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在征途(十)
作者:水木湛清华 更新:2022-01-04 09:13
又写多了,还是说我在办理离职手续那段时间找到的第三份工作吧。那得益于一位朋友的推荐,这是一家国内知名的IT企业,我当时进去的时候公司才2000多人,现在已经是2万多人的规模了。在华为有按照工牌号码排资历的习惯,那么我从入职到回去上学,到再回到这家企业,有了二个工牌号码,每每看来,感触良多。到这家公司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面向某政府行业线的区域销售,很多做销售的朋友肯定有区域的概念,就是某几个省或者某几个地市是归你负责,你要负责这些区域的项目落单,就这样我终于正式迈入了销售行业。
进入这家公司以后,我立刻感觉到了不同以往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是无形的,是通过成熟的制度固化到工作习惯中的。比如,每季度进行业绩核算,核算销售的合同额,刚进入公司的可以有6个月的活动期,即允许你半年内没有合同,但是需要根据你的销售跟踪矩阵看到第三个季度落单的希望,没有希望或者通过评估认为希望不大,直接开掉。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已经体验到这种氛围,以前没有写日报的习惯,在这儿养成了,尽管现在是看别人的日报。以前没有制定销售方案的工作方式,到这儿接受并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大家综合分析,会议讨论,从发现项目机会,到开始体系化的评估项目落单几率,继而配置项目销售资源,跟踪项目进度,分析项目风险,制定预防风险的措施等等,或者说一种职业化的销售习惯开始在这儿养成,开始告别过去比较零散的销售思维,用一种战略的目光看待每一个项目。
描述一下我进入公司所面对的市场情况吧。当时我们是国家某中央政府部门全国IT系统建设的中标厂商之一,那一年,全国一共是四家中标。按照正常道理来说,我们的市场好开拓吧。NO!不好开拓,原因呢,虽然我们是中央部门的中标单位,但是中央对地方只有指导关系,系统的建设权还是在地方上,中央是不给钱的。这就是我们传说中的中央指导地方,而且那时不像现在,很多单位都垂直管理,那意味着中央对省分、省分对地市、地市对县区的领导有绝对的任免权。
虽然你中标了,你能拿到的市场份额是多少,要看你自己。那时候我们的销售资源很紧张,一个省也就是配置了一个销售,一个省十多个地市,什么概念?如果你一个月在一个地市2天,加上中间的路程奔波,你所能做到的就是每个地市一个月只能去一次,一个月去一次,这样的频率想落单???即使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我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当你面对一堆机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譬如对感情,很多目标可供你选择,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你最想要的,是最适合你的?
我记得,到新公司以后,接受过几次培训,但是没有销售技巧的。很简单的理由,招你进来,代表对你自身的销售技巧已经认可,那些不属于培训范围,培训什么呢?业务知识,培训市场情况,有很多同学觉得销售是不需要懂业务的。大错特错,如果你想做的好,如果你想在销售行业做常青树,那么从业务开始吧。业务知识是你和客户建立关系的基础和关键,我不否认,有很多销售不懂业务照样能拿单,因为你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和手段,或者恰好和客户相同的爱好,打打网球呀、打打高尔夫什么的,但是那是单纯的为销售而销售,很难再跨越一步,走入下一个境界,因为你还没有接触到你客户的核心,那是一个人生存价值的核心,也只有到这一步,你才能和客户成为真正的朋友。
我们市场的定位决定了我们所要面对的都是政府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往往这个项目的最高决策人会上升到副市长级别。年龄的差距决定思想的差异,如果能从这差异中找到共同语言?业务知识是开始的第一步,你了解了业务,你才有话题,你了解了业务,才能告诉你的技术人员从哪儿开始写方案才能切中客户的要害,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为技术人员的特长不是沟通,特别是合同签订之前,他们更多的信息是来之于销售人员。
很感谢我在广电厅下属公司的工作经历,那段时间经常和厅里面的领导打交道,这样就熟悉了他们日常的工作方式,工作要点,工作关注点,都说中国的精英在二个地方,一个是政府,一个是军队。同学们,如果有天你开始和政府官员打交道,那么你一定要学会政府人员的思维,否则的话,是很有可能犯错的。
我当时所负责的区域就是我所在的省,销售人员本地化是很多企业的策略。这样可以复用销售自身的资源。
我们从全省的项目机会中筛选出来的几个项目,写到这儿,我大脑中清晰的出现这些地市的名字。可惜,不能写出来,那就换个名字吧,电视剧不也经常这么拍吗?保新、清河、齐台、永新、泰武,这几个地市的项目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换而言之项目机会比较大。
清河市的项目在我入职的时候已经过了交流的前期阶段,准备进行招投标了,负责工作的前任销售也已经离职。这个项目我们公司十分重视,因为清河市比较有钱,有钱是什么概念,就是能从财政拨出大量的钞票,我们能把项目做大。
有些同学会说,这是嫌贫爱富。错,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到现在我给我们有些用户讲课的时候还会这样去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用户方充分重视,投入多,那么站在中标厂商的角度也会很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有合同额做为支撑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双方都会协同解决,最后的结果是项目建成、投产,对客户来说解决业务问题,完成业务支撑,对厂商来讲做了一个精品项目。反之,用户投入少,厂商资源投入少,那么不是问题成为问题,项目做的一团糟。变成三不满意工程,即用户不满意,因为业务信息化支撑的目的没有达到,公司不满意,没有赚到钱,员工不满意,没有项目奖金可拿。
也许有人会说,太现实了吧,没有钱就不好好做项目。不是这个概念,公司是在商言商,公司是要利润的,没有利润怎么存活,那么多人的工资要发,那么多的日常支出都需要现金流,这些不是吹气就能吹出来的。公司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利润低和利润高的二个项目之间,肯定会选择利润高的项目,这也是公司的经营之道。
