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寸步不让
作者:崛起的石头 更新:2022-01-04 23:48
朱由校的意志,在陕西被坚决执行着。
最近,就连百姓都是发现,陕西当地的各地官府,效率就从没有现在这样高过。
县官们都变得清正廉洁,卫、所的指挥使和千户将官们,现在一个个都恨不得直接住在军营里,摆出一副爱兵如子的样子。
可是就连他们都知道,这些地方官,不过是因为皇帝下来,临时做做样子而已。
皇帝一走,他们便又会原形毕露。
李洪坐在都司衙门里,听说有八个省都联名上奏了,满脸就是抑制不住的开心神色。
就连他都没想到,这件事居然能激起大半个天下的群起反对!
“都司,联名逼宫不是小事,万一那位犯了脾气,真的准了辞本,反倒骑虎难下。”
“依卑职看,只微微放风出去,让那位有所耳闻,也就足够了,后宫里传来的消息不是很顺利,太妃没有理会,皇后娘娘也并未回话。”
这话是陕西都司指挥同知李正说的,出去送信的,他主要负责畿辅、陕西和后宫。
相比于邵士彦在湖广、河南和江南的顺风顺水,李正则是到处吃闭门羹,就连山西都司尹宽,都没有参与这次的联奏。
经历过这些事,李正已经是有些害怕,眼皮连跳了几日,但是具体在害怕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可是现在的李洪,哪里能听得进去这些话。
大明一共十三个布政司、十六个都司,有八个的文武长官都在这次的奏疏上署名了,想到这里,他就十分激动。
哼哼,看他皇帝还怎么继续查!
就算是皇帝,也不敢与整个天下的卫所为敌吧?
“准?他怎么敢准我们的辞本?”李洪有些不悦,“你莫不是昏了头吧,这次可是八省联奏,大半个天下的官员!”
“真的全都辞了,朝廷也要分崩离析!我们不做官可以活得下去,朝廷没了我们,可就转不下去了!”
“都司,您还是再仔细斟酌斟酌。”李正还是劝道,“不必斟酌,事情已经到如今这个地步,后退是死,向前也是死!”
邵士彦站在一旁,满脸的冷笑:“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李正,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莫非你不懂。”
“卫所乃是洪武年以来的根本之制,天下间凡是要冲之地,哪里没有卫,哪里没有所?”
“有卫所,就有官,就有将,天下九成九的官军都在卫所,都在我们的手里捏着,真到了鱼死网破的那天…”
“挡全天下的财路,就算是当今皇帝,也不行!”
李正看着这两个人满脸潮红的激动样子,不自觉后退了几步,他有些后悔了,为什么要上这条船。
......
“这是陕西、湖广、河南、山东、浙江、江西、广西、广东八省布政使、都指挥使的联名奏本。”
“一同上奏的,还有山东巡抚李精白、广东巡抚尤可大、山西巡抚刘策等人,请陛下过目!”
西安城外,禁军大营。
勇卫营总督陈策将这份奏本托在手上,小心翼翼地呈至御前,左右两侧站满了勇卫营的将官。
人人都是知道这件事将对大明引起的震动,他们屏息凝神,静静等着天启皇帝的最终裁定。
朱由校接过奏疏,脸上没什么动静,心里却是已经非常的愤怒。
为了改革卫所,自己已经准备了多年,各种试验之后,这才敢借着平乱的余威真正动手。
却没想到,这样还激起了大半个天下的群起反对。
不过朱由校害怕吗?
这要是刚继位,确实应该害怕,没准还得退让,满足这些逆臣贼子的要求,可是现在么,是真的没有必要。
手里握着刀把子,腰间的钱袋子满满,有什么好怕的?
