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龙腾九天 第三十九章 以小时计算的决战
作者:闪烁 更新:2022-01-03 01:44
伊斯兰堡时间21点47分,裴承毅正式下达了作战行动开始的命令。
虽然战争爆发后,印度军队将迅速做出反应,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垮印度空军,夺取制空权,后面的战斗将变得非常艰难,但是裴承毅没有急于求成,在分配给各作战部队的命令中明确提到,只有在海军击败印度舰队之后,才能发起攻击。
准确的说,这不是裴承毅的意思,是王元庆的意思。
作为军人,裴承毅绝不会给敌人任何机会;可是作为政治家的王元庆,却不得不给共和国留下转圜的余地。
谁都知道,能否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关系到对印战争的最终结果。
哪怕项铤辉、林啸雷与裴承毅都坚信海军能够旗开得胜,歼灭印度舰队,成为印度洋的主人,国家元首也不可能听信军人的片面之词。换句话说,如果出现万一,即便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海军在战斗中受挫,被印度舰队挡在了印度洋的大门之外,共和国还要把战争进行下去吗?
王元庆不得不考虑这种可.能,也就不得不有所保留。
在海军战败的情况下,哪怕陆军.与空军有绝对的实力打垮印度,共和国也要为战争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原因很简单,在印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权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肯定会不遗余力的为印度提供战略支援,美国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美国农场生产出来的粮食,以及所有与战争有关的物资都会源源不断的到达印度的港口,成为印度军队坚持战斗下去的主要动力。
一场高消耗战争只能给共和.国带来无尽的损失与伤亡。
王元庆不会打这样的仗,也就不会冒这样的险。
由此可见,王元庆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海军战败,最.多派兵进入锡金,驱逐驻扎在锡金境内的印度军队,帮助锡金建国。如果海军获胜,则乘胜追击,扩大战争规模,彻底打垮印度。
关键就是海军能否杀入印度洋,歼灭印度舰队。
这一要求,让首轮打击行动变得异常麻烦。
按照常理,战争爆发之后,共和国空军将全面出动,.陆军也将参加战斗,在第一时间夺取制空权,炸毁印度境内的战略目标,瘫痪印度的军事力量。只是海军不可能在一瞬间击败敌人、夺取制海权,也就得给海军几个小时的行动时间。
作战计划制订得再周密,也得留出这几个小时。
当然,战争爆发后,打击行动不可能长久拖下去。
到底给海军多少时间,成了裴承毅制订战争计.划时遇到的第一个麻烦。
最初时,海军要.求提供至少24小时,后来降到了12小时。几番讨价还价后,海军把这一要求降低到了8个小时,最后裴承毅只给了海军6个小时。战争在0点45分爆发,也就是说,海军务必在6点45分之前歼灭印度舰队。
考验共和国海军的不是强大的印度舰队,而是过于短促的决战时间。
作为舰队指挥官,华剑锋非常清楚6个小时能做什么。
在攻击半径大约1500千米的情况下,即便提前派出攻击机群,战争爆发后就对印度舰队实施打击,节约半个攻击波次所需的时间,也只能进行两轮攻击。海军有把握在两轮攻击中歼灭印度舰队吗?
直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华剑锋都没有这个把握。
原因很简单,潜艇只发现了到达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印度西部舰队,暂时没有发现印度东部舰队。虽然侦察卫星在30日下午有所收获,大致断定印度东部舰队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部的孟加拉湾活动,但是时间已经过去10多个小时,印度东部舰队在此期间内足以机动数百千米,根本无法对其发起攻击。
华剑锋不是没有准备,不然不会率先发起攻击。
攻击机群出发之后,东海舰队的3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各派出4架携带大型副油箱与侦察吊舱的j-16b型舰载战斗机。虽然j-16b的主要任务是制空(海军舰载型尤其如此),但是在采用模块化航电设备之后,j-16b能够在2个小时内完成任务转变,执行包括侦察在内的各种战术任务。需要做的,只是为战斗机安装新的雷达控制软件,在弹舱内携带用来执行侦察任务的吊舱(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携带用来自卫的导弹)。如果任务距离较远,可以携带大型外挂副油箱。在最大侦察距离的任务模式下,j-16b的作战半径高达2500千米(前提条件是以亚音速巡航,只有在接近目标时以超音速飞行),算上其配备的火控雷达对海面目标高达450千米的搜索探测距离、以及侦察吊舱内的光电探测设备高达250千米的锁定跟踪距离,j-16b能够发现距离舰队2750千米的目标。
这个距离,足够j-16b飞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以西海域。
12架j-16b分散行动,其火控雷达能够覆盖整个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即便受到任务与作战半径的限制,12架j-16b仍然有足够大的机会发现距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500千米范围内的所有海上舰艇。
