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一百八十九章 最后的斗争
作者:闪烁 更新:2022-01-03 01:47
战局变化之快,让西方世界大跌眼镜。
虽然海得巴拉沦陷当天。图托就在班加罗尔宣布以外长身份代理总理职务,但是海得巴拉政权的主体已经灭亡,图托并不是得到承认的总理。即便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班加罗尔政权的性质与新德里政权完全一样,都是未经选举等合法程序产生的伪政权,从法理的角度看,都不能代表印度。
问题就在这里,印度已经没有合法政权了。
没有合法政权,并不表示印度就不存在了。作为政权的载体,印度仍然是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从人道主义角度讲,针对印度的援助工作不能停止,只是缺少接纳援助的政治实体。
11月16日,四方外长在第二轮会晤中重点讨论了人道主义援助问题。
按照四方首脑会晤达成的协议,这不应该是问题。海得巴拉政权已经灭亡,班加罗尔政权朝不保夕,唯一能够代表印度的政治实体只有新德里政权,按照四方首脑会晤达成的协议,国际援助物资将由新德里政权分发给战争难民,各援助国最多可以派遣一支由15人组成的观察团监督物资分发*况。问题是,美国、欧盟、俄罗斯、以及众多承诺为印度提供援助物资的国家都没有承认新德里政权的合法性。会晤中,萨利文明确表示。即便美国联邦政府愿意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也需要国会批准。法国外长与俄罗斯外长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问题由此变得尖锐,因为这无异于出尔反尔。
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虽然美欧俄希望能够将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时间由11月30日延迟到12月15日,但是阎尚隆寸步不让,表示美欧俄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四方首脑会晤达成的协议,并且威胁退出四方会晤。
谈判进行到11月17日,萨利文率先提出解决方案,由所有提供援助国家派遣观察员组成“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团”,不但监督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分发工作,还全程参与物资的分发工作。
萨利文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欧盟与俄罗斯的支持。
按照法国外长的说法,欧盟不可能把数百万吨物资交给一个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民选政府,虽然欧盟愿意为印度的战争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是更需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交到了难民的手上,而不是被非民选政府利用,成为**统治的工具。
阎尚隆再次重申了共和国的承诺,即在2036年4月之前为非政府国际组织在印度设立救助站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与安全担保。针对萨利文的提议,阎尚隆提出了确认印度临时政府合法性的提议,即首先恢复印度在联合国的席位。因为能够代表印度的只有临时政府,所以恢复印度在联合国的席位,等于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对于阎尚隆的提议,美欧俄都表示无法接受。
谈到这,四方外长会晤再次陷入僵局。
外交谈判陷入僵局,战争不会因此停止。
11月17日上午,金奈守军投降。数小时之后,载着2个斯里兰卡步兵师的船队进入金奈港,斯里兰卡正式派兵参战。当天晚些时候。21军将金奈交给了斯里兰卡陆军,主力转向西进。
南面的战斗也在这天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是陆战队攻入特里凡得琅市区,开始向港区推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栖突击舰队返回战场的时候,第二个陆战旅就能在港口上岸,省去了很多麻烦。只是攻占特里凡得琅市区的战斗并无多大进展,毕竟1个陆战旅的兵力非常有限。
其次是27军轻而易举的打下了本地治里,并且开始攻打古德洛尔。虽然27军的进军速度不是很快,但是金奈以南地区的印军并不多,而且地势非常平坦,适合装甲部队集群作战。对于没有装甲力量的印军来说,根本挡不住27军的前进步伐。
最后就是61军与62军率先到达门格洛尔。按照裴承毅的部署,61军转向东进,前去协助77军包围班加罗尔。62军则继续南下,扫荡从门格洛尔到特里凡得琅之间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区。
全面进攻的架势已经摆好,什么时候攻打班加罗尔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11月18日,38军率先到达金奈,并且向班加罗尔方向推进。
次日,54军到达门格洛尔,沿着61军的进军路线向东推进。当天稍微晚一点,66军到达班加罗尔北面的兴都布尔。
到此。3个重装甲军完成了对班加罗尔的包围行动。
虽然班加罗尔南面的大门还没有关上,但是按照裴承毅的部署,61军与77军都将呆在班加罗尔南面。算上赶在38军之前西进的21军,裴承毅在班加罗尔方向上投入了3个重装甲军与3个战略反应军,总共6个军、约15万兵力。
攻打海得巴拉也不过动用了10万兵力,攻打班加罗尔用得着15万兵力吗?