清河市的项目有4个厂商参加,我们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我们前期的商务关系进展不顺,另外一家公司已经捷足先登。现在回想起来,那家公司把整个项目流程运作的是滴水不漏:
首先,这家公司不是中央部门的入围软件厂商,没有关系。他们直接建议客户方面把软硬件招标分开。
什么概念呢,是这样的,比如我们所在的单位要完成一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那么需要二大部分,一是购买计算机、服务器等,这些称为硬件。硬件的厂商就是那么几家,全国性信息系统的建设,除非是涉密单位,是不会对硬件方面做出太多限制的。最多会因为一些商务的原因,在招标和投标书上对硬件的性能指标做出限制。二是购买应用软件,就是帮助你支撑现有手工业务流程的软件,这些称为软件,在建设全国系统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格式的统一,未来业务流程的上下贯通,中央部门往往会做出相关的限制,如技术规范、入围厂商等等。而我们就属于中央部门软件的入围厂商之一。
这部分可能写的太专业了,所以我尽量用很少的语言去描述,以免影响了大家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软件和硬件的招标放在一起,那么这家公司是肯定不能参与的,道理十分简单,它不具备入围的资质。那么好,既然这样,他们就规避这个问题,拆开,硬件是硬件的标,软件是软件的标。
这些现在看来比较平常的手段,那个时候对我而言可是相当的不简单,当得知他们软硬件分开招标的时候,我甚至还没有弄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毕竟这是我独立面对的第一个需要招投标的项目。
我把项目进展的相关情况写成周报发给了总部行业线人员和平台负责人,大家回了一些意见,从这些意见里面已经有人提到让我注意其他厂商和客户的关系,特别要注意那家非入围公司和客户的关系。有了行家的引导,成长会更快。想了解内幕情况,那就接触客户吧。
我们的客户分成几个层面,技术负责人,我们称为贺工。业务负责人,我们在此称林工,业务主管主任,我们称为齐主任,上面一层是主管局长,我们称为刘局长。再上面就是主管副市长了,我们称为窦市长。面对这么一串名单,我开始了接触他们的行动。
在这个时候,永利回来了,给我带了一套西装和一些领带,还有一瓶香水,我不喜欢用香水,觉得太女生气,特别的不男人味,即使是男用香水。在咖啡厅见面的时候她才知道了我换了一份工作,很诧异的问我,为什么没有告诉她。“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情,怕浪费你的电话费。“听到我的话,她很异样的看着我。“其实离开那家公司也好,赚不到钱,没有前途。“这是她的评价,我说我不是为了钱,她说,不是为了钱你倒腾什么?我没有再答话,因为我当时离职确实不是为了钱,现在的公司的工资还比原公司还少一些,为了钱,我可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其实,你应该告诉我,工作是为了赚钱,你去的那家公司我一点都不了解,将来怎么帮你?”她打破了刚才的沉寂“我本来想回来后和你谈谈,这次我出去想明白一些事情,我觉得你应该有更好一些的发展,比如去海南我们的分公司,或者香港。“这次轮到我诧异了,我们彼此很少过问对方的工作情况。“你是说想让我去你们公司?”“是的,你是我信任的人,能力可以慢慢培养。”“你的意思是我没能力?”我有些被激怒了。
“不是说你没有能力,是你还太单纯,对很多事情还不了解。”她感觉到了火药味,“既然你都觉得我单纯了,我没有必要去掺合不单纯的事情。”我压了压心头的火气。“唉。。。那再说吧!”她叹气的时候,我看了看她的脸,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和以前有很大改变,刚才怎么没有感觉到呢。感觉得很忧郁,很沧桑,眼神中透出的成熟已完全不符合她的年龄。
“你到那边工作怎么样?””刚刚开始,压力比较大。“”具体做什么呢?“我向她详细讲述了我负责的工作和面临的困境,最后她说,记得遇到困难告诉我。
走出咖啡厅的时候,她突然说“周末如果有时间,和我爸妈吃顿饭。”我以前见过她父母,那是偶尔的机会,当时我们正在一起,她妈妈给她电话说让她送东西过去,我也一起去了,匆匆见了一面,我记得很清楚,那个地方是我们省城的将军楼,类似省军区招待所之类的地方。她爸爸看上去是那种很典型的政府官员,在她介绍以后,她父亲说了句“小翔,丽丽的好朋友,不错”没有什么客套,这让我觉得很生分,心想我爸爸也是政府的,怎么感觉差异这么大呢?她妈妈倒是感觉很不一样,拉着我的手问了半天,跟查户口似的。
我说:“看吧。最近那个项目很麻烦,连续二周加班了。”她停下脚步,看着我说:“你给我个准信吧,和你吃饭还要预约吗?你连2个小时的时间都没有吗?”刚才还是商量的口吻,算了,别摆架子了,吃就吃吧,还能吃了我不成。
那顿饭吃的我比较郁闷,我觉得很拘束,这种拘束感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前在家的时候也经常和政府官员打交道,父亲的一些同事,朋友的一些家人,但是从来没有感觉这么拘束过。她父亲应该是听她说过我在广电厅下属的公司工作过,所以一直和我谈厅里面的一些事情,问我现在公司的一些情况,她母亲则不停的张罗让我多吃菜,其结果是,餐碟里面都快堆成小山了,而我手持筷子,成一固定状态,用心听她父亲讲话,最后她父亲端酒总结的时候讲了几点,有些做报告的味道。
那次吃饭以后,她母亲会经常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的,而我好像很不习惯这种改变。其实,即使现在再回想起来,她父母都是很好的人,我这是出于私人感知的评价,即使到后来,有一些人从各方面去了解我的感觉,我依然是那么说,我不清楚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即使是道听途说的,我也不愿意加以评价,大家都是人,即使再有错,也总有善的一面,从开始到最后,她母亲一直对我很关心,记得三年以前的大年初一,我还意外的接到她的电话,虽然不知道她从哪儿拿到的电话号码。后来她母亲接过电话,那种感觉,真的很辛酸。有些人,有些事情,会放到记忆里面,年级那么多大了,人总是想叶落归根的,遥望故乡而不得归的感觉是何等的凄凉。想想,我和她之间,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一次通电话,回首看去,恍如南柯一梦…
清河市的项目因为财政投资的原因暂时放慢脚步,我依然奔波于全省的几个重点地市之间,每天工作异常繁忙,半年期的销售业绩考核红线也越来越近,
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迎来了01年的元旦,新的一年即将开始。01年,这多变的,诡异的,充满跌宕的01年终于走入了我的生命中。
过往的BLOG
从05年底开始写BLOG,写了一年半,后来停笔了,将BLOG关闭,渐渐忘记了登录的密码,一位朋友收藏了我的每一篇博文,后来发送给我。今天整理硬盘的时候才发现,BLOG的名字叫“走自己想走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刚才看到一段2006年底的文字,很想贴出来。其实,我现在写回忆的思路有些天马行空,可能会让很多朋友没有了读下去的兴致,但是我知道,只有在我心理状态最真实的时候键盘上敲出的文字才能让自己得到些许安宁。
