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南北之差
作者:帅锅大马 更新:2022-08-20 22:43
自司马氏八王之乱以降。
草原胡族乘机崛起。为避兵灾,晋之士人衣冠南渡,这才使得中华文明之重心渐有南移之势。
悠悠千载,虽有唐宋元明四朝定都于北,但除明外,这三朝皆崛起于异族之间。
唐承隋朝,隋接北朝。
北朝者,胡人之政权也。
虽有孝文汉化之政,但究其传承,依然难脱草原膻腥之气。
而后之宋,得国不正,为防叛逆,恩宠士人,疏远武官,自断臂膀,使得北方草原枭雄迭出,先造辽金,后有夏元。
终其赵宋四百年,虽有正统之名,却无正统之实。燕云十六州更是侵染膻腥455年之久!
蒙元虽一统宇内,但其文明还不如北朝故事。
后有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强势崛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才又有了我汉人天下一统河山之势。
但是,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洪武大帝,他也不可能在短短三十年内,扭转汉人政权南强北弱之势。
而成就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传统士族的根基在这上千年的岁月里,在南方越扎越深。
南方在传统士族的经营之下势力盘根交错,利益往来日渐稠密。
而北方近靠草原,历代南下胡人,兵锋所指,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汉人故地浸染膻腥。
故而也就造成了南方文人轻视北方“贱民”的心理状态。
但是,这些士族们却忘记了当初自己的祖先也是北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祖先们的争权夺利和无情抛弃,才使得原来繁华的北地尽入虏手!使得北方黔首日艰一日!渐忘北地之辉煌!biquka.com
所以,南北之差,行至明时,犹甚以往!
建文之后,永乐大帝北迁都城,固然有归北固权之私念,但亦有皇权北定,驱逐鞑虏之雄心。
也只有如此,新生的大明才能彻底归一中原,一统南北。
不然,大明政权久在江南烟花之地,贫瘠的北方在士族眼里又无利可图。
不出百年时光,大明定然也会陷入南北朝对峙之局。
所以,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在朱常洛看来这是无比英明的决定。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也才使得汉人天下由北到南,独尊中原。
但是,以礼教和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还是有其弊端的。
永乐大帝虽然解决了政治上的问题。
但是,经济上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解决。
纵观大明自永乐迁都至今,已逾二百年矣。
南强北弱之局,始终无解。
京师的供给还是要靠着千百年前隋炀帝开往的那条古老运河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这种的结构在朱常洛看来是十分不健康的。
时间越久,就越会让南方轻视北方。
长此以往,南北对立甚巨,就会导致泼天祸事!
而这场祸事在原来的历史时空里也确实上演过。
崇祯北吊煤山之后,按道理讲南京作为大明两京之一,也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朝廷班底存在,也应该是可以撑得住局面,最不济也能撑个百十年的南北对峙之势。
但是,南明小朝廷却没撑住,在短短十数年的时间里,就被满清消灭殆尽。
当然,这除了南明自身内乱不休之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北人贫苦,当他们面对着铺天盖地的异族骑兵杀来之时,他们也就选择了躺平。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天下谁当家都一样,只要他们还能活下去,也就无所谓了。
所以,满清的军队越打越多,南明的地盘越打越小。
其根本原因就是南北差异过甚,且上对下施恩不足,底层百姓只会本能的敬畏强权,而没有那种亡国灭种挺身而出的高尚觉悟。
所以,南明在摧枯拉朽中灭亡,也是历史必然。
看着旌旗蔽日的天津卫大沽口码头,朱常洛收回了他飘然的思绪。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要在经济发展上重新把南北之差拉回来。
陈振龙又要出发了。
这次他出发的使命和目的又不一样了。
在国债银票发行的时候,利玛窦和徐光启就来了西山皇庄找朱常洛。
当徐光启见到朱常洛之后,他瞬间就明白了一切。
原来那位气质不凡的朱正寿就是当今皇太子殿下!
