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高句丽朝议抗隋 驾龙舟巡游黎阳
作者:莫名堂阿伟 更新:2022-01-05 18:54
年迈多病的高阿那终于在挺过了这个冬季之后死了。
靠着还算是和平政变上位的新任高句丽国王渊盖太祚为营造出所谓的仁义形象,还是为前国王高阿那举办了一场风光大葬。
被逼退位的高元不得不在众官和百姓面前对篡位者表示了感谢。在为自己父亲办完国葬之后,高元也随即再被软禁在内宫不得随便出入。
高句丽国可说是顺利的度过了新老政权的更替,国内百姓仍旧波澜不惊的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实话说,百姓因何接受现实?
全仗原作为丞相的渊盖太祚治理国家张弛有度,其子渊盖苏文治军有方,父子俩得到了高句丽国军民两方的爱戴和支持。甚至有百姓上街为这次政权更迭而击掌叫好着。真正为原高氏的倒台而悲伤的人并不多见,除一个人之外。
这人便是原国王高阿那的心腹宠臣朝中侍郎文在寅。
自从渊盖太祚篡位当了国王之后,侍郎文在寅便再没有上过朝,一直称病在家,门都不出。
满朝文武皆为心向新王之人,就算其中有与其交好的几个大臣也为避嫌,再不上门拜望。
这日,文在寅同样在书房中以编纂着高句丽国史一书打发着时间,却被突然跑来书房的家仆给惊扰了。
“老爷,要出大事了。”
“文泰,莫非大对卢公派兵来抓某不成?哼!本公知道迟早这一天会来的。”文在寅放下笔气冲冲的说道。
“不,不是老爷,街上全都在传言说中原大隋即将出兵讨伐我高句丽国了,说是要为高氏一门讨回公道。”
“啊?文泰此传言到底是真是假?”文在寅大惊道。
“老爷,从城中军兵这两日明显增加,城门处张贴有募兵布告看,此说法必是真的无疑。要不老爷去朝中问问?”
“问问?问什么?大隋出兵与否与某何干?出去做事。”
喝退家仆后,文在寅重新拿起笔来,欲接着书写,但此时心绪已经大乱无法静心下来了。
他知道,这个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因为高氏与两任大隋天子关系都不错,在高氏统治下的高句丽国也响应大隋号召放开了两国贸易,两国在互通有无中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甚至高氏荣留王高建武还同大隋天子交厚,经高建武搭桥,大隋诸如造纸、印刷、铸陶、冶铁等多种先进技术传到了高句丽国,这使得国家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恰在这时,渊盖太祚父子不光先是派出刺客谋杀了对高句丽发展有功的高建武,还跟着直接篡夺了高氏天下。这必然会引起作为宗主国大隋的极度不满,出兵帮助高氏重夺江山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唉~高句丽国也许很快就不存于世了。吾之笔下史书竟是高句丽国最后的华章。”
想到这里文在寅有不禁长叹一声,他知道当今大隋年轻有为的皇帝扩张领土之心极强,很难说不是趁机寻找出兵高句丽国的借口,从而一举兼并了整个半岛。
想到这里,文在寅再也坐不住了,不由起身,回到内屋将属于他当朝吏部侍郎的一身官服穿戴整齐,然后出门对门房奴仆文泰喊到:“文泰,备车去王宫。”
高句丽国京城王宫。
王宫规模不大,连大隋京城皇宫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更让人不解的是,高句丽王宫建在一处完全与民隔绝的地方,背靠一处山坡,王宫四周树木环绕,绿草青青,十分雅静,远远看去犹如一座豪华无比而又不失庄重的中原汉家陵园一般。
王宫大殿之上,渊盖太祚正和群臣商议着如何应对大隋即将发起的攻击,此时的讨论之声正在高潮。
“禀王上,吏部文侍郎上朝来了。”一个小宦官来到渊盖太祚身侧躬身报道。
“哦?文侍郎总算上朝了,来得正是时候,快宣~”
渊盖太祚并非心胸狭窄之人,相反其还颇有容人之量。虽然,文在寅这个老臣跟自己不是一路的,但他仍旧尊重文在寅之才,即使文在寅近一个月了负气不上朝议政,渊盖太祚也从不追究其过。今日听闻其来朝,心中颇觉高兴。
“王上,文某给王上见礼了。”
文在寅迈入大殿,上前几步躬身一礼道,算是认同了渊盖太祚继任高句丽国国君一事。
“呵呵!文侍郎身体无恙吧!若是病体未好,只管在家休养便是,本王不怪。”渊盖太祚心中大喜,忙说道。
“多谢王上挂念,微臣身体已无大碍。臣在家中听说中原大隋即将起兵来犯,臣上朝来只想来听听王上对此有何主张?”