写于2006年11月8日的文字,一位兄弟刚刚去美国以后。
“很早以前,或者完全是记忆错误,我记得看过一本书,叫着一个人的战争,我已经忘记了内容,抑或根本就没有这本书,只是一种感觉。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浓,常人看来,我还是比较顺利的,现在也是相对稳定的,可是暗藏的呢?会是什么样的,我自己清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兄弟说很想知道我当年在国外的生活。回来后,我很少向人提起,一直埋在心里面,那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因为特殊的原因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我不像你,那个时候,我唯一的想法是快点离开那个地方,没有想过拿绿卡,甚至在记忆的片断里面十分厌恶那个地方。也许很多小镇都和那个小城一样吧。到那边的时候已经是当地的初秋,第一次开车从那条路上走过,窄窄的二车道,很有那种乡土气息的感觉,其实我喜欢那个感觉,尽管烦心的事情很多,尽管没有给亲人电话,但是那一刻心情很好,这是第一感觉,初秋的加拿大,开始有了落叶,开始有了寒意。
记得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夜晚一个人的时候走在小镇的大街上,或者说更多的是那种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让冷风吹在脸上,去清晰一些地看过去的生活和日子,应该说加拿大的生活是一个转折点,在那个地方让我开始对过去地生活方式彻底的反省和厌恶,不知道中国的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那是一个祥和的地方,除了自己遇到因为自己心境所引起的不和谐地音符以外,那还算地上一个很不错地养生的地方,可以看看自己,看看生活,看看过去自己的圈子,看看以前的那些朋友,看看以前身边的人,想想自己做过的事情,其实人每隔一段时间,离开自己经常生活的地方是件好事情,你能够更客观的去看待很多东西,能够更客观的去感知一些东西,那是一种历练,是一种过程。
今天,很想写一些东西,所以开始打开自己的回忆,苦难真得是件好东西,他能让你明白原来生活如此美好。苦难也真是一把利器,在一夜之间把你所有的同情心都磨的一干二净。“
对很多行政单位而言,到财政年底是突击花钱的时候,今年的预算花不完,明年的预算再想拿这么多钱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和行政单位相关的项目如果运作的好,在这个时候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和签署合同环节过长的问题,实现落单。清河的项目在告一段落以后,开始重新启动。在项目停顿期,我想尽办法去接触客户方面整个决策链上的人,还是没能有所突破。只是和贺工聊得不错,贺工是个很清廉的人,整个项目过程中对我帮助很多,可是没有从我这儿拿一分钱,甚至没有一份像样的礼物,用他的话说“感觉你小孩挺不容易的”其实,能得到他的认可确实挺不容易,在我接手项目的时候,前期交流已经结束。他们内部开始写系统的各种规范,为招标做准备。我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就是很随便的应付了一下。的确,像这种主管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单位,估计天天都有销售上门拜访。
有次我在他的办公室晃悠,他问手下人IBM服务器的配置问题,这个型号的服务器我在广电的时候接触过,对那一系列的小机都很熟悉。我看他手下人准备打电话询问厂商,于是接过话题,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详细的讲了出来,他很吃惊。“你不是销售吗?”“对呀!”“对这个这么了解?以前卖过?”“没,我差点卖过”我开了句玩笑,“是吗?怎么回事?”他立刻来了兴趣,然后我们开始聊,聊我原来的公司,聊我们当时的项目,聊我们的信息港,那天聊了很多,夜晚一起去吃市府旁边的一家小吃店,饭后他执意要付款,说“我的工资比你多吧!”很随意的一句话。
从那天开始,我们的联系频繁起来,他没有把我当成销售,我也没有把他当成客户,只是有意无意就想打个电话,一天晚上,他给我电话,问我在哪儿,说有些事情想跟我聊聊。我连夜赶到清河,我们找了一个咖啡厅,他看着我,挺平静的说:“今天我们发标了,硬件标。”“啊?是吗?那我明天该去买标书了。”“给你省点钱吧,这标书你们公司不用买了。”“什么?为什么?”我确实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这次招标你们公司被排除出去了。”他依然很平静,我狂晕,“为什么?”“软件方面市里面有人打招呼,很可能用南方资讯,他们不做硬件标,但是声称如果你们公司做硬件你们肯定合作不好。”这家公司我十分了解,和我们一样是入围厂商,如果按照这种模式,我们是软件、硬件全部失掉,太过分了。这太过分了。我一时目瞪口呆,他依然平静,看着我说:“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这话似曾相识,永丽也说过。“那我们就彻底没戏了?”“只要你们不招惹硬件这标,那可说不定。”我更加糊涂,软件内定了,硬件我们不参与,那我们是连残羹剩汁都没有了,还有什么说不定。其实,后来当我清楚内幕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那家硬件厂商的操作手段,高,实在是高。可能很多朋友还没有看出来其中的端倪,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我想知道我下步该怎么办?”“以静制动。”原话就是这样,应该说贺工虽然是搞技术的,但是他却成了我销售生涯的第一个老师,“硬件投资比较大,但是利润也不高,你们犯不上去抢那个项目。”他喝了口水,“更不要到处找人,询问为什么没有邀请你们参标。”云里雾里,这是我当时的感觉,一直到我们分开,我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中间的情况。
回到酒店,我给行业线的几个负责人打电话,大家意见众多,其中就不乏一定要找人问清楚之类的建议,但是毕竟这些只是建议,而站在销售第一线的是我,是我去面对客户,我该怎么办???那天,我再次尝到了失眠的滋味。。。
第二天早上,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市政府的门口,在门口登记的时候,我犹豫了。我去干什么?质问为什么没有给我们发标?还是询问没有发标的原因。我应该不应该听贺工的?如果不去,我该如何向公司交代,在门口徘徊了好几圈,门口警卫的眼神估计一直在我身上,我大脑开始不停的运转,大冬天的脑门上全都是汗,去?还是不去?我该怎么办?
