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凌迟袁崇焕
作者:怒江山 更新:2022-01-06 07:31
第258章凌迟袁崇焕
寒冷的清晨,肚子的喧闹声特别清新,铁墨很尴尬。
张嫣掩嘴轻笑,旁边两名侍女也是忍俊不禁。吩咐守卫一声,张嫣领着铁墨朝西边走去。
一路上,踏着冰凉的石板路,背着微弱的晨曦,张嫣一边走一边介绍着路边的建筑。走得远了,没了旁人,随意了许多。铁墨作为穿越者,对张嫣少了几分恭敬,而张嫣因为当初草原上发生的事情,对铁墨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也就多了几分亲近和依赖。
“大清早的,天不亮,你怎么亲自去御膳房?”
“哎,自打从张北回来后,就有感于身子骨太弱,于是每天都会早起,在宫中走上一圈,顺便去御膳房带些早膳。只是没想到,今日遇见了你。”
“哈哈.....”
二人仿佛一对老友一般,聊着一些轻松地事情,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御膳房。
张嫣和铁墨自然不可能在御膳房吃饭,当着那么多人,忌讳太多了。就铁墨一口一个你的,连尊称都没有,很容易被人抓住话柄的。
一间雅室之内,铁墨吃着可口的早餐。宫女太监们都在外边候着,没有张嫣传唤,他们也不敢进来打扰。按照规矩,张嫣请男子进屋进餐,已经有些不合规矩了,只是眼下二人谁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说起来,二人关系很玄妙,说亲近,总共也没见过几次面。要说不亲近,这两年经常书信联系,晋商在京城有些棘手的事情,好多时候也是铁墨请张嫣帮的忙。二人常有联系,这一点连朱由检心里都清楚。偏偏,谁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关系。
屋中也没外人,少了许多忌讳,张嫣随意的说起了袁崇焕的事情,“最近京城内外,关于袁崇焕的议论声可不少,本宫觉得,你该劝劝陛下。袁崇焕虽说做事不周到,但终究是罪不至死。”
张嫣一直谨守着后宫规矩,不干涉政务,这些事也就对铁墨说说罢了。铁墨放下碗筷,拿起帕子擦了擦嘴,“娘娘说的有道理,可是,你要明白,鞑子扣关,总得有人负责才行。陛下又何尝愿意动袁崇焕?袁崇焕可是陛下一手推上位的,拿下袁崇焕,等于是打自己的脸啊。”
“劝?根本没有用的,一切都在陛下,而且最要命的是,满朝文武,没人愿意站出来保他”铁墨无奈的笑着,其实最后一条才是最重要的。崇祯要杀袁崇焕,若是满朝文武有一半人要保,崇祯可能就收起这份心思了。可惜,袁崇焕狂妄自大,不会做人,跟许多人的关系处的很僵,这一点,他可比前几任蓟辽督师差远了,甚至还不如毛文龙。
至少,毛文龙被杀的时候,许多人站出来叫嚣着要严惩袁崇焕。袁崇焕下大狱,满朝文武沉默,甚至还有许多人落井下石,罗列罪名。坐在蓟辽督师这个位子上,连朝堂关系都理不清,有什么资格继续当蓟辽督师?
更何况,铁墨也没想过保袁崇焕。
“算了,不提他了,与你说另一件事,本来是想专门派人知会你一声的。英国公为了庆祝打退了鞑子,特在府上设宴,请了许多人。张国公给你派了帖子,但苦于跟你没什么交集,所以请本宫在中间传个话!”
张嫣让宫女撤了碗碟,让人送来两杯清水,似乎担心铁墨不同意,缓缓道:“结识下张公爷,对你没什么坏处。而且,以前你找本宫帮忙,许多事情本宫也是请张公爷出面帮的忙,于情于理,你都给张公爷点面子。”
铁墨轻轻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有意结交下张维贤。虽说自土木堡之变后,勋贵们手里的权力被文官一步步收走,时至今日,勋贵已经没多少实权了。但是,这些立足大明朝十几代的勋贵豪门,还是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尤其是北直隶和南直隶,很多时候这些勋贵们出面,比顺天府还管用。
只不过铁墨很好奇,张嫣一个过气的皇后,又怎么能请张维贤出面帮忙?虽说张嫣也姓张,可这二人可没什么亲戚关系。
“娘娘,我很奇怪,臣很奇怪,你跟张公爷到底是何关系?”
