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五十七章 胸怀大志
作者:闪烁 更新:2022-01-03 01:48
乔治的问题,也是布兰迪诺的问题。
收到cia送来的情报。布兰迪诺立即把杜奇威叫了过来。两人的观点完全一致,这是军情局故意放出来的消息,目的不是警告美国与英国,而是要让美国与英国有所准备,不要对后面发生的事情感到大惊小怪。按照杜奇威的建议,布兰迪诺让cia把这份“非常重要的情报”转交给了mi5。两人没有忽略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即英国当局在收到这份情报之后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对布兰迪诺与杜奇威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问题。
cia送来的不止一份情报,还有另外一份没有转交给mi5的情报,即几天前,军情局某重要人物去了马岛,并且在马岛呆了两天,回到阿根廷之后停留了半天,随后就起身返回共和国。
最初的时候,布兰迪诺认为这也是军情局在故弄玄虚。
幸好杜奇威没有这么大意,看完情报之后,他立即断定,这不是军情局故意放出来的消息,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报。
布兰迪诺可以不把任何人的意见放在眼里,却不会忽视杜奇威的观点。
要知道,20年来。除了极少数几个政治家之外,能够猜出共和国战略意图的美国人就只有杜奇威。更重要的是,杜奇威不是天生的政治家,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军人。能够拥有与政治家媲美的眼光,足以证明杜奇威的能耐。
按照杜奇威的建议,布兰迪诺当场就给cia打了电话,要求cia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没等多久,cia就送来了“更加详细的资料”。因为情报来源非常独特,只能肯定随同军情局大人物前往马岛的人员中,很有可能有几名地质学家,也就是说,军情局对马岛稀有金属矿藏非常感兴趣,至于具体情况,cia还在调查。
不需要更多的信息,这些就足够了。
这次,不需要杜奇威的帮助,布兰迪诺就能明白这条情报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布兰迪诺与杜奇威都有非常丰富的联想能力。
问题是,想来想去,两人也没有想出个名堂来。
共和国派雇佣兵帮助阿根廷夺取斯坦利机场,随后军情局的大人物就带着一批地质学家去了马岛、也许还带走了一些样品,紧接着军情局就用“不宣告”的方式告诉对手,共和国已经向战区派遣军事力量、宣示共和国不会让阿根廷战败,阿根廷当局也很积极,立即以再次向马岛增兵表示将紧随共和国的步伐前进。
这一切,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难道标准公司的勘探报告没有错,马岛上真有储量惊人的稀有金属矿藏?
虽然布兰迪诺与杜奇威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见解。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布兰迪诺看来,如果马岛真是“金库”,共和国完全没有理由“得寸进尺”。以他对王元庆的了解,在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马岛,而共和国又没有能力插手南大西洋,必须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国家需要调息休养等几大因素的影响下,肯定会采用“后发制人”的办法,绝不招摇过市。按照布兰迪诺的估计,以王元庆的能力,暗中帮助阿根廷取胜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当然,这样做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王元庆不能过早淡出共和国政坛,至少得在元首的位置上多呆几个月,从而对政治改革造成影响。问题是,如果马岛上面真的拥有值得让共和国派兵参战稀有金属矿藏,王元庆在元首府多住几个月对共和国造成的影响,肯定远远比不上另外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没有多大胜算的战争。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布兰迪诺还站在王元庆的立场上对局势做了分析。