“嗯!文侍郎来的正好,我等君臣现在正为此事商议,只是众说纷纭,本王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了,请文侍郎为本王出一退兵良策。”
“王上想要大隋退兵其实容易,但王上必然不肯。”
“哦?请文侍郎教我。”
“若是王上将权柄重新交还高氏,大隋必然撤兵。呵呵!只是王上必然不肯。”
“这~文侍郎说笑了,呵呵!”
渊盖太祚有些尴尬的挤出一丝苦笑说道。
“既如此,我国当立足于以武退敌,立刻在全国大量征召适龄民壮从军,我国三面环海,而大隋最强战力非水师莫属。我军当谨守海防不得使其水师上岸。但我国海岸线极长,需要防守的地方很多这,需要大量可用之兵,因此王上当务之急便是立刻全国征兵。”文在寅急切间说道。
“呵呵!文侍郎差矣!大隋水师虽然厉害,但我军又不在海中与他交战。此番来攻打我国的大隋水师乃是莱州鲁明月部,其战船虽多,但可用于陆地攻伐的陆战骑兵不过4万人,且毫无实战经验。我国水师很弱,但我陆上城池众多,不管其从何处登岸都将面临攻打我国城池,我城池多属坚城,区区4万骑兵怕是难以破城吧!”
新任高句丽国丞相大对卢公的李见熙轻声说道,他没见识过大隋水师的厉害也未去过大隋国,故有此说。
“王上,若是臣没说错,大隋驻守莱州的第15野战军将随大隋战船渡海而来,我沿海面临的敌人绝不止是大隋水师,还有数万精锐骑兵。”
文在寅叫道,他往返过数次大隋,对莱州大隋驻军还是非常了解的,就差没进水师和15军驻地看了。
“嗯!细作传来消息,大隋15军将倾巢而动,配合水师攻击我国,文侍郎说的不错。”渊盖太祚不禁点了点头答道。
“如此,隋军渡海来战的兵力不下于10万,且装备极其精良,阵中多有火器助战,我沿海城防那一处驻军超过2万的,悬殊如此之大,还不全国征兵?”
“苏文,你说呢?”渊盖太祚见文侍郎说的在理,不禁问向主管兵事的自己儿子大将军渊盖苏文。
“父王,文侍郎所言有理。我军武器略差就要靠士卒人多才行,可以适度扩充兵员,儿臣已经贴出了募兵告示,觉得以招募30万为限,不宜过度,以免影响无战事之地今年的春种。”
“好!文侍郎,就依汝之言,立刻征集新兵30万。苏文,这事便交予你军部去办。”
“是,父王。儿臣亲自督办便是了。”
“呵呵!文侍郎你几番前往大隋,我朝都说侍郎是大隋通。依汝看,此番大隋来伐我高句丽,要如何才能止兵不战,两国重修于好?本王欲遣汝再次出使大隋,言说休战一事,不知文侍郎愿去否?”
“唉!非是文某推脱不去,而是大隋灭我之心久矣!何来谈判一说?不如赶紧备战整军。或可击退来犯之敌。”
“啊?大隋真有一战而灭我之心?”
“此必然也!请王上想想哪一个临近大隋的国家能逃得过覆灭的结局,我高句丽国早被大隋皇帝觊觎多年了。如今大隋刚取得了灭西域突厥帝国一战胜利,军心士气高涨,将军士卒无不想多赚军功,而眼下正是其用兵之时。”
“苏文,依汝前期准备,此番能让隋军知难而退么?为父怎么听了文侍郎肺腑之言后,心中惶恐不已呢?”