“嗯?”张嫣为之一愣,旋即绝美的脸上浮现一丝苦涩。她托着下巴,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要说有关系,也不过是本宫出自张氏一族吧。本宫前些年蒙难之际,多亏张公爷暗中帮扶,这才熬过来。以致后来,双方交集就多了。再后来,张公爷知晓本宫与你的关系,出于其他考虑,倒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冷落本宫。”
张嫣说的很简单,可铁墨却听出了其中的心酸。想想也是啊,诺大的紫禁城,就像一座监牢,嫁到皇宫,也等于禁足了自己。身为皇后,说是母仪天下,可还不是得看皇帝对自己的态度?
先帝在位时,魏忠贤权势滔天,暗中勾结内宫。虽然未必如传言中那般肆意妄为,但想来张嫣的日子并不好过。先帝驾崩,张嫣的身份就更加尴尬了。
皇帝活着,若不受宠,都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更何况还是一个死了的皇帝的女人。若是有子嗣,继位的是自家孩子,一切好说,身为太后,依旧尊享富贵。可一个皇嫂......
“娘娘,其实,如果你觉得太累,可以向陛下请旨,离开......”
张嫣茫然的抬起头,不等铁墨说完,便笑着摇了摇头,“你啊,不懂皇家,进的宫门,生是皇家的人,死是皇家的鬼。有时候,皇家的脸面,比命都重要.....”
铁墨紧紧地皱起了眉头,看着眼前如花似玉的绝代娇颜,真的无法想象,如此妙龄女子,竟然要注定孤老于宫墙之内。皇族,也有皇族的悲哀啊!
........
天牢,阴暗潮湿。牢门打开,一缕阳光透过晨雾照射进来,几名守卫巡逻至此,抬头看了一眼走进大牢的人,只看了一眼,他们便震惊的跪在地上。
“参见陛下!”
谁能想到,大明朝的皇帝陛下竟然大清早来大牢了。守卫们不乏混了好多年的老人,可从来没听说过皇帝老子进大牢找犯人聊天的,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朱由检挥挥手,示意那些守卫退下,不用跟在身边。他轻轻的吐了口气,可依旧挥不散牢房内的浑浊气息。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来天牢,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朱由检不想来的,可最终还是听从了孙承宗的建议。这不是向袁崇焕低头,而是再给袁崇焕最后一个机会。
朱由检一直忍着,甚至在最想杀人的时候,依旧想对袁崇焕网开一面。不为别的,就因为袁崇焕是他朱由检自己选的,否认了袁崇焕,也等于变相承认了自己识人不明。
一张方桌,君臣相对而坐,看着披头散发有些颓废的袁崇焕,朱由检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如果是以前,一定会忍不住兴奋地跟袁崇焕谈起辽东的事情,而袁崇焕也会意气风发的描述着平定辽东的计划。可这一刻,说不出口,说出来会觉得很蠢很尴尬。
平定辽东?呵呵,这就是个笑话啊,就在刚刚不久,鞑子打到了京城,在京畿附近抢劫了一圈,快马回辽东了。
“昨夜,辽东十几名将领联名写了一道公文,他们说鞑子回归,怕辽东不稳,要立刻回辽东整顿军务,防备鞑子偷袭!袁崇焕,你说朕该怎么办,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崇祯淡淡的问着,只是一双眼睛不着痕迹的盯着袁崇焕,不愿放过对方任何一个表情变化。
袁崇焕愣了下,想了想,露出几分苦笑:“陛下,臣现在还在牢中,也不知道辽东方面的情况,实在不知该如何替陛下分忧啊。”
如果孙承宗或者铁墨在这里的话,一定会被袁崇焕的回答惊得五雷轰顶的。没人知道袁崇焕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或许,他是真的不知详情,不敢胡乱提意见。也或许,有着别的心思。
可是这一刻,袁崇焕的回答,彻底冰冻了崇祯心中最后一丝暖流,也断绝了最后一丝生机。
如果袁崇焕脸色大怒,毫不犹豫的斥责辽东将领,愿意修书一封让辽东兵马继续按兵不动,听后朝廷差遣。那么,崇祯就算再生气,至少心里是暖暖的。就算不用袁崇焕,最后也会留他一条性命。可是现在,崇祯心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眼前这个男子,就是自己倾家荡产捧了两年的蓟辽督师,这个人就是自己给予厚望,平定辽东的擎天柱。崇祯只觉得自己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么就信了袁崇焕?
