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湘水划界(1)
作者:高瞻非 更新:2022-01-08 00:19
《蜀科》顺利推行以后,西川的治安状况大为好转。
刘备平定西川不足一年,但到了年末以后,刚好是三年一度的官员考核升迁的时间。
以前刘璋主政之时,这考核升迁,只是一种形式。
只要在任的官员没有太多的劣迹,没有激起民怨,就算政绩平平也不要紧,只要得到上官的赏识,按照论资排辈的官场惯例,就能升迁有望。
今年,刘备初来乍到,这些官员换了新主公,还没有找到新靠山,自然不敢大意,个个勤于政事。
刘备派出不少人到各个州县明察暗访,还真的找不到这些官员有什么明显的过错,也不好无故免除官员的职位。
刘备要想给马谡找一个郡守的职位,其难度可不小。
思虑良久以后,刘备觉马谡太年轻,不足以服众,他的手下人才济济,官位严重不足,破格提拔官员阻力可不小,这才打消了提拔重用马谡的念头。
刘备觉得马谡是可用之才,既然不用,但也不能寒了他的心。
有了张肃、张松兄弟的例子,刘备觉得仅仅提拔重用马良还不足以安抚马谡,就索性把马谡召来,和他长谈一番以后,打开窗户说亮话,告知马谡,要把他和赵云一起雪藏起来,等儿子刘禅继位以后,再提拔重用,并嘱咐他保守秘密。
把马谡的事情处理好,调整官员,就成了刘备的重点工作。
因为很多蜀地的官员都是跟随刘璋一起投降,刘备也不好随便罢免人家,刚好是三年考核升迁的时间,刘备借此要清理一批不称职的官员。
如果按照刘璋记载的前两年的功过是非,刘备还不好动这些官员。
好在诸葛亮推行《蜀科》这个政令,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刘备就交给诸葛亮和法正等人,去考核任免官员。
但对张肃这个留任的广汉太守,刘备有点等不及了,亲自下令免职。
张肃被免职,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向刘璋告密,断送了刘备内应张松的性命。
也是因为张肃在推行《蜀科》期间,有些畏手畏脚,不敢得罪人,被刘备抓住痛脚,当做典型处理。
张肃能留任广汉太守一年,其实不是刘璋的面子有多大,而是因为刘璋对张松满门抄斩之时,张肃保护了张松的儿子张表。
也是因为这件事,张表替伯父求情,刘备才没有对张肃进行秋后算账。
实际上,张肃作为一族之长,为保全整个家族而牺牲某个族人,对那时候的世家大族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毕竟他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出卖自己的亲兄弟,刘备也认为情有可原。
张松虽死,但刘备不能忘记他的功绩,就征召他的儿子张表为门下书佐。
同时接受征召的,还有巴西人程祁、犍为人杨戏、巴郡人杨汰。
他们四个人,是西川年青一代的杰出代表,一同知名于世,刘备思虑周全,在照顾功臣的同时,也不忘唯才是举。
刘备紧锣密鼓整顿西川吏治,想要尽快转化为实力,但江东的孙权,却有些等不及了。
因为现在刘备还腾不出手来,是他收回江陵郡的最佳时机。
一旦真的等刘备彻底掌控西川,再想要回江陵,少不得做过一场。
但因为曹操在一旁虎视眈眈,孙权不想与刘备真的斗个两败俱伤。
当他得到刘备吞并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以后,就召集手下文武,商量收回江陵之策。
孙权心中已有定计,就杀气腾腾地对众人说道:
“当初刘备借我江陵之时,鲁肃前往交涉,刘备曾经说取了西川,便还江陵,后来刘备前来江东结亲,我虽然把江陵作为舍妹的嫁妆,但也言明一旦刘备与舍妹分开,就是收回江陵之时,今刘备已得巴蜀四十一州,舍妹也已经回到江东,无论哪一种说法,他都应该归还江陵,如其不还,我江东不惜一战!”