朱常洛平易近人的接待了徐光启和利玛窦。
在和徐光启和利玛窦的交流中,朱常洛也向徐光启展示了西山皇庄现在的科技成就。
对数学和科学技术本身就感兴趣的徐光启一下子就被朱常洛给吸引住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明年要考科举,他恨不得立刻就要投入到朱常洛和西山工院或者西山物理院做研究员了。
而利玛窦也被眼前的一切震撼到了,他真的没想到在古老的东方竟然还有一位如此特别的皇太子,他竟然如此的看重科技发展。
在利玛窦十几年的中国生涯中,他其实早就了解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底细。
这个看似庞大无比的帝国,虽然文明灿烂,文化昌盛。
但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探知自然的欲望。
相反,他们的文化是一直在压抑着人的求知欲。对于,一些发明创造,他们也是不屑一顾,称之为奇巧淫技。
而做这类工作的人,也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
但是,现在他居然在皇太子的庄园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让利玛窦惊喜不已。
他认为这位皇太子殿下一定是一位开明无比的君主,他一定会允许天主的圣光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的照耀。
所以,他无比的崇敬着朱常洛,丝毫都没想过朱常洛其实就是想利用他。
就像现在,在陈振龙即将出发的舰队上,利玛窦就被朱常洛任命为一位光荣的领航员,还被授予了一个七品文职小官,挂在了鸿胪寺下。
而且,朱常洛还用玄奘取西经的故事勉励着他,让他做一次唐僧,带领着陈振龙舰队去遥远的泰西,把泰西的“真经”取到大明。
对于,朱常洛的这个任命,利玛窦顿觉无上光荣。
他认为这次只要他能回到泰西取回泰西真经,他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一天梵蒂冈的教皇就会为他封圣!
“陈先生,孤就拜托你了。”
朱常洛端着一杯酒敬了陈振龙一杯。
陈振龙见到皇太子亲自敬酒,他连忙错身一旁,回礼道:“臣不敢。臣一定不会辜负殿下期望,将泰西之文明搬到我大明来。”
朱常洛道:“泰西文明迥异于我大明文明,虽然泰西国小民寡。但亦不能等闲视之。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泰西在有些方面发展,我大明还是要虚心学习的。这次一去泰西,孤不求你带什么新奇宝物。但是泰西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及学者,匠人要多多益善。”
“这些才是泰西的精华所在,至于其他的事情,你酌情看着办即可。有什么需要交涉的,你也大胆放权让利玛窦去交涉就好。毕竟,过了南洋之后,泰西的商人也就逐渐的多了起来,由他出面去交涉调解也能省不少事情。”
“记住不要心疼银子,能用银子办成的事情,就用银子去办。银子办不成的就用大炮去办。孤给你配的这些大炮都是远距大炮,不敢说是天下无敌,但绝对是威力惊人,可保你在海上无虞。”
朱常洛最后还不忘再交代一下陈振龙,他希望陈振龙这次能够不负期望将泰西的文明精华给搬到大明来。
所以,这次朱常洛也是下了血本,这次朱常洛顶着巨大的压力,将直隶水师中最大的几条船全拨给了陈振龙。
至此,陈振龙这条远洋舰队的规模也达到了自郑和之后,最大的远洋舰队规模,足有两千余人!
但即便如此,要想和郑和时比,还是差了很多,毕竟郑和舰队下西洋的时候,光水手兵力就两万六千多人,大船四十八艘,小船无算。
而陈振龙这次也差不多才凑出来二十条船,当然,这些船和郑和的宝船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人数上能达到两千人,也已经算是不小的规模了。
而且,这些船上也都装满了瓷器,茶叶,丝绸等物。
这些东西在大明或许值不了多少银子,但是到了海外就不一样了。
所以,这次陈振龙出海泰西,不管最后如何,他肯定是能赚不少银子回来的。
不过,朱常洛也交代了他银子是其次的,关键是泰西的书籍,学者,匠人以及泰西的巨船!
现在,西方的造船业已经完全超越大明了。他们都已经能造出排水量上千吨的盖伦船了。
这种船虽然也是木质结构的海船,也还是靠风帆这种传统动力驱动的船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船确实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
所以,在这个大明造船业停滞的时代里,如果,这次陈振龙能搞到这种巨船回来,这绝对也是一件大功!
到时候,凭此功劳封他一个侯爵公爵也未尝不可!
所以,这次为了让陈振龙更有动力。
朱常洛还是专门请旨敕封了陈振龙为远洋总兵官,许他可调大明沿海所有水师力量。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也是有限的。
因为,只要他一过广东进入南海之后,大明水师的力量就没了。
剩下的就要靠他自己了。
所以,朱常洛也就同时许了他便宜行事之权,以示恩宠!