阳光顺着狭窄的窗口射进来,冷风也随之灌进来,吹动耳边一缕白发。朱由检慢慢站起身,他眉头一锁,忽然语气变得生冷了许多,“袁崇焕,你可知罪?”
袁崇焕有些懵,茫然不知所措,“陛下,你这是何意?”
“何意?朕问你,你与朕说,你五年平定辽东,可这才两年,鞑子竟然越来越勇,眼下已经打到了京城。你说你能五年平定辽东,朕恨不得不吃不喝,每年国库内帑优先供给辽东,可为什么鞑子能绕道喜峰口扣关?十几万辽东兵马都是摆设么?”
朱由检越说越激动,这一刻,内心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全都化作了怒火与咆哮,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后,莫说袁崇焕,哪怕过道里的狱卒都听得真真切切。
“五年平辽啊,为了支持你,朕对你说过一个不字么?你到辽东,不断讨要军饷,闹得宣府、大同等边军粮饷短缺。你不经允许,擅自越权杀毛文龙,满朝文武怒火冲天,朕替你扛了下来。朕想着,非常之时非常之人行非常手段,既然要五年平辽,总要有付出的。”
“朕做做的不该做的,全都做了”朱由检弯下腰,冷笑着带着怒色拍了拍桌面,“可是呢......朕得到了什么?朕得到的是鞑子两年扣关,陕西糜烂,朝廷无力赈灾,朕得到的是京畿百姓惨遭屠戮,财富被鞑子一抢而空。你口口声声说五年平辽,你就是这样给朕平定辽东的?”
朱由检真的很气,同样很委屈。为了平定辽东,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陕西饥民遍地,他顶住压力,把粮饷足额拨给辽东。饷银不足,掏空内帑,又找晋商去拆借,甚至还动了加农税的心思。因为此事,到现在山西百姓还有人骂他朱由检是个昏君。
扛了多少压力,受了多少骂名?全都是因为支持袁崇焕,结果,全都是一场梦。鞑子一个狠狠的耳光扇过来,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朱由检五年平辽就是个笑话。
自己一直力挺的袁崇焕,就像个笑话,被鞑子拴着鼻子走。反倒是野路子蹦出来的那个铁墨,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为了逼退鞑子,铁墨甚至甘冒奇险,逼近辽东。
朱由检怒吼完,才觉得好受了不少。从始至终,袁崇焕脑袋嗡嗡作响,被崇祯质问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袁崇焕心里不服,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无论怎么解释,都绕不过一个坎,鞑子扣关,攻打京城。
鞑子扣关攻打京城,打得可不是京城,打的是大明王朝的脸,打的是皇帝朱由检的脸。而他袁崇焕五年平辽,才两年就把鞑子平到京城来了。
这一刻,袁崇焕彻底沉默了。而崇祯也沉默了,因为他不想再说别的,袁崇焕该死了。
抛却那种种的怒火,很多的原因,不得不杀袁崇焕。京畿上百万百姓的怒火,总得找到发泄点,鞑子入京的责任总得有人担起来。反正袁崇焕死定了,那就让他死的有意义一点吧。
这一刻,袁崇焕心中深深的懊悔,也许当初不该急着来京师的,如果当初毫不犹豫的攻打沈阳,进攻女真腹地,鞑子还敢过喜峰口么?
答案是不会,因为铁墨已经用事实告诉所有人,鞑子也是在赌。
可惜,他袁崇焕当时真的不敢这么做,甚至有人提出进攻辽东,还被他袁崇焕给否掉了。
........
