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理念的冲突再起
作者:筱苇斗星    更新:2022-01-04 06:25
  闲暇的周末两天,孙晗和张岚各有精彩过后,依然要面临周一紧张的工作。
  2020年12月,成都的研学公司里。
  新一周的周会又开始了。自从公司的队伍逐渐壮大后,这周会也从最初的全员参加,走向了固定的几个人小范围之间的碰头会。
  碰头会的一开始,张总便微笑着又夸起了新入职的顾问徐博士。
  “徐博士也入职也有几天了,时间虽然短,也跟姚总和我,提了不少好的建议呢。一会大家还是先说说各自的情况,包括之前咱们在学期中研学项目复盘会上的那些总结,都可以再说说的,咱们请徐博士也帮忙给把把关,多提提。”
  郑老师抢先接上了话。“是啊是啊,张总说的太对了,我之前也跟徐博士有交流过几次了,咱们徐博士真的是专业素养非常的高啊,我也又做老师、又做研学的,挺多年了,也不得不佩服徐博士的战略眼光和大局观。”
  顿了顿,郑老师自顾自的又继续讲了下去。“那个,我这边其实也没什么太多情况,近期都是有条不紊在做着产品的更新和筹备期的各种工作,同时我们内部的培训也在做着,也算是借助现在不太忙的时候,好好提升下内在吧。”
  张总看向了孙晗,“孙老师你那边情况怎么样呢?”
  听到郑老师竟然主动提起来他在做着内部培训工作,孙晗心里就打了个问号,像之前做研学执行时,明明是他力主不需要进行培训的,现在又表现出了积极的姿态,估计是不是张总、郑老师、徐博士之间有商量到什么呢。
  不过培训的事,反正也是孙晗一直坚持的,之前跟徐博士也沟通过,也得到了支持,这点倒是毋庸置疑。
  听到张总把话题抛给了自己,孙晗也马上回复着。“最近都属于筹备期,所以我们的重点工作也是产品模块化的研发建设,当然了,内部培训,也是我们一直所坚持着的。关于培训这点,其实我在之前的复盘会上已经提过了,既然现在大家都支持,也就不算是问题了。我也跟徐博士有过沟通的,其他方面,暂时没有什么问题。”
  听到孙晗和郑老师两个人都是类似的说法,姚总又看向了徐博士。“徐博士,你也跟两位老师都聊过了,包括咱们整体的运营流程,这些环节你也都了解了,你觉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姚总、张总,运营环节呢,我跟两位老师都聊过了,我暂时是有两个地方不太认同,其中一个算是共有的,另一个呢主要是孙老师这边了,我想分别跟大家聊聊看。”
  徐博士继续说了下去。“我先说共有的吧。之前都是做课程内容研发的人,也要参与做执行,这一点我有些不同意见。简单来说,我觉得应该专人做专事。做课程的应该重点在内容端,做执行的其实也要分开来看,比如授课类执行的,比如生活类执行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我个人建议,要结合咱们集团的优势背景。像授课类执行,最好直接启用学校里的主科目的老师,授课是他们的所长。而生活类执行,我建议最好是启用学校里的副科目的老师,实在人员不够,那么也可以对外招聘临时工。”
  听到这里,姚总首先提了疑问。“那徐博士的意思是,咱们内部做课程的人,都不需要参与执行期间了吗?”
  “姚总,我建议,至少他们不要再做授课类的执行,毕竟他们不具备校本课程老师的执业背景,在经过培训的前提下,也许可以适当考虑做生活类的执行。”
  孙晗本想针对这个问题,马上进一步沟通,刚一开口却被张总挡了回去。“孙老师,你稍等一下哈,咱们还是先听徐博士说完吧。”
  “另一点呢,是我跟孙老师沟通时,听到孙老师说,她要求做课程的人和做市场的人,都要进行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这个步骤,我说的直接点啊,孙老师你别介意,我觉得这没有必要做重复性的工作吧。”
  姚总不置可否的样子,却转向了郑老师。“郑老师,你那边有这个情况吗?你是做课程的人来做这个,还是让跑市场的人去做呢?”
  郑老师连忙笑着回复:“我这边情况可能跟孙老师还不太一样,我们更多是针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更新,暂时没遇到过完全从0开始的研发,所以这个步骤,对我们来说,不是必要的。不过呢,我也比较支持徐博士的观点,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去做就可以了,没必要两类人员同事都做同一件事吧。你说呢,孙老师?”