张昭作为江东的首席政务官,对江东的底子非常清楚,这几年曹操在合肥没有少折腾,孙权的积累还难以支持一场大战,就对孙权建议道:
“主公,吴中方宁,府库并不充实,不可擅动刀兵。我有一计,可以让刘备心甘情愿,将江陵还给主公。”
张昭为人老到,打理政务是一把好手,这次突然出头献计索还荆州,孙权非常感兴趣,就开口问道:
“子布有何妙计?可速速道来!”
张昭答道:
“刘备所倚仗者,是诸葛亮。其兄诸葛瑾今仕于江东,主公何不假装将诸葛瑾的一家老小抓捕起来,再让他入西川告其弟,代表主公讨还江陵,诸葛亮顾忌兄弟情义,肯定要恳求刘备,就算他不出口恳求刘备,以刘备的性子,必不会令诸葛亮为难,而答应交还江陵。”
孙权想了一下,这样做虽然不地道,但如果能够奏效,不失为一个可行之法,比双方动武要好得多、
但他转念一想,用手下臣子作为交换利益的筹码,很容易让手下官员寒心,如此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就对张昭说道:
“诸葛瑾乃诚实君子,自从投奔江东以来,兢兢业业做事,颇多功绩,而刘备借江陵之事,与他毫不相关,我怎么能够拘其老小?再说,诸葛亮可不是以私废公之人,子布之计恐难以奏效!”
张昭回答道:
“预先告知诸葛瑾和他的家人,这是索还荆州的计策,他们自然放心,就算刘备不从,对主公也没有什影响,坏的是刘备仁义名声。”
孙权知道,刘备最在意的是他“仁义”之名,觉得张昭说的也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计策,召诸葛瑾老小,虚监在府;一面修书,派诸葛瑾往西川去。
诸葛瑾领命,不敢怠慢,日夜兼程,不到十日,就赶到了成都。
诸葛瑾先公后私,并没有先见弟弟诸葛亮,而是先使人报知刘备。
刚好刘备与诸葛亮一起讨论官员考核升迁的事情,就出言问道:
“军师,令兄此来为何?”
刘备平定西川不足一年,但到了年末以后,刚好是三年一度的官员考核升迁的时间。
以前刘璋主政之时,这考核升迁,只是一种形式。
只要在任的官员没有太多的劣迹,没有激起民怨,就算政绩平平也不要紧,只要得到上官的赏识,按照论资排辈的官场惯例,就能升迁有望。
今年,刘备初来乍到,这些官员换了新主公,还没有找到新靠山,自然不敢大意,个个勤于政事。
刘备派出不少人到各个州县明察暗访,还真的找不到这些官员有什么明显的过错,也不好无故免除官员的职位。
刘备要想给马谡找一个郡守的职位,其难度可不小。
思虑良久以后,刘备觉马谡太年轻,不足以服众,他的手下人才济济,官位严重不足,破格提拔官员阻力可不小,这才打消了提拔重用马谡的念头。
刘备觉得马谡是可用之才,既然不用,但也不能寒了他的心。
有了张肃、张松兄弟的例子,刘备觉得仅仅提拔重用马良还不足以安抚马谡,就索性把马谡召来,和他长谈一番以后,打开窗户说亮话,告知马谡,要把他和赵云一起雪藏起来,等儿子刘禅继位以后,再提拔重用,并嘱咐他保守秘密。
把马谡的事情处理好,调整官员,就成了刘备的重点工作。
因为很多蜀地的官员都是跟随刘璋一起投降,刘备也不好随便罢免人家,刚好是三年考核升迁的时间,刘备借此要清理一批不称职的官员。
如果按照刘璋记载的前两年的功过是非,刘备还不好动这些官员。
好在诸葛亮推行《蜀科》这个政令,完全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刘备就交给诸葛亮和法正等人,去考核任免官员。
但对张肃这个留任的广汉太守,刘备有点等不及了,亲自下令免职。
张肃被免职,并不完全是因为他向刘璋告密,断送了刘备内应张松的性命。
也是因为张肃在推行《蜀科》期间,有些畏手畏脚,不敢得罪人,被刘备抓住痛脚,当做典型处理。