他们想闹,那朕就陪他们玩玩。
西南之役后多年没有松松筋骨了,正好也检验一下历史上明卫所军真正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样。
现在朱由校最担心的不是会激起这八个省的联合叛乱,而是后宫,这个时候,廷臣们肯定也闹起来了。
京师那种地方,你是永远也不可能彻底肃清反对派的,暗地里的虫子十分多,杀不完也查不清。
没有自己坐镇,朱由校担心,张嫣能不能压服得住那帮蠢蠢欲动的各色人等,就算有刘太妃,也还是担心。
正想着,锦衣卫千户田尔耕入帐,来到身边,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除了朱由校,没人能听清。
周围人只是知道,皇帝在听到这句话以后,脸上散发出自信的笑容,就和当年带领他们亲征时一样。
身着飞鱼服,手上握着绣春刀的田尔耕说完这些话,就站在朱由校身侧,好像个护法似的。
而朱由校,看完全部奏疏的内容,脸上已经看不见任何表情。
除了那些封疆大吏和一地要员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杂鱼。
这篇奏疏不短,洋洋洒洒,通篇都是所谓的“祖制”不可违,从前对祖制毫无感觉的地方官儿们,这时候却全都化身成了皇明祖制的捍卫者。
相比于奏疏,底下的名字却更长。
朱由校只略微扫了一眼,便看见福建道御史李应升、陕西道御史蒋允仪、浙江道御史夏之令、吏科给事中刘宏化、刑科给事中毛士龙…
这些名字,看都要看上一会儿。
他们有地方上的官员,也有当朝的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汇聚到一起,竟然意图颠覆皇权,行逼宫之举。
“陕西都司的事,查得怎么样了?”
听到问话,陈策连忙说道:“回陛下,臣与田千户经察,都指挥使李洪确有侵吞军饷,以军户为佃农等事。”
“罪证属实,还请陛下过目。”
他说完,田尔耕便拿出一份陕西都司历年饷银名册,其中清晰表明,天启二年,兵部拨陕西都司军饷三百一十二万两足额。
天启三年,拨军饷四百零六万两足额。
天启四年,拨军饷四百三十五万两足额。
一直到去年,也就是天启六年,兵部拨给陕西的军饷一直都是以都司为编制单位,下发的兵册足额。
但是,陈策派人到陕西都司下辖各卫、所,许多官兵却都说常年没有发下足额饷银。
除此以外,大部分官兵都没有更换过任何的盔甲和军械,使用的还是万历年的制式长枪与火器。
身上穿的,还是陈旧的鸳鸯战袄。
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在说陕西都司之糜烂,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事到如此,朱由校也就没什么心思再查下去了,突然间起身,将身后挂着的宝剑取下,扔给勇卫营总督陈策。
“带兵围了陕西都司衙门,捉拿都指挥使李洪这个乱臣贼子!”
“臣遵旨!”
陈策双手捧起尚方宝剑,说完即走出帐外,对眼前聚拢的勇卫营一众将校高声道:
“众将士,随本督缉拿逆贼,匡正军法!”
最近,就连百姓都是发现,陕西当地的各地官府,效率就从没有现在这样高过。
县官们都变得清正廉洁,卫、所的指挥使和千户将官们,现在一个个都恨不得直接住在军营里,摆出一副爱兵如子的样子。
可是就连他们都知道,这些地方官,不过是因为皇帝下来,临时做做样子而已。
皇帝一走,他们便又会原形毕露。
李洪坐在都司衙门里,听说有八个省都联名上奏了,满脸就是抑制不住的开心神色。
就连他都没想到,这件事居然能激起大半个天下的群起反对!
“都司,联名逼宫不是小事,万一那位犯了脾气,真的准了辞本,反倒骑虎难下。”
“依卑职看,只微微放风出去,让那位有所耳闻,也就足够了,后宫里传来的消息不是很顺利,太妃没有理会,皇后娘娘也并未回话。”
这话是陕西都司指挥同知李正说的,出去送信的,他主要负责畿辅、陕西和后宫。
相比于邵士彦在湖广、河南和江南的顺风顺水,李正则是到处吃闭门羹,就连山西都司尹宽,都没有参与这次的联奏。
经历过这些事,李正已经是有些害怕,眼皮连跳了几日,但是具体在害怕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可是现在的李洪,哪里能听得进去这些话。
大明一共十三个布政司、十六个都司,有八个的文武长官都在这次的奏疏上署名了,想到这里,他就十分激动。
哼哼,看他皇帝还怎么继续查!
就算是皇帝,也不敢与整个天下的卫所为敌吧?
“准?他怎么敢准我们的辞本?”李洪有些不悦,“你莫不是昏了头吧,这次可是八省联奏,大半个天下的官员!”
“真的全都辞了,朝廷也要分崩离析!我们不做官可以活得下去,朝廷没了我们,可就转不下去了!”
“都司,您还是再仔细斟酌斟酌。”李正还是劝道,“不必斟酌,事情已经到如今这个地步,后退是死,向前也是死!”
邵士彦站在一旁,满脸的冷笑:“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李正,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莫非你不懂。”
“卫所乃是洪武年以来的根本之制,天下间凡是要冲之地,哪里没有卫,哪里没有所?”