除了兵力,支援力量也大大加强。因为班加罗尔距离海岸线仅仅只有270千米,所以在阿拉伯海活动的舰队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炮火支援。远程炮兵方面,6个军总共有9个炮兵旅,电磁炮总计114套、2736门。虽然随着战线南移,战术航空兵的支援作用将大大降低,但是舰队的6支舰载航空兵大队弥补了这一欠缺。最大的问题还是陆航跟不上地面部队的进攻步伐。总体而言,班加罗尔方向上的支援力量比攻打海得巴拉时的支援力量增强了大约三成。
用某些西方军事评论员的话来说,集中这么庞大的兵力攻打班加罗尔,根本不是为了占领班加罗尔,而是为了毁灭班加罗尔。
要知道,班加罗尔不是海得巴拉。
为了修建海得巴拉的防御体系,海得巴拉政权集中了所有物资。也就是说,根本无力在班加罗尔修建同样的防御体系。在仅仅依靠地表防御阵地的情况下,就算驻扎在班加罗尔的印军超过了100万,也守不住班加罗尔,甚至顶不住狂轰滥炸。
印军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在共和**队发起进攻前缴械投降。
11月20日上午,3个重装甲军部署到位。
从此时开始,进攻随时可以开始。
当天下午,在提出的几个要求得到满足后,班加罗尔守军缴械投降。
傍晚,38军、54军、66军、77军、21军与61军的先头部队从6个方向上开进班加罗尔市区。
数个小时后,裴承毅收到消息。图托在临时办公地点吞枪自杀。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裴承毅也倍感惊讶,因为图托只是一名外交官,而在海得巴拉沦陷的时候,费尔南德斯做了俘虏。一名外交官有胆量殉国,而一名真正的军人却没有这样的勇气。不得不说,印度确实出了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
对外界来说,班加罗尔沦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没人否认班加罗尔会被攻占,而且会迅速被中**队攻占,可是没有多少人想到,印军竟然没做任何抵抗。
与班加罗尔的情况相反,南面的战斗还在进行。
27军攻占了古德洛尔之后,于20日夜间向蒂鲁吉拉伯利推进,到达坦贾武尔的时候遭到印军顽强抵抗。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直到天亮,27军都没能前进一步。
虽然印度半岛南端还有几座城市在印军的控制之下,但是大势已去,中**队很有可能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大规模作战行动。
受此影响,四方外长会晤发生了微妙转变。
21日上午,萨利文主动提出休会4天。
阎尚隆没有反对这个提议,因为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谈下去不会有任何结果,还不如早点休会,大家都有时间重新评估局势。
只是,王元庆却不大想就这么不了了之。
11月22日,共和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驱逐印度前政府,由印度临时政府全权代表印度的提案。
虽然该提案得到了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锡金、以及数十个国家的承认,但是在美欧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最终没能获得通过。美欧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印度临时政府不是合法政府,不具备代表印度的资格。
问题是,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合法政府?