华剑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东部舰队就在这一范围之内。
当然,并不是海军在单独作战。
轰炸行动开始前,就有4架超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沿着缅甸东部国境线,绕道数千千米进入安达曼海上空。这些无人侦察机都配备了专门用来搜索海面目标的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在飞行高度为35000米的情况下,能够发现方圆550千米范围内的海面舰艇。因为配备了复合电源(机翼上表面敷设了太阳能电池板,白天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驱动推进电动机,并且为复合蓄电池充电,夜间则依靠复合蓄电池驱动推进电动机),所以这些无人侦察机的续航时间都在一周以上(不由推进能源决定,而是由飞机的故障周期决定)。也就是说,能够在没有后勤支援的情况下,在战区上空徘徊近170个小时。当然,实际续航时间肯定达不到170小时,因为侦察机需要进入印度领海上空,有可能遭到印度的防空系统与战斗机攻击,所以在到达危险区域的时候,需要启动主动电磁干扰系统与主动激光光电干扰系统,这些设备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从而缩短续航时间。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最大续航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即便如此,对即将进入印度洋的共和国海军来说也足够了。
除了侦察机,共和国还调动了半数以上的军事侦察卫星。
早在日本战争之后,军事侦察卫星就全部交由军情局管理。为了支援海军,军情局在30日下午调整了12颗侦察卫星的飞行航道,确保每4小时对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全面搜索一次。为了不放过任何线索,军情局还动员了所有情报分析员,集中全部力量处理战术侦察照片。虽然军事侦察卫星发现印度东部舰队的概率只有50%左右,但是依靠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舰队派出的侦察机与无人侦察机可以重点搜索卫星忽略的海域,从而提高发现印度东部舰队的概率。
如果算是在孟加拉湾活动的海军潜艇,总共有四支力量在寻找印度东部舰队。
用华剑锋的话来说,就算印度东部舰队的战舰全都能像潜艇那样躲到海面下,只要还得浮上水面换口气,就逃不过撒下来的天罗地网。
对此,印度东部舰队司令官莫洛万并不清楚。
收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军事基地遭到轰炸的消息时,莫洛万上将正在忙着处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最新消息。
作为费尔南德斯的主要手下,莫洛万并没细想海军司令部的战术意图。
4年前,莫洛万能够挤掉怀德特,成为东部舰队司令,与费尔南德斯的提拔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东部舰队是印度海军的头号舰队,不但拥有2艘航母(当时印度海军将仅有的2艘中型航母都部署在东部舰队),还拥有印度海军70%的大型水面战舰与50%的潜艇。这一部署完全符合印度的战略需要,因为西面的巴基斯坦除了几艘全电动潜艇还有点来头,其水面舰队不值一提,根本不可能对印度海军构成威胁,所以印度海军需要提防的是来自东面的敌人,也就是早就想入主印度洋的中国海军。将主力放在东面,才能守住进入印度洋的几处海上要道。随着印度从英国采购第三艘中型航母,以及后来接收美国的超级航母,印度海军才在西部舰队部署航母战斗群,力求彻底压制巴基斯坦海军,掌握阿拉伯海的制海权。当时莫洛万曾提出在维沙卡帕特南南面的卡基纳达或者金奈建立第二处大型海军基地,将所有的航母舰队都部署在东部舰队,集中力量封锁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只是这一提议连费尔南德斯都不支持,原因很复杂,比如修建第二处海军基地需要耗费数十亿美元、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太大等等,最关键的还是没人希望让一名舰队司令官掌握印度海军的所有家当。
虽然有些挫折,但是莫洛万这几年混得风声水起。
按照印度海军内部的猜测,费尔南德斯离任之后,他将是印度海军参谋长。
果真如此的话,莫洛万只欠缺一个条件,那就是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能力。
毫无疑问,莫洛万非常渴望收获几个重大战果。
听闻战争爆发的消息,莫洛万立即兴奋了起来,但是很快就被泼了一瓢冷水。
战争是爆发了,可是如何爆发的,却没有人说得准。
发给东部舰队的消息非常含糊,只提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包括空军基地与海军基地在内的数十个军事目标遭到轰炸,却没有提到是什么战机进行的轰炸,甚至没有提到敌机从何方向进入。
这也不能怪后方的印度军人,因为他们确实搞不清楚。
轰炸开始的时候,最先遭到轰炸的就是北安达曼岛上的防空警戒雷达、布莱尔港郊外的防空指挥中心、以及数处远程防空导弹阵地。导弹是在雷达探测范围之外发射的,攻击防空警戒雷达的导弹为了延长飞行时间,先向南飞行了数百千米,再转向发起攻击,而攻击防空指挥中心的导弹则是向西南方向飞行,再转向。在此情况下,即便雷达在被炸毁之前发现了逼近的导弹,也不可能断定导弹来自何方。
“眼睛”被打掉,印度军队更不可能知道是哪种轰炸机从哪个方向上发起攻击。
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这仗还怎么打?
