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正文 名有知止
作者:王蒙 更新:2021-11-02 00:50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我们常常找不到合适的称谓来表述、定义大道,大道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概念归属、定位定性名分名声。大道常常没有响亮的名声。它就像没有加工——没有定义过的木头,叫做朴,称做本初、原生状态。这样的朴素性、原生态,虽然并不耀眼,虽然显得气势不大,乃至显得低微渺小,却不可能被任何后天的人力所臣服、所指挥操纵。诸侯君王如能保持这种朴素原生无华无名的状态,万物众人将自动宾服归心于他。
大道的运作如同甘露的下降,是天与地阴阳二气相结合相协调的过程,不需要人们的干预与人为的指挥,它自然而然能做到普润均匀。
从本初、初始,到后来终于有了命名,有了一定的规定性,有了自己的名分与定性定位。既然有了命名了,有了规定性了,有了名分与定性定位了,整个的系统也就完成了与开始运作了(“始制”或可作如是解),也就可以适可而止了。适可而止,也就没有危险了。
道行天下,如川谷流入江海,自然而然,无尽无休,浩浩荡荡。
这一章的解释相对比较含糊,我读了一些前贤与老师的讲解,仍觉不得要领。
道常无名,名就是概念归属,就是同类项,就是定性与定位。而大道是至高至大至上的唯一,无法有归属、同类项或定性定位的考量。小时候翻看字典,有时会看到互为解释的情形,如眼、目也;目、眼也;高兴,欢乐貌;欢乐,高兴貌。但是大道是太大了,你无法解说大道是什么什么也,什么什么是大道也。
道常无名的另一层可能的含义是,道常常是沉默(虚静)无为的,它从来不声不响,不显山,不露水,不炒作自己的名声。
前边老子已经讲了大道的大(巨大、广大)、逝(变易)、远(深远)、反(辩证运动、回返运动),这一章老子则从又一个新的角度,从无名的角度,即原生的、未定义(请将我的“未定义”一词与电脑操作中的定义、设置等联系起来)的朴的角度来讨论道的此一方面的特性。
前边老子刚刚讲过道之大,这里又讲开了朴之小。无名则小,武侠小说中说对方是无名鼠辈的时候,就是认定了无名者小人物也。这种认识虽然极肤浅,却代表了集体意识。小的原因是它原生,还没有大概念的归属,没有大同类项的比附,没有高级地位性能的宣示,没
有这些外在的命名与定义,没有光彩照人的头衔。如同一个人,你只看到一男或一女或一胖一瘦一青年一老者,他或她在你心目中仍然是渺小的。一旦宣布他或她是政要、巨商、名人、冠军、英雄、模范,即一宣布他或她的名分——概念归属、集团归属、势力与地位归属,他或她岂不就大起来了?
一般人之大小,其实并不决定于自己,而是决定于归属,是沾光(包括负面的)效应。
国人讲究名,欧美人讲究Identity——身份,其实都是指归属。如同一块石头、一根原木,平常你不会特别多看它两眼,一旦知道它内含翡翠、钻石、稀有金属,或它是红木、紫檀木,或具有什么历史、地理、考古、生物学的唯一特殊怪异稀罕的身份——名,它也就身价百倍,膨胀起来了。
小的意思也可能还包含着精微、润物细无声、夷、希、微的含义。
但是侯王恰恰应该守持、守护这样的尚未定义、尚未开发、尚未被人众公认、尚未取得归属与身份的朴之道,道之朴。它才是朴质、朴素、朴厚、浑然、混元、原生、本真、真诚、可信、本初、内存未被占用的状态。只有守住这样的空间,侯王才有权可用,有事可做,有事可为,有人气可以聚拢。如果侯王把一切都规定死了,填充满了,诰封遍了,彻底定格了,谁还会往你这个侯王这儿跑呢?