凭借更加先进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形成理论。共和国的地质学家肯定利用西方国家公布的相关资料,对马岛进行了长期研究,并且认定马岛上有储量惊人的稀有金属矿藏。因为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所以王元庆没有片面听信地质学家的话,而是两手一起抓,一边让军情局等情报机构搜集更多的信息,一边加强对阿根廷的控制。随着调查深入,军情局陆续获得了一些相对可靠的信息,逐步证明了地质学家的判断。在此期间,王元庆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鼓动阿根廷的战争决心,最终在伦敦峰会上向塞隆做出承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显而易见了,利用向阿根廷出售军火的机会,王元庆先把裴承毅派了过去,帮助阿根廷整合国防军事力量,甚至帮助阿根廷策划收复马岛的军事行动。成功登陆马岛之后,军情局局长或者副局长亲自带地质学家去确认情况,结果让王元庆大失所望。地质学家的判断有误,马岛上根本没有值得打动干戈,甚至没有值得开采的稀有金属矿藏。问题是,共和国已经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贸然返回,就算阿根廷没有战败,也会与共和国分道扬镳;继续坚持,就算阿根廷打赢了,也得不到多少好处。毫无疑问,马岛成了鸡肋,为了丢下这块鸡肋,而且是名正言顺的丢下这块鸡肋,王元庆不得不亲手导演一出好戏,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对手把这块鸡肋当成宝贝,然后不顾一切的争夺。虽然共和国不会立即松手,但是只要美国与英国拼命,共和国就有松手的理由,而且是一个能够得到国际社会支持,能够让阿根廷心悦诚服的理由。
可以说,布兰迪诺坚信他的判断没有错。
让他如此坚定的原因只有一个:王元庆绝对是政治场上的最佳导演,由他导演的好戏已经让日本灰飞烟灭,让印度一蹶不振,让美国狼狈不堪,下一个目标就是英国,结果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虽然布兰迪诺很有主见,但是杜奇威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政客。
总统固执己见的时候,杜奇威也毫不让步。
在杜奇威看来,马岛确实是“金库”,共和国没有演习,而是采用了“欲盖弥彰”的伎俩。虽然如同美国无法在印度洋与南海与共和国对抗,无法在东南亚与南亚挑战共和国的霸权地位一样,共和国根本没有能力在南大西洋与美国对抗,也没有能力在拉美地区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共和国没有能力干预马岛冲突,改变马岛冲突的结果。原因很简单,马岛冲突只是一场冲突。从美国利益出发,绝不能让冲突发展成战争。受特殊地理因素的限制,马岛冲突是一场类似于东海战争的海上战斗,主要动用空军与海军争夺马岛的制空权与制海权,通过打击对方的军事力量,使对方丧失军事介入能力来取得胜利,交战双方都不会打击对方本土。在此情况下,共和国除了通过向阿根廷提供包括情报、装备、技术与人员在内的军事援助之外,还可以在“不宣告”的情况下,出动行踪隐秘的潜艇,在战争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要知道。共和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潜艇,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与战斗力最强的水下舰队。因为第三次军事改革涉及到制度问题,用“战区制”取代“军区制”,所以共和**队的编制比较混乱,就算在秘密干预行动中损失几艘潜艇,只要能够处理好善后工作,就不会引来太大的麻烦。
杜奇威没有像布兰迪诺那样对局势进行全面分析,但是他的逻辑更加清楚。
在杜奇威的观点中,有一点是布兰迪诺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的,那就是共和国所有针对马岛冲突的行动都是通过情报机构与非官方形式进行的,共和国官方从未介入,甚至没有对马岛冲突发表太多评论。虽然在一般人看来,杜奇威的这个论调基础并不重要,但是仔细思索就能发现,这一点恰好否定了布兰迪诺的论调基础,即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王元庆在幕后导演的,真正的导演很可能是军情局长李存勋,或者赴阿军事顾问裴承毅。不管是谁,只要不是王元庆,布兰迪诺的论调就不成立,其结论也就不成立。
问题是,杜奇威的论调不是没有漏洞,而是存在一个无法弥补的漏洞,即无论如何也不能证明马岛上存在储量惊人的稀有金属矿藏。正是如此,在坚持己见的情况下,杜奇威并没强调马岛上是否拥有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资源,而是强调了马岛争端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即英国丢掉马岛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不得不承认,在华盛顿打拼十来年,杜奇威学会了很多东西。放在10年前,杜奇威肯定会用最纯正的军人方式与总统“讲道理”。
