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肉食者
作者:七月新番 更新:2022-01-04 00:34
,最快更新新书 !
(家里临时有急事,耽搁了点时间)
入宫小半年,阴丽华已经从被人伺候的豪家淑女,适应了伺候人的贱婢生活。
黄皇室主也没惯着她,虽然不似掖庭时那般要日夜劳苦洗涤缝补,但也从端虎子,倒盂缸的低级奴婢开始,渐渐升到了双手不必持重物,侍候在旁的高级侍女——毕竟黄皇室主生长于南阳新都,能与她说家乡话,还受过教育能谈《孝经》的女子不多。
这还是阴丽华第一次见到黄皇室主动怒,却是因为来自寿成室的中黄门,他们奉皇帝之命,希望王嬿能在皇帝大婚之际,作为女儿,在百官露个面,给皇帝贺喜……
“功脩公、功建公、睦脩任、睦逮任等是日皆会为陛下道喜,陛下希望,黄皇室主亦能如此。”
那四人便是王莽的庶子庶女,他们本期盼进了常安能得到权贵,可来了之后大概也发现,皇帝对皇室宗亲管得实在是太严苛了,还不如在新都时自在快活,可新都也再也回不去,都被那该死的刘伯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王嬿不太高兴:“彼是彼,我是我,焉能一概而论?”
对父亲要再立皇后一事,王嬿心绪是十分复杂的,母亲下葬才两年,便急着续立皇后,她多少有些不满。
王莽从来便不是一个好色之人,他的大欲都在改变天下,完成他梦想的“三代之治”上,做新都侯时与几个侍女生了两对庶子庶女,当了皇帝后竟连嫔妃都不立,就只有老皇后一人相伴。
虽然王嬿听人说,父亲与母亲身边的女婢原碧有染,而她兄长、废太子王临也与原碧私通,事后被杀灭口以杜绝丑闻外传。
就算这是真的,相比于汉时的皇帝、诸侯王们动辄几十、数百的后宫名额,王莽的宫廷生活便显得无比单调乏味。
可这一次除了要迎娶皇后杜陵史氏外,宫中还博采常安乡里淑女,安排了一百二十名嫔妃之位。
这亦非王莽心大到想在毁灭前来一次做鬼也风流,而是张邯等人以阴阳符命之说胡编乱造,认为王莽应该继立民母,以镇长乐金人之梦,而后再效仿传说中黄帝“以百二十女致神仙”。也不想想,王莽这身体,还遭得住百二女子么?
迷信还不止于此,你成婚就成婚,竟还不放过死人。王莽令人将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的园门罘罳毁坏,以墨色污染周垣。这就让黄皇室主颇为不满,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轮到她那早死丈夫汉平帝的康陵了?
凡此种种,都让黄皇室主表现得颇为冷漠,抚着身上好似永远不脱下的孝服:“吾母丧三年之未尽,只怕不能如陛下之愿了。”
虽然在第五伦口中,王莽是个“好人”,因为至少对待他还算不赖。
但在王莽的亲女儿王嬿眼中,他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没当好一位丈夫、父亲!
“欲为圣王,实则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事无成!”
……
“女生向外。”
从中黄门王业口中得知,他仅存的嫡女拒绝出席婚宴,王莽却没有恼怒,只是叹了一口气。
欲为圣贤,自然要放弃一些寻常人的东西,在逼迫误杀奴婢的儿子自杀时,王莽已经做好这种觉悟了。
他近来消瘦了不少,因为随着前线的大司空开始向南进军,王莽面上镇定,实则对此颇为忧懑,毕竟一位位在朝堂上吹嘘的将军,却在一次次战争中一败涂地,十多年了,仔细数数,王莽自从王邑杀翟义、严尤破下句丽后,外战也好,内战也罢,朝廷的胜仗就寥寥无几——直到第五伦的黄河大捷。
于是王莽越发勤政,为了弥补自己在军事上的不足,甚至熬夜看兵书,疲倦时就凭几而寐,不复就枕席矣。
最近频繁出入温室殿的有二人,一个是大司马董忠,所报多是第五伦练兵事宜及军务。
大司马董忠报得,第五伦已经准备好五月二十五日出征,这支军队,从衣甲粮秣,再到牛马驮畜,加上士卒们的鞋履蓑衣等物,一共要花费一万万六千万钱。
又考虑到第五伦带着八百军士从魏地远来,王莽觉得,还是要给予他们一些犒赏。
王莽自始建国起改革币制后就规定,自王侯之下不准持有黄金,却又收天下之金入于府库,以作为朝廷发行大面额铜币的依凭,如此只要官府需要,就能制作“大布黄千”等币以一当千。
虽然改制的结果事与愿违,将天下币制搅乱,但各州郡的黄金确实收上来不少,禁中黄金万斤(汉斤)为一匮,尚有六十匮,而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等处各有数匮。至于长乐御府、中御府及都内、平准帑藏钱、帛、珠玉财物也还有剩余。
这些财物是十余年五均六筦中央穷地方之奉所得,轻易不动用,直到大司空王邑出征,王莽才被迫取用部分。如今又让人按照每位来自魏地的士吏赐四千钱的标准,再拨四千万,三千二百予士卒,剩下八百万钱,则给第五伦麾下官吏。
至于第五伦本人?北阙甲第那套大房子还不够么?