特别提出来侯王要守这个朴,因为道的大、逝、远、反,一般人容易明白与珍重,人们最难看得准爱得深守得坚用得好的是朴。别人做不到,侯王应该做到,否则,你就没有资格当什么侯王,没有资格与语天下,没有资格论政论兵忧国忧民。恰恰是这个小小的朴,能决定一个侯王的行情——是否万物将自宾——看外部世界服不服你、嬲不嬲你。
我喜欢用计算机作比喻来讨论这一章。我早就说过,我们可以做一个通俗的所以不免是跛足的比喻:世界就好比一个先验的自我运行的大电脑。这个电脑的实体与存在尤其是硬件,就是天地自然。这个电脑的原理、计算方法、能源与非人格化的操作主导,这个电脑的本质与本原就是道。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符号,就是0与1,即无与有。“大”是说明它的内存容量。“逝”说明它的运算速度。“远”说明它的功能精微与精确性。“反”说明它的回到首页的无误与时时格式化回到本初状态的自我更新能力。“虚静”说明它的无病毒垃圾噪声与作废数据。“惚恍”与“谿谷”说明它不占有空间,功能与运作都不受限制。“无名”说明它永远是新的、未命名的、不事声张的。
大道的特点是它的本初性,是永存的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自行运作的真理,是万物万象生灭与运作的根本原理,也是世界所以是世界的本原本质。它的显现形式则是世界和天地、万物与万象。大道本身不需要设置与定义,不需要人为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与种种程序。大道本来是比电脑还朴厚得多原始得多但也齐全得多的“朴”,它是最高理想型至上型“朴机”。它自然运作,从不疲劳失误死机。
拥有朴就是拥有第一手的无限内存的电脑,而不去给它定义命名、不设立人为的数据库。没有了朴就是只有第二手第三手第一百手的电脑,你已经为各种命名定义数据所填满,你已经预设得一塌糊涂,你已经头昏脑涨茫然不知所措。你的电脑已经不好用,没有人会去购买或乐于使用你的这种半死的电脑,除非删掉一切,重新开始。
你只要保持你的淳朴与本初状态,就自然而然与大道一致。你不要给自己胡乱命名定义设置,不要把自己装满填死,不要作茧自缚、自我死机、自找死机。天下就会往你这儿来,因为你这儿最可为,最不生事,最有容量。
大道通过甘露滋润着天地,并不厚此薄彼,并不偏爱谁嫌弃谁。它们出自天地之合,它们回到普天遍地。而你越是企图干预甘露的分布,你就越弄不均匀,越玩不转。
然而除了大道、天地、天下、世界、甘露,还有聪明有为的人们,人总是要给大道以人为的操作,要给以命名定义(如仁义、兼爱、修齐治平??),不命名不定义他就觉得陌生与无所适从。于是本来是朴质的大道,在被人众解释得普及了、好用了、有名了的同时,也可能命名命得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混乱,也可能解释得偏执排他,走上狭路邪路。
所以要适可而止,命了名了,定了义了,有了归属与定性定位了,有了名分了,知道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百姓的归百姓,侯王的归侯王了,能操作能应用了,能明白一点了,也就足行了、足够了。如果还要死乞白赖地自作聪明地无限制地命名定义、添加程序,就会使电脑因数据膨胀而崩盘(掉硬件与软件)死机。
例如美国在世界上的处境,例如苏联的历史,例如中国的“文革”,例如某些学派思潮的兴衰,某个个人特别是大人物的成败,都可以启发我们考虑这个如何守护朴质,如何才不至于“不止乃殆”——由于自诩过分、干预过分、动作过分与不知分寸,不知适可而止而为自己制造了危险的问题。
你最好有一个功夫:时时搞计算机的原初格式化,删净自己重来。从头学起,从零开始,重新入手,重新洗牌。
百川归海,百理归大道,归这个超越一切涵盖一切的大道、无限。
或有论者释义者认为老子在这一章讲的是不要求名太过,窃以为是说得太小太实了。这里老子讲的其实仍然是全书贯穿着的文化批判思潮。与其说名是名望名分是名词,不如说是概念与命名,即计算机中所讲的“定义”。从一个本初的其实完全有能力自行运作的计算机到格式化与命名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从一个未命名未定义因而被某些能工巧匠大师或乱臣枭雄蟊贼认为不好使用的计算机,到一个命了名定了义能够使唤的计算机,这是一个发展也是一个必然,但也可能是人类从此走向了一个歧路、邪路。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圣人出,有大伪。圣人以作出各种定义命名正名为能事,以制定标准与规则为能事。这样的“圣人”自以为能够审判天下、鉴定天下、改变天下与惩罚天下。不论这样的圣人想得多么悲壮与自信,他们所做的许多东西效果是适得其反。因为人为的一切常常赶不上自然运行的大道。人为的一切都有缺失,都不可能像天地自然一样地行云流水而又严丝合缝、疏而不失,不可能像天地相合乃降露水(按,斯时还弄不清露水生成的原理)那样均匀理想。对于老子来说,伪者为也,伪就是勉强为出来的。这个说法当然偏激,同时老子的这一尖锐伤人的命题是天才的电光一闪。