张肃能留任广汉太守一年,其实不是刘璋的面子有多大,而是因为刘璋对张松满门抄斩之时,张肃保护了张松的儿子张表。
也是因为这件事,张表替伯父求情,刘备才没有对张肃进行秋后算账。
实际上,张肃作为一族之长,为保全整个家族而牺牲某个族人,对那时候的世家大族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毕竟他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出卖自己的亲兄弟,刘备也认为情有可原。
张松虽死,但刘备不能忘记他的功绩,就征召他的儿子张表为门下书佐。
同时接受征召的,还有巴西人程祁、犍为人杨戏、巴郡人杨汰。
他们四个人,是西川年青一代的杰出代表,一同知名于世,刘备思虑周全,在照顾功臣的同时,也不忘唯才是举。
刘备紧锣密鼓整顿西川吏治,想要尽快转化为实力,但江东的孙权,却有些等不及了。
因为现在刘备还腾不出手来,是他收回江陵郡的最佳时机。
一旦真的等刘备彻底掌控西川,再想要回江陵,少不得做过一场。
但因为曹操在一旁虎视眈眈,孙权不想与刘备真的斗个两败俱伤。
当他得到刘备吞并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以后,就召集手下文武,商量收回江陵之策。
孙权心中已有定计,就杀气腾腾地对众人说道:
“当初刘备借我江陵之时,鲁肃前往交涉,刘备曾经说取了西川,便还江陵,后来刘备前来江东结亲,我虽然把江陵作为舍妹的嫁妆,但也言明一旦刘备与舍妹分开,就是收回江陵之时,今刘备已得巴蜀四十一州,舍妹也已经回到江东,无论哪一种说法,他都应该归还江陵,如其不还,我江东不惜一战!”
张昭作为江东的首席政务官,对江东的底子非常清楚,这几年曹操在合肥没有少折腾,孙权的积累还难以支持一场大战,就对孙权建议道:
“主公,吴中方宁,府库并不充实,不可擅动刀兵。我有一计,可以让刘备心甘情愿,将江陵还给主公。”
张昭为人老到,打理政务是一把好手,这次突然出头献计索还荆州,孙权非常感兴趣,就开口问道:
“子布有何妙计?可速速道来!”
张昭答道:
“刘备所倚仗者,是诸葛亮。其兄诸葛瑾今仕于江东,主公何不假装将诸葛瑾的一家老小抓捕起来,再让他入西川告其弟,代表主公讨还江陵,诸葛亮顾忌兄弟情义,肯定要恳求刘备,就算他不出口恳求刘备,以刘备的性子,必不会令诸葛亮为难,而答应交还江陵。”
孙权想了一下,这样做虽然不地道,但如果能够奏效,不失为一个可行之法,比双方动武要好得多、
但他转念一想,用手下臣子作为交换利益的筹码,很容易让手下官员寒心,如此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就对张昭说道:
“诸葛瑾乃诚实君子,自从投奔江东以来,兢兢业业做事,颇多功绩,而刘备借江陵之事,与他毫不相关,我怎么能够拘其老小?再说,诸葛亮可不是以私废公之人,子布之计恐难以奏效!”
张昭回答道:
“预先告知诸葛瑾和他的家人,这是索还荆州的计策,他们自然放心,就算刘备不从,对主公也没有什影响,坏的是刘备仁义名声。”
孙权知道,刘备最在意的是他“仁义”之名,觉得张昭说的也有道理,就按照他的计策,召诸葛瑾老小,虚监在府;一面修书,派诸葛瑾往西川去。
诸葛瑾领命,不敢怠慢,日夜兼程,不到十日,就赶到了成都。
诸葛瑾先公后私,并没有先见弟弟诸葛亮,而是先使人报知刘备。
刚好刘备与诸葛亮一起讨论官员考核升迁的事情,就出言问道:
“军师,令兄此来为何?”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