虽然王莽的制钱已在关东几成废物,但在关中仍坚持要百姓使用,给军队的犒赏,给官吏的俸禄仍是此物,贬值之后,只聊胜于无,出了关后,持千钱竟买不到一石粮食,带在身上徒增加负担罢了。第五伦麾下有人还开玩笑说,不如将钱串起来挂在衣裳外,就当是甲了。
但在上报时,自然变成了:“维新公及士卒喜不胜收,拜谢陛下厚赐!”
而另一位时常向王莽禀报的,便是筹备婚礼事宜的大长秋张邯。
“陛下所赐杜陵史氏聘礼,不应比前汉少。”
这是张邯的建议,毕竟这趟立后,便是王莽为了示天下人自己安然,还有心思续弦而为之,得叫常安、关中百姓觉得,一切仍在皇帝掌控之中,排场当然不能落下。
“汉惠帝纳皇后张氏的旧例,彩礼就有黄金二万斤。”张邯有眼色,听说黄皇室主拒绝出席婚庆,没提汉平帝聘后时的事。
王莽想了想后:“便按照吉数,加为两万五千斤。”
这就相当于两亿五千万钱了,考虑到黄金不变而铜钱贬值,只怕还更多。
平素在宫里怎么省吃俭用长裙改短裙,这场大婚是为了冲喜,振奋人心而为,怎么能让人看出王朝末相来呢?还是得办,且要大操大办!
“昔日孝平聘吾女为后,彩钱两万万,予只收了四千万。”
王莽还指望,自己的“丈人行”史氏收到暗示后,能发扬自己当年的作风,只拿零头,退回大钱,如今方能给朝廷省一点。
但无论如何,这场大婚的用钱,都远超为了挽救新室灭亡派出的大军花费。
当然,这其中一部分钱,王莽是专门拿出来“做好事”的。
“入夏以来,惟民困乏,虽开诸仓以赈赡之,犹恐未足,值此新室大喜之时,于常安诸城门处置粥棚,出上林所畜牺牲,赐黔首每里五石米,一彘一羊,以使关中大酺五日!”
但在此期间,王莽却听一个嘴碎的小黄门说,陛下的大酺已经宣布下去了,然而城内外依然饥馑,百姓不庆。
王莽遂召来负责此事的中黄门王业,质问于他,王业却令人持着市上所买的梁饭肉羹进奉:“陛下,此乃虚妄之言,自陛下诏令下达后,不论城内外,皆食此物!关中人均与天子同贺!”
王莽上一次出宫,还是探望刘歆,至于出城,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
他没有深究,以为当真如此,也希望当真如此!这样一来,匆匆续弦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作为心怀天下的圣天子,王莽的恩赐当然不会仅限于京城户口的众人,连流民也要关心。
“城外的流民呢,亦有衣褐吃食?”
中黄门王业请皇帝放心,如今朝廷上下齐心协力,在为皇帝尽力。
“虽无肉糜,然皆食黄粥,饱暖终日,咸颂陛下之仁也!”