那天在市政府门口应该足足转了一个小时,最后我决定掷钱币,很搞笑吧。但是当时确实是这么决定的,那块钱币我到现在还留着,不管走过多少路,它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第一次掷钱币的结果是不去,我不太心甘,告诉自己,再来一次。其结果还是不去,算了,既然已经这样了,回去吧。回去酒店,一路上我心不在焉,脑子里面很乱,现在仔细回头想想,当时去了,最大的可能就是从局长问到主任,为什么没有给我们发标,因为我们的商务关系在决策层一直停留在表面,所以不能有多少实质的进展,接下来就可能落一个“四处告状”的罪名,这情况在后来的其他项目中我就亲身体验过,更重要的就是失去了贺工的信任。
我要面对的下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向公司交代,那时候我还不懂得编故事,其实做销售是需要会编故事的,因为你要周旋于自己的领导和客户之间,但是有很多时候,实际的工作进展与公司条例会引起冲突,比如你还是初级销售人员时,请客户要给自己的领导打个电话,请示一下。相信公司财务条例比较严格的销售人员都经历过这种情况,这就需要你给自己的领导讲故事了。
现在虽然能将个中缘由娓娓道来,那时候的我可是不懂得该如何讲故事的。想来思去,我决定采取发邮件的方式,把情况大体写了写,基本上还是昨天贺工告诉我的情况,我没有具体写是谁告诉我的,让看邮件的人感觉好像来之于其他渠道得到的消息,没有办法,就这样翻来覆去一封邮件写了一个多小时。
那时,我没有想到永丽,其实现在回头想想,如果当时她或者通过她父亲的某些关系介入的话,那能实现峰回路转,“拼关系”已经成了很多项目竞标时的一个主题。严格来讲,我那时不能算一个合格的销售,在面对那种局面下,我最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如何化解危机,而是如何对公司交代,这不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的思维模式。
从销售的角度来看,即使定标的项目依然有翻盘的可能,哪怕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如果你懂得“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就可能反败为胜。这就是商场,这就是刀锋剑影。
到下午的时候,陆续有人回邮件,有直接在邮件里对我工作极力抨击的,确实,销售看的不是过程,是结果,看的不是前因,是后果,不管你接手时候情况如何,不管你做的如何,但是只要你做了,结果出来了,那么这结果就决定周边人对你的评价,那段时间,应该有3个多月吧。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去接触客户方面的人员,我们公司在当地的客户关系还属于比较空白的状态,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客户网络,公司的代理商虽然有些关系,但是行业距离太大,可复用的成分太少,唯一能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就是我们是中央部门的入围厂商。
送过东西,被人拒收,摸到用户家里,被驱逐出境。现在回头去看看,当时可算是机关算尽,黔驴技穷了。所以说,在面对终端客户的时候,刚开始是很不容易的,这个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可能出现,因为这个时候你控制项目的能力很弱,如果恰好对手也很强,而你又缺少一个整体的关系网支撑,那你的处境将会是相当相当的困难。同时由于你是新人,和公司的彼此信任度还在磨合期,在费用等等各方面都很难争取到支持。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的销售费用也是相当的有限,忘记了是多少,记忆中好像是每个月2K,好在当时手里面可周转的资金比较多,原因是来之其他方面的一些收入,而这些收入就来之于和永丽公司旗下的代理商的合作。
那段时间省城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进入一个爆发期,这和当时国家整体经济形态好转有很大的关系。完全是卖方市场,而且货源难求。大家都知道,长江以南,很多地方的笔记本都来源于BJ某大型市场,而永丽公司所能供应的一些品牌的笔记本居然能比从BJ批量进价还要便宜很多,我印象中低了20%左右,质量也是很有保证的。某天佳乐(在前文提到过)找到我,说想从永丽公司进一批笔记本,因为那段时间一直和佳乐混在一起,我也不太好意思拒绝。
告诉永丽以后,她让我直接把佳乐需要笔记本的品牌、型号、数量告诉她,一天后,她告诉了我价格,而且告诉我,这个价格是比给其他代理商的价格还要低出10%,我可以加上10%给佳乐。拿到价格,我倒是没有犹豫,直接按加10%的价格上给了佳乐,佳乐第二天就把全款打到我的账户里面,那天查询账户的时候,我感觉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也是我截至到那天见过的最大数目的一笔钱,我仔细数后边的零,数了好几遍。
交易进展的很愉快,一天吃饭的时候,佳乐给了我一张卡和信封,告诉我密码在信封里面,说很感谢我帮他那么大忙,我当时觉得挺愧疚,因为我已经拿了个10%,所以一再推脱,那是真心的推脱。虽然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但是我想也超不过那个10%,佳乐十分感动,说“兄弟,你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如果你看得起我,这算是你认我这哥哥,我的见面礼。如果你看不起我,随便把这个扔到大街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有什么好讲了,接下来是觥筹交错,你来我往,哥哥、弟弟的好不亲热。那样子真是到了如果谁敢和我这兄弟过不去,那就是跟我过不去的境界。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也许这就挺完美的,可惜生活往往不完美。