国际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按照西方国家的理解,只有民选政府才是合法政府,而按照部分国家的理解,唯一的政府就是合法政府,还有些国家认为,宣布建国、并且掌握了国家行政权的政府就是合法政府。
11月23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发生了。
当天上午,苏沃斯在新德里正式宣布,印度民主联邦正式成立,并且对外公布了民主联邦政府的主要部门与主要成员名单。到此,印度临时政府改名为印度民主联邦政府,为印度唯一中央政府。
数个小时内,共和国、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宣布承认印度民主联邦,并且正式与印度民主联邦建立外交关系。
这下,印度民主联邦政府是不是合法政府,就不由美国说了算。
事情到此还没有终结。
11月24日,苏沃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首要工作是稳定国内秩序、救助战争难民、进行战后重建。被问到是否要举行民主大选的时候,苏沃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表示在印度国内秩序稳定下来之后,他将解散联邦政府,在国际机构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大选,选出国民议会与国家领导人。在此之前,他还将拿出宪法草案,并且将宪法草案提交给第一届国民议会审议,最终进行全民表决。被问到什么时候举行全民大选的时候,苏沃斯表示,这将由印度的国内秩序决定,只有在国际社会无私援助的情况下,印度社会才能尽快恢复稳定,只有在稳定的局势下才能举行大选,也才能确保大选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苏沃斯的表达打消了很多国家的疑虑。
虽然在西方新闻媒体看来,苏沃斯就是王元庆手里的傀儡,因为苏沃斯对印度民主政治的表态与王元庆在莫斯科四方首脑会晤上的表态如出一辙,但是在更多的国家看来,苏沃斯的表态等于确定了印度的政治体制。毫无疑问,这是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重要基础。
当天。又有十多个国家承认了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合法性。
因为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吸引了太多的眼球,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战场上的情况。
11月25日,27军攻占了蒂鲁吉拉伯利。
当天稍微晚些时候,第二个陆战旅到达特里凡得琅,攻打市区的战斗开始加速。
到此,除了特里凡得琅之外,只有马杜赖还在印度前政府军的控制之中。按照裴承毅给出的最后答复,大规模军事行动肯定能在11月30日之前结束。也就是说,他将提前1个月完成元首部署的作战任务。
对美国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合法性,按照四方首脑会晤的承诺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二是出尔反尔,以印度民主联邦政府为非法政府为由,拒绝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毫无疑问,这两种选择的结果都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前者等于帮助印度民主联邦政府赢得民众的支持,从而将印度拱手让给中国,永远失去插手印度内政的机会。后者等于给了中国出尔反尔的借口,以美国首先违反四方首脑会晤达成的协议为由,把美国挡在印度的大门之外。
有没有第三种解决办法呢?
毫无疑问,只要大规模军事行动在11月30日之前结束,就没有第三种解决方案。原因很简单,随着最后一股印军被消灭,中**队占领印度全境,印度就只剩下了一个政权,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的风向正在发生转变,很多国家都调整了态度。
11月25日,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国家已经超过了50个。
按照cia的评估,11月30日之前,将有110到120个国家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在11月29日再次在联合国发起提案,表决获得通过的机会将超过百分之八十。如果联合国大会接纳了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美国将别无选择,到时候要么与印度断绝外交关系,要么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前者显然不可取,断绝外交关系容易,恢复外交关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美国必须采取行动,而且越快越好。
11月26日,特里凡得琅守军缴械投降。
数个小时之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30分,布兰迪诺亲自前往国会众议院,呼吁议员在国务院提交的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议案中投赞成票。经过一整天的辩论,在当天下午的投票表决中,该议案最终以294票赞成的结果获得通过。
次日,美国联邦参议院就该议案进行投票表决,最终以67票赞成获得通过。
11月28日,布兰迪诺正式宣布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为印度唯一合法政权,并且表示将与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就建立外交关系举行谈判。
这一天,马杜赖的战斗结束。
美国突然改变态度,多少让王元庆有点意外。在他看来,布兰迪诺不死守到最后一天才是怪事。当然,提前几天转向,也不是什么坏事。
受美国影响,11月28日当天就有30多个国家宣布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到此,总共有117个国家承认了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并且与其展开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谈判工作。按照联合国宪章,得到半数以上国家承认之后,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就能获得联合国大会上属于印度的席位。
11月29日,共和国代表再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恢复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席位的提案。