“父王,儿臣不敢说能在战场上击败大隋军,但其欲速灭我国也是不可能的,只要战成一段时间的相持,便对我军有利。若那时,大隋内部在起内乱,儿臣便有战胜入侵之敌的把握。父王无需惊慌。”渊盖苏文毫无惧意的说道。
“李在荣先生~”
“臣在~“
“汝可即刻动身前往大隋国内,督促淮阴反隋乱党适时起兵,不可耽搁。我国这里帮他吸引大隋主力大军,助其举事成功。”
“是,王上,臣即刻出发。”李在荣躬身一礼后便出了大殿。
“父王,儿臣料定大隋皇帝杨广此番必然亲征我国,他若不到边庭,这仗便打不起来。儿臣还未得到其从京城出动的消息。”
“好~好~最好晚些来,我军也可将备战做的充足些。当然,文侍郎也要做好随时和大隋皇帝和谈的可能,大不了本王将侵占他辽东、靺鞨的土地全数归还便是。”
“没想到王上和大将军早已在大隋国内布局了,如此甚好!甚好!但愿大隋来一场内乱,使其国力削弱才好。”
文在寅有了一些欣慰,不在向初上朝时那般失落了。
“呵呵!文侍郎若不做些准备,谁敢去撩拨那傲慢无比且目中无人的大隋狂人?王上和大将军早有准备。我等都静等大隋内乱复起吧!大隋因此亡了也说不定。”李见熙对着众文武笑着说道。
“虽然有些准备,但文侍郎提醒之言也说得在理,还是当以我方加强防御为主。大隋皇帝实在是个难以对付的人,本将军也说不准其国内叛乱程度能否动摇其灭我之心。”
“吾儿说的对,当迅速部署各地各城防御力量,特别是北方,一定要利用好山区地形逐层防御。”
“父王无需担心,北部山区我军防御早已准备好了,大隋想要从北部来犯绝没想象中那般容易。”
接下来,朝议之事有涉及民事、商务及学务,可谓是面面俱到。
从自己亲临的这场朝议来看,文在寅发自内心开始赞叹起渊盖太祚父子来,这父子两个颇具治国治军之道,这让文在寅看到了高句丽国兴盛的希望。
“唉!若是大隋再给我高句丽国两年发展时间,我国国力绝不弱于中原。那时,本侍郎又何须害怕大隋强势啊!”
在散朝回府的路上,文在寅感叹道。
大隋黎阳城。
属于大隋皇帝的高大龙船及随行船队这天终于顺着黄河之水抵达了下游的黎阳城。
杨二跟随前来码头接驾的虎将伍保来到了将军府。
坐定之后,杨二随意的问着伍保:“伍将军,前些年因酒误事丢了洛口城,现在还嗜酒乎?”
“陛下,自上次醉酒失职,末将便戒了酒了,平时滴酒不沾。若是末将喝酒被兄长伍云召知晓了,不用陛下动手,他便会将俺打死的。”
“呵呵!这个云召将军也是,偶尔喝一点只要不误事就行了,何必戒酒呢?弄的朕想陪将军好好喝喝都不行了。”
“呵呵呵呵~”
跟随伍保的黎阳驻军众将们听了全都嬉笑起来,瞬间都感到这位年轻的皇上非常随和,竟一点皇上架子都没有,和大家亲近的如同邻家大男孩般。
“陛下,张楚在外求见。”随行的军情处检使董柯来到杨二身边小声报道。
“让他进府便是。”
很快,军情处千户官张楚便走入府中,来到杨二面前躬身便拜。
“张楚,朕让你扮作突厥商人暗中查访之事办的如何了?”
“禀陛下,卑职已经调查的清清楚楚了,正要报与陛下~”
“且慢,此事先不急,回头私下跟朕说说就是了。”杨二打断张楚的话,一边递着眼色,一边说道。
“是,陛下。”张楚见杨二脸色有异,瞬间明白了过来顺势答道,随即起身站到一旁董柯身边。
“说说吧!黎阳仓存粮多少?运走多少?城中驻守兵力多少?”杨二又问着伍保。
“呵呵!回禀陛下,我城中黎阳仓现在基本空了,只有50万石粮食压着库存。原本去年秋粮及存粮共有400多万石,全都被李靖将军调往涿郡和辽东柳城了。末将这里守备军一直维持在5万人。”
“嗯!驻军还是多了~”
靠着还算是和平政变上位的新任高句丽国王渊盖太祚为营造出所谓的仁义形象,还是为前国王高阿那举办了一场风光大葬。
被逼退位的高元不得不在众官和百姓面前对篡位者表示了感谢。在为自己父亲办完国葬之后,高元也随即再被软禁在内宫不得随便出入。
高句丽国可说是顺利的度过了新老政权的更替,国内百姓仍旧波澜不惊的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实话说,百姓因何接受现实?