单纯从道理上讲,杜奇威确实占了上风。事实上,撇开可能存在的稀有资源,仅从战略意义与战略影响来看,美国都不能让英国成为倒下的第一块骨牌。换句话说,美国可以丢掉日本、可以低调印度、甚至可以丢掉菲律宾,却不能丢掉英国。更承受不起因为丢掉英国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作为国家安全顾问,杜奇威不会愚蠢到与总统死扛。
在布兰迪诺明白过来之后,杜奇威就不再坚持,而是等着总统做出决策。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布兰迪诺也是近些年来,美国最“开明”的总统。
在肯定杜奇威的判断更有道理之后,布兰迪诺不但没有继续坚持己见,还全面采纳了杜奇威的建议,即在不让局势恶化的情况下,拉着共和国放出的“探空气球”,表达美国的国家意志,申明美国的国家利益。落实到具体上,就是与英国进行更加频繁的接触,为英国提供更高级别的援助,以及进行规模有限的军事准备。
也就在这个时候,英国首相乔治开始行动。
布兰迪诺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一边命令驻英大使与驻英最高军事代表以觐见英国国王的方式向英国表达最真诚的友谊与最牢固的关系,一边安排秘书去机场迎接英国特使,更重要的是,让杜奇威全权代替总统处理军事事务。
因为国防部长是杜奇威推荐的,所以杜奇威才是五角大楼的主人。
当然,杜奇威不会呆在华盛顿指挥美军。
得到布兰迪诺的准许后,当天晚上,也就是布兰迪诺在白宫会见英国特使的时候,杜奇威就搭乘空军的专机飞往彭萨拉科(位于美国南部,弗罗里达州西北,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所在地,也是美国大西洋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更是第四舰队司令部所在地),以总统特别任命的军事长官的身份开始指挥西半球的所有美军。
不得不承认,杜奇威确实有胆量。
虽然在一些知情人看来,杜奇威如此积极,除了尽到职责之外,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一雪前耻。
要知道,杜奇威只败过一次,而且只败给过一个人。
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半岛战争的惨败,让杜奇威“猛然顿悟”,意识到能够带领美国走向胜利的不是战场上的美军将士,而是华盛顿的美国政客。正是这个认识,让杜奇威决定“弃戎从文”,用占人生六分之一是宝贵时间完成了转身,从美国最出色的军人,转变为美国最精明的政治家。从个人立场上讲,做出如此艰巨的努力,杜奇威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战胜那个曾经让他败得一塌糊涂的对手,不管是以军人的身份,还是以政治家的身份,只有战胜那个对手,才能证明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是看开一点就能发现,杜奇威绝不是那种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放弃一切的政客,而是一个胸怀伟大理想与不屈意志的军人。
也许没人相信,当上国家安全顾问之后,杜奇威仍然随时带着一把m1911a1手枪。
为了这把枪,杜奇威还与白宫特勤处大闹了一场,最后还是布兰迪诺出面,以总统的名义修改了特勤处的规章制度,才让杜奇威能够以文官身份带着枪坐到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与总统商讨国家大事。这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证明,杜奇威不但是个军人,还是一个拥有强烈危机意识的军人。更重要的是,这种危机意识与他个人无关,而是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未来产生的危机意识。看一下杜奇威当上总统特别军事顾问之后做的事情就不难发现,这位个性鲜明的军人不但是个极具政治头脑与斗争觉悟的鹰派,而且一直在坚持不懈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明白这一点,就应该知道,杜奇威绝对不是“带枪的政客”,而是不折不扣的“铁腕政治家”。
毫无疑问,杜奇威绝不会为了个人恩怨鼓动总统介入马岛冲突。
事实上,杜奇威从未鼓动总统介入冲突。
不得不承认,杜奇威首先得顾虑的就是裴承毅,不是说有没有办法战胜裴承毅,而是这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将军将给马岛冲突带来什么样的变数。
非常可惜的是,杜奇威不是情报人员,对情报工作不太了解。
在他不得不想方设法判断裴承毅在马岛冲突中的位置时,包括cia在内的情报机构却无法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
当然,杜奇威不是白痴。
