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黄锦磨墨
作者:秋名山佬司机 更新:2022-01-14 12:32
第四百三十五章唯恐乱了朝纲
荣祥公主似乎对这个数字并不十分清楚,扭头看向不远处的一群人。
“旺福,你过来我问你点儿事儿。”
一个小伙儿跑了过来。
“天师,您有什么交代?”
荣祥公主问:“咱们现在有多少人?”
旺福想了想:“这个还真不大好说,三五万人吧。”
刚才还一两万,忽然变成了三五万,张扬这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是三万还是五万?”张扬急忙问。
旺福看向荣祥公主。
荣祥公主撇嘴道:“看我干什么?以后他就是你们的天师了,他才是张扬。”
旺福想了想回答:“天师,具体我们也不清楚,因为大家也没有什么编队,就是天师一招呼,有多少人去多少人,现在东庄留了有一万多人,刘各庄大概有一万人,咱们这是算是留守做饭的老人孩子,也有一万多人,不到两万,如果加一起的话,可能就是三万到五万吧。”
“你的意思是算上老人孩子那些灾民的总共数量是这么多?”
旺福点头道:“是的,天师您问的不是总共多少吗?”
张扬长长松了口气:“这还好,要是五万壮丁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那有什么麻烦的?”荣祥公主忍不住问。
“有什么麻烦?你用的可是我的名字,如果这事儿传到朝廷,那些人还不知道怎么黑我呢,到时候我张扬的脑袋可就不保了,你说有什么麻烦?”
荣祥公主倔强道:“他们敢?”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告我状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张扬很是郁闷。
荣祥公主道:“我们做的是好事儿,总不能看着那么多人饿死吧?”
张扬道:“你以为做好事儿就是破坏规矩的借口了?你还好没有把那些富户杀了,只是抢了粮食,否则我都回天乏术。常威帮个忙啊?”
常威也知道事关重大,而且这篓子又是荣祥公主惹出来,急忙应答。
“大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就是了。”
“我现在就写一封信,你快马回京,一定要将事情如实禀告。”
常威犹豫道:“那公主的安危?”
“你放心,我第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我张扬还不想死呢。”
“好,那您快写吧。”
张扬道:“不用写了你回去直接汇报就行了,事情你不都清楚了吗?你们给常威一匹马。”
和旺福要了一匹马交给常威,再三交代常威越快越好后,张扬这才和荣祥公主回了灾民集中营,看着燃烧起来的篝火,和一口口大锅里熬着的稀饭,张扬心中感慨荣祥公主有胆魄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小命担忧。
张扬的担忧不无道理,就在他派常威出发的第二天,另外一封加急的奏疏已经送进了皇宫中,而看到奏疏的第一时间,嘉靖皇帝就让黄锦派人把夏言和杨廷和召进了皇宫。
“老臣叩见皇上。”
杨廷和到的时候夏言已经到了,满脸的凝重。
“夏大人,给杨忠堂瞧瞧。”
嘉靖皇帝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杨廷和接过来,眯着眼睛瞅了瞅最终摇了摇头。
“皇上,臣可否借灯一用?”
嘉靖皇帝道:“黄锦把灯给杨忠堂提过去。”
黄锦抱起灯台来到杨廷和旁边,给杨廷和照亮,此时杨廷和才勉强看清,但是越看眉头皱的越是厉害。
“臣看完了。”
杨廷和恭恭敬敬的把奏疏递还给嘉靖皇帝。
“两位爱卿可有见解?”嘉靖皇帝问。
杨廷和道:“此事如果是张扬的话,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这奏疏中却也有颇多疑点,或许只是同名同姓也未可知。”
嘉靖皇帝道:“普天之下,除了他张扬谁还有这么大的胆子?倘若只是平时的灾民叛逆,怎会只要粮,却不抢其他?可见此事就是张扬所为。”
夏言皱眉道:“张扬虽然有些玩世不恭,但是大事儿上还是有分寸的,就比如青山关之时,张扬以公主的名义和各地富户借粮,这样一来不违背规矩,又能满足青山关大集市所需。如今公主也在张扬身边,张扬倘若想救灾民,断不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儿来,毕竟剧中谋反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嘉靖皇帝的脸色好看了不少。
“依照二位之见,这张扬另有其人了?”
