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南幸诏书
作者:汉风雄烈    更新:2022-01-28 09:16
  京城很快就乱了起来,但又并没有遭受多救多大的混乱,因为崇祯、秦朗走的当天夜里,罗虎就再带着几百骑来到了城外,各处城门禁闭,无人敢在夜间开启城门。
  但李顺的檄文到了天亮时候却已经张贴在了京城各处,城内的乱兵们也纷纷老实了起来。
  京城内不少人都选择了跟随崇祯帝南逃。
  数量远远超过历史上为大明殉死的人数。
  这个不难理解么。
  可对比京城大小衙门数以千计的官员数量,跟随崇祯帝走的人到底是小部分,甚至只能说是微小部分。
  绝大多数的官员,乃至大多数的勋贵都是没有跟着走的。
  因为他们已经对大明丧失了信心。
  大同降了,宣府降了,居庸关也降了,这叫他们真心没了抵抗信念。
  走?又能往哪里走?
  等到大顺军南下了,那转眼还不都是新朝的天下吗?
  只不过罗虎自始至终都没有叫城头上的人开启城门。
  除了把檄文告示张贴城内之外,他更多的注意力还在大通桥。其部探马甚至都来到了大通桥,秦朗等虽一刻不停的装船上船,但还是有不少人依旧没能够完事。
  一支支火把,一堆堆篝火,把大通桥附近照的如是白昼。
  显然这里是要昼夜不停的。
  如果李闯军这时候有大股部队抵到,趁势猛攻,那该占多大的便宜啊。
  可惜罗虎的大部队还在后头呢。
  他不过是惊闻李双喜受伤,更知道了崇祯帝南逃的消息后,这才不顾战马疲累,再度赶来的。所能做的仅是盯着对面。
  李自成也非不愿意提前赶到京城,然后兴大军追杀崇祯皇帝。而是他根本不能够。
  随着一路上势如破竹的杀到京师,李自成手下的人马是越来越多。不管是各地依附来的丁壮,还是各地投靠的降军,说句毫不客气的话,他李闯王现如今真的是拥兵百万也。
  但拥兵百万和实际投入到战场上的主战兵力却是完全两个概念。
  大批军兵投入到前线战场,那可是需要耗费巨大的民力物力方可保障的。如果能用十万人就解决了的问题,没有哪个正常的皇帝会派出二十万人的。
  在武宁关一战前,这一切都不在话下,李自成是尽可能的把所有的可用兵力通通汇聚到自己的手下。可随着大同宣府两镇的投降,他就立马意识到自己不需要数量如此巨大的新兵新丁跟从了。转而开始把手中的新兵新丁分散到各地镇守驻防,他倒也清楚自己的根基是有多么的薄弱。
  李自成军如此就大大的瘦身了一次,不过宣府大同虽都投降了,兵入京城的困难度大大的见弱了,可京城外头却还有一个居庸关呢,他也不会太疏忽大意。
  那时候李自成手下的兵马依旧众多。
  而为了让这些人马顺顺利利的向京城挺进,那就需要数量更多的民力民夫来帮衬,巨大的耗费真的叫新生的李顺政权感到肉疼。
  因为李自成在两路人马进军京城的同时,也派人在中原和齐鲁开始招降纳叛,甚至连江淮都派出去降官前往招抚了。
  这当然就需要把大量的兵丁分到各个地方了。
  比如晋南,本来那一块是高杰那个混蛋玩意盘踞的,可在李自成大举进兵河东的时候,高杰拔腿跑了。
  而对李自成言,他虽然恨不能千刀万剐了高杰,但他的首要敌人却是河东巡抚蔡懋德,然后是周遇吉。只有把蔡懋德和周遇吉先行收拾了,才能再掉过头来修理高杰。
  结果高杰人就趁着这个时间给跑了,还一跑就连中原都不待了,直奔江淮去了。
  这就跟一股龙卷风一样,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所顾忌。
  在败坏人心的同时,却也替李自成清理出了大片的空白之地,李自成自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空白无主之地重新变回朱字旗号啊,就只能不断的分出兵力,乃至把一些个降官都派出去任职。
  武宁关一战之后,刘芳亮兵出井陉也进展顺利,这个范畴就又添加了北直隶地区。
  并且还要留下兵马挟制大同的姜瓖和宣府的王承允,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李自成身边的可战兵力是在不断减少的。
  但即便如此,李自成身边依旧有十万可战之兵,而且这十万人还多是老营老军,是李自成五营兵制的主力部队。
  至于把这十万人说成数十万众、百万众,这不很正常吗?
  要清楚在这个时代,只要人脸皮厚一点,就完全可以把民壮民力也归纳入大军中的。
  十万主力连同数量众多的随军民夫民壮,这个进度,李自成真的是想快也快不了的。
  不过刘芳亮却十分给力,就在秦朗都认为没有危险了的时候,津门卫突然传来急报——刘芳亮兵出静海,这都已经打到津门卫南门口了。
  后世时候从保定到津门那是十分便捷的,可在明末这个时间点,保定与静海之间却隔着得胜淀和三角淀两大水泊,中间的陆路相当狭窄。
  如果津门卫有足够的兵力,在静海设下兵马防御,刘芳亮部又缺乏漕船,想要拿下静海还真要费点周折。
  然而津门卫的兵马根本就无力去守卫静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芳亮的一支前军夺取了津门的南大门。
  即便皇帝在十七日日落时候就乘坐船只抵达了津门,还随行带来了一支军兵,可整个津门依旧人心惶惶。
  甚至因为崇祯帝的到来而更加惊慌。
  这就是板上钉钉的要被李闯军打了。
  大明皇帝在此,李闯军怎么可能放过呢?
  不过有近在咫尺的秦朗军,还有黄蜚、沈廷扬和冯元飏的兵马,崇祯帝心里倒一点也不慌张。
  打不过就逃么,乘坐海船而去,闯贼还能追到海里吗?
  事实上当崇祯帝人抵到津门的那一刻起,大明的走向与历史上的原本轨迹就迥然不同了。
  崇祯皇帝眼中根本没有惊骇的李闯军,而是先就颁布南幸诏书。
  号召天下忠勇之士南赴金陵,于南都待用。
  然后连发诏书,一边把李自成说成是天下大害,号召北地忠勇之士抵抗闯贼,但凡建功,必不吝封赏;一边把吴三桂、左良玉、郑芝龙、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包括秦朗在内的这些个兵头,或是从伯爵提升到侯爵,或是封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