战争爆发后,随着阿根廷船队在马岛北面全军覆没,杜奇威一度怀疑过正在指挥阿军的是不是裴承毅,也因此怀疑过裴承毅是不是过于强势,让阿根廷当局有所顾虑,从而不敢让他指挥阿军作战。问题是,没有情报证明杜奇威的猜测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很快就有情报证实,伏击阿根廷船队的4艘英国潜艇在交战海域失踪。虽然仍然没有证据证明是共和国的潜艇击沉了英国潜艇,但是杜奇威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很有可能是裴承毅故意用来对付英国潜艇的作战行动,即运送物资是假,干掉英国潜艇是真。当阿根廷当局再次高调宣布将向马岛运送部队与物资时,杜奇威立即断定,这是裴承毅的安排,除了试探英国的底气以确定马岛海域是否还有英国潜艇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借此麻痹英国当局,开始向马岛运送部队与物资。
一番折腾之后,杜奇威也不敢肯定裴承毅的位置了。
在此情况下,杜奇威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即指挥阿军作战的是裴承毅,而且裴承毅得到了军情局与总参谋部的全力支持,所有作战行动多是裴承毅部署的。
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就得为英国的特遣舰队祈祷了。
虽然裴承毅不是海军将领,但是没人怀疑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裴承毅身边不缺乏精通海战的参谋,甚至有可能得到更高级别的支持。别的不说,cia已经证实,林啸雷去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之后,留守海军司令部的不是最有可能出任海军司令的华剑锋,而是海军航空兵参谋长杨晋杰少将。也就是说,华剑锋中将已经好久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而他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就是阿根廷。
所有迹象都表明,南大西洋的局势比想像的还要恶劣得多。
杜奇威不敢有丝毫大意,因为他知道,这场冲突不但会决定美国的未来,也会决定他的未来。。.。
收到cia送来的情报。布兰迪诺立即把杜奇威叫了过来。两人的观点完全一致,这是军情局故意放出来的消息,目的不是警告美国与英国,而是要让美国与英国有所准备,不要对后面发生的事情感到大惊小怪。按照杜奇威的建议,布兰迪诺让cia把这份“非常重要的情报”转交给了mi5。两人没有忽略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即英国当局在收到这份情报之后会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对布兰迪诺与杜奇威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个问题。
cia送来的不止一份情报,还有另外一份没有转交给mi5的情报,即几天前,军情局某重要人物去了马岛,并且在马岛呆了两天,回到阿根廷之后停留了半天,随后就起身返回共和国。
最初的时候,布兰迪诺认为这也是军情局在故弄玄虚。
幸好杜奇威没有这么大意,看完情报之后,他立即断定,这不是军情局故意放出来的消息,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报。
布兰迪诺可以不把任何人的意见放在眼里,却不会忽视杜奇威的观点。
要知道,20年来。除了极少数几个政治家之外,能够猜出共和国战略意图的美国人就只有杜奇威。更重要的是,杜奇威不是天生的政治家,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军人。能够拥有与政治家媲美的眼光,足以证明杜奇威的能耐。
按照杜奇威的建议,布兰迪诺当场就给cia打了电话,要求cia提供更详细的资料。
没等多久,cia就送来了“更加详细的资料”。因为情报来源非常独特,只能肯定随同军情局大人物前往马岛的人员中,很有可能有几名地质学家,也就是说,军情局对马岛稀有金属矿藏非常感兴趣,至于具体情况,cia还在调查。
不需要更多的信息,这些就足够了。
这次,不需要杜奇威的帮助,布兰迪诺就能明白这条情报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布兰迪诺与杜奇威都有非常丰富的联想能力。
问题是,想来想去,两人也没有想出个名堂来。
共和国派雇佣兵帮助阿根廷夺取斯坦利机场,随后军情局的大人物就带着一批地质学家去了马岛、也许还带走了一些样品,紧接着军情局就用“不宣告”的方式告诉对手,共和国已经向战区派遣军事力量、宣示共和国不会让阿根廷战败,阿根廷当局也很积极,立即以再次向马岛增兵表示将紧随共和国的步伐前进。
这一切,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
难道标准公司的勘探报告没有错,马岛上真有储量惊人的稀有金属矿藏?