面对,朱常洛如此恩宠和礼遇,陈振龙感激涕零。
毕竟,这些任命可是充满了恩典和信任。
要知道成祖时,出海的正使和副使可都是内官。
现在,朱常洛不仅没有派遣内官随船,还封了陈振龙为远洋总兵官,光这份殊荣,就足以让人舍生忘死,以报知遇之恩。
草原胡族乘机崛起。为避兵灾,晋之士人衣冠南渡,这才使得中华文明之重心渐有南移之势。
悠悠千载,虽有唐宋元明四朝定都于北,但除明外,这三朝皆崛起于异族之间。
唐承隋朝,隋接北朝。
北朝者,胡人之政权也。
虽有孝文汉化之政,但究其传承,依然难脱草原膻腥之气。
而后之宋,得国不正,为防叛逆,恩宠士人,疏远武官,自断臂膀,使得北方草原枭雄迭出,先造辽金,后有夏元。
终其赵宋四百年,虽有正统之名,却无正统之实。燕云十六州更是侵染膻腥455年之久!
蒙元虽一统宇内,但其文明还不如北朝故事。
后有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强势崛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才又有了我汉人天下一统河山之势。
但是,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洪武大帝,他也不可能在短短三十年内,扭转汉人政权南强北弱之势。
而成就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传统士族的根基在这上千年的岁月里,在南方越扎越深。
南方在传统士族的经营之下势力盘根交错,利益往来日渐稠密。
而北方近靠草原,历代南下胡人,兵锋所指,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汉人故地浸染膻腥。
故而也就造成了南方文人轻视北方“贱民”的心理状态。
但是,这些士族们却忘记了当初自己的祖先也是北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祖先们的争权夺利和无情抛弃,才使得原来繁华的北地尽入虏手!使得北方黔首日艰一日!渐忘北地之辉煌!biquka.com
所以,南北之差,行至明时,犹甚以往!
建文之后,永乐大帝北迁都城,固然有归北固权之私念,但亦有皇权北定,驱逐鞑虏之雄心。
也只有如此,新生的大明才能彻底归一中原,一统南北。
不然,大明政权久在江南烟花之地,贫瘠的北方在士族眼里又无利可图。
不出百年时光,大明定然也会陷入南北朝对峙之局。
所以,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在朱常洛看来这是无比英明的决定。
也正是因为这个决定,也才使得汉人天下由北到南,独尊中原。
但是,以礼教和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还是有其弊端的。
永乐大帝虽然解决了政治上的问题。
但是,经济上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解决。
纵观大明自永乐迁都至今,已逾二百年矣。
南强北弱之局,始终无解。
京师的供给还是要靠着千百年前隋炀帝开往的那条古老运河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这种的结构在朱常洛看来是十分不健康的。
时间越久,就越会让南方轻视北方。
长此以往,南北对立甚巨,就会导致泼天祸事!
而这场祸事在原来的历史时空里也确实上演过。
崇祯北吊煤山之后,按道理讲南京作为大明两京之一,也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朝廷班底存在,也应该是可以撑得住局面,最不济也能撑个百十年的南北对峙之势。
但是,南明小朝廷却没撑住,在短短十数年的时间里,就被满清消灭殆尽。
当然,这除了南明自身内乱不休之外。
最大的原因就是北人贫苦,当他们面对着铺天盖地的异族骑兵杀来之时,他们也就选择了躺平。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天下谁当家都一样,只要他们还能活下去,也就无所谓了。
所以,满清的军队越打越多,南明的地盘越打越小。
其根本原因就是南北差异过甚,且上对下施恩不足,底层百姓只会本能的敬畏强权,而没有那种亡国灭种挺身而出的高尚觉悟。
所以,南明在摧枯拉朽中灭亡,也是历史必然。
看着旌旗蔽日的天津卫大沽口码头,朱常洛收回了他飘然的思绪。
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就要在经济发展上重新把南北之差拉回来。
陈振龙又要出发了。
这次他出发的使命和目的又不一样了。
在国债银票发行的时候,利玛窦和徐光启就来了西山皇庄找朱常洛。
当徐光启见到朱常洛之后,他瞬间就明白了一切。
原来那位气质不凡的朱正寿就是当今皇太子殿下!
