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且去会会太子
作者:远方之心 更新:2021-11-02 17:19
嚓嚓两声,朝廷的圣旨,被黄得功撕得粉碎。
“哼!这北来太子,既不辨真假,又如何可说必是假冒,岂非笑谈!”
黄得功一脸愤怒,浓密的胡须,猬刺一般一掀一掀,颇有森森扎人之象。
“靖南侯,这朝廷的旨意,我等安可不奉行啊。”一旁的副将田雄,急急低声相劝。
黄得功哼一声,兀自说道:“皇上还是被小人给蒙蔽了啊!要知道,太子月收入先帝之长子,算是其堂弟,亦是一族血亲,断不会一点证据都没有,就能来胡乱冒充。更何况三官会审,都查不出明确的结果,又如何要急于痛下杀手,箕豆互煎!本侯在想,定是朝廷中的那些奸诈之臣,为保全自家富贵与前程,就算是真太子在面前,亦刻意不认,然后又花言巧语奉承蒙骗陛下,才让陛下一时糊涂,下了这般错误的诏书啊!”
“靖南侯,话虽如此,但朝廷旨意下来,我等身为守土之将,又安可不听。现在看行程,那太子船队,应是到了咱们地界,咱们若不出手,只怕朝廷那边……”后面的话,田雄没有说下去。
黄得功援着浓密粗硬的胡须,半晌不语。
忽地,他眼中一亮,转头对田雄说道:“田雄,既然那太子船队,已到了咱们地界,那咱们早脆率自家水师,上去会他一会。俺倒要看看,这个太子,到底真伪如何,其脾气性格又是何等样子。到时候,本侯自有计较。”
田雄闻声一怔,却不敢反驳,只得连声应喏,立即下去安排。
果不其然,在第二天清晨,经过数天溯江而行,王明一行人,终于顺利抵达安庆地段江面。
王明独伫船头,正在观看细浪连天沃野平畴的江景,忽见到从江边的水平线上,有如变魔术一般,涌出大批船只来。
见到这大批出现的船队,王明心头,顿是一紧。
难道,是朝廷派来拦截自己的船队么?
这该如何是好?
这时,黄澍亦从舱中走出,他举头眺望,见得前面那一字排开,足有五六十艘的大小船只,不由得亦是脸色大变。
现在这里是安庆段江面,依旧是弘光朝廷的范围,那前面的来船,必定不是左良玉的水师船队,而极可能是驻防当地的黄得功部下属水师!
这下,可就真的麻烦了!
黄澍未多思索,立即走向王明,将来船的性质,向他作了简要说明。
“太子,前面来船,必是朝廷兵马,局势这般紧迫,你看……”
后面的话,黄澍没说出来。
但王明心下,却是有如明镜一般。
这个黄澍,见到事情突然有变,估计接下来,该是想着要如何甩掉自己这个包袱,好趁乱逃脱吧。
说不定,此人还想着,万一情况紧急,还要拿自己的性命,去向敌军来邀功呢。
王明心头,一时间五味杂陈。
这个险恶世道,真是什么人都靠不住啊!
仅仅是凭空猜测的危险,就能让前几天才信誓旦旦向自己作保证的人,立即翻脸为敌,真真复何言之!
不过,黄澍这般伎俩,自己却不能让他得逞。
王明略一思虑,微微一笑:“黄御史,若真是敌军迫近,这混乱之间,又安可区分彼此。我等现在,唯有上前小心应对,见机行事,方是唯一稳妥之策。万万不可自家先起内乱,反给了对面可乘之机啊。”
王明这话,说得四平八稳,但这暗底机锋,黄澍是个聪明人,又如何不知!
是啊,现在局面这般紧迫,自己若起了歹意,也许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令对面的敌军愈发容易得手。
更何况,他乃是力保王明出逃之人,朝廷若追究起来,自己倒是不折不扣的首犯,又安可轻易逃得了关系。
可见,在眼下,自己与这个真假不明的太子,无论是利益还是前途,皆已牢牢捆绑在了一起,有如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逃不了你,也躲不过我。
一时间,他羞红了面孔,急急辨道:“在下一时心急,太子又何必往心里去。总之这番话语……”
他一语未完,对面的敌军已是顺流而下,快速驶近。这时,一个雄壮如雷的声音,遥遥传来:“前面之来船,可是太子在舟中乎?!”