虽然布兰迪诺与杜奇威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见解。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布兰迪诺看来,如果马岛真是“金库”,共和国完全没有理由“得寸进尺”。以他对王元庆的了解,在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马岛,而共和国又没有能力插手南大西洋,必须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国家需要调息休养等几大因素的影响下,肯定会采用“后发制人”的办法,绝不招摇过市。按照布兰迪诺的估计,以王元庆的能力,暗中帮助阿根廷取胜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当然,这样做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王元庆不能过早淡出共和国政坛,至少得在元首的位置上多呆几个月,从而对政治改革造成影响。问题是,如果马岛上面真的拥有值得让共和国派兵参战稀有金属矿藏,王元庆在元首府多住几个月对共和国造成的影响,肯定远远比不上另外一场战争,而且是一场没有多大胜算的战争。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布兰迪诺还站在王元庆的立场上对局势做了分析。
凭借更加先进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形成理论。共和国的地质学家肯定利用西方国家公布的相关资料,对马岛进行了长期研究,并且认定马岛上有储量惊人的稀有金属矿藏。因为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所以王元庆没有片面听信地质学家的话,而是两手一起抓,一边让军情局等情报机构搜集更多的信息,一边加强对阿根廷的控制。随着调查深入,军情局陆续获得了一些相对可靠的信息,逐步证明了地质学家的判断。在此期间,王元庆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鼓动阿根廷的战争决心,最终在伦敦峰会上向塞隆做出承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显而易见了,利用向阿根廷出售军火的机会,王元庆先把裴承毅派了过去,帮助阿根廷整合国防军事力量,甚至帮助阿根廷策划收复马岛的军事行动。成功登陆马岛之后,军情局局长或者副局长亲自带地质学家去确认情况,结果让王元庆大失所望。地质学家的判断有误,马岛上根本没有值得打动干戈,甚至没有值得开采的稀有金属矿藏。问题是,共和国已经身陷其中难以自拔。贸然返回,就算阿根廷没有战败,也会与共和国分道扬镳;继续坚持,就算阿根廷打赢了,也得不到多少好处。毫无疑问,马岛成了鸡肋,为了丢下这块鸡肋,而且是名正言顺的丢下这块鸡肋,王元庆不得不亲手导演一出好戏,而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对手把这块鸡肋当成宝贝,然后不顾一切的争夺。虽然共和国不会立即松手,但是只要美国与英国拼命,共和国就有松手的理由,而且是一个能够得到国际社会支持,能够让阿根廷心悦诚服的理由。
可以说,布兰迪诺坚信他的判断没有错。
让他如此坚定的原因只有一个:王元庆绝对是政治场上的最佳导演,由他导演的好戏已经让日本灰飞烟灭,让印度一蹶不振,让美国狼狈不堪,下一个目标就是英国,结果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虽然布兰迪诺很有主见,但是杜奇威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政客。
总统固执己见的时候,杜奇威也毫不让步。
在杜奇威看来,马岛确实是“金库”,共和国没有演习,而是采用了“欲盖弥彰”的伎俩。虽然如同美国无法在印度洋与南海与共和国对抗,无法在东南亚与南亚挑战共和国的霸权地位一样,共和国根本没有能力在南大西洋与美国对抗,也没有能力在拉美地区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是并不意味着共和国没有能力干预马岛冲突,改变马岛冲突的结果。原因很简单,马岛冲突只是一场冲突。从美国利益出发,绝不能让冲突发展成战争。受特殊地理因素的限制,马岛冲突是一场类似于东海战争的海上战斗,主要动用空军与海军争夺马岛的制空权与制海权,通过打击对方的军事力量,使对方丧失军事介入能力来取得胜利,交战双方都不会打击对方本土。在此情况下,共和国除了通过向阿根廷提供包括情报、装备、技术与人员在内的军事援助之外,还可以在“不宣告”的情况下,出动行踪隐秘的潜艇,在战争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要知道。共和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潜艇,也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与战斗力最强的水下舰队。因为第三次军事改革涉及到制度问题,用“战区制”取代“军区制”,所以共和**队的编制比较混乱,就算在秘密干预行动中损失几艘潜艇,只要能够处理好善后工作,就不会引来太大的麻烦。