表决没有任何悬念,在100多个国家的支持下,印度前政府代表被逐出联合国,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代表坐到了印度的席位上。随后,联合国秘书长正式宣布,由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履行印度在联合国的职责与义务,并且享受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与地位。
局势立转,欧盟的态度变得比美国还要快。
当天晚上,运载欧盟国家援助的15万吨粮食的3艘散装货轮驶入苏拉特港,第一批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到达印度。
不得不说,这轮外交交锋,美国输了个精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外交胜利又是建立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共和**队在前线奋战,也就是没能打下海得巴拉与班加罗尔,美国肯定会拖到最后一刻,甚至会以印度不具备合法政权的名义,拒绝向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11月30日上午,俄罗斯的船队进入苏拉特港。
见到大势已去,美国的运输船队在当天下午进入孟买港。
此时,来自数十个国家的船队已经在印度的港口外排起长队,等待入港。
按照王元庆在四方首脑会晤上做出的承诺,共和国海军派出了护航舰艇,护送各国船只进入印度港口。
硝烟散去,新的历史篇章已经翻开!。.。
虽然海得巴拉沦陷当天。图托就在班加罗尔宣布以外长身份代理总理职务,但是海得巴拉政权的主体已经灭亡,图托并不是得到承认的总理。即便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上,班加罗尔政权的性质与新德里政权完全一样,都是未经选举等合法程序产生的伪政权,从法理的角度看,都不能代表印度。
问题就在这里,印度已经没有合法政权了。
没有合法政权,并不表示印度就不存在了。作为政权的载体,印度仍然是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从人道主义角度讲,针对印度的援助工作不能停止,只是缺少接纳援助的政治实体。
11月16日,四方外长在第二轮会晤中重点讨论了人道主义援助问题。
按照四方首脑会晤达成的协议,这不应该是问题。海得巴拉政权已经灭亡,班加罗尔政权朝不保夕,唯一能够代表印度的政治实体只有新德里政权,按照四方首脑会晤达成的协议,国际援助物资将由新德里政权分发给战争难民,各援助国最多可以派遣一支由15人组成的观察团监督物资分发*况。问题是,美国、欧盟、俄罗斯、以及众多承诺为印度提供援助物资的国家都没有承认新德里政权的合法性。会晤中,萨利文明确表示。即便美国联邦政府愿意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也需要国会批准。法国外长与俄罗斯外长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问题由此变得尖锐,因为这无异于出尔反尔。
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虽然美欧俄希望能够将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时间由11月30日延迟到12月15日,但是阎尚隆寸步不让,表示美欧俄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四方首脑会晤达成的协议,并且威胁退出四方会晤。
谈判进行到11月17日,萨利文率先提出解决方案,由所有提供援助国家派遣观察员组成“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团”,不但监督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分发工作,还全程参与物资的分发工作。
萨利文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欧盟与俄罗斯的支持。
按照法国外长的说法,欧盟不可能把数百万吨物资交给一个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民选政府,虽然欧盟愿意为印度的战争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是更需要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交到了难民的手上,而不是被非民选政府利用,成为**统治的工具。
阎尚隆再次重申了共和国的承诺,即在2036年4月之前为非政府国际组织在印度设立救助站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与安全担保。针对萨利文的提议,阎尚隆提出了确认印度临时政府合法性的提议,即首先恢复印度在联合国的席位。因为能够代表印度的只有临时政府,所以恢复印度在联合国的席位,等于承认了临时政府的合法性。
对于阎尚隆的提议,美欧俄都表示无法接受。
谈到这,四方外长会晤再次陷入僵局。
外交谈判陷入僵局,战争不会因此停止。
11月17日上午,金奈守军投降。数小时之后,载着2个斯里兰卡步兵师的船队进入金奈港,斯里兰卡正式派兵参战。当天晚些时候。21军将金奈交给了斯里兰卡陆军,主力转向西进。
南面的战斗也在这天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是陆战队攻入特里凡得琅市区,开始向港区推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两栖突击舰队返回战场的时候,第二个陆战旅就能在港口上岸,省去了很多麻烦。只是攻占特里凡得琅市区的战斗并无多大进展,毕竟1个陆战旅的兵力非常有限。
其次是27军轻而易举的打下了本地治里,并且开始攻打古德洛尔。虽然27军的进军速度不是很快,但是金奈以南地区的印军并不多,而且地势非常平坦,适合装甲部队集群作战。对于没有装甲力量的印军来说,根本挡不住27军的前进步伐。
最后就是61军与62军率先到达门格洛尔。按照裴承毅的部署,61军转向东进,前去协助77军包围班加罗尔。62军则继续南下,扫荡从门格洛尔到特里凡得琅之间的阿拉伯海沿岸地区。
全面进攻的架势已经摆好,什么时候攻打班加罗尔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11月18日,38军率先到达金奈,并且向班加罗尔方向推进。
次日,54军到达门格洛尔,沿着61军的进军路线向东推进。当天稍微晚一点,66军到达班加罗尔北面的兴都布尔。
到此。3个重装甲军完成了对班加罗尔的包围行动。
虽然班加罗尔南面的大门还没有关上,但是按照裴承毅的部署,61军与77军都将呆在班加罗尔南面。算上赶在38军之前西进的21军,裴承毅在班加罗尔方向上投入了3个重装甲军与3个战略反应军,总共6个军、约15万兵力。
攻打海得巴拉也不过动用了10万兵力,攻打班加罗尔用得着15万兵力吗?