杨廷和道:“按照奏疏所讲,的确不像是张扬所为。”
夏言道:“此人约束百姓,只求粮食救急,倒也算是为民着想,不如将人拿住运往京城,酌情商议后,或可以从轻发落。”
嘉靖皇帝道:“两位爱卿深得朕心,朕也也是这个意思,不过朕此时担心的是随着队伍的壮大,这张扬对队伍的约束力会越来越差,到时候为恐生变啊。”
杨廷和道:“皇上,如今张扬和公主大约也到襄阳附近了,毕竟襄阳是去安陆州的必经之路,不如让张扬协助襄阳府的知府,将灾民集中安置,有张扬和公主在,想必灾民们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安置。”
嘉靖皇帝微微颔首:“黄锦磨墨……”
黄锦急忙磨墨, 嘉靖皇帝提笔拟旨,此时事情紧急也就没必要和群臣商议了,而且这件事儿嘉靖皇帝觉得还是不要和大臣们商量的好,否则将会变成一场对张扬的讨伐大会,毕竟别人可不会像夏言和杨廷和这么客观的去评价张扬。
将圣旨交给黄锦,让人快点送走,嘉靖皇帝松了口气,下一步就该商量明天早朝的事儿了。
“两位爱卿,如今决定已经下了,只是明天早朝恐怕又是一场唇枪舌战,两位可有良策?要不朕病几天再说?”
襄阳知府的急报绝对不是只给自己一个人的,能到自己的手里说明户部,兵部很有可能也收到了一份,今天晚上太晚了,明天早朝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想到要替张扬解释,嘉靖皇帝就感觉一阵头疼。
杨廷和也有些为难:“皇上,如今事务繁忙,襄阳的事情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结果,皇上总不能一直不上朝,那样唯恐乱了朝纲呐。”
荣祥公主似乎对这个数字并不十分清楚,扭头看向不远处的一群人。
“旺福,你过来我问你点儿事儿。”
一个小伙儿跑了过来。
“天师,您有什么交代?”
荣祥公主问:“咱们现在有多少人?”
旺福想了想:“这个还真不大好说,三五万人吧。”
刚才还一两万,忽然变成了三五万,张扬这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是三万还是五万?”张扬急忙问。
旺福看向荣祥公主。
荣祥公主撇嘴道:“看我干什么?以后他就是你们的天师了,他才是张扬。”
旺福想了想回答:“天师,具体我们也不清楚,因为大家也没有什么编队,就是天师一招呼,有多少人去多少人,现在东庄留了有一万多人,刘各庄大概有一万人,咱们这是算是留守做饭的老人孩子,也有一万多人,不到两万,如果加一起的话,可能就是三万到五万吧。”
“你的意思是算上老人孩子那些灾民的总共数量是这么多?”
旺福点头道:“是的,天师您问的不是总共多少吗?”
张扬长长松了口气:“这还好,要是五万壮丁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那有什么麻烦的?”荣祥公主忍不住问。
“有什么麻烦?你用的可是我的名字,如果这事儿传到朝廷,那些人还不知道怎么黑我呢,到时候我张扬的脑袋可就不保了,你说有什么麻烦?”
荣祥公主倔强道:“他们敢?”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告我状又不是一次两次了。”张扬很是郁闷。
荣祥公主道:“我们做的是好事儿,总不能看着那么多人饿死吧?”
张扬道:“你以为做好事儿就是破坏规矩的借口了?你还好没有把那些富户杀了,只是抢了粮食,否则我都回天乏术。常威帮个忙啊?”
常威也知道事关重大,而且这篓子又是荣祥公主惹出来,急忙应答。
“大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说就是了。”
“我现在就写一封信,你快马回京,一定要将事情如实禀告。”
常威犹豫道:“那公主的安危?”
