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江湖追凶 第二百三十章 时局混乱
作者:笔名墨路狂徒    更新:2022-01-10 22:39
  九月初,朝鲜,京畿道,汉城府。
  朱训桢坐在景福宫的王座上,身旁站着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这男子虽满脸惊惧,但却依然难掩满身贵气,此人正是朝鲜国国王——李怿。
  李怿旁边还站着一名身穿白色短衣长裙的绝色少女,少女往昔温柔的的脸庞此时冷若冰霜,双眼透着无限的冷漠与仇怨,与去年判若两人。
  她正是燕山君的女儿,朝鲜国的灵寿翁主。
  大殿之下,站着朝鲜王国的文物百官和朱训桢手下一众心腹,此时那些大臣如同一只只待宰的羔羊,温顺地低着头,生怕触怒了王座上的那位活阎罗。
  朱训桢看了一眼李怿,从心底为此人感到可悲,虽然身为国王,却无一丝王霸之气,当王国被强敌攻破时手下大臣竟无一人愿意护驾,眼睁睁的看着入侵者坐上王位,而他们的国王则如同侍从般尴尬的站在王座旁边赔笑。
  李怿乃朝鲜王朝第十一代君主,是朝鲜成宗李娎嫡次子,上任朝鲜国国王燕山君李㦕的异母弟。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朴元宗、成希颜、柳顺汀等官员发动政变,废黜李㦕,迎立完全不知情的李怿继承王位,因此李怿只能受制于朴元宗等勋旧势力,先后经历废妻、杀兄、杀子的变故,活的十分窝囊。
  若非李氏王位乃大明天子钦赐,恐怕早就被外姓取代。
  因此,面对朱训桢带领凶悍的日本武士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朝鲜军队一触即溃,急忙向大明求援。
  但朱训桢早就防备朝鲜此招,暗中派出高手将朝鲜信使全部在路上截杀,使消息难以传入大明,等大明察觉此事时,朝鲜已经沦为自己囊中之物。
  那些玩弄权术的朝前权臣见到这些凶悍的敌人哪里还有往昔风采,被朱训桢摘下几颗脑袋示众后就吓得纷纷抱头投降。
  自此,朱训桢率军仅用四个月就完全攻陷朝鲜八道,让人不禁感慨朝鲜战斗力几十年间竟退化如此严重。
  灵寿翁主跟随大军回国后本想能够解救自己的弟弟和亲属,没料到自己的亲人却早已死于那些权臣之手,因此难过得几欲自绝,但被夏尔玛和觉音公主死死拦住。
  为防那些墙头草般的权臣反水,朱训桢重用被勋旧派逐出朝堂的士林派和仍愿意追随灵寿翁主的那班旧臣,将那群所谓的勋旧进行血洗。
  最后虽然没有罢免李怿的王位,但令灵寿翁主留在朝鲜监国,把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怿天生性格软弱,支持他的勋旧又被血洗一空,现在朝堂上的大臣只听命于满心仇恨的灵寿翁主,因此彻底沦为一个安抚大明的玩偶。
  征服朝鲜后,朱训桢曾与手下商议该何去何从。
  以紫瑶为首的一派认为,应该趁大明新皇登基,政局动荡不稳,率领手下亲信和日本、朝鲜两国组成的联军横渡渤海,直扑天津,再从天津穿插至北京,直捣黄龙,除掉嘉靖后直接在北京继位。
  但以沈大官人为首的一派认为嘉靖虽刚刚登基,但大明现在国力强盛,内有杨廷和、袁宗皋等良相,外有王守仁、杨一清等名将,现在袭击北京无异于羊入虎口,因此该顺海而下,先征服南洋诸国,一方面积蓄力量,另一方面耐心等待时机。
  朱训桢看着面前的海疆图,心中自然是倾向于沈大官人一派,只要征服南洋和海疆,届时就可从东北、东南、南部三个方向同时攻击大明,定能让嘉靖首尾难以相顾,只要自己有一路军队突破明军防线,都可以占据一方成为割据势力,慢慢蚕食对手。
  当紫瑶等人听朱训桢道出心中计划后,虽知道这条路更为艰辛,但也确实更加稳妥,当即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
  朱训桢统一手下意见后,叮嘱灵寿翁主留在朝鲜好生练兵,而后便带领舰队浩浩荡荡的南下,向吕宋、安南等国驶去。
  北京,皇城。
  嘉靖在寝殿之中看着手中的加急密报,眉心拧成一个大疙瘩。
  没想到趁自己刚刚登基这段空隙,那叛贼竟将朝鲜全境征服,嘉靖此时虽有心出兵朝鲜平叛,但北疆近日告急,鞑靼“小王子”卜赤多次率兵来犯,杨廷和等人为此事忙的焦头烂额,定不会同意在此时出兵朝鲜。
  况且朝鲜虽被对方秘密控制,但自己并没有确凿证据,不能因为手下密探的一面之词就出兵远征,所以嘉靖只能无奈等待。
  放下手中的密报,嘉靖长叹一口气闭上眼睛,眼前又浮现出朱钦灵的身影。