全仗原作为丞相的渊盖太祚治理国家张弛有度,其子渊盖苏文治军有方,父子俩得到了高句丽国军民两方的爱戴和支持。甚至有百姓上街为这次政权更迭而击掌叫好着。真正为原高氏的倒台而悲伤的人并不多见,除一个人之外。
这人便是原国王高阿那的心腹宠臣朝中侍郎文在寅。
自从渊盖太祚篡位当了国王之后,侍郎文在寅便再没有上过朝,一直称病在家,门都不出。
满朝文武皆为心向新王之人,就算其中有与其交好的几个大臣也为避嫌,再不上门拜望。
这日,文在寅同样在书房中以编纂着高句丽国史一书打发着时间,却被突然跑来书房的家仆给惊扰了。
“老爷,要出大事了。”
“文泰,莫非大对卢公派兵来抓某不成?哼!本公知道迟早这一天会来的。”文在寅放下笔气冲冲的说道。
“不,不是老爷,街上全都在传言说中原大隋即将出兵讨伐我高句丽国了,说是要为高氏一门讨回公道。”
“啊?文泰此传言到底是真是假?”文在寅大惊道。
“老爷,从城中军兵这两日明显增加,城门处张贴有募兵布告看,此说法必是真的无疑。要不老爷去朝中问问?”
“问问?问什么?大隋出兵与否与某何干?出去做事。”
喝退家仆后,文在寅重新拿起笔来,欲接着书写,但此时心绪已经大乱无法静心下来了。
他知道,这个消息十有八九是真的。因为高氏与两任大隋天子关系都不错,在高氏统治下的高句丽国也响应大隋号召放开了两国贸易,两国在互通有无中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甚至高氏荣留王高建武还同大隋天子交厚,经高建武搭桥,大隋诸如造纸、印刷、铸陶、冶铁等多种先进技术传到了高句丽国,这使得国家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恰在这时,渊盖太祚父子不光先是派出刺客谋杀了对高句丽发展有功的高建武,还跟着直接篡夺了高氏天下。这必然会引起作为宗主国大隋的极度不满,出兵帮助高氏重夺江山乃是顺理成章之事。
“唉~高句丽国也许很快就不存于世了。吾之笔下史书竟是高句丽国最后的华章。”
想到这里文在寅有不禁长叹一声,他知道当今大隋年轻有为的皇帝扩张领土之心极强,很难说不是趁机寻找出兵高句丽国的借口,从而一举兼并了整个半岛。
想到这里,文在寅再也坐不住了,不由起身,回到内屋将属于他当朝吏部侍郎的一身官服穿戴整齐,然后出门对门房奴仆文泰喊到:“文泰,备车去王宫。”
高句丽国京城王宫。
王宫规模不大,连大隋京城皇宫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更让人不解的是,高句丽王宫建在一处完全与民隔绝的地方,背靠一处山坡,王宫四周树木环绕,绿草青青,十分雅静,远远看去犹如一座豪华无比而又不失庄重的中原汉家陵园一般。
王宫大殿之上,渊盖太祚正和群臣商议着如何应对大隋即将发起的攻击,此时的讨论之声正在高潮。
“禀王上,吏部文侍郎上朝来了。”一个小宦官来到渊盖太祚身侧躬身报道。
“哦?文侍郎总算上朝了,来得正是时候,快宣~”
渊盖太祚并非心胸狭窄之人,相反其还颇有容人之量。虽然,文在寅这个老臣跟自己不是一路的,但他仍旧尊重文在寅之才,即使文在寅近一个月了负气不上朝议政,渊盖太祚也从不追究其过。今日听闻其来朝,心中颇觉高兴。
“王上,文某给王上见礼了。”
文在寅迈入大殿,上前几步躬身一礼道,算是认同了渊盖太祚继任高句丽国国君一事。
“呵呵!文侍郎身体无恙吧!若是病体未好,只管在家休养便是,本王不怪。”渊盖太祚心中大喜,忙说道。
“多谢王上挂念,微臣身体已无大碍。臣在家中听说中原大隋即将起兵来犯,臣上朝来只想来听听王上对此有何主张?”
