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视察新港
作者:爱做的事 更新:2022-01-08 18:00
辽宁行省复州县大连港。这应该是辽宁行省的行政区划中,最小的一个州了。大致范围与金国时期的复州范围相当,只是相比辽宁行省的其他州县,虽说范围不大,但行政级别却与省治辽阳城等同。
自被纳入东蒙古的统治后,此地的人口得到快速增长。一是来自官府的移民安置政策,二是海对岸的登州时而有百姓乘坐小船,主动逃入东蒙古的治下。
也是兀鲁图斯主动倡导的海贸政策,导致大连港自开港以来,便一直都海船往来。再加上一些工坊为了运输方便,也会选择在新设的大连港建设分工坊和仓库,所以大连港的丁口从一开始的不足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余人。
而且随着天气的转暖,来此贸易的海船必定更多。当地能容纳的人口,也会突破新的上限。
这一日,进入大连港的重要关口--化成关,迎来了一行贵客。
“大王,各位上官,过了化成关,便是大连新港了。”,化城县令合玉成讨好的向车厢内的几名贵客介绍道。
原本在化城县,金国是设了一名合厮罕猛安的。后来金国都城南迁,很多猛安也响应朝廷的号令,主动渡海南迁。只是经过百年发展,合厮罕猛安所在的部落也是人丁兴旺。
主家虽走了,但余脉都还留在化城。这合玉成就是合厮罕猛安的女真人部落,只是经过百年的汉化,除了名字与汉人有异外,已经完全看不出与汉人的差别。
随着金国统治崩溃,很多留下的女真人也都改了汉名。因对化城的熟悉以及在当地颇有仁善好施的美名,东蒙古在奠定复州的统治后,就继续任命合玉成为当地的县令。
现在坐在马车里的,每一个来头都比合玉成大,除了如今身份最贵重的大王外,枢密院尚书王贺、户部尚书哈尔斯丁、工部尚书宋德芳、兵部尚书哲布日格、北军都督全旭,西军都督乌兰巴日,西军副都督特木伦,都是合玉成平时仰望都可能仰望不到的存在。
今日却跟着大王,忽然来新建的大连港探访。他这个化城县令,也不得不小心伺候着。
其中西军成军是最近不过一个月的事情,乌兰巴日也总算媳妇熬成婆,等到了独自领军的机会。特木伦则原本是在中军的,天子近卫,地位尊崇。但对于有着征战沙场之心的将士来说,多少却有些遗憾。兀鲁图斯见特木伦投效自己以来,行事都颇为妥当。便将其调出中军,晋升为西军的副都督。
如今他们都来到大连港,自然是为两个月以后的跨海征战做准备。而此次西军又是跨海征战的主力,乌兰巴日和特木伦都不得不亲自来一趟。
“恩!化成关口忙而不乱,百姓商旅进出都秩序井然。合县令,你是有功的!”兀鲁图斯看到合玉成治下井然有序,百姓也都安居乐业,便不吝夸奖道。
“谢-谢大王盛赞!”,合玉成顿时激动得什么似的,想要站起来谢恩,但车厢的高度有限,顿时顶住了脑袋,便赶紧跪下谢恩。
一旁的特木伦连忙止住了合玉成的动作,就听兀鲁图斯道:“在外无需多礼。”
当下他们的车厢上镶嵌了工部研制出来的透明玻璃。因产量不高,所以每一块都炒成了天价。现在被这么大块的镶嵌在马车上,自然引来了不少百姓的围观和议论。
只是有治安军面容严肃的守在马车周围,百姓们也不敢过于靠近。
当入关的队伍终于排到了他们,负责查验的治安军还准备上车查看。但当坐在外面的暗卫统领石抹哚察拿出特殊的腰牌时,查验的人立即便态度恭敬,小心的让关口放行。
与关口外相比,关口内因得到了兀鲁图斯的直接关注,所以基础建设方面不仅快,还建设得相对较好。比如铺在路面的水泥,因产量不高的缘故,如今也只有少数大城池才有机会用上。
但大连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路面全部都用上了水泥硬化处理。两旁的房子,也多是水泥建筑。并且楼层大多在三到五层,一两层的极为少见。
眼下大连港的气温还不高,从海面吹来的海风除了带着咸湿的味道外,还有几分寒意。
由于此城是兀鲁图斯直接让工部监督造办,所以规划上,也无杂乱无章之感。每个街巷在建立之前,便都深挖了下水道。以便在雨季来临时,也不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而且主路可以同时并行十六辆马车,为东蒙古境内少有的双向十六车道。
其主路之宽,连上京城都有不如。
考虑到裁弯取直,主路是直接通往港口码头的。并且不止一处。
其中主港设在了后世的大连中山区,副港则在旅顺的铁山。
因是初建,如今开放的只有主港,副港被兀鲁图斯定为军港,已经有少量的船只囤积在当地。
到了这里,兀鲁图斯让西军都督乌兰巴日、副都督特木伦先去副港,而他自己,则领着剩下的人去了主港。初次来到此地,不去主港看看,怎么都是一种遗憾。
由于现在还不是南船北上的时节,所以路上的车驾不是很多。行驶在宽阔的水泥马路上,哒哒哒的马蹄声和车辆的木轮在地上碾压的声音混杂在了一起。
兀鲁图斯一路都在看着马路两旁的建筑,看上去全都是新修的。虽然很多都关门上了锁,但已经有不少新做的招牌挂在了上面。也是这地方临近码头,因而很多都是作为仓库使用。
当马车停下的时候,石抹哚察告诉兀鲁图斯一行人,港口到了。
掀开车帘,强劲的寒风立时扑面而来,吹的众人的衣衫呼呼作响。穿着宽袍大袖的王贺与宋德芳,整个人更像充气的气球一样,马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胀了起来。