……
外头的情形究竟如何,若是王莽有心,若是王莽决定不再自我欺骗,只需在不知会官吏们的情况下,忽然起驾出宫,亲自走在泥土中、里巷内,一看便知真假。
王之蔽甚矣,这些情形他看不到听不见,但近日奉第五伦之命,多次在常安附近熟悉路线的张鱼、朱弟却看得一清二楚。
这二人当年是第五伦在家族的小煤窑附近捡到的孤儿,或是被父母抛弃,或在泾水闹灾时离散,如今都长成了弱冠少年。
张鱼晒得黑似炭头,他常年跟着第五伦在外跑,去过新秦中,到过魏地,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见识广博,且开得一手好车,为人机敏。
而朱弟则略白些,他年纪稍小,这些年被留在临渠乡,安插在义学里,和一群第一到第八的孩子一起上学,是为数不多的外姓人,却也最为刻苦好学。在学了数术后,朱弟常协助第四咸算账,往来临渠乡与常安,对本地十分熟悉。
二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仍以兄弟相称。
数日往来后,他们见得最多的,便是百姓们饥饿的面孔。
渭桥以北是一个又一个杂乱的难民营,扎根在里闾和农田间,犹如大地上开满了污秽的花。
自然的暴君,去年数次摇撼关东百姓的生命线,旱灾渴死了他们的麦子,蝗虫吃了他们的粟米,冰雹打死了他们的豆子,最后的希望又随着一棵棵垂毙的秋苗枯焦,把他们赶上死亡的路途,只能一头扎入关内。虽然函谷关拦在大道上,但可以翻越山岭走鸟道,纵然不慎失足摔死,也比在故乡活活饿死强。
这群人被安置在渭水、泾水之间的土地上,其中的青壮,已经加入了王邑、第五伦的军队,只希望讨一口饭吃。
但老弱妇孺,则被留在这苟延残喘。
虽然渭水三桥有射声营看管,但还是有不少人泅水,流落到渭南,晃荡在常安附近。
有力气的做了群盗打家劫舍,使得商旅都得全副武装赶路。
没气力的,就成了乞丐。张鱼、朱弟押送煤车行在道上,常常会突然被消瘦的老人、虚弱的妇女和儿童围住。他们跪在地上,匍匐着,磕着头,同时凄声呼喊:“可怜可怜!”
恳求的不止是食物,还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瘦巴巴的孩子买走——王莽虽然死咬王田制不松口,但对私属法,却已经放开了限制,准许奴隶买卖恢复。
这些孩子本该是最漂亮可爱的年纪,杏仁一样的眼珠闪动着机灵的光芒。但现在却变得干瘦,萎缩得就像稻草人似的,唯独头显得很大。饥饿使得他们腹部肿胀,关中干燥的气候让他们的皮肤干裂,声音枯竭,只能发出乞讨食物的微弱哀鸣。
“兄长,看到彼辈,就仿若看到我你我当年。”
朱弟心存不忍,他每次出来,都会带好几个孩子回去,为此没少挨第四咸痛骂。
本以为这已是极惨,但张鱼却摇着头,告诉他,自己在寿良,见过更凄凉的场景:“有流民的,又何止是关中?”
张鱼曾见过,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婴儿和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外出讨饭,艰难的长途跋涉使她们非常疲倦,母亲坐在地上照料婴儿,叫两个大一些的孩子去一个里闾寻找食物,等到两个孩子空手回来,母亲已经死了,婴儿却还在吸吮她的**;有一对父母杀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然后上吊自杀,因为他们宁愿这样做,也不愿再听到孩子乞求食物的哭叫声。
至于易子而食,亦是时常见到。
“直到第五公入主寿良,收拢流民,从魏地调拨粮食,从豪强处要求捐粮,这才缓解了饥荒。”
张鱼说起那段时光就颇为振奋:“然后让流民作为佃农,去替分到地的士卒耕作田地,收四成租子,壮勇者则入行伍为新卒,给口饭吃,这才稍稍缓解了寿良之难。”
“是第五公给了他们活路。”
但天下流民太多了,流入寿良郡得到救助的,只是九牛一毛,若是再多点,以第五伦手头那点有限的财力和粮食,也于事无补。
而这新室朝廷,又是如何赈灾的呢?
皇帝宣布大婚期间,要赐给常安左近,每个里五石粮食,一头猪一头羊,但据朱弟了解,至少他们询问的里,通常只收到一石米,半扇肉,其余的都哪去了?
这时候便是一层层向上推诿,都诉苦说自己分到时就这么多,最后若追溯到高级官吏,他们肯定没好气地说:“粮食和猪羊,都被陛下送去鸿门劳军了!怪维新公去!”
好家伙,几千头猪羊和无数米粮就此奇怪蒸发,倒是各级新室官吏家里肉香阵阵,出门都打着饱嗝。
皇帝这次是真拿出猪羊来给常安人发好处,但一头猪从最高层发下去,抵达百姓手里,还能剩一根猪毛就不错了!