莫洛万没有迟疑,立即联系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驻军司令部与布莱尔港,要求尽快查明具体情况。
还好,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由印度东部舰队司令部管辖,布莱尔港则是印度东部舰队的地方港口,莫洛万可以直接向两处机构下达命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莫洛万仍然在等待最新消息。
在此期间,他曾经打算联系西部舰队,但是想到怀德特不见得会做出回应,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新德里时间22点30分,战争爆发后15分钟,莫洛万收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
布莱尔港的守军找到了一枚没有爆炸的炸弹,断定为滑翔炸弹,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使用的炸弹。
这下,莫洛万再次激动了起来。
虽然滑翔炸弹属于防区外武器,投掷距离近的几十千米,远的上百千米,但是炸弹不是导弹,射程远不如巡航导弹。由此可以断定,投下炸弹的很有可能是战斗机,因为轰炸机只有在夺取绝对制空权之后才会用炸弹攻击地面目标。还可以断定,轰炸布莱尔港的很有可能是舰载战斗机,因为中国空军与海军的岸基战斗机不可能攻击布莱尔港。
最重要的是,那枚炸弹上的编号表明,那是一枚中国海军的炸弹。
这里,布莱尔港的印度军人犯了一个错误,即忽视了中**队的联合后勤保障机制。
在确立了联合作战机制之后,共和**队花了很大的力气统一后勤管理,其中就包括统一管理各军种的弹药。换句话说,共和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用的弹药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编号上有所区别。比如海军航空炸弹编号的打头字母为“hh”,空军的为“kh”。这点区别根本不可能用来确定投下炸弹的机型,事实上,空军的h-9b轰炸机投下的正是从海军调来的航空炸弹。
印度军人还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忽略了滑翔炸弹的投掷距离。
滑翔炸弹在攻击目标之前,会抛掉弹背上的弹翼,提高弹道末段飞行速度,只依靠尾部的气动翼面控制炸弹的飞行弹道。如此一来,印度军队“拣”到的只是一枚没有爆炸的弹体,而不是整枚炸弹。滑翔弹翼与弹体脱离之后,将在空中迅速解体,留下一些大小数厘米的残片。即便没有完全解体,也会在落地的时候摔得粉碎。如果印度军人稍微细心一点,就应该发现,这些滑翔炸弹所使用的弹翼比普通的大了许多,而且复杂了许多。改进弹翼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炸弹的投掷距离。只要搞清楚了这一点,布莱尔港守军就应该在报告中明确提到滑翔炸弹的投掷距离很有可能在200千米以上,甚至更远。
如果莫洛万知道这一点,就不会武断的认为轰炸布莱尔港的是战术战斗机,而不是战略轰炸机。因为在200千米外,除了当时正在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几架战斗机之外,印度的地面防空系统根本威胁不到轰炸机。而当时,执行巡逻任务的战斗机没有启动雷达,是由地面防空雷达引导。如此一来,在遭到轰炸之前,战斗机不可能发现200千米外的轰炸机,也就不可能对轰炸机构成威胁。
几个小错误,最终酿成了大错。
按照莫洛万的推断,中国海军舰队肯定进入了马六甲海峡,而且很有可能即将离开马六甲海峡。
计算轰炸规模之后,莫洛万断定中国海军的6支航母战斗群派出了所有战斗机。
至于中国舰队如何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进入了马六甲海峡,莫洛万没有多想,既然中国舰队能够在离开军港之后避开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就有能力避开守在新加坡的美军第七舰队。
中国舰队首先轰炸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目的也很明确。
只有摧毁了岛上的军事设施,中国舰队才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进入安达曼海,寻找印度舰队决战。
虽然这一判断与之前的作战计划有所出入,但是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一份作战计划能够准确无误的预测敌人的行动。出现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印度海军重点监视巽他海峡,中国舰队在明知道不可能安然无恙的通过巽他海峡的情况下,选择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看清了情况,要做的就是如何干掉进入印度洋的中国舰队。
还没等莫洛万调整部署,一条消息就让他彻底绝望了。
新德里时间22点45分,也就是北京时间31日1点15分,战争爆发后半个小时,印度西部舰队遭到海空联合打击。
反复看了数遍刚收到的消息,莫洛万一下从头顶凉到了脚心。
怀德特的西部舰队遭到打击,中国舰队到底在哪?。.。
虽然战争爆发后,印度军队将迅速做出反应,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垮印度空军,夺取制空权,后面的战斗将变得非常艰难,但是裴承毅没有急于求成,在分配给各作战部队的命令中明确提到,只有在海军击败印度舰队之后,才能发起攻击。
准确的说,这不是裴承毅的意思,是王元庆的意思。
作为军人,裴承毅绝不会给敌人任何机会;可是作为政治家的王元庆,却不得不给共和国留下转圜的余地。
谁都知道,能否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关系到对印战争的最终结果。
哪怕项铤辉、林啸雷与裴承毅都坚信海军能够旗开得胜,歼灭印度舰队,成为印度洋的主人,国家元首也不可能听信军人的片面之词。换句话说,如果出现万一,即便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海军在战斗中受挫,被印度舰队挡在了印度洋的大门之外,共和国还要把战争进行下去吗?