老子的看法,偏于对这种文化过程的批判。他认为,人不要太迷信自己,不要过高估计
了自己,你有许多偏见,你有许多私心杂念,你有许多谬误、想当然、意气用事、人性弱点、地域民族阶级局限性??这些都会带入你对大道的追求与运用当中,就像计算机使用者把垃圾、有害信息、病毒和错误操作带入计算机一样。文化越发展丰富,信息与操作越多,危害大道、背离原理、危害计算机的机会越多越大,所以要知止,需要见好就收,不要没完没了。
止的含义不仅是停止,尤其是目的地,是到达与达到。
达到了目的就应该停止,而不是在前进的惯性上死冲死挣,更不是在贪欲的煽惑下无限膨胀。《大学》上也讲“知止而后有定”,可见,“知止”的理念在中国是普遍的与超门户的。文化的发达也应该知止,学说并非越日新月异越好,有时最新最异的反而是胡说八道。手段并非多之又多就好,有些手段就像药品,花样太多了更易误用与产生副作用,有些花样翻新的药片后来证明有毒。享受并非无尽无休才好,过分享受是堕落的另一名称。要把达到目的就好就适时停一停同时要随时反省斟酌一下的理念引入到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中来。
当然,见好就收的观念与自强不息的观念,应该共赢,应该互补,应该共济。
再说一句,以计算机的常用语言来讨论这一章,当然不意味着老子的观点是用来构建计算机的,而是说,高科技的、模仿人脑的计算机里与世界万物一样,体现着大道的道理。
老子的道理讲得高明,可惜的是世事常常并非如此。世事是,哗众取宠有时会取得成效,有时大言足以欺世,容或大伪足以成圣,说不定大朴易被冷淡忽略。或者至少是,圣人亦有伪处,良言亦有夸张,高士也有不能免俗的地方。老子的忠告令人清醒,令人警惕,只有跳出世俗的得失考虑,跳出操作性的考虑衡量,才能近大道而更上层楼。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我们常常找不到合适的称谓来表述、定义大道,大道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概念归属、定位定性名分名声。大道常常没有响亮的名声。它就像没有加工——没有定义过的木头,叫做朴,称做本初、原生状态。这样的朴素性、原生态,虽然并不耀眼,虽然显得气势不大,乃至显得低微渺小,却不可能被任何后天的人力所臣服、所指挥操纵。诸侯君王如能保持这种朴素原生无华无名的状态,万物众人将自动宾服归心于他。
大道的运作如同甘露的下降,是天与地阴阳二气相结合相协调的过程,不需要人们的干预与人为的指挥,它自然而然能做到普润均匀。
从本初、初始,到后来终于有了命名,有了一定的规定性,有了自己的名分与定性定位。既然有了命名了,有了规定性了,有了名分与定性定位了,整个的系统也就完成了与开始运作了(“始制”或可作如是解),也就可以适可而止了。适可而止,也就没有危险了。
道行天下,如川谷流入江海,自然而然,无尽无休,浩浩荡荡。
这一章的解释相对比较含糊,我读了一些前贤与老师的讲解,仍觉不得要领。
道常无名,名就是概念归属,就是同类项,就是定性与定位。而大道是至高至大至上的唯一,无法有归属、同类项或定性定位的考量。小时候翻看字典,有时会看到互为解释的情形,如眼、目也;目、眼也;高兴,欢乐貌;欢乐,高兴貌。但是大道是太大了,你无法解说大道是什么什么也,什么什么是大道也。
道常无名的另一层可能的含义是,道常常是沉默(虚静)无为的,它从来不声不响,不显山,不露水,不炒作自己的名声。
前边老子已经讲了大道的大(巨大、广大)、逝(变易)、远(深远)、反(辩证运动、回返运动),这一章老子则从又一个新的角度,从无名的角度,即原生的、未定义(请将我的“未定义”一词与电脑操作中的定义、设置等联系起来)的朴的角度来讨论道的此一方面的特性。
前边老子刚刚讲过道之大,这里又讲开了朴之小。无名则小,武侠小说中说对方是无名鼠辈的时候,就是认定了无名者小人物也。这种认识虽然极肤浅,却代表了集体意识。小的原因是它原生,还没有大概念的归属,没有大同类项的比附,没有高级地位性能的宣示,没
有这些外在的命名与定义,没有光彩照人的头衔。如同一个人,你只看到一男或一女或一胖一瘦一青年一老者,他或她在你心目中仍然是渺小的。一旦宣布他或她是政要、巨商、名人、冠军、英雄、模范,即一宣布他或她的名分——概念归属、集团归属、势力与地位归属,他或她岂不就大起来了?