崇祯二年腊月二十一,京城内外到处贴满了公文。
公文上攻罗列了十二条罪名,彻底定了袁崇焕的死罪,并且,朝廷决议,因为特殊时期,将于明年开春将袁崇焕当众凌迟处死。
寒冷的清晨,肚子的喧闹声特别清新,铁墨很尴尬。
张嫣掩嘴轻笑,旁边两名侍女也是忍俊不禁。吩咐守卫一声,张嫣领着铁墨朝西边走去。
一路上,踏着冰凉的石板路,背着微弱的晨曦,张嫣一边走一边介绍着路边的建筑。走得远了,没了旁人,随意了许多。铁墨作为穿越者,对张嫣少了几分恭敬,而张嫣因为当初草原上发生的事情,对铁墨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也就多了几分亲近和依赖。
“大清早的,天不亮,你怎么亲自去御膳房?”
“哎,自打从张北回来后,就有感于身子骨太弱,于是每天都会早起,在宫中走上一圈,顺便去御膳房带些早膳。只是没想到,今日遇见了你。”
“哈哈.....”
二人仿佛一对老友一般,聊着一些轻松地事情,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御膳房。
张嫣和铁墨自然不可能在御膳房吃饭,当着那么多人,忌讳太多了。就铁墨一口一个你的,连尊称都没有,很容易被人抓住话柄的。
一间雅室之内,铁墨吃着可口的早餐。宫女太监们都在外边候着,没有张嫣传唤,他们也不敢进来打扰。按照规矩,张嫣请男子进屋进餐,已经有些不合规矩了,只是眼下二人谁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说起来,二人关系很玄妙,说亲近,总共也没见过几次面。要说不亲近,这两年经常书信联系,晋商在京城有些棘手的事情,好多时候也是铁墨请张嫣帮的忙。二人常有联系,这一点连朱由检心里都清楚。偏偏,谁也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关系。
屋中也没外人,少了许多忌讳,张嫣随意的说起了袁崇焕的事情,“最近京城内外,关于袁崇焕的议论声可不少,本宫觉得,你该劝劝陛下。袁崇焕虽说做事不周到,但终究是罪不至死。”
张嫣一直谨守着后宫规矩,不干涉政务,这些事也就对铁墨说说罢了。铁墨放下碗筷,拿起帕子擦了擦嘴,“娘娘说的有道理,可是,你要明白,鞑子扣关,总得有人负责才行。陛下又何尝愿意动袁崇焕?袁崇焕可是陛下一手推上位的,拿下袁崇焕,等于是打自己的脸啊。”
“劝?根本没有用的,一切都在陛下,而且最要命的是,满朝文武,没人愿意站出来保他”铁墨无奈的笑着,其实最后一条才是最重要的。崇祯要杀袁崇焕,若是满朝文武有一半人要保,崇祯可能就收起这份心思了。可惜,袁崇焕狂妄自大,不会做人,跟许多人的关系处的很僵,这一点,他可比前几任蓟辽督师差远了,甚至还不如毛文龙。
至少,毛文龙被杀的时候,许多人站出来叫嚣着要严惩袁崇焕。袁崇焕下大狱,满朝文武沉默,甚至还有许多人落井下石,罗列罪名。坐在蓟辽督师这个位子上,连朝堂关系都理不清,有什么资格继续当蓟辽督师?
更何况,铁墨也没想过保袁崇焕。
“算了,不提他了,与你说另一件事,本来是想专门派人知会你一声的。英国公为了庆祝打退了鞑子,特在府上设宴,请了许多人。张国公给你派了帖子,但苦于跟你没什么交集,所以请本宫在中间传个话!”
张嫣让宫女撤了碗碟,让人送来两杯清水,似乎担心铁墨不同意,缓缓道:“结识下张公爷,对你没什么坏处。而且,以前你找本宫帮忙,许多事情本宫也是请张公爷出面帮的忙,于情于理,你都给张公爷点面子。”
铁墨轻轻点了点头,其实他也有意结交下张维贤。虽说自土木堡之变后,勋贵们手里的权力被文官一步步收走,时至今日,勋贵已经没多少实权了。但是,这些立足大明朝十几代的勋贵豪门,还是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尤其是北直隶和南直隶,很多时候这些勋贵们出面,比顺天府还管用。
只不过铁墨很好奇,张嫣一个过气的皇后,又怎么能请张维贤出面帮忙?虽说张嫣也姓张,可这二人可没什么亲戚关系。
“娘娘,我很奇怪,臣很奇怪,你跟张公爷到底是何关系?”
