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驰援三屯营
作者:怒江山 更新:2022-01-06 07:31
第244章驰援三屯营
三屯营是横在遵化前方最后一道防线了,过三屯营,遵化将无险可守,后金兵马可长驱直入,进入京畿腹地。
后金扣关,遵化告急,一时间天下震惊,大明朝堂也遭遇了一场大地震。可是让人奇怪的是,后金兵马在抵达三屯营之后,并没有立刻进攻三屯营,而是在十里外安营扎寨。
此时京畿腹地的兵马并不多,精锐兵马守着京城还怕不够,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驰援遵化。如此一来,能够最先支援遵化的就只有移防山海关的总兵官赵率教了。崇祯二年十月二十八,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皇太极的后金军主力并没有全部进入喜峰口,攻打三屯营,而是在距离喜峰口二十里的汉儿庄停了下来。
没人知道皇太极在耍什么诡计,大明朝早已经被这次扣关搞得慌了神。其实,皇太极是在等,他在等辽东方面的反应。同样,这也是大明朝廷最后的机会。
如果此时袁崇焕狠下心,调集重兵,强攻后金沈阳腹地,皇太极就会撇下喜峰口,率主力回辽东。皇太极这个时候还不敢真的长驱直入,因为他怕万一袁崇焕反了性子,一反常态,来一招围魏救赵,回援不及,那大金国可就要散架了。
十月二十八,整整一天的时间,皇太极的后金主力都没有动弹,同样,已经越过吸风口的豪格和兀良哈以及布尔噶图也没有急着进攻三屯营。终于,等待的契机到来了。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心急如焚时,接到了袁崇焕的命令,袁崇焕以严厉的措辞,命令赵率教率所部骑兵迅速驰援三屯营,将后金兵马堵在遵化城北边,然后等待主力兵马到达。袁崇焕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赵率教能在三屯营拖住后金大军,然后关宁铁骑则可以在遵化城附近与后金军展开决战。
得令后,赵率教不知道该如何评判袁崇焕的命令。以一员沙场老将多年领兵的经验来看,袁崇焕这道命令就是瞎胡闹,不说能不能拖住女真人的脚步,就说决战吧。你想在遵化展开决战,那也得皇太极愿意啊。后金兵马又不是非打遵化不可,关宁铁骑主力防守遵化,女真人可以从西边绕过去。皇太极真正的目的是去京畿腹地抢东西,而不是来打仗的。
赵率教对袁崇焕的命令嗤之以鼻,可命令又不得不听,不管怎样,三屯营是挡住后金兵马的最后机会了。此时后金主力距离三屯营不到五十里地,而赵率教则有着二百多里的距离,也就是说,赵率教要在短短三天时间里,赶在后金兵马进攻之前赶到三屯营。得令后,赵率教几乎是马不停蹄,一路急奔。
所部四千多名骑兵过抚宁、迁安,朝着三屯营奔去。在距离三屯营将近三十里的时候,见前方尘土弥漫,几十名骑兵奔驰而来。赵率教还以为是女真人的小股骑兵,赶紧分出人去迎敌。刚刚准备好,就听对面的人大声喊了起来,“赵总兵,自己人,末将云府千总李万庆,奉铁守备之命来见赵宗兵。”
“吁”赵率教勒住马,眉宇间显出一丝不悦。云府铁墨的名字,他是知道的,这个家伙可是军中传奇了,两年时间愣是从一名卫所小兵窜到了宣府副总兵的位子。虽然这个副总兵只是挂职,没有实权,可人家这个云府守备的职司那是实打实的。论地位,铁墨不如赵率教,可论实力,铁墨堪比一个半的总兵。