普通民众抱怨下也就算了,虽然面有菜色,但尚有余粮。
可对城外饥肠辘辘,就指望皇帝大喜混口吃食的流民,所谓的“黄粥”也一点没分下来,反而有官府的大夫、谒者一本正经地出来,教民煮草木为酪……
据说这是某位号称炼制一丸,食之数日不饿的军中理正所创,煮出来的“酪“其实就是草木和黏土的混合,真没说谎,吃进肚子里确实能饱,还有点胀。
“只怕没多久,这城外的流民,就要十亡七八。”张鱼摇着头,这其中不少人,便是鸿门大营处壮丁们的家眷。
“若是义仓中的粮食再多些就好了。”
朱弟看着众人可怜,但临渠乡也被朝廷出征调了粮食,而义仓里存粮虽多,却是为了做大事,轻易不得动用。
过去朱弟不知第五伦屯那么多粮作甚?而近日,却已然知晓。
入城一趟后,拉煤球的车停在了城门口,守门的官吏只随便看看便放行——都被第四咸打点好了。王莽没精力反腐后,朝廷贪污受贿之风日盛。
“临渠乡的煤球生意一直不错,虽是夏日,但城中百姓烹煮亦要用到。”
他们从不同城门进入,再从不同城门出去,其中许多辆会途经北阙甲第,而这亦是第五伦的计划,二十四日,乘着大婚前夕的热闹,第五霸将籍此脱身!
但就在张鱼等人最后一次在这条路上试验踩点时,两个意外的消息,也被大司马董忠,传递给了第五伦。
“昨日,五威司命、统睦侯陈崇不慎坠马,摔断了腿,陛下虽然不愠,然见陈崇受伤为真,遂改由司命将军孔仁,担任监军!”
“这一招,我熟悉。”第五伦冷笑,不就是当年他回避做吞胡将军前哨的招数么?
至于第二件,亦让人惊愕。
“陇右天水、安定等郡,声称有羌胡入寇,烽火望于回中道,恐危关中,故征兵不得不就地抵御,到不了常安了!”
……
PS:第二章在18:00。
(家里临时有急事,耽搁了点时间)
入宫小半年,阴丽华已经从被人伺候的豪家淑女,适应了伺候人的贱婢生活。
黄皇室主也没惯着她,虽然不似掖庭时那般要日夜劳苦洗涤缝补,但也从端虎子,倒盂缸的低级奴婢开始,渐渐升到了双手不必持重物,侍候在旁的高级侍女——毕竟黄皇室主生长于南阳新都,能与她说家乡话,还受过教育能谈《孝经》的女子不多。
这还是阴丽华第一次见到黄皇室主动怒,却是因为来自寿成室的中黄门,他们奉皇帝之命,希望王嬿能在皇帝大婚之际,作为女儿,在百官露个面,给皇帝贺喜……
“功脩公、功建公、睦脩任、睦逮任等是日皆会为陛下道喜,陛下希望,黄皇室主亦能如此。”
那四人便是王莽的庶子庶女,他们本期盼进了常安能得到权贵,可来了之后大概也发现,皇帝对皇室宗亲管得实在是太严苛了,还不如在新都时自在快活,可新都也再也回不去,都被那该死的刘伯升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王嬿不太高兴:“彼是彼,我是我,焉能一概而论?”
对父亲要再立皇后一事,王嬿心绪是十分复杂的,母亲下葬才两年,便急着续立皇后,她多少有些不满。
王莽从来便不是一个好色之人,他的大欲都在改变天下,完成他梦想的“三代之治”上,做新都侯时与几个侍女生了两对庶子庶女,当了皇帝后竟连嫔妃都不立,就只有老皇后一人相伴。
虽然王嬿听人说,父亲与母亲身边的女婢原碧有染,而她兄长、废太子王临也与原碧私通,事后被杀灭口以杜绝丑闻外传。
就算这是真的,相比于汉时的皇帝、诸侯王们动辄几十、数百的后宫名额,王莽的宫廷生活便显得无比单调乏味。
可这一次除了要迎娶皇后杜陵史氏外,宫中还博采常安乡里淑女,安排了一百二十名嫔妃之位。
这亦非王莽心大到想在毁灭前来一次做鬼也风流,而是张邯等人以阴阳符命之说胡编乱造,认为王莽应该继立民母,以镇长乐金人之梦,而后再效仿传说中黄帝“以百二十女致神仙”。也不想想,王莽这身体,还遭得住百二女子么?