“嗯?”张嫣为之一愣,旋即绝美的脸上浮现一丝苦涩。她托着下巴,似乎陷入了回忆之中,“要说有关系,也不过是本宫出自张氏一族吧。本宫前些年蒙难之际,多亏张公爷暗中帮扶,这才熬过来。以致后来,双方交集就多了。再后来,张公爷知晓本宫与你的关系,出于其他考虑,倒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冷落本宫。”
张嫣说的很简单,可铁墨却听出了其中的心酸。想想也是啊,诺大的紫禁城,就像一座监牢,嫁到皇宫,也等于禁足了自己。身为皇后,说是母仪天下,可还不是得看皇帝对自己的态度?
先帝在位时,魏忠贤权势滔天,暗中勾结内宫。虽然未必如传言中那般肆意妄为,但想来张嫣的日子并不好过。先帝驾崩,张嫣的身份就更加尴尬了。
皇帝活着,若不受宠,都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更何况还是一个死了的皇帝的女人。若是有子嗣,继位的是自家孩子,一切好说,身为太后,依旧尊享富贵。可一个皇嫂......
“娘娘,其实,如果你觉得太累,可以向陛下请旨,离开......”
张嫣茫然的抬起头,不等铁墨说完,便笑着摇了摇头,“你啊,不懂皇家,进的宫门,生是皇家的人,死是皇家的鬼。有时候,皇家的脸面,比命都重要.....”
铁墨紧紧地皱起了眉头,看着眼前如花似玉的绝代娇颜,真的无法想象,如此妙龄女子,竟然要注定孤老于宫墙之内。皇族,也有皇族的悲哀啊!
........
天牢,阴暗潮湿。牢门打开,一缕阳光透过晨雾照射进来,几名守卫巡逻至此,抬头看了一眼走进大牢的人,只看了一眼,他们便震惊的跪在地上。
“参见陛下!”
谁能想到,大明朝的皇帝陛下竟然大清早来大牢了。守卫们不乏混了好多年的老人,可从来没听说过皇帝老子进大牢找犯人聊天的,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朱由检挥挥手,示意那些守卫退下,不用跟在身边。他轻轻的吐了口气,可依旧挥不散牢房内的浑浊气息。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来天牢,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朱由检不想来的,可最终还是听从了孙承宗的建议。这不是向袁崇焕低头,而是再给袁崇焕最后一个机会。
朱由检一直忍着,甚至在最想杀人的时候,依旧想对袁崇焕网开一面。不为别的,就因为袁崇焕是他朱由检自己选的,否认了袁崇焕,也等于变相承认了自己识人不明。
一张方桌,君臣相对而坐,看着披头散发有些颓废的袁崇焕,朱由检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如果是以前,一定会忍不住兴奋地跟袁崇焕谈起辽东的事情,而袁崇焕也会意气风发的描述着平定辽东的计划。可这一刻,说不出口,说出来会觉得很蠢很尴尬。
平定辽东?呵呵,这就是个笑话啊,就在刚刚不久,鞑子打到了京城,在京畿附近抢劫了一圈,快马回辽东了。
“昨夜,辽东十几名将领联名写了一道公文,他们说鞑子回归,怕辽东不稳,要立刻回辽东整顿军务,防备鞑子偷袭!袁崇焕,你说朕该怎么办,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崇祯淡淡的问着,只是一双眼睛不着痕迹的盯着袁崇焕,不愿放过对方任何一个表情变化。
袁崇焕愣了下,想了想,露出几分苦笑:“陛下,臣现在还在牢中,也不知道辽东方面的情况,实在不知该如何替陛下分忧啊。”
如果孙承宗或者铁墨在这里的话,一定会被袁崇焕的回答惊得五雷轰顶的。没人知道袁崇焕说的是不是真心话,或许,他是真的不知详情,不敢胡乱提意见。也或许,有着别的心思。
可是这一刻,袁崇焕的回答,彻底冰冻了崇祯心中最后一丝暖流,也断绝了最后一丝生机。
如果袁崇焕脸色大怒,毫不犹豫的斥责辽东将领,愿意修书一封让辽东兵马继续按兵不动,听后朝廷差遣。那么,崇祯就算再生气,至少心里是暖暖的。就算不用袁崇焕,最后也会留他一条性命。可是现在,崇祯心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眼前这个男子,就是自己倾家荡产捧了两年的蓟辽督师,这个人就是自己给予厚望,平定辽东的擎天柱。崇祯只觉得自己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么就信了袁崇焕?