等人让开后,李万庆赶紧打马过来,将手中的信递给赵率教。时间紧急,赵率教当即拆信阅读一番,看完之后,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个铁墨是失心疯了?竟然建议他赵某人别死守遵化,而是退守抚宁,以待时机。这个建议简直是大逆不道,更是与袁督师的命令大相径庭。气归气,可没法说什么,因为人家铁墨归宣府管,要过问也是侯世禄过问,还轮不到辽东的人管。
李万庆观察力细微,一眼就看出赵率教心里想些什么,他气喘吁吁的说道:“赵宗兵,来的时候,我家铁守备特意嘱咐过,心中所言并非我家守备的意思,而是孙督师的意思。”
“这是孙督师的意思?”赵率教俩眼一瞪,显然没搞清楚孙督师怎么会牵扯进来。
也不怪赵率教纳闷,孙承宗收铁墨这个学生,时间并不长,这件事也就京中那些官员知晓,消息还未传到辽东。甚至,赵率教都不知道孙承宗去了张北。
“不敢欺瞒总兵大人,两个月前孙督师便已经到了云府,并收我家铁守备做了学生。”
“还有这事儿?”赵率教郑重其事的收起信,眼中的不耐之色消去许多。他对铁墨不感冒,可是对孙承宗还是非常尊重的。可以说他赵率教能有今天,也全靠着孙督师提携。当年孙督师督抚辽东,能力出众,也是让人心服口服。
孙承宗对赵率教,不仅仅是上下关系,更有着知遇之恩。对孙承宗的话,赵率教是非常在意的。
“好的,你这就可以回去告诉孙督师和铁守备,赵某会考虑这番建议的,不过现在,要先去三屯营”赵率教说完,却没见李万庆离开,于是纳闷道,“你们还不走?”
李万庆苦笑道:“赵总兵,来时我家铁守备可没说让我们回去,还让我们留下来跟着你一起杀鞑子。”
“好,既然如此,你们就别走了,老子正愁人手不够用呢!”赵率教当即大喜,刚才他一眼就看出李万庆这几十个人都是精兵悍将了。说实话,他早就有心思把这些人留下来了,但碍于人家是宣府的兵,不好意思开口罢了。
赵率教哪里知道,李万庆留下来还有另一番任务,那就是关键时刻劝住赵率教,免得这位赵宗兵一心战死沙场,误了大事。
经过三昼夜的急奔,赵率教终于带着麾下一群疲兵来到了三屯营门口下。可让赵率教没想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来驰援,竟然吃了个闭门羹。
三屯营是横在遵化前方最后一道防线了,过三屯营,遵化将无险可守,后金兵马可长驱直入,进入京畿腹地。
后金扣关,遵化告急,一时间天下震惊,大明朝堂也遭遇了一场大地震。可是让人奇怪的是,后金兵马在抵达三屯营之后,并没有立刻进攻三屯营,而是在十里外安营扎寨。
此时京畿腹地的兵马并不多,精锐兵马守着京城还怕不够,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驰援遵化。如此一来,能够最先支援遵化的就只有移防山海关的总兵官赵率教了。崇祯二年十月二十八,更诡异的事情发生了,皇太极的后金军主力并没有全部进入喜峰口,攻打三屯营,而是在距离喜峰口二十里的汉儿庄停了下来。
没人知道皇太极在耍什么诡计,大明朝早已经被这次扣关搞得慌了神。其实,皇太极是在等,他在等辽东方面的反应。同样,这也是大明朝廷最后的机会。
如果此时袁崇焕狠下心,调集重兵,强攻后金沈阳腹地,皇太极就会撇下喜峰口,率主力回辽东。皇太极这个时候还不敢真的长驱直入,因为他怕万一袁崇焕反了性子,一反常态,来一招围魏救赵,回援不及,那大金国可就要散架了。
十月二十八,整整一天的时间,皇太极的后金主力都没有动弹,同样,已经越过吸风口的豪格和兀良哈以及布尔噶图也没有急着进攻三屯营。终于,等待的契机到来了。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心急如焚时,接到了袁崇焕的命令,袁崇焕以严厉的措辞,命令赵率教率所部骑兵迅速驰援三屯营,将后金兵马堵在遵化城北边,然后等待主力兵马到达。袁崇焕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赵率教能在三屯营拖住后金大军,然后关宁铁骑则可以在遵化城附近与后金军展开决战。