听说佳乐后来去了南方,到那边重新白手起家,现在又在另一个行业打拼的可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进入这家公司以后,我立刻感觉到了不同以往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是无形的,是通过成熟的制度固化到工作习惯中的。比如,每季度进行业绩核算,核算销售的合同额,刚进入公司的可以有6个月的活动期,即允许你半年内没有合同,但是需要根据你的销售跟踪矩阵看到第三个季度落单的希望,没有希望或者通过评估认为希望不大,直接开掉。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已经体验到这种氛围,以前没有写日报的习惯,在这儿养成了,尽管现在是看别人的日报。以前没有制定销售方案的工作方式,到这儿接受并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大家综合分析,会议讨论,从发现项目机会,到开始体系化的评估项目落单几率,继而配置项目销售资源,跟踪项目进度,分析项目风险,制定预防风险的措施等等,或者说一种职业化的销售习惯开始在这儿养成,开始告别过去比较零散的销售思维,用一种战略的目光看待每一个项目。
描述一下我进入公司所面对的市场情况吧。当时我们是国家某中央政府部门全国IT系统建设的中标厂商之一,那一年,全国一共是四家中标。按照正常道理来说,我们的市场好开拓吧。NO!不好开拓,原因呢,虽然我们是中央部门的中标单位,但是中央对地方只有指导关系,系统的建设权还是在地方上,中央是不给钱的。这就是我们传说中的中央指导地方,而且那时不像现在,很多单位都垂直管理,那意味着中央对省分、省分对地市、地市对县区的领导有绝对的任免权。
虽然你中标了,你能拿到的市场份额是多少,要看你自己。那时候我们的销售资源很紧张,一个省也就是配置了一个销售,一个省十多个地市,什么概念?如果你一个月在一个地市2天,加上中间的路程奔波,你所能做到的就是每个地市一个月只能去一次,一个月去一次,这样的频率想落单???即使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我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当你面对一堆机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譬如对感情,很多目标可供你选择,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你最想要的,是最适合你的?
我记得,到新公司以后,接受过几次培训,但是没有销售技巧的。很简单的理由,招你进来,代表对你自身的销售技巧已经认可,那些不属于培训范围,培训什么呢?业务知识,培训市场情况,有很多同学觉得销售是不需要懂业务的。大错特错,如果你想做的好,如果你想在销售行业做常青树,那么从业务开始吧。业务知识是你和客户建立关系的基础和关键,我不否认,有很多销售不懂业务照样能拿单,因为你可以通过其他的办法和手段,或者恰好和客户相同的爱好,打打网球呀、打打高尔夫什么的,但是那是单纯的为销售而销售,很难再跨越一步,走入下一个境界,因为你还没有接触到你客户的核心,那是一个人生存价值的核心,也只有到这一步,你才能和客户成为真正的朋友。
我们市场的定位决定了我们所要面对的都是政府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往往这个项目的最高决策人会上升到副市长级别。年龄的差距决定思想的差异,如果能从这差异中找到共同语言?业务知识是开始的第一步,你了解了业务,你才有话题,你了解了业务,才能告诉你的技术人员从哪儿开始写方案才能切中客户的要害,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为技术人员的特长不是沟通,特别是合同签订之前,他们更多的信息是来之于销售人员。
很感谢我在广电厅下属公司的工作经历,那段时间经常和厅里面的领导打交道,这样就熟悉了他们日常的工作方式,工作要点,工作关注点,都说中国的精英在二个地方,一个是政府,一个是军队。同学们,如果有天你开始和政府官员打交道,那么你一定要学会政府人员的思维,否则的话,是很有可能犯错的。
我当时所负责的区域就是我所在的省,销售人员本地化是很多企业的策略。这样可以复用销售自身的资源。
我们从全省的项目机会中筛选出来的几个项目,写到这儿,我大脑中清晰的出现这些地市的名字。可惜,不能写出来,那就换个名字吧,电视剧不也经常这么拍吗?保新、清河、齐台、永新、泰武,这几个地市的项目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换而言之项目机会比较大。
清河市的项目在我入职的时候已经过了交流的前期阶段,准备进行招投标了,负责工作的前任销售也已经离职。这个项目我们公司十分重视,因为清河市比较有钱,有钱是什么概念,就是能从财政拨出大量的钞票,我们能把项目做大。
有些同学会说,这是嫌贫爱富。错,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到现在我给我们有些用户讲课的时候还会这样去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用户方充分重视,投入多,那么站在中标厂商的角度也会很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有合同额做为支撑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双方都会协同解决,最后的结果是项目建成、投产,对客户来说解决业务问题,完成业务支撑,对厂商来讲做了一个精品项目。反之,用户投入少,厂商资源投入少,那么不是问题成为问题,项目做的一团糟。变成三不满意工程,即用户不满意,因为业务信息化支撑的目的没有达到,公司不满意,没有赚到钱,员工不满意,没有项目奖金可拿。
也许有人会说,太现实了吧,没有钱就不好好做项目。不是这个概念,公司是在商言商,公司是要利润的,没有利润怎么存活,那么多人的工资要发,那么多的日常支出都需要现金流,这些不是吹气就能吹出来的。公司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在利润低和利润高的二个项目之间,肯定会选择利润高的项目,这也是公司的经营之道。
清河市的项目有4个厂商参加,我们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我们前期的商务关系进展不顺,另外一家公司已经捷足先登。现在回想起来,那家公司把整个项目流程运作的是滴水不漏:
首先,这家公司不是中央部门的入围软件厂商,没有关系。他们直接建议客户方面把软硬件招标分开。