朱常洛平易近人的接待了徐光启和利玛窦。
在和徐光启和利玛窦的交流中,朱常洛也向徐光启展示了西山皇庄现在的科技成就。
对数学和科学技术本身就感兴趣的徐光启一下子就被朱常洛给吸引住了。
如果不是因为他明年要考科举,他恨不得立刻就要投入到朱常洛和西山工院或者西山物理院做研究员了。
而利玛窦也被眼前的一切震撼到了,他真的没想到在古老的东方竟然还有一位如此特别的皇太子,他竟然如此的看重科技发展。
在利玛窦十几年的中国生涯中,他其实早就了解了这个庞大帝国的底细。
这个看似庞大无比的帝国,虽然文明灿烂,文化昌盛。
但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探知自然的欲望。
相反,他们的文化是一直在压抑着人的求知欲。对于,一些发明创造,他们也是不屑一顾,称之为奇巧淫技。
而做这类工作的人,也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
但是,现在他居然在皇太子的庄园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让利玛窦惊喜不已。
他认为这位皇太子殿下一定是一位开明无比的君主,他一定会允许天主的圣光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的照耀。
所以,他无比的崇敬着朱常洛,丝毫都没想过朱常洛其实就是想利用他。
就像现在,在陈振龙即将出发的舰队上,利玛窦就被朱常洛任命为一位光荣的领航员,还被授予了一个七品文职小官,挂在了鸿胪寺下。
而且,朱常洛还用玄奘取西经的故事勉励着他,让他做一次唐僧,带领着陈振龙舰队去遥远的泰西,把泰西的“真经”取到大明。
对于,朱常洛的这个任命,利玛窦顿觉无上光荣。
他认为这次只要他能回到泰西取回泰西真经,他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说不定在将来的某一天梵蒂冈的教皇就会为他封圣!
“陈先生,孤就拜托你了。”
朱常洛端着一杯酒敬了陈振龙一杯。
陈振龙见到皇太子亲自敬酒,他连忙错身一旁,回礼道:“臣不敢。臣一定不会辜负殿下期望,将泰西之文明搬到我大明来。”
朱常洛道:“泰西文明迥异于我大明文明,虽然泰西国小民寡。但亦不能等闲视之。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泰西在有些方面发展,我大明还是要虚心学习的。这次一去泰西,孤不求你带什么新奇宝物。但是泰西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及学者,匠人要多多益善。”
“这些才是泰西的精华所在,至于其他的事情,你酌情看着办即可。有什么需要交涉的,你也大胆放权让利玛窦去交涉就好。毕竟,过了南洋之后,泰西的商人也就逐渐的多了起来,由他出面去交涉调解也能省不少事情。”
“记住不要心疼银子,能用银子办成的事情,就用银子去办。银子办不成的就用大炮去办。孤给你配的这些大炮都是远距大炮,不敢说是天下无敌,但绝对是威力惊人,可保你在海上无虞。”
朱常洛最后还不忘再交代一下陈振龙,他希望陈振龙这次能够不负期望将泰西的文明精华给搬到大明来。
所以,这次朱常洛也是下了血本,这次朱常洛顶着巨大的压力,将直隶水师中最大的几条船全拨给了陈振龙。
至此,陈振龙这条远洋舰队的规模也达到了自郑和之后,最大的远洋舰队规模,足有两千余人!
但即便如此,要想和郑和时比,还是差了很多,毕竟郑和舰队下西洋的时候,光水手兵力就两万六千多人,大船四十八艘,小船无算。
而陈振龙这次也差不多才凑出来二十条船,当然,这些船和郑和的宝船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人数上能达到两千人,也已经算是不小的规模了。
而且,这些船上也都装满了瓷器,茶叶,丝绸等物。
这些东西在大明或许值不了多少银子,但是到了海外就不一样了。
所以,这次陈振龙出海泰西,不管最后如何,他肯定是能赚不少银子回来的。
不过,朱常洛也交代了他银子是其次的,关键是泰西的书籍,学者,匠人以及泰西的巨船!
现在,西方的造船业已经完全超越大明了。他们都已经能造出排水量上千吨的盖伦船了。
这种船虽然也是木质结构的海船,也还是靠风帆这种传统动力驱动的船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船确实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
所以,在这个大明造船业停滞的时代里,如果,这次陈振龙能搞到这种巨船回来,这绝对也是一件大功!
到时候,凭此功劳封他一个侯爵公爵也未尝不可!
所以,这次为了让陈振龙更有动力。
朱常洛还是专门请旨敕封了陈振龙为远洋总兵官,许他可调大明沿海所有水师力量。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也是有限的。
因为,只要他一过广东进入南海之后,大明水师的力量就没了。
剩下的就要靠他自己了。
所以,朱常洛也就同时许了他便宜行事之权,以示恩宠!
面对,朱常洛如此恩宠和礼遇,陈振龙感激涕零。
毕竟,这些任命可是充满了恩典和信任。
要知道成祖时,出海的正使和副使可都是内官。
现在,朱常洛不仅没有派遣内官随船,还封了陈振龙为远洋总兵官,光这份殊荣,就足以让人舍生忘死,以报知遇之恩。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