一般人之大小,其实并不决定于自己,而是决定于归属,是沾光(包括负面的)效应。
国人讲究名,欧美人讲究Identity——身份,其实都是指归属。如同一块石头、一根原木,平常你不会特别多看它两眼,一旦知道它内含翡翠、钻石、稀有金属,或它是红木、紫檀木,或具有什么历史、地理、考古、生物学的唯一特殊怪异稀罕的身份——名,它也就身价百倍,膨胀起来了。
小的意思也可能还包含着精微、润物细无声、夷、希、微的含义。
但是侯王恰恰应该守持、守护这样的尚未定义、尚未开发、尚未被人众公认、尚未取得归属与身份的朴之道,道之朴。它才是朴质、朴素、朴厚、浑然、混元、原生、本真、真诚、可信、本初、内存未被占用的状态。只有守住这样的空间,侯王才有权可用,有事可做,有事可为,有人气可以聚拢。如果侯王把一切都规定死了,填充满了,诰封遍了,彻底定格了,谁还会往你这个侯王这儿跑呢?
特别提出来侯王要守这个朴,因为道的大、逝、远、反,一般人容易明白与珍重,人们最难看得准爱得深守得坚用得好的是朴。别人做不到,侯王应该做到,否则,你就没有资格当什么侯王,没有资格与语天下,没有资格论政论兵忧国忧民。恰恰是这个小小的朴,能决定一个侯王的行情——是否万物将自宾——看外部世界服不服你、嬲不嬲你。
我喜欢用计算机作比喻来讨论这一章。我早就说过,我们可以做一个通俗的所以不免是跛足的比喻:世界就好比一个先验的自我运行的大电脑。这个电脑的实体与存在尤其是硬件,就是天地自然。这个电脑的原理、计算方法、能源与非人格化的操作主导,这个电脑的本质与本原就是道。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符号,就是0与1,即无与有。“大”是说明它的内存容量。“逝”说明它的运算速度。“远”说明它的功能精微与精确性。“反”说明它的回到首页的无误与时时格式化回到本初状态的自我更新能力。“虚静”说明它的无病毒垃圾噪声与作废数据。“惚恍”与“谿谷”说明它不占有空间,功能与运作都不受限制。“无名”说明它永远是新的、未命名的、不事声张的。
大道的特点是它的本初性,是永存的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自行运作的真理,是万物万象生灭与运作的根本原理,也是世界所以是世界的本原本质。它的显现形式则是世界和天地、万物与万象。大道本身不需要设置与定义,不需要人为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与种种程序。大道本来是比电脑还朴厚得多原始得多但也齐全得多的“朴”,它是最高理想型至上型“朴机”。它自然运作,从不疲劳失误死机。
拥有朴就是拥有第一手的无限内存的电脑,而不去给它定义命名、不设立人为的数据库。没有了朴就是只有第二手第三手第一百手的电脑,你已经为各种命名定义数据所填满,你已经预设得一塌糊涂,你已经头昏脑涨茫然不知所措。你的电脑已经不好用,没有人会去购买或乐于使用你的这种半死的电脑,除非删掉一切,重新开始。
你只要保持你的淳朴与本初状态,就自然而然与大道一致。你不要给自己胡乱命名定义设置,不要把自己装满填死,不要作茧自缚、自我死机、自找死机。天下就会往你这儿来,因为你这儿最可为,最不生事,最有容量。
大道通过甘露滋润着天地,并不厚此薄彼,并不偏爱谁嫌弃谁。它们出自天地之合,它们回到普天遍地。而你越是企图干预甘露的分布,你就越弄不均匀,越玩不转。
然而除了大道、天地、天下、世界、甘露,还有聪明有为的人们,人总是要给大道以人为的操作,要给以命名定义(如仁义、兼爱、修齐治平??),不命名不定义他就觉得陌生与无所适从。于是本来是朴质的大道,在被人众解释得普及了、好用了、有名了的同时,也可能命名命得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混乱,也可能解释得偏执排他,走上狭路邪路。