什么概念呢,是这样的,比如我们所在的单位要完成一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那么需要二大部分,一是购买计算机、服务器等,这些称为硬件。硬件的厂商就是那么几家,全国性信息系统的建设,除非是涉密单位,是不会对硬件方面做出太多限制的。最多会因为一些商务的原因,在招标和投标书上对硬件的性能指标做出限制。二是购买应用软件,就是帮助你支撑现有手工业务流程的软件,这些称为软件,在建设全国系统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格式的统一,未来业务流程的上下贯通,中央部门往往会做出相关的限制,如技术规范、入围厂商等等。而我们就属于中央部门软件的入围厂商之一。
这部分可能写的太专业了,所以我尽量用很少的语言去描述,以免影响了大家阅读的兴趣。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软件和硬件的招标放在一起,那么这家公司是肯定不能参与的,道理十分简单,它不具备入围的资质。那么好,既然这样,他们就规避这个问题,拆开,硬件是硬件的标,软件是软件的标。
这些现在看来比较平常的手段,那个时候对我而言可是相当的不简单,当得知他们软硬件分开招标的时候,我甚至还没有弄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毕竟这是我独立面对的第一个需要招投标的项目。
我把项目进展的相关情况写成周报发给了总部行业线人员和平台负责人,大家回了一些意见,从这些意见里面已经有人提到让我注意其他厂商和客户的关系,特别要注意那家非入围公司和客户的关系。有了行家的引导,成长会更快。想了解内幕情况,那就接触客户吧。
我们的客户分成几个层面,技术负责人,我们称为贺工。业务负责人,我们在此称林工,业务主管主任,我们称为齐主任,上面一层是主管局长,我们称为刘局长。再上面就是主管副市长了,我们称为窦市长。面对这么一串名单,我开始了接触他们的行动。
在这个时候,永利回来了,给我带了一套西装和一些领带,还有一瓶香水,我不喜欢用香水,觉得太女生气,特别的不男人味,即使是男用香水。在咖啡厅见面的时候她才知道了我换了一份工作,很诧异的问我,为什么没有告诉她。“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情,怕浪费你的电话费。“听到我的话,她很异样的看着我。“其实离开那家公司也好,赚不到钱,没有前途。“这是她的评价,我说我不是为了钱,她说,不是为了钱你倒腾什么?我没有再答话,因为我当时离职确实不是为了钱,现在的公司的工资还比原公司还少一些,为了钱,我可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其实,你应该告诉我,工作是为了赚钱,你去的那家公司我一点都不了解,将来怎么帮你?”她打破了刚才的沉寂“我本来想回来后和你谈谈,这次我出去想明白一些事情,我觉得你应该有更好一些的发展,比如去海南我们的分公司,或者香港。“这次轮到我诧异了,我们彼此很少过问对方的工作情况。“你是说想让我去你们公司?”“是的,你是我信任的人,能力可以慢慢培养。”“你的意思是我没能力?”我有些被激怒了。
“不是说你没有能力,是你还太单纯,对很多事情还不了解。”她感觉到了火药味,“既然你都觉得我单纯了,我没有必要去掺合不单纯的事情。”我压了压心头的火气。“唉。。。那再说吧!”她叹气的时候,我看了看她的脸,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和以前有很大改变,刚才怎么没有感觉到呢。感觉得很忧郁,很沧桑,眼神中透出的成熟已完全不符合她的年龄。
“你到那边工作怎么样?””刚刚开始,压力比较大。“”具体做什么呢?“我向她详细讲述了我负责的工作和面临的困境,最后她说,记得遇到困难告诉我。
走出咖啡厅的时候,她突然说“周末如果有时间,和我爸妈吃顿饭。”我以前见过她父母,那是偶尔的机会,当时我们正在一起,她妈妈给她电话说让她送东西过去,我也一起去了,匆匆见了一面,我记得很清楚,那个地方是我们省城的将军楼,类似省军区招待所之类的地方。她爸爸看上去是那种很典型的政府官员,在她介绍以后,她父亲说了句“小翔,丽丽的好朋友,不错”没有什么客套,这让我觉得很生分,心想我爸爸也是政府的,怎么感觉差异这么大呢?她妈妈倒是感觉很不一样,拉着我的手问了半天,跟查户口似的。
我说:“看吧。最近那个项目很麻烦,连续二周加班了。”她停下脚步,看着我说:“你给我个准信吧,和你吃饭还要预约吗?你连2个小时的时间都没有吗?”刚才还是商量的口吻,算了,别摆架子了,吃就吃吧,还能吃了我不成。
那顿饭吃的我比较郁闷,我觉得很拘束,这种拘束感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前在家的时候也经常和政府官员打交道,父亲的一些同事,朋友的一些家人,但是从来没有感觉这么拘束过。她父亲应该是听她说过我在广电厅下属的公司工作过,所以一直和我谈厅里面的一些事情,问我现在公司的一些情况,她母亲则不停的张罗让我多吃菜,其结果是,餐碟里面都快堆成小山了,而我手持筷子,成一固定状态,用心听她父亲讲话,最后她父亲端酒总结的时候讲了几点,有些做报告的味道。
那次吃饭以后,她母亲会经常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的,而我好像很不习惯这种改变。其实,即使现在再回想起来,她父母都是很好的人,我这是出于私人感知的评价,即使到后来,有一些人从各方面去了解我的感觉,我依然是那么说,我不清楚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即使是道听途说的,我也不愿意加以评价,大家都是人,即使再有错,也总有善的一面,从开始到最后,她母亲一直对我很关心,记得三年以前的大年初一,我还意外的接到她的电话,虽然不知道她从哪儿拿到的电话号码。后来她母亲接过电话,那种感觉,真的很辛酸。有些人,有些事情,会放到记忆里面,年级那么多大了,人总是想叶落归根的,遥望故乡而不得归的感觉是何等的凄凉。想想,我和她之间,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一次通电话,回首看去,恍如南柯一梦…
清河市的项目因为财政投资的原因暂时放慢脚步,我依然奔波于全省的几个重点地市之间,每天工作异常繁忙,半年期的销售业绩考核红线也越来越近,
就在这不知不觉中迎来了01年的元旦,新的一年即将开始。01年,这多变的,诡异的,充满跌宕的01年终于走入了我的生命中。
过往的BLOG
从05年底开始写BLOG,写了一年半,后来停笔了,将BLOG关闭,渐渐忘记了登录的密码,一位朋友收藏了我的每一篇博文,后来发送给我。今天整理硬盘的时候才发现,BLOG的名字叫“走自己想走的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刚才看到一段2006年底的文字,很想贴出来。其实,我现在写回忆的思路有些天马行空,可能会让很多朋友没有了读下去的兴致,但是我知道,只有在我心理状态最真实的时候键盘上敲出的文字才能让自己得到些许安宁。
