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错估形势
作者:遍地沧桑    更新:2022-01-24 12:23
  祝祥完全错估了形势。
  一是他以为朱厚照在袒护张家兄弟,此时站出来,会讨得小皇帝的欢心。
  二是借此机会讨好张家兄弟,巩固姻亲关系。
  三是引起小皇帝的注意,想把现在这个闲职换成一个肥缺。
  此时见最小皇帝满脸笑容,以为自己做对了。
  “回皇上,此时由臣自作主张,并无任何人指使。”
  “祝祥,朕问你,当年先帝是如何处置李梦阳的?”
  “这个……。”
  祝祥也是聪明人,一听朱厚照这样问,就感到不妙。
  正在斟酌言语,一边的李东阳抓住了机会。
  “皇上,当时已经查清,李梦阳并无过错。先帝圣明,没有被奸人蛊惑。李梦阳无罪释放,官复原职。”
  李东阳虽然在文艺思想上跟李梦阳不同,但是在张家兄弟的事情上,两人都是受害者,利益是一致的。
  他敏感地捕捉到了朱厚照的意图,第一个站了出来。
  李东阳此言一出,那些看不惯张家兄弟的人,就纷纷站出来。
  “皇上,李梦阳一事,先帝已有定论。祝祥旧事重提,实属居心不良。”
  “皇上,祝祥报复李梦阳是表,否定先帝是里。此乃对先帝大不敬。理当处死。”
  “皇上,祝祥诋毁先帝,理应处死。”
  很快,形势就变得一边倒。那些跟张家兄弟和外戚、勋贵关系密切的朝臣,也不敢站出来。
  “皇上,臣请杖毙祝祥,以正视听。若放任祝祥之流翻案,必定有人群起效仿。那是皇上不孝,便是太后也不能答应。”
  刘健这番话,点到了关键之处。
  给祝祥扣上对先帝不敬的帽子,朱厚照如果不维护先帝的名声,就是不孝。
  张太后那里,因为涉及到先帝的名誉,也不会出面袒护祝祥。牺牲一个外围人物,她完全可以接受。
  第三个关键之处,便是杀一儆百,避免还有人给张家兄弟之流洗白。
  张家兄弟虽然还没有被法办,但是在道德上已经处于被人鄙视地位。
  如果扳倒了李梦阳,就证明他当年是诬告,张家兄弟就此洗白。
  这是朱厚照和大臣们都绝对不愿意看见的结果。
  “刑部,祝祥此举,该如何处置?”
  朱厚照转向刑部尚书闵珪。
  闵珪心中早已有数,立刻回答。
  “这等小人,杖笞一百即可。”
  “众爱卿以为如何?”
  “臣并无异议。”
  “臣附议。”
  一时间,众臣纷纷附议。
  “既然众爱卿没有异议,便如此处置。不过,祝祥乃外戚姻亲,朕法外开恩,减去二十,杖笞八十即可。锦衣卫执刑,刘瑾监刑。”
  锦衣卫大汉上前,把祝祥掀翻在地,拖了出去。
  “皇上圣明啊。”
  刘健、李东阳带头下跪,众人齐呼皇上圣明。
  类似祝祥这种事情,其实有两种处理方式。
  一是下狱治罪,不过要走司法程序,拖得时间长,中间就可能有人干预,出现变故。
  另一种方式,就是廷杖这种快速简易方式。看起来似乎只是打一顿,但是这里面很有名堂。
  打个七八十杖,基本上就打死了。即使张家兄弟想出手,也来不及。
  皇上都同意,已经是既成事实,祝祥死了也就白死。
  大臣们之所以选择廷杖,就是想要置祝祥于死地,不给他活命机会。
  这一点,也跟朱厚照的想法一样。
  这是他给张家兄弟的一个警告,也是向他们那些势力发出一个信号:别想利用朕达成你们的目的,最好给朕老实点儿,否则下场就跟祝祥一样。
  祝祥被处置,殿上的气氛明显缓和。
  朝会除了争吵,甚至对骂,有时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宽宏大量,平易近人,也会装装样子。故意跟群臣开开玩笑,讨论一下文学。
  朱厚照也准备利用一下这个机会,跟大臣们缓和一下关系,趁机树立自己的形象,顺便敲打他们一下。
  “李东阳,李梦阳,朕时有耳闻,说你们为文学不时争吵,有些人还互相诋毁,贬低对方,可有此事?”
  “皇上,臣惭愧,是有一些人各执己见,看不起对方,不过也就是说说而已。”
  李东阳说道。
  “大可不必嘛,你写你的文章,他写他的文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春秋战国还有百家争鸣,我大明难道还不如那时?”
  “朕闲来无事之时,也写了首诗。既非馆阁体,也非盛唐风,似乎也勉强可以入目。就请二位文坛领袖评点一番,还望不吝赐教。”
  你也写诗?
  杨廷和撇撇嘴。
  你就是我教出来的,虽然聪明,读书不错,精通音律、佛学,语言天赋也不错。若论诗词文章,虽能达意,却无出色之处。
  锦衣卫堂上官把朱厚照的诗给了李东阳。李东阳一看,不禁心中一惊。
  接着又看了两遍。
  “皇上大才,此诗足以并肩李杜,实乃千古名篇啊。”
  李东阳情绪激动,众臣却无动于衷。
  皇上写的嘛,谁敢说不好?便是再差,也要吹捧一番啊。
  见众人不以为然,甚至用鄙夷的眼神看着自己,李东阳急了。
  “李梦阳,你来看看,你读一下,给众人听听。听了之后,自然有所评价,并非我阿谀皇上。”
  李梦阳接过,读了起来。
  “《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第一句一出,李梦阳就心中震撼,再也不敢怠慢。
  众人不听便罢,这一听,就觉察到了这两句的韵味不同寻常,立刻精神起来,收起了怠慢,凝神细听。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李梦阳念完,殿上顿时陷入一片宁静,鸦雀无声。
  等了片刻,李东阳突然出班,跪倒在地。
  “皇上文采超凡,冠绝古今。实乃我大明之幸,天下读书人之幸,天下百姓之幸。我大明文坛振兴有望,必将迎来文章盛世,大明盛世。大明基业,千秋永固。”
  “大明基业,千秋永固。”
  众人也跟着齐声高呼。
  朱厚照一愣。
  朕抄了这首诗,就是想叫你们知道,朕的诗词不比你们差。别以为你们会写点儿文章就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们怎么就能歪批到什么文章盛世呢?
  一首诗而已,跟大明基业千秋永固有个鸟关系?
  真有那么厉害,朕还富国强兵干什么?天天抄诗,岂不是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