迷信还不止于此,你成婚就成婚,竟还不放过死人。王莽令人将汉元帝渭陵、汉成帝延陵的园门罘罳毁坏,以墨色污染周垣。这就让黄皇室主颇为不满,接下来,是不是就要轮到她那早死丈夫汉平帝的康陵了?
凡此种种,都让黄皇室主表现得颇为冷漠,抚着身上好似永远不脱下的孝服:“吾母丧三年之未尽,只怕不能如陛下之愿了。”
虽然在第五伦口中,王莽是个“好人”,因为至少对待他还算不赖。
但在王莽的亲女儿王嬿眼中,他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没当好一位丈夫、父亲!
“欲为圣王,实则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事无成!”
……
“女生向外。”
从中黄门王业口中得知,他仅存的嫡女拒绝出席婚宴,王莽却没有恼怒,只是叹了一口气。
欲为圣贤,自然要放弃一些寻常人的东西,在逼迫误杀奴婢的儿子自杀时,王莽已经做好这种觉悟了。
他近来消瘦了不少,因为随着前线的大司空开始向南进军,王莽面上镇定,实则对此颇为忧懑,毕竟一位位在朝堂上吹嘘的将军,却在一次次战争中一败涂地,十多年了,仔细数数,王莽自从王邑杀翟义、严尤破下句丽后,外战也好,内战也罢,朝廷的胜仗就寥寥无几——直到第五伦的黄河大捷。
于是王莽越发勤政,为了弥补自己在军事上的不足,甚至熬夜看兵书,疲倦时就凭几而寐,不复就枕席矣。
最近频繁出入温室殿的有二人,一个是大司马董忠,所报多是第五伦练兵事宜及军务。
大司马董忠报得,第五伦已经准备好五月二十五日出征,这支军队,从衣甲粮秣,再到牛马驮畜,加上士卒们的鞋履蓑衣等物,一共要花费一万万六千万钱。
又考虑到第五伦带着八百军士从魏地远来,王莽觉得,还是要给予他们一些犒赏。
王莽自始建国起改革币制后就规定,自王侯之下不准持有黄金,却又收天下之金入于府库,以作为朝廷发行大面额铜币的依凭,如此只要官府需要,就能制作“大布黄千”等币以一当千。
虽然改制的结果事与愿违,将天下币制搅乱,但各州郡的黄金确实收上来不少,禁中黄金万斤(汉斤)为一匮,尚有六十匮,而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等处各有数匮。至于长乐御府、中御府及都内、平准帑藏钱、帛、珠玉财物也还有剩余。
这些财物是十余年五均六筦中央穷地方之奉所得,轻易不动用,直到大司空王邑出征,王莽才被迫取用部分。如今又让人按照每位来自魏地的士吏赐四千钱的标准,再拨四千万,三千二百予士卒,剩下八百万钱,则给第五伦麾下官吏。
至于第五伦本人?北阙甲第那套大房子还不够么?
虽然王莽的制钱已在关东几成废物,但在关中仍坚持要百姓使用,给军队的犒赏,给官吏的俸禄仍是此物,贬值之后,只聊胜于无,出了关后,持千钱竟买不到一石粮食,带在身上徒增加负担罢了。第五伦麾下有人还开玩笑说,不如将钱串起来挂在衣裳外,就当是甲了。
但在上报时,自然变成了:“维新公及士卒喜不胜收,拜谢陛下厚赐!”
而另一位时常向王莽禀报的,便是筹备婚礼事宜的大长秋张邯。
“陛下所赐杜陵史氏聘礼,不应比前汉少。”
这是张邯的建议,毕竟这趟立后,便是王莽为了示天下人自己安然,还有心思续弦而为之,得叫常安、关中百姓觉得,一切仍在皇帝掌控之中,排场当然不能落下。
“汉惠帝纳皇后张氏的旧例,彩礼就有黄金二万斤。”张邯有眼色,听说黄皇室主拒绝出席婚庆,没提汉平帝聘后时的事。
王莽想了想后:“便按照吉数,加为两万五千斤。”
这就相当于两亿五千万钱了,考虑到黄金不变而铜钱贬值,只怕还更多。
平素在宫里怎么省吃俭用长裙改短裙,这场大婚是为了冲喜,振奋人心而为,怎么能让人看出王朝末相来呢?还是得办,且要大操大办!