杜奇威没有像布兰迪诺那样对局势进行全面分析,但是他的逻辑更加清楚。
在杜奇威的观点中,有一点是布兰迪诺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的,那就是共和国所有针对马岛冲突的行动都是通过情报机构与非官方形式进行的,共和国官方从未介入,甚至没有对马岛冲突发表太多评论。虽然在一般人看来,杜奇威的这个论调基础并不重要,但是仔细思索就能发现,这一点恰好否定了布兰迪诺的论调基础,即所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王元庆在幕后导演的,真正的导演很可能是军情局长李存勋,或者赴阿军事顾问裴承毅。不管是谁,只要不是王元庆,布兰迪诺的论调就不成立,其结论也就不成立。
问题是,杜奇威的论调不是没有漏洞,而是存在一个无法弥补的漏洞,即无论如何也不能证明马岛上存在储量惊人的稀有金属矿藏。正是如此,在坚持己见的情况下,杜奇威并没强调马岛上是否拥有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资源,而是强调了马岛争端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即英国丢掉马岛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不得不承认,在华盛顿打拼十来年,杜奇威学会了很多东西。放在10年前,杜奇威肯定会用最纯正的军人方式与总统“讲道理”。
单纯从道理上讲,杜奇威确实占了上风。事实上,撇开可能存在的稀有资源,仅从战略意义与战略影响来看,美国都不能让英国成为倒下的第一块骨牌。换句话说,美国可以丢掉日本、可以低调印度、甚至可以丢掉菲律宾,却不能丢掉英国。更承受不起因为丢掉英国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作为国家安全顾问,杜奇威不会愚蠢到与总统死扛。
在布兰迪诺明白过来之后,杜奇威就不再坚持,而是等着总统做出决策。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布兰迪诺也是近些年来,美国最“开明”的总统。
在肯定杜奇威的判断更有道理之后,布兰迪诺不但没有继续坚持己见,还全面采纳了杜奇威的建议,即在不让局势恶化的情况下,拉着共和国放出的“探空气球”,表达美国的国家意志,申明美国的国家利益。落实到具体上,就是与英国进行更加频繁的接触,为英国提供更高级别的援助,以及进行规模有限的军事准备。
也就在这个时候,英国首相乔治开始行动。
布兰迪诺没有错过这个机会,一边命令驻英大使与驻英最高军事代表以觐见英国国王的方式向英国表达最真诚的友谊与最牢固的关系,一边安排秘书去机场迎接英国特使,更重要的是,让杜奇威全权代替总统处理军事事务。
因为国防部长是杜奇威推荐的,所以杜奇威才是五角大楼的主人。
当然,杜奇威不会呆在华盛顿指挥美军。
得到布兰迪诺的准许后,当天晚上,也就是布兰迪诺在白宫会见英国特使的时候,杜奇威就搭乘空军的专机飞往彭萨拉科(位于美国南部,弗罗里达州西北,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所在地,也是美国大西洋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更是第四舰队司令部所在地),以总统特别任命的军事长官的身份开始指挥西半球的所有美军。
不得不承认,杜奇威确实有胆量。
虽然在一些知情人看来,杜奇威如此积极,除了尽到职责之外,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一雪前耻。
要知道,杜奇威只败过一次,而且只败给过一个人。