“嗯!文侍郎来的正好,我等君臣现在正为此事商议,只是众说纷纭,本王也一时拿不定主意了,请文侍郎为本王出一退兵良策。”
“王上想要大隋退兵其实容易,但王上必然不肯。”
“哦?请文侍郎教我。”
“若是王上将权柄重新交还高氏,大隋必然撤兵。呵呵!只是王上必然不肯。”
“这~文侍郎说笑了,呵呵!”
渊盖太祚有些尴尬的挤出一丝苦笑说道。
“既如此,我国当立足于以武退敌,立刻在全国大量征召适龄民壮从军,我国三面环海,而大隋最强战力非水师莫属。我军当谨守海防不得使其水师上岸。但我国海岸线极长,需要防守的地方很多这,需要大量可用之兵,因此王上当务之急便是立刻全国征兵。”文在寅急切间说道。
“呵呵!文侍郎差矣!大隋水师虽然厉害,但我军又不在海中与他交战。此番来攻打我国的大隋水师乃是莱州鲁明月部,其战船虽多,但可用于陆地攻伐的陆战骑兵不过4万人,且毫无实战经验。我国水师很弱,但我陆上城池众多,不管其从何处登岸都将面临攻打我国城池,我城池多属坚城,区区4万骑兵怕是难以破城吧!”
新任高句丽国丞相大对卢公的李见熙轻声说道,他没见识过大隋水师的厉害也未去过大隋国,故有此说。
“王上,若是臣没说错,大隋驻守莱州的第15野战军将随大隋战船渡海而来,我沿海面临的敌人绝不止是大隋水师,还有数万精锐骑兵。”
文在寅叫道,他往返过数次大隋,对莱州大隋驻军还是非常了解的,就差没进水师和15军驻地看了。
“嗯!细作传来消息,大隋15军将倾巢而动,配合水师攻击我国,文侍郎说的不错。”渊盖太祚不禁点了点头答道。
“如此,隋军渡海来战的兵力不下于10万,且装备极其精良,阵中多有火器助战,我沿海城防那一处驻军超过2万的,悬殊如此之大,还不全国征兵?”
“苏文,你说呢?”渊盖太祚见文侍郎说的在理,不禁问向主管兵事的自己儿子大将军渊盖苏文。
“父王,文侍郎所言有理。我军武器略差就要靠士卒人多才行,可以适度扩充兵员,儿臣已经贴出了募兵告示,觉得以招募30万为限,不宜过度,以免影响无战事之地今年的春种。”
“好!文侍郎,就依汝之言,立刻征集新兵30万。苏文,这事便交予你军部去办。”
“是,父王。儿臣亲自督办便是了。”
“呵呵!文侍郎你几番前往大隋,我朝都说侍郎是大隋通。依汝看,此番大隋来伐我高句丽,要如何才能止兵不战,两国重修于好?本王欲遣汝再次出使大隋,言说休战一事,不知文侍郎愿去否?”
“唉!非是文某推脱不去,而是大隋灭我之心久矣!何来谈判一说?不如赶紧备战整军。或可击退来犯之敌。”
“啊?大隋真有一战而灭我之心?”
“此必然也!请王上想想哪一个临近大隋的国家能逃得过覆灭的结局,我高句丽国早被大隋皇帝觊觎多年了。如今大隋刚取得了灭西域突厥帝国一战胜利,军心士气高涨,将军士卒无不想多赚军功,而眼下正是其用兵之时。”
“苏文,依汝前期准备,此番能让隋军知难而退么?为父怎么听了文侍郎肺腑之言后,心中惶恐不已呢?”