“昔日孝平聘吾女为后,彩钱两万万,予只收了四千万。”
王莽还指望,自己的“丈人行”史氏收到暗示后,能发扬自己当年的作风,只拿零头,退回大钱,如今方能给朝廷省一点。
但无论如何,这场大婚的用钱,都远超为了挽救新室灭亡派出的大军花费。
当然,这其中一部分钱,王莽是专门拿出来“做好事”的。
“入夏以来,惟民困乏,虽开诸仓以赈赡之,犹恐未足,值此新室大喜之时,于常安诸城门处置粥棚,出上林所畜牺牲,赐黔首每里五石米,一彘一羊,以使关中大酺五日!”
但在此期间,王莽却听一个嘴碎的小黄门说,陛下的大酺已经宣布下去了,然而城内外依然饥馑,百姓不庆。
王莽遂召来负责此事的中黄门王业,质问于他,王业却令人持着市上所买的梁饭肉羹进奉:“陛下,此乃虚妄之言,自陛下诏令下达后,不论城内外,皆食此物!关中人均与天子同贺!”
王莽上一次出宫,还是探望刘歆,至于出城,已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
他没有深究,以为当真如此,也希望当真如此!这样一来,匆匆续弦的目的就达到了。
但作为心怀天下的圣天子,王莽的恩赐当然不会仅限于京城户口的众人,连流民也要关心。
“城外的流民呢,亦有衣褐吃食?”
中黄门王业请皇帝放心,如今朝廷上下齐心协力,在为皇帝尽力。
“虽无肉糜,然皆食黄粥,饱暖终日,咸颂陛下之仁也!”
……
外头的情形究竟如何,若是王莽有心,若是王莽决定不再自我欺骗,只需在不知会官吏们的情况下,忽然起驾出宫,亲自走在泥土中、里巷内,一看便知真假。
王之蔽甚矣,这些情形他看不到听不见,但近日奉第五伦之命,多次在常安附近熟悉路线的张鱼、朱弟却看得一清二楚。
这二人当年是第五伦在家族的小煤窑附近捡到的孤儿,或是被父母抛弃,或在泾水闹灾时离散,如今都长成了弱冠少年。
张鱼晒得黑似炭头,他常年跟着第五伦在外跑,去过新秦中,到过魏地,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见识广博,且开得一手好车,为人机敏。
而朱弟则略白些,他年纪稍小,这些年被留在临渠乡,安插在义学里,和一群第一到第八的孩子一起上学,是为数不多的外姓人,却也最为刻苦好学。在学了数术后,朱弟常协助第四咸算账,往来临渠乡与常安,对本地十分熟悉。
二人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仍以兄弟相称。
数日往来后,他们见得最多的,便是百姓们饥饿的面孔。
渭桥以北是一个又一个杂乱的难民营,扎根在里闾和农田间,犹如大地上开满了污秽的花。
自然的暴君,去年数次摇撼关东百姓的生命线,旱灾渴死了他们的麦子,蝗虫吃了他们的粟米,冰雹打死了他们的豆子,最后的希望又随着一棵棵垂毙的秋苗枯焦,把他们赶上死亡的路途,只能一头扎入关内。虽然函谷关拦在大道上,但可以翻越山岭走鸟道,纵然不慎失足摔死,也比在故乡活活饿死强。
这群人被安置在渭水、泾水之间的土地上,其中的青壮,已经加入了王邑、第五伦的军队,只希望讨一口饭吃。
但老弱妇孺,则被留在这苟延残喘。
虽然渭水三桥有射声营看管,但还是有不少人泅水,流落到渭南,晃荡在常安附近。
有力气的做了群盗打家劫舍,使得商旅都得全副武装赶路。
没气力的,就成了乞丐。张鱼、朱弟押送煤车行在道上,常常会突然被消瘦的老人、虚弱的妇女和儿童围住。他们跪在地上,匍匐着,磕着头,同时凄声呼喊:“可怜可怜!”