阳光顺着狭窄的窗口射进来,冷风也随之灌进来,吹动耳边一缕白发。朱由检慢慢站起身,他眉头一锁,忽然语气变得生冷了许多,“袁崇焕,你可知罪?”
袁崇焕有些懵,茫然不知所措,“陛下,你这是何意?”
“何意?朕问你,你与朕说,你五年平定辽东,可这才两年,鞑子竟然越来越勇,眼下已经打到了京城。你说你能五年平定辽东,朕恨不得不吃不喝,每年国库内帑优先供给辽东,可为什么鞑子能绕道喜峰口扣关?十几万辽东兵马都是摆设么?”
朱由检越说越激动,这一刻,内心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全都化作了怒火与咆哮,声音越来越大,到最后,莫说袁崇焕,哪怕过道里的狱卒都听得真真切切。
“五年平辽啊,为了支持你,朕对你说过一个不字么?你到辽东,不断讨要军饷,闹得宣府、大同等边军粮饷短缺。你不经允许,擅自越权杀毛文龙,满朝文武怒火冲天,朕替你扛了下来。朕想着,非常之时非常之人行非常手段,既然要五年平辽,总要有付出的。”
“朕做做的不该做的,全都做了”朱由检弯下腰,冷笑着带着怒色拍了拍桌面,“可是呢......朕得到了什么?朕得到的是鞑子两年扣关,陕西糜烂,朝廷无力赈灾,朕得到的是京畿百姓惨遭屠戮,财富被鞑子一抢而空。你口口声声说五年平辽,你就是这样给朕平定辽东的?”
朱由检真的很气,同样很委屈。为了平定辽东,他付出了太多太多。
陕西饥民遍地,他顶住压力,把粮饷足额拨给辽东。饷银不足,掏空内帑,又找晋商去拆借,甚至还动了加农税的心思。因为此事,到现在山西百姓还有人骂他朱由检是个昏君。
扛了多少压力,受了多少骂名?全都是因为支持袁崇焕,结果,全都是一场梦。鞑子一个狠狠的耳光扇过来,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朱由检五年平辽就是个笑话。
自己一直力挺的袁崇焕,就像个笑话,被鞑子拴着鼻子走。反倒是野路子蹦出来的那个铁墨,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为了逼退鞑子,铁墨甚至甘冒奇险,逼近辽东。
朱由检怒吼完,才觉得好受了不少。从始至终,袁崇焕脑袋嗡嗡作响,被崇祯质问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袁崇焕心里不服,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因为无论怎么解释,都绕不过一个坎,鞑子扣关,攻打京城。
鞑子扣关攻打京城,打得可不是京城,打的是大明王朝的脸,打的是皇帝朱由检的脸。而他袁崇焕五年平辽,才两年就把鞑子平到京城来了。
这一刻,袁崇焕彻底沉默了。而崇祯也沉默了,因为他不想再说别的,袁崇焕该死了。
抛却那种种的怒火,很多的原因,不得不杀袁崇焕。京畿上百万百姓的怒火,总得找到发泄点,鞑子入京的责任总得有人担起来。反正袁崇焕死定了,那就让他死的有意义一点吧。
这一刻,袁崇焕心中深深的懊悔,也许当初不该急着来京师的,如果当初毫不犹豫的攻打沈阳,进攻女真腹地,鞑子还敢过喜峰口么?
答案是不会,因为铁墨已经用事实告诉所有人,鞑子也是在赌。
可惜,他袁崇焕当时真的不敢这么做,甚至有人提出进攻辽东,还被他袁崇焕给否掉了。
........
崇祯二年腊月二十一,京城内外到处贴满了公文。
公文上攻罗列了十二条罪名,彻底定了袁崇焕的死罪,并且,朝廷决议,因为特殊时期,将于明年开春将袁崇焕当众凌迟处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