所以要适可而止,命了名了,定了义了,有了归属与定性定位了,有了名分了,知道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百姓的归百姓,侯王的归侯王了,能操作能应用了,能明白一点了,也就足行了、足够了。如果还要死乞白赖地自作聪明地无限制地命名定义、添加程序,就会使电脑因数据膨胀而崩盘(掉硬件与软件)死机。
例如美国在世界上的处境,例如苏联的历史,例如中国的“文革”,例如某些学派思潮的兴衰,某个个人特别是大人物的成败,都可以启发我们考虑这个如何守护朴质,如何才不至于“不止乃殆”——由于自诩过分、干预过分、动作过分与不知分寸,不知适可而止而为自己制造了危险的问题。
你最好有一个功夫:时时搞计算机的原初格式化,删净自己重来。从头学起,从零开始,重新入手,重新洗牌。
百川归海,百理归大道,归这个超越一切涵盖一切的大道、无限。
或有论者释义者认为老子在这一章讲的是不要求名太过,窃以为是说得太小太实了。这里老子讲的其实仍然是全书贯穿着的文化批判思潮。与其说名是名望名分是名词,不如说是概念与命名,即计算机中所讲的“定义”。从一个本初的其实完全有能力自行运作的计算机到格式化与命名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从一个未命名未定义因而被某些能工巧匠大师或乱臣枭雄蟊贼认为不好使用的计算机,到一个命了名定了义能够使唤的计算机,这是一个发展也是一个必然,但也可能是人类从此走向了一个歧路、邪路。
用老子的话说就是:圣人出,有大伪。圣人以作出各种定义命名正名为能事,以制定标准与规则为能事。这样的“圣人”自以为能够审判天下、鉴定天下、改变天下与惩罚天下。不论这样的圣人想得多么悲壮与自信,他们所做的许多东西效果是适得其反。因为人为的一切常常赶不上自然运行的大道。人为的一切都有缺失,都不可能像天地自然一样地行云流水而又严丝合缝、疏而不失,不可能像天地相合乃降露水(按,斯时还弄不清露水生成的原理)那样均匀理想。对于老子来说,伪者为也,伪就是勉强为出来的。这个说法当然偏激,同时老子的这一尖锐伤人的命题是天才的电光一闪。
老子的看法,偏于对这种文化过程的批判。他认为,人不要太迷信自己,不要过高估计
了自己,你有许多偏见,你有许多私心杂念,你有许多谬误、想当然、意气用事、人性弱点、地域民族阶级局限性??这些都会带入你对大道的追求与运用当中,就像计算机使用者把垃圾、有害信息、病毒和错误操作带入计算机一样。文化越发展丰富,信息与操作越多,危害大道、背离原理、危害计算机的机会越多越大,所以要知止,需要见好就收,不要没完没了。
止的含义不仅是停止,尤其是目的地,是到达与达到。
达到了目的就应该停止,而不是在前进的惯性上死冲死挣,更不是在贪欲的煽惑下无限膨胀。《大学》上也讲“知止而后有定”,可见,“知止”的理念在中国是普遍的与超门户的。文化的发达也应该知止,学说并非越日新月异越好,有时最新最异的反而是胡说八道。手段并非多之又多就好,有些手段就像药品,花样太多了更易误用与产生副作用,有些花样翻新的药片后来证明有毒。享受并非无尽无休才好,过分享受是堕落的另一名称。要把达到目的就好就适时停一停同时要随时反省斟酌一下的理念引入到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中来。
当然,见好就收的观念与自强不息的观念,应该共赢,应该互补,应该共济。
再说一句,以计算机的常用语言来讨论这一章,当然不意味着老子的观点是用来构建计算机的,而是说,高科技的、模仿人脑的计算机里与世界万物一样,体现着大道的道理。
老子的道理讲得高明,可惜的是世事常常并非如此。世事是,哗众取宠有时会取得成效,有时大言足以欺世,容或大伪足以成圣,说不定大朴易被冷淡忽略。或者至少是,圣人亦有伪处,良言亦有夸张,高士也有不能免俗的地方。老子的忠告令人清醒,令人警惕,只有跳出世俗的得失考虑,跳出操作性的考虑衡量,才能近大道而更上层楼。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