恳求的不止是食物,还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瘦巴巴的孩子买走——王莽虽然死咬王田制不松口,但对私属法,却已经放开了限制,准许奴隶买卖恢复。
这些孩子本该是最漂亮可爱的年纪,杏仁一样的眼珠闪动着机灵的光芒。但现在却变得干瘦,萎缩得就像稻草人似的,唯独头显得很大。饥饿使得他们腹部肿胀,关中干燥的气候让他们的皮肤干裂,声音枯竭,只能发出乞讨食物的微弱哀鸣。
“兄长,看到彼辈,就仿若看到我你我当年。”
朱弟心存不忍,他每次出来,都会带好几个孩子回去,为此没少挨第四咸痛骂。
本以为这已是极惨,但张鱼却摇着头,告诉他,自己在寿良,见过更凄凉的场景:“有流民的,又何止是关中?”
张鱼曾见过,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婴儿和两个大一点的孩子外出讨饭,艰难的长途跋涉使她们非常疲倦,母亲坐在地上照料婴儿,叫两个大一些的孩子去一个里闾寻找食物,等到两个孩子空手回来,母亲已经死了,婴儿却还在吸吮她的**;有一对父母杀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然后上吊自杀,因为他们宁愿这样做,也不愿再听到孩子乞求食物的哭叫声。
至于易子而食,亦是时常见到。
“直到第五公入主寿良,收拢流民,从魏地调拨粮食,从豪强处要求捐粮,这才缓解了饥荒。”
张鱼说起那段时光就颇为振奋:“然后让流民作为佃农,去替分到地的士卒耕作田地,收四成租子,壮勇者则入行伍为新卒,给口饭吃,这才稍稍缓解了寿良之难。”
“是第五公给了他们活路。”
但天下流民太多了,流入寿良郡得到救助的,只是九牛一毛,若是再多点,以第五伦手头那点有限的财力和粮食,也于事无补。
而这新室朝廷,又是如何赈灾的呢?
皇帝宣布大婚期间,要赐给常安左近,每个里五石粮食,一头猪一头羊,但据朱弟了解,至少他们询问的里,通常只收到一石米,半扇肉,其余的都哪去了?
这时候便是一层层向上推诿,都诉苦说自己分到时就这么多,最后若追溯到高级官吏,他们肯定没好气地说:“粮食和猪羊,都被陛下送去鸿门劳军了!怪维新公去!”
好家伙,几千头猪羊和无数米粮就此奇怪蒸发,倒是各级新室官吏家里肉香阵阵,出门都打着饱嗝。
皇帝这次是真拿出猪羊来给常安人发好处,但一头猪从最高层发下去,抵达百姓手里,还能剩一根猪毛就不错了!
普通民众抱怨下也就算了,虽然面有菜色,但尚有余粮。
可对城外饥肠辘辘,就指望皇帝大喜混口吃食的流民,所谓的“黄粥”也一点没分下来,反而有官府的大夫、谒者一本正经地出来,教民煮草木为酪……
据说这是某位号称炼制一丸,食之数日不饿的军中理正所创,煮出来的“酪“其实就是草木和黏土的混合,真没说谎,吃进肚子里确实能饱,还有点胀。
“只怕没多久,这城外的流民,就要十亡七八。”张鱼摇着头,这其中不少人,便是鸿门大营处壮丁们的家眷。
“若是义仓中的粮食再多些就好了。”
朱弟看着众人可怜,但临渠乡也被朝廷出征调了粮食,而义仓里存粮虽多,却是为了做大事,轻易不得动用。
过去朱弟不知第五伦屯那么多粮作甚?而近日,却已然知晓。
入城一趟后,拉煤球的车停在了城门口,守门的官吏只随便看看便放行——都被第四咸打点好了。王莽没精力反腐后,朝廷贪污受贿之风日盛。
“临渠乡的煤球生意一直不错,虽是夏日,但城中百姓烹煮亦要用到。”
他们从不同城门进入,再从不同城门出去,其中许多辆会途经北阙甲第,而这亦是第五伦的计划,二十四日,乘着大婚前夕的热闹,第五霸将籍此脱身!
但就在张鱼等人最后一次在这条路上试验踩点时,两个意外的消息,也被大司马董忠,传递给了第五伦。
“昨日,五威司命、统睦侯陈崇不慎坠马,摔断了腿,陛下虽然不愠,然见陈崇受伤为真,遂改由司命将军孔仁,担任监军!”
“这一招,我熟悉。”第五伦冷笑,不就是当年他回避做吞胡将军前哨的招数么?
至于第二件,亦让人惊愕。
“陇右天水、安定等郡,声称有羌胡入寇,烽火望于回中道,恐危关中,故征兵不得不就地抵御,到不了常安了!”
……
PS:第二章在18:00。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