王元庆不得不考虑这种可.能,也就不得不有所保留。
在海军战败的情况下,哪怕陆军.与空军有绝对的实力打垮印度,共和国也要为战争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原因很简单,在印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权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肯定会不遗余力的为印度提供战略支援,美国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美国农场生产出来的粮食,以及所有与战争有关的物资都会源源不断的到达印度的港口,成为印度军队坚持战斗下去的主要动力。
一场高消耗战争只能给共和.国带来无尽的损失与伤亡。
王元庆不会打这样的仗,也就不会冒这样的险。
由此可见,王元庆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海军战败,最.多派兵进入锡金,驱逐驻扎在锡金境内的印度军队,帮助锡金建国。如果海军获胜,则乘胜追击,扩大战争规模,彻底打垮印度。
关键就是海军能否杀入印度洋,歼灭印度舰队。
这一要求,让首轮打击行动变得异常麻烦。
按照常理,战争爆发之后,共和国空军将全面出动,.陆军也将参加战斗,在第一时间夺取制空权,炸毁印度境内的战略目标,瘫痪印度的军事力量。只是海军不可能在一瞬间击败敌人、夺取制海权,也就得给海军几个小时的行动时间。
作战计划制订得再周密,也得留出这几个小时。
当然,战争爆发后,打击行动不可能长久拖下去。
到底给海军多少时间,成了裴承毅制订战争计.划时遇到的第一个麻烦。
最初时,海军要.求提供至少24小时,后来降到了12小时。几番讨价还价后,海军把这一要求降低到了8个小时,最后裴承毅只给了海军6个小时。战争在0点45分爆发,也就是说,海军务必在6点45分之前歼灭印度舰队。
考验共和国海军的不是强大的印度舰队,而是过于短促的决战时间。
作为舰队指挥官,华剑锋非常清楚6个小时能做什么。
在攻击半径大约1500千米的情况下,即便提前派出攻击机群,战争爆发后就对印度舰队实施打击,节约半个攻击波次所需的时间,也只能进行两轮攻击。海军有把握在两轮攻击中歼灭印度舰队吗?