合玉成马上让底下的人寻了个避风的地方,这下众人说话,才互相听得见。
自被纳入东蒙古的统治后,此地的人口得到快速增长。一是来自官府的移民安置政策,二是海对岸的登州时而有百姓乘坐小船,主动逃入东蒙古的治下。
也是兀鲁图斯主动倡导的海贸政策,导致大连港自开港以来,便一直都海船往来。再加上一些工坊为了运输方便,也会选择在新设的大连港建设分工坊和仓库,所以大连港的丁口从一开始的不足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余人。
而且随着天气的转暖,来此贸易的海船必定更多。当地能容纳的人口,也会突破新的上限。
这一日,进入大连港的重要关口--化成关,迎来了一行贵客。
“大王,各位上官,过了化成关,便是大连新港了。”,化城县令合玉成讨好的向车厢内的几名贵客介绍道。
原本在化城县,金国是设了一名合厮罕猛安的。后来金国都城南迁,很多猛安也响应朝廷的号令,主动渡海南迁。只是经过百年发展,合厮罕猛安所在的部落也是人丁兴旺。
主家虽走了,但余脉都还留在化城。这合玉成就是合厮罕猛安的女真人部落,只是经过百年的汉化,除了名字与汉人有异外,已经完全看不出与汉人的差别。
随着金国统治崩溃,很多留下的女真人也都改了汉名。因对化城的熟悉以及在当地颇有仁善好施的美名,东蒙古在奠定复州的统治后,就继续任命合玉成为当地的县令。
现在坐在马车里的,每一个来头都比合玉成大,除了如今身份最贵重的大王外,枢密院尚书王贺、户部尚书哈尔斯丁、工部尚书宋德芳、兵部尚书哲布日格、北军都督全旭,西军都督乌兰巴日,西军副都督特木伦,都是合玉成平时仰望都可能仰望不到的存在。
今日却跟着大王,忽然来新建的大连港探访。他这个化城县令,也不得不小心伺候着。
其中西军成军是最近不过一个月的事情,乌兰巴日也总算媳妇熬成婆,等到了独自领军的机会。特木伦则原本是在中军的,天子近卫,地位尊崇。但对于有着征战沙场之心的将士来说,多少却有些遗憾。兀鲁图斯见特木伦投效自己以来,行事都颇为妥当。便将其调出中军,晋升为西军的副都督。
如今他们都来到大连港,自然是为两个月以后的跨海征战做准备。而此次西军又是跨海征战的主力,乌兰巴日和特木伦都不得不亲自来一趟。
“恩!化成关口忙而不乱,百姓商旅进出都秩序井然。合县令,你是有功的!”兀鲁图斯看到合玉成治下井然有序,百姓也都安居乐业,便不吝夸奖道。
“谢-谢大王盛赞!”,合玉成顿时激动得什么似的,想要站起来谢恩,但车厢的高度有限,顿时顶住了脑袋,便赶紧跪下谢恩。
一旁的特木伦连忙止住了合玉成的动作,就听兀鲁图斯道:“在外无需多礼。”
当下他们的车厢上镶嵌了工部研制出来的透明玻璃。因产量不高,所以每一块都炒成了天价。现在被这么大块的镶嵌在马车上,自然引来了不少百姓的围观和议论。
只是有治安军面容严肃的守在马车周围,百姓们也不敢过于靠近。
当入关的队伍终于排到了他们,负责查验的治安军还准备上车查看。但当坐在外面的暗卫统领石抹哚察拿出特殊的腰牌时,查验的人立即便态度恭敬,小心的让关口放行。
与关口外相比,关口内因得到了兀鲁图斯的直接关注,所以基础建设方面不仅快,还建设得相对较好。比如铺在路面的水泥,因产量不高的缘故,如今也只有少数大城池才有机会用上。
但大连这座新兴的港口城市,路面全部都用上了水泥硬化处理。两旁的房子,也多是水泥建筑。并且楼层大多在三到五层,一两层的极为少见。
眼下大连港的气温还不高,从海面吹来的海风除了带着咸湿的味道外,还有几分寒意。
由于此城是兀鲁图斯直接让工部监督造办,所以规划上,也无杂乱无章之感。每个街巷在建立之前,便都深挖了下水道。以便在雨季来临时,也不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而且主路可以同时并行十六辆马车,为东蒙古境内少有的双向十六车道。
其主路之宽,连上京城都有不如。
考虑到裁弯取直,主路是直接通往港口码头的。并且不止一处。
其中主港设在了后世的大连中山区,副港则在旅顺的铁山。
因是初建,如今开放的只有主港,副港被兀鲁图斯定为军港,已经有少量的船只囤积在当地。
到了这里,兀鲁图斯让西军都督乌兰巴日、副都督特木伦先去副港,而他自己,则领着剩下的人去了主港。初次来到此地,不去主港看看,怎么都是一种遗憾。
由于现在还不是南船北上的时节,所以路上的车驾不是很多。行驶在宽阔的水泥马路上,哒哒哒的马蹄声和车辆的木轮在地上碾压的声音混杂在了一起。
兀鲁图斯一路都在看着马路两旁的建筑,看上去全都是新修的。虽然很多都关门上了锁,但已经有不少新做的招牌挂在了上面。也是这地方临近码头,因而很多都是作为仓库使用。
当马车停下的时候,石抹哚察告诉兀鲁图斯一行人,港口到了。
掀开车帘,强劲的寒风立时扑面而来,吹的众人的衣衫呼呼作响。穿着宽袍大袖的王贺与宋德芳,整个人更像充气的气球一样,马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胀了起来。
合玉成马上让底下的人寻了个避风的地方,这下众人说话,才互相听得见。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