“父王,儿臣不敢说能在战场上击败大隋军,但其欲速灭我国也是不可能的,只要战成一段时间的相持,便对我军有利。若那时,大隋内部在起内乱,儿臣便有战胜入侵之敌的把握。父王无需惊慌。”渊盖苏文毫无惧意的说道。
“李在荣先生~”
“臣在~“
“汝可即刻动身前往大隋国内,督促淮阴反隋乱党适时起兵,不可耽搁。我国这里帮他吸引大隋主力大军,助其举事成功。”
“是,王上,臣即刻出发。”李在荣躬身一礼后便出了大殿。
“父王,儿臣料定大隋皇帝杨广此番必然亲征我国,他若不到边庭,这仗便打不起来。儿臣还未得到其从京城出动的消息。”
“好~好~最好晚些来,我军也可将备战做的充足些。当然,文侍郎也要做好随时和大隋皇帝和谈的可能,大不了本王将侵占他辽东、靺鞨的土地全数归还便是。”
“没想到王上和大将军早已在大隋国内布局了,如此甚好!甚好!但愿大隋来一场内乱,使其国力削弱才好。”
文在寅有了一些欣慰,不在向初上朝时那般失落了。
“呵呵!文侍郎若不做些准备,谁敢去撩拨那傲慢无比且目中无人的大隋狂人?王上和大将军早有准备。我等都静等大隋内乱复起吧!大隋因此亡了也说不定。”李见熙对着众文武笑着说道。
“虽然有些准备,但文侍郎提醒之言也说得在理,还是当以我方加强防御为主。大隋皇帝实在是个难以对付的人,本将军也说不准其国内叛乱程度能否动摇其灭我之心。”
“吾儿说的对,当迅速部署各地各城防御力量,特别是北方,一定要利用好山区地形逐层防御。”
“父王无需担心,北部山区我军防御早已准备好了,大隋想要从北部来犯绝没想象中那般容易。”
接下来,朝议之事有涉及民事、商务及学务,可谓是面面俱到。
从自己亲临的这场朝议来看,文在寅发自内心开始赞叹起渊盖太祚父子来,这父子两个颇具治国治军之道,这让文在寅看到了高句丽国兴盛的希望。
“唉!若是大隋再给我高句丽国两年发展时间,我国国力绝不弱于中原。那时,本侍郎又何须害怕大隋强势啊!”
在散朝回府的路上,文在寅感叹道。
大隋黎阳城。
属于大隋皇帝的高大龙船及随行船队这天终于顺着黄河之水抵达了下游的黎阳城。
杨二跟随前来码头接驾的虎将伍保来到了将军府。
坐定之后,杨二随意的问着伍保:“伍将军,前些年因酒误事丢了洛口城,现在还嗜酒乎?”
“陛下,自上次醉酒失职,末将便戒了酒了,平时滴酒不沾。若是末将喝酒被兄长伍云召知晓了,不用陛下动手,他便会将俺打死的。”
“呵呵!这个云召将军也是,偶尔喝一点只要不误事就行了,何必戒酒呢?弄的朕想陪将军好好喝喝都不行了。”
“呵呵呵呵~”
跟随伍保的黎阳驻军众将们听了全都嬉笑起来,瞬间都感到这位年轻的皇上非常随和,竟一点皇上架子都没有,和大家亲近的如同邻家大男孩般。
“陛下,张楚在外求见。”随行的军情处检使董柯来到杨二身边小声报道。
“让他进府便是。”
很快,军情处千户官张楚便走入府中,来到杨二面前躬身便拜。
“张楚,朕让你扮作突厥商人暗中查访之事办的如何了?”
“禀陛下,卑职已经调查的清清楚楚了,正要报与陛下~”
“且慢,此事先不急,回头私下跟朕说说就是了。”杨二打断张楚的话,一边递着眼色,一边说道。
“是,陛下。”张楚见杨二脸色有异,瞬间明白了过来顺势答道,随即起身站到一旁董柯身边。
“说说吧!黎阳仓存粮多少?运走多少?城中驻守兵力多少?”杨二又问着伍保。
“呵呵!回禀陛下,我城中黎阳仓现在基本空了,只有50万石粮食压着库存。原本去年秋粮及存粮共有400多万石,全都被李靖将军调往涿郡和辽东柳城了。末将这里守备军一直维持在5万人。”
“嗯!驻军还是多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