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半岛战争的惨败,让杜奇威“猛然顿悟”,意识到能够带领美国走向胜利的不是战场上的美军将士,而是华盛顿的美国政客。正是这个认识,让杜奇威决定“弃戎从文”,用占人生六分之一是宝贵时间完成了转身,从美国最出色的军人,转变为美国最精明的政治家。从个人立场上讲,做出如此艰巨的努力,杜奇威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战胜那个曾经让他败得一塌糊涂的对手,不管是以军人的身份,还是以政治家的身份,只有战胜那个对手,才能证明这么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但是看开一点就能发现,杜奇威绝不是那种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放弃一切的政客,而是一个胸怀伟大理想与不屈意志的军人。
也许没人相信,当上国家安全顾问之后,杜奇威仍然随时带着一把m1911a1手枪。
为了这把枪,杜奇威还与白宫特勤处大闹了一场,最后还是布兰迪诺出面,以总统的名义修改了特勤处的规章制度,才让杜奇威能够以文官身份带着枪坐到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与总统商讨国家大事。这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证明,杜奇威不但是个军人,还是一个拥有强烈危机意识的军人。更重要的是,这种危机意识与他个人无关,而是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未来产生的危机意识。看一下杜奇威当上总统特别军事顾问之后做的事情就不难发现,这位个性鲜明的军人不但是个极具政治头脑与斗争觉悟的鹰派,而且一直在坚持不懈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明白这一点,就应该知道,杜奇威绝对不是“带枪的政客”,而是不折不扣的“铁腕政治家”。
毫无疑问,杜奇威绝不会为了个人恩怨鼓动总统介入马岛冲突。
事实上,杜奇威从未鼓动总统介入冲突。
不得不承认,杜奇威首先得顾虑的就是裴承毅,不是说有没有办法战胜裴承毅,而是这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将军将给马岛冲突带来什么样的变数。
非常可惜的是,杜奇威不是情报人员,对情报工作不太了解。
在他不得不想方设法判断裴承毅在马岛冲突中的位置时,包括cia在内的情报机构却无法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
当然,杜奇威不是白痴。
战争爆发后,随着阿根廷船队在马岛北面全军覆没,杜奇威一度怀疑过正在指挥阿军的是不是裴承毅,也因此怀疑过裴承毅是不是过于强势,让阿根廷当局有所顾虑,从而不敢让他指挥阿军作战。问题是,没有情报证明杜奇威的猜测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很快就有情报证实,伏击阿根廷船队的4艘英国潜艇在交战海域失踪。虽然仍然没有证据证明是共和国的潜艇击沉了英国潜艇,但是杜奇威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很有可能是裴承毅故意用来对付英国潜艇的作战行动,即运送物资是假,干掉英国潜艇是真。当阿根廷当局再次高调宣布将向马岛运送部队与物资时,杜奇威立即断定,这是裴承毅的安排,除了试探英国的底气以确定马岛海域是否还有英国潜艇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借此麻痹英国当局,开始向马岛运送部队与物资。
一番折腾之后,杜奇威也不敢肯定裴承毅的位置了。
在此情况下,杜奇威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即指挥阿军作战的是裴承毅,而且裴承毅得到了军情局与总参谋部的全力支持,所有作战行动多是裴承毅部署的。
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就得为英国的特遣舰队祈祷了。
虽然裴承毅不是海军将领,但是没人怀疑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裴承毅身边不缺乏精通海战的参谋,甚至有可能得到更高级别的支持。别的不说,cia已经证实,林啸雷去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之后,留守海军司令部的不是最有可能出任海军司令的华剑锋,而是海军航空兵参谋长杨晋杰少将。也就是说,华剑锋中将已经好久没有出现在公众面前,而他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就是阿根廷。
所有迹象都表明,南大西洋的局势比想像的还要恶劣得多。
杜奇威不敢有丝毫大意,因为他知道,这场冲突不但会决定美国的未来,也会决定他的未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