“有卫所,就有官,就有将,天下九成九的官军都在卫所,都在我们的手里捏着,真到了鱼死网破的那天…”
“挡全天下的财路,就算是当今皇帝,也不行!”
李正看着这两个人满脸潮红的激动样子,不自觉后退了几步,他有些后悔了,为什么要上这条船。
......
“这是陕西、湖广、河南、山东、浙江、江西、广西、广东八省布政使、都指挥使的联名奏本。”
“一同上奏的,还有山东巡抚李精白、广东巡抚尤可大、山西巡抚刘策等人,请陛下过目!”
西安城外,禁军大营。
勇卫营总督陈策将这份奏本托在手上,小心翼翼地呈至御前,左右两侧站满了勇卫营的将官。
人人都是知道这件事将对大明引起的震动,他们屏息凝神,静静等着天启皇帝的最终裁定。
朱由校接过奏疏,脸上没什么动静,心里却是已经非常的愤怒。
为了改革卫所,自己已经准备了多年,各种试验之后,这才敢借着平乱的余威真正动手。
却没想到,这样还激起了大半个天下的群起反对。
不过朱由校害怕吗?
这要是刚继位,确实应该害怕,没准还得退让,满足这些逆臣贼子的要求,可是现在么,是真的没有必要。
手里握着刀把子,腰间的钱袋子满满,有什么好怕的?
他们想闹,那朕就陪他们玩玩。
西南之役后多年没有松松筋骨了,正好也检验一下历史上明卫所军真正的实力,到底是什么样。
现在朱由校最担心的不是会激起这八个省的联合叛乱,而是后宫,这个时候,廷臣们肯定也闹起来了。
京师那种地方,你是永远也不可能彻底肃清反对派的,暗地里的虫子十分多,杀不完也查不清。
没有自己坐镇,朱由校担心,张嫣能不能压服得住那帮蠢蠢欲动的各色人等,就算有刘太妃,也还是担心。
正想着,锦衣卫千户田尔耕入帐,来到身边,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除了朱由校,没人能听清。
周围人只是知道,皇帝在听到这句话以后,脸上散发出自信的笑容,就和当年带领他们亲征时一样。
身着飞鱼服,手上握着绣春刀的田尔耕说完这些话,就站在朱由校身侧,好像个护法似的。
而朱由校,看完全部奏疏的内容,脸上已经看不见任何表情。
除了那些封疆大吏和一地要员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杂鱼。
这篇奏疏不短,洋洋洒洒,通篇都是所谓的“祖制”不可违,从前对祖制毫无感觉的地方官儿们,这时候却全都化身成了皇明祖制的捍卫者。
相比于奏疏,底下的名字却更长。
朱由校只略微扫了一眼,便看见福建道御史李应升、陕西道御史蒋允仪、浙江道御史夏之令、吏科给事中刘宏化、刑科给事中毛士龙…
这些名字,看都要看上一会儿。
他们有地方上的官员,也有当朝的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汇聚到一起,竟然意图颠覆皇权,行逼宫之举。
“陕西都司的事,查得怎么样了?”
听到问话,陈策连忙说道:“回陛下,臣与田千户经察,都指挥使李洪确有侵吞军饷,以军户为佃农等事。”
“罪证属实,还请陛下过目。”
他说完,田尔耕便拿出一份陕西都司历年饷银名册,其中清晰表明,天启二年,兵部拨陕西都司军饷三百一十二万两足额。
天启三年,拨军饷四百零六万两足额。
天启四年,拨军饷四百三十五万两足额。
一直到去年,也就是天启六年,兵部拨给陕西的军饷一直都是以都司为编制单位,下发的兵册足额。
但是,陈策派人到陕西都司下辖各卫、所,许多官兵却都说常年没有发下足额饷银。
除此以外,大部分官兵都没有更换过任何的盔甲和军械,使用的还是万历年的制式长枪与火器。
身上穿的,还是陈旧的鸳鸯战袄。
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都在说陕西都司之糜烂,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事到如此,朱由校也就没什么心思再查下去了,突然间起身,将身后挂着的宝剑取下,扔给勇卫营总督陈策。
“带兵围了陕西都司衙门,捉拿都指挥使李洪这个乱臣贼子!”
“臣遵旨!”
陈策双手捧起尚方宝剑,说完即走出帐外,对眼前聚拢的勇卫营一众将校高声道:
“众将士,随本督缉拿逆贼,匡正军法!”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