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大胃王的计划书
作者:向晚葵    更新:2022-01-13 15:59
  “是的。”周桃语气肯定地回答。“谁能发展经济,让老百姓获得好处,谁就是大功臣,想升官,没有这方面的政绩,只怕没那么容易了。”
  整个八十年代,国内发生了大量的闹剧,有的地区因为急于招商,被几个骗子以投资为名,骗吃骗喝,闹了不少笑话。
  有的地区为了拉到投资,不惜违反纪律,去讨好投资商,让一切向钱看,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主流,打破了以前的道德观念。
  “那以前被打倒的资本家,不是又要成为大家的讨好对象——”冯智信在一边惊骇地叫了一声。
  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这是拨乱反正,你看以前打倒的知识分子,不是全部恢复了原职——”周桃知道他们很难接受这一点,在一边给他们举了个例子。
  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在恢复高考那一天,就已经成为历史。
  既然如此,有钱人也不应该被打倒。
  大家要习惯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些事物,如果自己固步自封,走不出原来的局限,那接下来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商宪元沉重地点着头。
  尽管他觉得周桃的话,非常有道理,应该跟国家接下来的政策一致。
  可是要完全接受这些,也有些难度。
  不过自己还年轻,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这些话还得跟哥哥好好讨论一下,让他提前布局。
  这顿饭吃到后面,气氛已经有些沉重了。
  不过谁也没有在意。
  有时候能提前看清国家大势,等于掌握了升迁的机会,几人甚至想着,最近报纸上经常有人发表类似的争鸣文章,引起巨大的轰动。
  如果自己也写一篇紧跟主流思想的文章,是不是也能为自己增添一些筹码?
  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三人都不是那种激进的人,不会做这种冲动的事。
  晚上聚会结束,周桃和许正强他们一起离开。
  石浩成今晚去冯智信家借宿,周桃和许正强则回自己的家。
  “刚才那套是谁的房子?”周桃对那套四合院依然念念不忘,此时好奇地问道。
  也不知道那一带还有没有类似的房子,如果可以,她也想买一套来住。
  龙山脚下那套房子,适合自己的喜好,爸妈未必能接受。
  如果这边有这样的房子,不但生活方面,也更有烟火气息,估计他们也能呆得住。
  反正现在房价也不高,买一套存着也不错,以后总归用得着。
  就算将来给员工住也可以。
  “应该是商团长嫂嫂家的老房子吧!”冯智信猜测道。“他们以前就住在县城,现在搬到机关宿舍那里了,这边空下来,临时借给商团长用一下——”
  “噢——”周桃这才想起干妈以前提起过,商书记的岳父以前是东海县的副县长,在这样一套老房子,也很正常。
  看来这样的房子,不是普通人能住的,想明白这一点,她死了这颗心。
  回到家里,正要洗澡睡觉,大胃王那边又有信息发过来。
  点击接收后,看到是一叠文件,上面的标题是茶叶推广计划书。
  周桃拿起来翻了翻,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建议,总结细化而成。
  比如和省台合作,联合举办一场传统诗词创作大赛,颁奖晚会上,邀请国内著名文学家、诗人、文化界名人边品茗,边点评优秀作品,中间插播一些茶叶的相关话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喝茶当作一种文化和时尚,传播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比如照着周桃的建议,开设茶楼,在里面单独弄一个舞台,每天邀请名家现场说书,吸引人进去收听。
  说书这种表演方式,一般是通过收音机,传达给千家万户。
  如果在茶楼表演,只要说得好,应该不怕没有顾客。
  “你觉得这个计划书怎么样?”等周桃全部翻了一遍,大胃王又发来信息。
  “这个你得跟专业的人去商量,我还真给不了具体的操作建议——。”周桃回答道。“我们两边的文化背景不同,大家的娱乐方式也不一样,你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同样的计划,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大胃王估计是一时糊涂,才会这样问自己。
  “我明白了。”被周桃一提醒,他也醒悟过来。“那就不麻烦你了。”
  她已经给了自己一些思路,接下来确实不应该再征求她的意见了。
  计划能不能达到目的,关键还是大家能不能接受。
  所以专业的事,还是问专业的人。
  他打算请父亲找一个靠谱的人参谋一下,认真分析这份计划书,说不定会想出新的点子。
  在这种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的大事上,靠父子俩商量着决定,确实有些草率了。
  如果能力够,请他担任顾问,替公司出谋划策,也未尝不可。
  周桃把文件发回去之后,脱了衣服进去洗澡。
  忽然想到最近都没有去仓库那边,也不知道卖出多少,还有多少库存?
  全部卖完肯定不可能,如果某几样销路好,提前卖完,倒是有可能的。
  明天去一趟那边,看有没有需要补货。
  第二天到了仓库,发现确实有的货所剩无几。
  周桃查了一下记录,让她没想到的是,卖得最好的居然是花露水。
  现在角落只剩下几箱了,如果许正强或者大姨小姨再拿一次货,就要断货了。
  其次好卖的是香皂,它也所剩不多了。
  相对比较贵的雨伞和手电筒,卖的也不错,只剩一半货了。
  既然这样,那下次可以尝试拿一些搽脸的护肤品,应该也会走俏。
  忽然想到南方建特区后,大量的电子产品开始进入内地,成为大家的最爱。
  最出名的是电子手表,因为价格便宜,很多家长买了后,送给家里读书的晚辈,引起一股风潮。
  就是不知道大胃王那边的位面,还有没有这种档次比较低的产品。
  老百姓最欢迎的是那种五块钱以下,就能买到的电子表。
  如果质量太好,价格太高,销量就会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