除了兵力,支援力量也大大加强。因为班加罗尔距离海岸线仅仅只有270千米,所以在阿拉伯海活动的舰队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炮火支援。远程炮兵方面,6个军总共有9个炮兵旅,电磁炮总计114套、2736门。虽然随着战线南移,战术航空兵的支援作用将大大降低,但是舰队的6支舰载航空兵大队弥补了这一欠缺。最大的问题还是陆航跟不上地面部队的进攻步伐。总体而言,班加罗尔方向上的支援力量比攻打海得巴拉时的支援力量增强了大约三成。
用某些西方军事评论员的话来说,集中这么庞大的兵力攻打班加罗尔,根本不是为了占领班加罗尔,而是为了毁灭班加罗尔。
要知道,班加罗尔不是海得巴拉。
为了修建海得巴拉的防御体系,海得巴拉政权集中了所有物资。也就是说,根本无力在班加罗尔修建同样的防御体系。在仅仅依靠地表防御阵地的情况下,就算驻扎在班加罗尔的印军超过了100万,也守不住班加罗尔,甚至顶不住狂轰滥炸。
印军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在共和**队发起进攻前缴械投降。
11月20日上午,3个重装甲军部署到位。
从此时开始,进攻随时可以开始。
当天下午,在提出的几个要求得到满足后,班加罗尔守军缴械投降。
傍晚,38军、54军、66军、77军、21军与61军的先头部队从6个方向上开进班加罗尔市区。
数个小时后,裴承毅收到消息。图托在临时办公地点吞枪自杀。
收到这条消息的时候,裴承毅也倍感惊讶,因为图托只是一名外交官,而在海得巴拉沦陷的时候,费尔南德斯做了俘虏。一名外交官有胆量殉国,而一名真正的军人却没有这样的勇气。不得不说,印度确实出了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
对外界来说,班加罗尔沦陷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
没人否认班加罗尔会被攻占,而且会迅速被中**队攻占,可是没有多少人想到,印军竟然没做任何抵抗。
与班加罗尔的情况相反,南面的战斗还在进行。
27军攻占了古德洛尔之后,于20日夜间向蒂鲁吉拉伯利推进,到达坦贾武尔的时候遭到印军顽强抵抗。
战斗持续了一整夜,直到天亮,27军都没能前进一步。
虽然印度半岛南端还有几座城市在印军的控制之下,但是大势已去,中**队很有可能在11月30日之前完成大规模作战行动。
受此影响,四方外长会晤发生了微妙转变。
21日上午,萨利文主动提出休会4天。
阎尚隆没有反对这个提议,因为在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谈下去不会有任何结果,还不如早点休会,大家都有时间重新评估局势。
只是,王元庆却不大想就这么不了了之。
11月22日,共和国驻联合国全权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驱逐印度前政府,由印度临时政府全权代表印度的提案。
虽然该提案得到了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斯里兰卡、锡金、以及数十个国家的承认,但是在美欧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最终没能获得通过。美欧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印度临时政府不是合法政府,不具备代表印度的资格。
问题是,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合法政府?