黄澍闻言一噎,他正在思考要如何回话,旁边的王明早已敛眉握拳,大声回道:“孤正是太子。尔等又是何人,安敢在拦我?”
听到王明沉稳有力的回答,黄澍心下一怔,这个太子,临敌不乱,回答平稳,倒是颇有气度呢。
这时,对面哈哈一笑,朗声接道:“果是太子,看来俺们来得倒是时候。”
话一说完,一条硕大福船从对面船队当中疾疾冲出,一名身材雄壮高大的将领,一脸笑意地昂然立于船头。
“太子,在下乃是靖南侯黄得功,奉朝廷之命,特在安庆江面一带,迎奉太子到来。”
王明举头望去,可以清楚看到,那靖南侯黄得功头戴六梁冠,内加笼巾貂尾金蝉,身着武官大红绸服,当胸与后背俱有绘着雄狮的补子,腰挂银鞓犀带,足蹬乌犀官靴,手持象牙笏,打扮得倒是十分正式得体。
他作为主将,昂然站在船头最前端,后面则是副将田雄与一众相随兵将,个个顶盔束甲,神情严肃又毕躬毕敬地排成两排,分站在黄得功后面。
王明表面不动声色,心下却在快速搜索着,关于这位黄得功的历史事迹。
他知道,这身为江北四镇之一的靖南侯黄得功,出身行伍,为人粗犷、勇猛,却没什么文化。但是,此人天性忠义,只要听到别人拿国家大事来规劝他,他总是心服口服,立即改正。而且,此人刚直不阿,弘光皇帝朱由崧在江南刚刚登基时,其诏书和指示若有错谬,这个莽汉也不顾许多,往往当着使臣的面,骂骂咧咧把诏书撕毁,那弘光皇帝也拿他没办法。
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在历史上,却是江北四镇之中,唯一一个对这北来太子抱有同情心之人。在与太子素未谋面的情况下,竟能仗义直言,为这位真假不明的太子,鸣冤叫屈,反而说了不少好话。
想到这里,王明双眼,顿是一亮。
“哼!这北来太子,既不辨真假,又如何可说必是假冒,岂非笑谈!”
黄得功一脸愤怒,浓密的胡须,猬刺一般一掀一掀,颇有森森扎人之象。
“靖南侯,这朝廷的旨意,我等安可不奉行啊。”一旁的副将田雄,急急低声相劝。
黄得功哼一声,兀自说道:“皇上还是被小人给蒙蔽了啊!要知道,太子月收入先帝之长子,算是其堂弟,亦是一族血亲,断不会一点证据都没有,就能来胡乱冒充。更何况三官会审,都查不出明确的结果,又如何要急于痛下杀手,箕豆互煎!本侯在想,定是朝廷中的那些奸诈之臣,为保全自家富贵与前程,就算是真太子在面前,亦刻意不认,然后又花言巧语奉承蒙骗陛下,才让陛下一时糊涂,下了这般错误的诏书啊!”
“靖南侯,话虽如此,但朝廷旨意下来,我等身为守土之将,又安可不听。现在看行程,那太子船队,应是到了咱们地界,咱们若不出手,只怕朝廷那边……”后面的话,田雄没有说下去。
黄得功援着浓密粗硬的胡须,半晌不语。
忽地,他眼中一亮,转头对田雄说道:“田雄,既然那太子船队,已到了咱们地界,那咱们早脆率自家水师,上去会他一会。俺倒要看看,这个太子,到底真伪如何,其脾气性格又是何等样子。到时候,本侯自有计较。”
田雄闻声一怔,却不敢反驳,只得连声应喏,立即下去安排。
果不其然,在第二天清晨,经过数天溯江而行,王明一行人,终于顺利抵达安庆地段江面。
王明独伫船头,正在观看细浪连天沃野平畴的江景,忽见到从江边的水平线上,有如变魔术一般,涌出大批船只来。
见到这大批出现的船队,王明心头,顿是一紧。
难道,是朝廷派来拦截自己的船队么?
这该如何是好?