  孙晗微微皱了下眉头,“那天跟徐博士聊的时候,时间原因,没有展开去说,可能有些不清晰的地方吧,我解释一下。我之所以要求做课程的和做市场的,同时去做这件事,是因为职能不同,侧重点不同。比如做课程的会去比对产品内容、亮点的提炼,而做市场的更看重客户反馈、尤其是种种数据,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是重复性工作,而是同一个团队里不同职能人员之间的一些联合协作,最终得出一个更完善的结果。”
  姚总马上又开始笑着打起了太极。“哎呀,你们都是有各自的道理啦,这个我倒觉得不是问题,这是团队内部的事,孙老师还是你来主要负责就行了。当然了,也很感谢徐博士提出来,多个建议、多个方向嘛,大家还能多延展着思考下。”
  张总也笑着打岔,“是啊,姚总说的是,谢谢徐博士的建议还是,孙老师啊,你自己把握就行了。那徐博士,你觉得还有其他要改善的情况吗?”
  不等徐博士回复,孙晗插了句话。“不好意思啊张总,刚才徐博士说了两点,针对另一点,我也想再继续跟大家聊聊看。”
  徐博士倒是很坦然的样子,“哦哦,好哒,那还是先请孙老师继续聊啦。”
  “首先,我觉得徐博士提到由主科或副科的任课老师做执行,我个人认为这属于理想情况,这关联到调动学区去配合、尤其是要调动那么多的老师都要去配合,一个是能否实现,一个还有配合程度。这个话题太大了,甚至也许要请姚总出面,逐一去跟每一个学区去商定,才能有所推进,而这种推进,也不是一两周内迅速能解决的,所以我觉得,是不是我们也要更考虑一下非理想状态下的或者说是更多考虑常态的解决办法呢。”
  孙晗继续说了下去,“如果是常态,我个人还是建议几乎全员上阵,比如做课程的,为什么不能当授课类老师呢,研学或营会里的授课,并非课堂的讲解,我们课程内容的研发更多是启发性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老师是辅助力,并不是一连串不停的要去讲课。作为最熟悉课程内容的人,我们也经历过执行期的检验了,我认为大家是具备这种能力的。”
  “再有,徐博士的担心,我可以理解,所以我认为如果是几乎全员上阵,那么比如做市场的、做后勤的人员,当然就可以经过培训后,去辅助做生活类的执行。他们如果做授课类,那的确不太合适了就。在人员不够的前提下,也需要对外招聘临时人员,当然了,执行前都是要经历培训的。”
  “徐博士提到的发挥集团优势,调动老师,我绝对不是反对,这个肯定是最佳状态的,但是需要一些时间去对接、去磨合,就比如说我们1月就要做寒假项目了,现在已经12月了,这样的时间周期,就未必行得通、未必来得及。至于尝试去做,我个人绝对是支持的。这方面也希望请姚总再评估一下啦。”
  不等姚总发话,徐博士也抢先开了口。“首先谢谢孙老师的介绍。刚才姚总既然说那一点是团队内部问题,那我就不过多纠结了哈,原来我说的也只是建议,听或不听,当然还是请孙老师自己判断一下。”
  “但是另一点,虽然孙老师也解释了很多背景情况和可行性,但我还是有些不同意见的。我是觉得,这不属于能否努力去协调的问题,这个应该属于必须完成、必须可行的问题。难道我们放着集团的优势,不去使用吗?集团的优势就是自有学生生源,也自带老师资源,也就是咱们有现成的客户,也有现成的人力配备啊,老师们的发动,我感觉是必须达成的。我觉得孙老师可能是对这件事的本质,没有想清楚。姚总、张总,你们说呢?”
  这皮球抛给了姚总,姚总却略带了些尴尬。倒还是张总先回了话,不过张总却转向了孙晗。“哎呀,孙老师啊,咱们话也别太尖锐了哈,是吧,大家都是互相提建议嘛,都是为了公司好。徐博士肯定说的是最佳状态的,具体能否实现,等会后吧,咱们再商量商量。”
  姚总也笑着继续,“是啊是啊,不过我觉得这样非常好啊,大家都畅所欲言,建议一定要多提,公司才能成长进步嘛。”
  会后,眼见着姚总、张总、徐博士三个人进了姚总的办公室里,不多时,又出来喊上了郑老师,却一直没再出来喊上孙晗。正巧团队里负责课程的马老师来找,沟通着工作,孙晗总算暂时来不及考虑眼前这差异化的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