国际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按照西方国家的理解,只有民选政府才是合法政府,而按照部分国家的理解,唯一的政府就是合法政府,还有些国家认为,宣布建国、并且掌握了国家行政权的政府就是合法政府。
11月23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发生了。
当天上午,苏沃斯在新德里正式宣布,印度民主联邦正式成立,并且对外公布了民主联邦政府的主要部门与主要成员名单。到此,印度临时政府改名为印度民主联邦政府,为印度唯一中央政府。
数个小时内,共和国、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宣布承认印度民主联邦,并且正式与印度民主联邦建立外交关系。
这下,印度民主联邦政府是不是合法政府,就不由美国说了算。
事情到此还没有终结。
11月24日,苏沃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首要工作是稳定国内秩序、救助战争难民、进行战后重建。被问到是否要举行民主大选的时候,苏沃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表示在印度国内秩序稳定下来之后,他将解散联邦政府,在国际机构的监督下举行全民大选,选出国民议会与国家领导人。在此之前,他还将拿出宪法草案,并且将宪法草案提交给第一届国民议会审议,最终进行全民表决。被问到什么时候举行全民大选的时候,苏沃斯表示,这将由印度的国内秩序决定,只有在国际社会无私援助的情况下,印度社会才能尽快恢复稳定,只有在稳定的局势下才能举行大选,也才能确保大选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苏沃斯的表达打消了很多国家的疑虑。
虽然在西方新闻媒体看来,苏沃斯就是王元庆手里的傀儡,因为苏沃斯对印度民主政治的表态与王元庆在莫斯科四方首脑会晤上的表态如出一辙,但是在更多的国家看来,苏沃斯的表态等于确定了印度的政治体制。毫无疑问,这是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重要基础。
当天。又有十多个国家承认了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合法性。
因为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吸引了太多的眼球,所以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战场上的情况。
11月25日,27军攻占了蒂鲁吉拉伯利。
当天稍微晚些时候,第二个陆战旅到达特里凡得琅,攻打市区的战斗开始加速。
到此,除了特里凡得琅之外,只有马杜赖还在印度前政府军的控制之中。按照裴承毅给出的最后答复,大规模军事行动肯定能在11月30日之前结束。也就是说,他将提前1个月完成元首部署的作战任务。
对美国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合法性,按照四方首脑会晤的承诺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二是出尔反尔,以印度民主联邦政府为非法政府为由,拒绝为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物资。毫无疑问,这两种选择的结果都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前者等于帮助印度民主联邦政府赢得民众的支持,从而将印度拱手让给中国,永远失去插手印度内政的机会。后者等于给了中国出尔反尔的借口,以美国首先违反四方首脑会晤达成的协议为由,把美国挡在印度的大门之外。
有没有第三种解决办法呢?
毫无疑问,只要大规模军事行动在11月30日之前结束,就没有第三种解决方案。原因很简单,随着最后一股印军被消灭,中**队占领印度全境,印度就只剩下了一个政权,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更重要的是,国际社会的风向正在发生转变,很多国家都调整了态度。
11月25日,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国家已经超过了50个。
按照cia的评估,11月30日之前,将有110到120个国家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在11月29日再次在联合国发起提案,表决获得通过的机会将超过百分之八十。如果联合国大会接纳了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美国将别无选择,到时候要么与印度断绝外交关系,要么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前者显然不可取,断绝外交关系容易,恢复外交关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美国必须采取行动,而且越快越好。
11月26日,特里凡得琅守军缴械投降。
数个小时之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30分,布兰迪诺亲自前往国会众议院,呼吁议员在国务院提交的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议案中投赞成票。经过一整天的辩论,在当天下午的投票表决中,该议案最终以294票赞成的结果获得通过。
次日,美国联邦参议院就该议案进行投票表决,最终以67票赞成获得通过。
11月28日,布兰迪诺正式宣布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为印度唯一合法政权,并且表示将与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就建立外交关系举行谈判。
这一天,马杜赖的战斗结束。
美国突然改变态度,多少让王元庆有点意外。在他看来,布兰迪诺不死守到最后一天才是怪事。当然,提前几天转向,也不是什么坏事。
受美国影响,11月28日当天就有30多个国家宣布承认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到此,总共有117个国家承认了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并且与其展开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谈判工作。按照联合国宪章,得到半数以上国家承认之后,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就能获得联合国大会上属于印度的席位。
11月29日,共和国代表再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恢复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席位的提案。
表决没有任何悬念,在100多个国家的支持下,印度前政府代表被逐出联合国,印度民主联邦政府的代表坐到了印度的席位上。随后,联合国秘书长正式宣布,由印度民主联邦政府履行印度在联合国的职责与义务,并且享受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与地位。
局势立转,欧盟的态度变得比美国还要快。
当天晚上,运载欧盟国家援助的15万吨粮食的3艘散装货轮驶入苏拉特港,第一批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到达印度。
不得不说,这轮外交交锋,美国输了个精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外交胜利又是建立在军事胜利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共和**队在前线奋战,也就是没能打下海得巴拉与班加罗尔,美国肯定会拖到最后一刻,甚至会以印度不具备合法政权的名义,拒绝向印度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11月30日上午,俄罗斯的船队进入苏拉特港。
见到大势已去,美国的运输船队在当天下午进入孟买港。
此时,来自数十个国家的船队已经在印度的港口外排起长队,等待入港。
按照王元庆在四方首脑会晤上做出的承诺,共和国海军派出了护航舰艇,护送各国船只进入印度港口。
硝烟散去,新的历史篇章已经翻开!。.。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