得令后,赵率教不知道该如何评判袁崇焕的命令。以一员沙场老将多年领兵的经验来看,袁崇焕这道命令就是瞎胡闹,不说能不能拖住女真人的脚步,就说决战吧。你想在遵化展开决战,那也得皇太极愿意啊。后金兵马又不是非打遵化不可,关宁铁骑主力防守遵化,女真人可以从西边绕过去。皇太极真正的目的是去京畿腹地抢东西,而不是来打仗的。
赵率教对袁崇焕的命令嗤之以鼻,可命令又不得不听,不管怎样,三屯营是挡住后金兵马的最后机会了。此时后金主力距离三屯营不到五十里地,而赵率教则有着二百多里的距离,也就是说,赵率教要在短短三天时间里,赶在后金兵马进攻之前赶到三屯营。得令后,赵率教几乎是马不停蹄,一路急奔。
所部四千多名骑兵过抚宁、迁安,朝着三屯营奔去。在距离三屯营将近三十里的时候,见前方尘土弥漫,几十名骑兵奔驰而来。赵率教还以为是女真人的小股骑兵,赶紧分出人去迎敌。刚刚准备好,就听对面的人大声喊了起来,“赵总兵,自己人,末将云府千总李万庆,奉铁守备之命来见赵宗兵。”
“吁”赵率教勒住马,眉宇间显出一丝不悦。云府铁墨的名字,他是知道的,这个家伙可是军中传奇了,两年时间愣是从一名卫所小兵窜到了宣府副总兵的位子。虽然这个副总兵只是挂职,没有实权,可人家这个云府守备的职司那是实打实的。论地位,铁墨不如赵率教,可论实力,铁墨堪比一个半的总兵。
等人让开后,李万庆赶紧打马过来,将手中的信递给赵率教。时间紧急,赵率教当即拆信阅读一番,看完之后,眉头皱得更深了。
这个铁墨是失心疯了?竟然建议他赵某人别死守遵化,而是退守抚宁,以待时机。这个建议简直是大逆不道,更是与袁督师的命令大相径庭。气归气,可没法说什么,因为人家铁墨归宣府管,要过问也是侯世禄过问,还轮不到辽东的人管。
李万庆观察力细微,一眼就看出赵率教心里想些什么,他气喘吁吁的说道:“赵宗兵,来的时候,我家铁守备特意嘱咐过,心中所言并非我家守备的意思,而是孙督师的意思。”
“这是孙督师的意思?”赵率教俩眼一瞪,显然没搞清楚孙督师怎么会牵扯进来。
也不怪赵率教纳闷,孙承宗收铁墨这个学生,时间并不长,这件事也就京中那些官员知晓,消息还未传到辽东。甚至,赵率教都不知道孙承宗去了张北。
“不敢欺瞒总兵大人,两个月前孙督师便已经到了云府,并收我家铁守备做了学生。”
“还有这事儿?”赵率教郑重其事的收起信,眼中的不耐之色消去许多。他对铁墨不感冒,可是对孙承宗还是非常尊重的。可以说他赵率教能有今天,也全靠着孙督师提携。当年孙督师督抚辽东,能力出众,也是让人心服口服。
孙承宗对赵率教,不仅仅是上下关系,更有着知遇之恩。对孙承宗的话,赵率教是非常在意的。
“好的,你这就可以回去告诉孙督师和铁守备,赵某会考虑这番建议的,不过现在,要先去三屯营”赵率教说完,却没见李万庆离开,于是纳闷道,“你们还不走?”
李万庆苦笑道:“赵总兵,来时我家铁守备可没说让我们回去,还让我们留下来跟着你一起杀鞑子。”
“好,既然如此,你们就别走了,老子正愁人手不够用呢!”赵率教当即大喜,刚才他一眼就看出李万庆这几十个人都是精兵悍将了。说实话,他早就有心思把这些人留下来了,但碍于人家是宣府的兵,不好意思开口罢了。
赵率教哪里知道,李万庆留下来还有另一番任务,那就是关键时刻劝住赵率教,免得这位赵宗兵一心战死沙场,误了大事。
经过三昼夜的急奔,赵率教终于带着麾下一群疲兵来到了三屯营门口下。可让赵率教没想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来驰援,竟然吃了个闭门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