写于2006年11月8日的文字,一位兄弟刚刚去美国以后。
“很早以前,或者完全是记忆错误,我记得看过一本书,叫着一个人的战争,我已经忘记了内容,抑或根本就没有这本书,只是一种感觉。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浓,常人看来,我还是比较顺利的,现在也是相对稳定的,可是暗藏的呢?会是什么样的,我自己清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兄弟说很想知道我当年在国外的生活。回来后,我很少向人提起,一直埋在心里面,那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因为特殊的原因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我不像你,那个时候,我唯一的想法是快点离开那个地方,没有想过拿绿卡,甚至在记忆的片断里面十分厌恶那个地方。也许很多小镇都和那个小城一样吧。到那边的时候已经是当地的初秋,第一次开车从那条路上走过,窄窄的二车道,很有那种乡土气息的感觉,其实我喜欢那个感觉,尽管烦心的事情很多,尽管没有给亲人电话,但是那一刻心情很好,这是第一感觉,初秋的加拿大,开始有了落叶,开始有了寒意。
记得那个时候,特别喜欢夜晚一个人的时候走在小镇的大街上,或者说更多的是那种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让冷风吹在脸上,去清晰一些地看过去的生活和日子,应该说加拿大的生活是一个转折点,在那个地方让我开始对过去地生活方式彻底的反省和厌恶,不知道中国的俗语“浪子回头金不换”是不是这样一个道理?那是一个祥和的地方,除了自己遇到因为自己心境所引起的不和谐地音符以外,那还算地上一个很不错地养生的地方,可以看看自己,看看生活,看看过去自己的圈子,看看以前的那些朋友,看看以前身边的人,想想自己做过的事情,其实人每隔一段时间,离开自己经常生活的地方是件好事情,你能够更客观的去看待很多东西,能够更客观的去感知一些东西,那是一种历练,是一种过程。
今天,很想写一些东西,所以开始打开自己的回忆,苦难真得是件好东西,他能让你明白原来生活如此美好。苦难也真是一把利器,在一夜之间把你所有的同情心都磨的一干二净。“
对很多行政单位而言,到财政年底是突击花钱的时候,今年的预算花不完,明年的预算再想拿这么多钱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和行政单位相关的项目如果运作的好,在这个时候可以有效的解决资金和签署合同环节过长的问题,实现落单。清河的项目在告一段落以后,开始重新启动。在项目停顿期,我想尽办法去接触客户方面整个决策链上的人,还是没能有所突破。只是和贺工聊得不错,贺工是个很清廉的人,整个项目过程中对我帮助很多,可是没有从我这儿拿一分钱,甚至没有一份像样的礼物,用他的话说“感觉你小孩挺不容易的”其实,能得到他的认可确实挺不容易,在我接手项目的时候,前期交流已经结束。他们内部开始写系统的各种规范,为招标做准备。我去拜访他的时候,他就是很随便的应付了一下。的确,像这种主管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单位,估计天天都有销售上门拜访。
有次我在他的办公室晃悠,他问手下人IBM服务器的配置问题,这个型号的服务器我在广电的时候接触过,对那一系列的小机都很熟悉。我看他手下人准备打电话询问厂商,于是接过话题,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详细的讲了出来,他很吃惊。“你不是销售吗?”“对呀!”“对这个这么了解?以前卖过?”“没,我差点卖过”我开了句玩笑,“是吗?怎么回事?”他立刻来了兴趣,然后我们开始聊,聊我原来的公司,聊我们当时的项目,聊我们的信息港,那天聊了很多,夜晚一起去吃市府旁边的一家小吃店,饭后他执意要付款,说“我的工资比你多吧!”很随意的一句话。
从那天开始,我们的联系频繁起来,他没有把我当成销售,我也没有把他当成客户,只是有意无意就想打个电话,一天晚上,他给我电话,问我在哪儿,说有些事情想跟我聊聊。我连夜赶到清河,我们找了一个咖啡厅,他看着我,挺平静的说:“今天我们发标了,硬件标。”“啊?是吗?那我明天该去买标书了。”“给你省点钱吧,这标书你们公司不用买了。”“什么?为什么?”我确实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这次招标你们公司被排除出去了。”他依然很平静,我狂晕,“为什么?”“软件方面市里面有人打招呼,很可能用南方资讯,他们不做硬件标,但是声称如果你们公司做硬件你们肯定合作不好。”这家公司我十分了解,和我们一样是入围厂商,如果按照这种模式,我们是软件、硬件全部失掉,太过分了。这太过分了。我一时目瞪口呆,他依然平静,看着我说:“有些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这话似曾相识,永丽也说过。“那我们就彻底没戏了?”“只要你们不招惹硬件这标,那可说不定。”我更加糊涂,软件内定了,硬件我们不参与,那我们是连残羹剩汁都没有了,还有什么说不定。其实,后来当我清楚内幕的时候,我不得不佩服那家硬件厂商的操作手段,高,实在是高。可能很多朋友还没有看出来其中的端倪,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也是相当有难度的,“我想知道我下步该怎么办?”“以静制动。”原话就是这样,应该说贺工虽然是搞技术的,但是他却成了我销售生涯的第一个老师,“硬件投资比较大,但是利润也不高,你们犯不上去抢那个项目。”他喝了口水,“更不要到处找人,询问为什么没有邀请你们参标。”云里雾里,这是我当时的感觉,一直到我们分开,我还是没有搞明白这中间的情况。
回到酒店,我给行业线的几个负责人打电话,大家意见众多,其中就不乏一定要找人问清楚之类的建议,但是毕竟这些只是建议,而站在销售第一线的是我,是我去面对客户,我该怎么办???那天,我再次尝到了失眠的滋味。。。
第二天早上,我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到市政府的门口,在门口登记的时候,我犹豫了。我去干什么?质问为什么没有给我们发标?还是询问没有发标的原因。我应该不应该听贺工的?如果不去,我该如何向公司交代,在门口徘徊了好几圈,门口警卫的眼神估计一直在我身上,我大脑开始不停的运转,大冬天的脑门上全都是汗,去?还是不去?我该怎么办?
