乃是佯攻,故先行出发,吸引守军主力前往南面城墙,这样便可让左梦庚的四万余名主力部队,趁西面城墙空虚之机,全力攻打此处。
李国英将手下两万兵马,分成两部,一万余名左军,作为先头部队,竟有如水库中放闸泄出的洪水,又迅速分成四十余队,有如四十余股灰黑色的洪流,呐喊着向九江城呐喊冲来。
这些进攻的左军,又推着林林总总的楯车、撞车、攻城梯等攻城器具,旗帜如林,刀枪耀目,喧嚣混杂的呐喊声清晰可闻,给城头的守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威压感。
特别是押着左军阵伍最前面,呈一字排开状的那些楯车,更是格外吸引眼球。
城头守兵看到,这些楯车,约有一人半高,顶端都竖着一面旗帜,前面是高高厚实的木板,上面铺着厚厚的皮革棉被,可以有效地抵挡枪炮弓箭,下面有滚轮,转动灵活。此时这些楯车,在一众左军的拼力推动下,向前面护城河处缓缓推进。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际,城头的守军,见到敌军这般声势浩大地攻来,各人心下,无不惊惧。
而西面城墙主将陈麟,虽在冷冷看着敌军行进,心下亦是不停打鼓。
因为,他手中仅有守兵三千,另外还有一千余名临时征召的辅兵,总共可用的兵力,不过四千人,与对面多达两万余人的进攻兵力相比,实在太过悬殊。
敌兵如此庞大,自己这南面城墙,真的能守得住么?
他下意识地扭头望向旁边,发现那些士卒脸上,亦满是惶然之色。
唉,这些家伙,长期无所事事地驻守于九江城中,早就疏于战阵,只怕手中武器都不趁手了。现在这般硬着头皮守城,倒是有如赶鸭子上架一般,却是无可奈何之事呢。
想到这里,陈麟心下嗟叹不已。
这时,忽有手下来报,说太子王明为南面城墙能顺利守住,已亲自过来察看。
陈麟转头望去,见太子果然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向自己的方向,匆匆行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