  “哎,你们父子二人,真是一个比一个令朕头疼……”
  就在嘉靖心烦意乱时,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九门提督葛景突然走入,呈给嘉靖一封折子。
  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葛景算得上一位鼎鼎有名的太监。
  刘瑾当权时,为了在内廷培植瑾党,在家乡广招阉人,葛景趁此机会净身入宫当差。
  后来,葛景被刘瑾送入安陆王府听差,由于其忠诚老实,天资聪明,很快得到安陆王朱厚熜的赏识,成为其贴身太监。
  在朱厚熜即将登上皇帝宝座的那段时间,葛景频繁往来于内宫与王府之间,通过各种渠道打探传递消息,排除一切隐患,最终使朱厚熜顺利登上皇位。
  葛景被封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九门提督后,尽心协助嘉靖皇帝治理朝政,并负责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深得嘉靖赏识。
  朝廷上下对葛景的为人处事也十分敬畏,中外官使称赞他德高望重,并将其尊为长者,是众太监中名声较好的一位。
  心情不悦的嘉靖拆开葛景递上的密信阅过后,变得更加郁闷,将折子往地上一扔,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葛景见状忙将折子捡起,他自然知道嘉靖为何动怒,这封折子的内容他早已看过,正是以星吉班丹等人为首的番僧向嘉靖呈上的辞别信。
  与天地盟诸高手激战后,星吉班丹等人彻底明白嘉靖的企图,就是想让自己等人与中原武林的高手互相消耗,达到铲除一切威胁的目的。
  因此这些番僧自然不甘被嘉靖当做枪使,纷纷借故离开中土,返回自己的国度。
  嘉靖见这些番僧都离去,心中又开始犯愁,虽说自己不信任这些番僧,但他们这一走,使大内密探的实力受损,更无人可总领大内密探,这可如何是好?
  要知道这大内密探的总领必须是一位没有与任何江湖大派牵连的人,这样才能让他们相互制衡,否则大内密探这把刀就难以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欧阳云等人自然就不适合。
  其次此人还要武功高强,毕竟这些江湖中的亡命之徒桀骜不驯,若是让一名不懂武功的人总领大内密探,实在难以服众,因此自己身边的葛景等人也不适合。
  最后这个人还要能够常伴自己身边,便于进出内宫听侯自己差遣。想到这里,嘉靖又怎能不叹?
  葛景自然明白嘉靖心中所忧,等他微微消气后,赔笑说道:“皇上,若是您为大内密探没有合适的总领而烦,奴才倒是有一合适人员推荐。”
  嘉靖见葛景一语戳中自己心事,便问道:“何人?”
  葛景呵呵一笑答道:“前西厂厂督、御马监大太监——张永。”
  南京,尚书府。
  一身绯袍的王守仁此时在房内看着手中的密信,不由长叹一口气。
  想不到朱训桢这么快就将朝鲜征服,此人日后定会成为大明的巨患,可惜朝廷此时精力都放在内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训桢在海外做大,而自己也失去嘉靖信任,今后定难再得重用。
  自从浮来山一战后,王守仁开始受到嘉靖的猜忌。
  本想趁王守仁立下剿灭天地盟的大功,将其擢升为兵部尚书,但在众人返京复命后,嘉靖却迁升王守仁为南京兵部尚书,令其离开北京,守卫南方。
  这也难怪,在明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王守仁坐守中军不出,导致天地盟众恶徒逃脱,将帅不离中军的借口虽合情合理,但终归经不得推敲。
  况且王守仁的千门始终不能被嘉靖所用,因此自然受到嘉靖的怀疑。
  对于王守仁这样的人才,如果弃之不用太过可惜,而且嘉靖知道,此人虽对自己不一定忠心,但对天下百姓却愿赴汤蹈火,因此将其派往南京,负责镇守东南,也可保最为富庶的东南沿海不受叛贼袭扰。
  王守仁心中知道,这位新皇帝虽然年少,但城府极深,且善于权力斗争,自己越早离开朝廷中心反而越安全,若是晚了,恐怕下场还不如现在。
  况且自己的父亲王华年初开始身染重疾,已经辞官回乡修养,王守仁正好趁此机会回乡探望父亲。
  至于这大明朝的江山,王守仁又在心中轻叹一口气,连自己都看不透究竟会朝什么样的局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