那天在市政府门口应该足足转了一个小时,最后我决定掷钱币,很搞笑吧。但是当时确实是这么决定的,那块钱币我到现在还留着,不管走过多少路,它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第一次掷钱币的结果是不去,我不太心甘,告诉自己,再来一次。其结果还是不去,算了,既然已经这样了,回去吧。回去酒店,一路上我心不在焉,脑子里面很乱,现在仔细回头想想,当时去了,最大的可能就是从局长问到主任,为什么没有给我们发标,因为我们的商务关系在决策层一直停留在表面,所以不能有多少实质的进展,接下来就可能落一个“四处告状”的罪名,这情况在后来的其他项目中我就亲身体验过,更重要的就是失去了贺工的信任。
我要面对的下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向公司交代,那时候我还不懂得编故事,其实做销售是需要会编故事的,因为你要周旋于自己的领导和客户之间,但是有很多时候,实际的工作进展与公司条例会引起冲突,比如你还是初级销售人员时,请客户要给自己的领导打个电话,请示一下。相信公司财务条例比较严格的销售人员都经历过这种情况,这就需要你给自己的领导讲故事了。
现在虽然能将个中缘由娓娓道来,那时候的我可是不懂得该如何讲故事的。想来思去,我决定采取发邮件的方式,把情况大体写了写,基本上还是昨天贺工告诉我的情况,我没有具体写是谁告诉我的,让看邮件的人感觉好像来之于其他渠道得到的消息,没有办法,就这样翻来覆去一封邮件写了一个多小时。
那时,我没有想到永丽,其实现在回头想想,如果当时她或者通过她父亲的某些关系介入的话,那能实现峰回路转,“拼关系”已经成了很多项目竞标时的一个主题。严格来讲,我那时不能算一个合格的销售,在面对那种局面下,我最先想到的不是解决问题,如何化解危机,而是如何对公司交代,这不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的思维模式。
从销售的角度来看,即使定标的项目依然有翻盘的可能,哪怕这个项目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如果你懂得“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就可能反败为胜。这就是商场,这就是刀锋剑影。
到下午的时候,陆续有人回邮件,有直接在邮件里对我工作极力抨击的,确实,销售看的不是过程,是结果,看的不是前因,是后果,不管你接手时候情况如何,不管你做的如何,但是只要你做了,结果出来了,那么这结果就决定周边人对你的评价,那段时间,应该有3个多月吧。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去接触客户方面的人员,我们公司在当地的客户关系还属于比较空白的状态,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客户网络,公司的代理商虽然有些关系,但是行业距离太大,可复用的成分太少,唯一能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就是我们是中央部门的入围厂商。
送过东西,被人拒收,摸到用户家里,被驱逐出境。现在回头去看看,当时可算是机关算尽,黔驴技穷了。所以说,在面对终端客户的时候,刚开始是很不容易的,这个阶段也是最艰难的,有很多偶然的因素可能出现,因为这个时候你控制项目的能力很弱,如果恰好对手也很强,而你又缺少一个整体的关系网支撑,那你的处境将会是相当相当的困难。同时由于你是新人,和公司的彼此信任度还在磨合期,在费用等等各方面都很难争取到支持。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的销售费用也是相当的有限,忘记了是多少,记忆中好像是每个月2K,好在当时手里面可周转的资金比较多,原因是来之其他方面的一些收入,而这些收入就来之于和永丽公司旗下的代理商的合作。
那段时间省城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进入一个爆发期,这和当时国家整体经济形态好转有很大的关系。完全是卖方市场,而且货源难求。大家都知道,长江以南,很多地方的笔记本都来源于BJ某大型市场,而永丽公司所能供应的一些品牌的笔记本居然能比从BJ批量进价还要便宜很多,我印象中低了20%左右,质量也是很有保证的。某天佳乐(在前文提到过)找到我,说想从永丽公司进一批笔记本,因为那段时间一直和佳乐混在一起,我也不太好意思拒绝。
告诉永丽以后,她让我直接把佳乐需要笔记本的品牌、型号、数量告诉她,一天后,她告诉了我价格,而且告诉我,这个价格是比给其他代理商的价格还要低出10%,我可以加上10%给佳乐。拿到价格,我倒是没有犹豫,直接按加10%的价格上给了佳乐,佳乐第二天就把全款打到我的账户里面,那天查询账户的时候,我感觉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也是我截至到那天见过的最大数目的一笔钱,我仔细数后边的零,数了好几遍。
交易进展的很愉快,一天吃饭的时候,佳乐给了我一张卡和信封,告诉我密码在信封里面,说很感谢我帮他那么大忙,我当时觉得挺愧疚,因为我已经拿了个10%,所以一再推脱,那是真心的推脱。虽然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但是我想也超不过那个10%,佳乐十分感动,说“兄弟,你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如果你看得起我,这算是你认我这哥哥,我的见面礼。如果你看不起我,随便把这个扔到大街上。”话说到这个份上,也没有什么好讲了,接下来是觥筹交错,你来我往,哥哥、弟弟的好不亲热。那样子真是到了如果谁敢和我这兄弟过不去,那就是跟我过不去的境界。如果没有后来的事情,也许这就挺完美的,可惜生活往往不完美。
听说佳乐后来去了南方,到那边重新白手起家,现在又在另一个行业打拼的可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