“你放心,我第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我张扬还不想死呢。”
“好,那您快写吧。”
张扬道:“不用写了你回去直接汇报就行了,事情你不都清楚了吗?你们给常威一匹马。”
和旺福要了一匹马交给常威,再三交代常威越快越好后,张扬这才和荣祥公主回了灾民集中营,看着燃烧起来的篝火,和一口口大锅里熬着的稀饭,张扬心中感慨荣祥公主有胆魄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小命担忧。
张扬的担忧不无道理,就在他派常威出发的第二天,另外一封加急的奏疏已经送进了皇宫中,而看到奏疏的第一时间,嘉靖皇帝就让黄锦派人把夏言和杨廷和召进了皇宫。
“老臣叩见皇上。”
杨廷和到的时候夏言已经到了,满脸的凝重。
“夏大人,给杨忠堂瞧瞧。”
嘉靖皇帝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杨廷和接过来,眯着眼睛瞅了瞅最终摇了摇头。
“皇上,臣可否借灯一用?”
嘉靖皇帝道:“黄锦把灯给杨忠堂提过去。”
黄锦抱起灯台来到杨廷和旁边,给杨廷和照亮,此时杨廷和才勉强看清,但是越看眉头皱的越是厉害。
“臣看完了。”
杨廷和恭恭敬敬的把奏疏递还给嘉靖皇帝。
“两位爱卿可有见解?”嘉靖皇帝问。
杨廷和道:“此事如果是张扬的话,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这奏疏中却也有颇多疑点,或许只是同名同姓也未可知。”
嘉靖皇帝道:“普天之下,除了他张扬谁还有这么大的胆子?倘若只是平时的灾民叛逆,怎会只要粮,却不抢其他?可见此事就是张扬所为。”
夏言皱眉道:“张扬虽然有些玩世不恭,但是大事儿上还是有分寸的,就比如青山关之时,张扬以公主的名义和各地富户借粮,这样一来不违背规矩,又能满足青山关大集市所需。如今公主也在张扬身边,张扬倘若想救灾民,断不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儿来,毕竟剧中谋反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嘉靖皇帝的脸色好看了不少。
“依照二位之见,这张扬另有其人了?”
杨廷和道:“按照奏疏所讲,的确不像是张扬所为。”
夏言道:“此人约束百姓,只求粮食救急,倒也算是为民着想,不如将人拿住运往京城,酌情商议后,或可以从轻发落。”
嘉靖皇帝道:“两位爱卿深得朕心,朕也也是这个意思,不过朕此时担心的是随着队伍的壮大,这张扬对队伍的约束力会越来越差,到时候为恐生变啊。”
杨廷和道:“皇上,如今张扬和公主大约也到襄阳附近了,毕竟襄阳是去安陆州的必经之路,不如让张扬协助襄阳府的知府,将灾民集中安置,有张扬和公主在,想必灾民们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安置。”
嘉靖皇帝微微颔首:“黄锦磨墨……”
黄锦急忙磨墨, 嘉靖皇帝提笔拟旨,此时事情紧急也就没必要和群臣商议了,而且这件事儿嘉靖皇帝觉得还是不要和大臣们商量的好,否则将会变成一场对张扬的讨伐大会,毕竟别人可不会像夏言和杨廷和这么客观的去评价张扬。
将圣旨交给黄锦,让人快点送走,嘉靖皇帝松了口气,下一步就该商量明天早朝的事儿了。
“两位爱卿,如今决定已经下了,只是明天早朝恐怕又是一场唇枪舌战,两位可有良策?要不朕病几天再说?”
襄阳知府的急报绝对不是只给自己一个人的,能到自己的手里说明户部,兵部很有可能也收到了一份,今天晚上太晚了,明天早朝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想到要替张扬解释,嘉靖皇帝就感觉一阵头疼。
杨廷和也有些为难:“皇上,如今事务繁忙,襄阳的事情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有结果,皇上总不能一直不上朝,那样唯恐乱了朝纲呐。”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