这时,黄澍亦从舱中走出,他举头眺望,见得前面那一字排开,足有五六十艘的大小船只,不由得亦是脸色大变。
现在这里是安庆段江面,依旧是弘光朝廷的范围,那前面的来船,必定不是左良玉的水师船队,而极可能是驻防当地的黄得功部下属水师!
这下,可就真的麻烦了!
黄澍未多思索,立即走向王明,将来船的性质,向他作了简要说明。
“太子,前面来船,必是朝廷兵马,局势这般紧迫,你看……”
后面的话,黄澍没说出来。
但王明心下,却是有如明镜一般。
这个黄澍,见到事情突然有变,估计接下来,该是想着要如何甩掉自己这个包袱,好趁乱逃脱吧。
说不定,此人还想着,万一情况紧急,还要拿自己的性命,去向敌军来邀功呢。
王明心头,一时间五味杂陈。
这个险恶世道,真是什么人都靠不住啊!
仅仅是凭空猜测的危险,就能让前几天才信誓旦旦向自己作保证的人,立即翻脸为敌,真真复何言之!
不过,黄澍这般伎俩,自己却不能让他得逞。
王明略一思虑,微微一笑:“黄御史,若真是敌军迫近,这混乱之间,又安可区分彼此。我等现在,唯有上前小心应对,见机行事,方是唯一稳妥之策。万万不可自家先起内乱,反给了对面可乘之机啊。”
王明这话,说得四平八稳,但这暗底机锋,黄澍是个聪明人,又如何不知!
是啊,现在局面这般紧迫,自己若起了歹意,也许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令对面的敌军愈发容易得手。
更何况,他乃是力保王明出逃之人,朝廷若追究起来,自己倒是不折不扣的首犯,又安可轻易逃得了关系。
可见,在眼下,自己与这个真假不明的太子,无论是利益还是前途,皆已牢牢捆绑在了一起,有如一根绳上的两个蚂蚱,逃不了你,也躲不过我。
一时间,他羞红了面孔,急急辨道:“在下一时心急,太子又何必往心里去。总之这番话语……”
他一语未完,对面的敌军已是顺流而下,快速驶近。这时,一个雄壮如雷的声音,遥遥传来:“前面之来船,可是太子在舟中乎?!”
黄澍闻言一噎,他正在思考要如何回话,旁边的王明早已敛眉握拳,大声回道:“孤正是太子。尔等又是何人,安敢在拦我?”
听到王明沉稳有力的回答,黄澍心下一怔,这个太子,临敌不乱,回答平稳,倒是颇有气度呢。
这时,对面哈哈一笑,朗声接道:“果是太子,看来俺们来得倒是时候。”
话一说完,一条硕大福船从对面船队当中疾疾冲出,一名身材雄壮高大的将领,一脸笑意地昂然立于船头。
“太子,在下乃是靖南侯黄得功,奉朝廷之命,特在安庆江面一带,迎奉太子到来。”
王明举头望去,可以清楚看到,那靖南侯黄得功头戴六梁冠,内加笼巾貂尾金蝉,身着武官大红绸服,当胸与后背俱有绘着雄狮的补子,腰挂银鞓犀带,足蹬乌犀官靴,手持象牙笏,打扮得倒是十分正式得体。
他作为主将,昂然站在船头最前端,后面则是副将田雄与一众相随兵将,个个顶盔束甲,神情严肃又毕躬毕敬地排成两排,分站在黄得功后面。
王明表面不动声色,心下却在快速搜索着,关于这位黄得功的历史事迹。
他知道,这身为江北四镇之一的靖南侯黄得功,出身行伍,为人粗犷、勇猛,却没什么文化。但是,此人天性忠义,只要听到别人拿国家大事来规劝他,他总是心服口服,立即改正。而且,此人刚直不阿,弘光皇帝朱由崧在江南刚刚登基时,其诏书和指示若有错谬,这个莽汉也不顾许多,往往当着使臣的面,骂骂咧咧把诏书撕毁,那弘光皇帝也拿他没办法。
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人在历史上,却是江北四镇之中,唯一一个对这北来太子抱有同情心之人。在与太子素未谋面的情况下,竟能仗义直言,为这位真假不明的太子,鸣冤叫屈,反而说了不少好话。
想到这里,王明双眼,顿是一亮。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