直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华剑锋都没有这个把握。
原因很简单,潜艇只发现了到达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印度西部舰队,暂时没有发现印度东部舰队。虽然侦察卫星在30日下午有所收获,大致断定印度东部舰队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部的孟加拉湾活动,但是时间已经过去10多个小时,印度东部舰队在此期间内足以机动数百千米,根本无法对其发起攻击。
华剑锋不是没有准备,不然不会率先发起攻击。
攻击机群出发之后,东海舰队的3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各派出4架携带大型副油箱与侦察吊舱的j-16b型舰载战斗机。虽然j-16b的主要任务是制空(海军舰载型尤其如此),但是在采用模块化航电设备之后,j-16b能够在2个小时内完成任务转变,执行包括侦察在内的各种战术任务。需要做的,只是为战斗机安装新的雷达控制软件,在弹舱内携带用来执行侦察任务的吊舱(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携带用来自卫的导弹)。如果任务距离较远,可以携带大型外挂副油箱。在最大侦察距离的任务模式下,j-16b的作战半径高达2500千米(前提条件是以亚音速巡航,只有在接近目标时以超音速飞行),算上其配备的火控雷达对海面目标高达450千米的搜索探测距离、以及侦察吊舱内的光电探测设备高达250千米的锁定跟踪距离,j-16b能够发现距离舰队2750千米的目标。
这个距离,足够j-16b飞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以西海域。
12架j-16b分散行动,其火控雷达能够覆盖整个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即便受到任务与作战半径的限制,12架j-16b仍然有足够大的机会发现距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500千米范围内的所有海上舰艇。
华剑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东部舰队就在这一范围之内。
当然,并不是海军在单独作战。
轰炸行动开始前,就有4架超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沿着缅甸东部国境线,绕道数千千米进入安达曼海上空。这些无人侦察机都配备了专门用来搜索海面目标的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在飞行高度为35000米的情况下,能够发现方圆550千米范围内的海面舰艇。因为配备了复合电源(机翼上表面敷设了太阳能电池板,白天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驱动推进电动机,并且为复合蓄电池充电,夜间则依靠复合蓄电池驱动推进电动机),所以这些无人侦察机的续航时间都在一周以上(不由推进能源决定,而是由飞机的故障周期决定)。也就是说,能够在没有后勤支援的情况下,在战区上空徘徊近170个小时。当然,实际续航时间肯定达不到170小时,因为侦察机需要进入印度领海上空,有可能遭到印度的防空系统与战斗机攻击,所以在到达危险区域的时候,需要启动主动电磁干扰系统与主动激光光电干扰系统,这些设备会消耗大量的电能,从而缩短续航时间。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最大续航时间不会超过24小时。即便如此,对即将进入印度洋的共和国海军来说也足够了。
除了侦察机,共和国还调动了半数以上的军事侦察卫星。
早在日本战争之后,军事侦察卫星就全部交由军情局管理。为了支援海军,军情局在30日下午调整了12颗侦察卫星的飞行航道,确保每4小时对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全面搜索一次。为了不放过任何线索,军情局还动员了所有情报分析员,集中全部力量处理战术侦察照片。虽然军事侦察卫星发现印度东部舰队的概率只有50%左右,但是依靠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舰队派出的侦察机与无人侦察机可以重点搜索卫星忽略的海域,从而提高发现印度东部舰队的概率。
如果算是在孟加拉湾活动的海军潜艇,总共有四支力量在寻找印度东部舰队。
用华剑锋的话来说,就算印度东部舰队的战舰全都能像潜艇那样躲到海面下,只要还得浮上水面换口气,就逃不过撒下来的天罗地网。
对此,印度东部舰队司令官莫洛万并不清楚。
收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军事基地遭到轰炸的消息时,莫洛万上将正在忙着处理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最新消息。
作为费尔南德斯的主要手下,莫洛万并没细想海军司令部的战术意图。
4年前,莫洛万能够挤掉怀德特,成为东部舰队司令,与费尔南德斯的提拔有很大的关系。当时,东部舰队是印度海军的头号舰队,不但拥有2艘航母(当时印度海军将仅有的2艘中型航母都部署在东部舰队),还拥有印度海军70%的大型水面战舰与50%的潜艇。这一部署完全符合印度的战略需要,因为西面的巴基斯坦除了几艘全电动潜艇还有点来头,其水面舰队不值一提,根本不可能对印度海军构成威胁,所以印度海军需要提防的是来自东面的敌人,也就是早就想入主印度洋的中国海军。将主力放在东面,才能守住进入印度洋的几处海上要道。随着印度从英国采购第三艘中型航母,以及后来接收美国的超级航母,印度海军才在西部舰队部署航母战斗群,力求彻底压制巴基斯坦海军,掌握阿拉伯海的制海权。当时莫洛万曾提出在维沙卡帕特南南面的卡基纳达或者金奈建立第二处大型海军基地,将所有的航母舰队都部署在东部舰队,集中力量封锁马六甲海峡与巽他海峡。只是这一提议连费尔南德斯都不支持,原因很复杂,比如修建第二处海军基地需要耗费数十亿美元、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太大等等,最关键的还是没人希望让一名舰队司令官掌握印度海军的所有家当。
虽然有些挫折,但是莫洛万这几年混得风声水起。
按照印度海军内部的猜测,费尔南德斯离任之后,他将是印度海军参谋长。
果真如此的话,莫洛万只欠缺一个条件,那就是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能力。
毫无疑问,莫洛万非常渴望收获几个重大战果。
听闻战争爆发的消息,莫洛万立即兴奋了起来,但是很快就被泼了一瓢冷水。
战争是爆发了,可是如何爆发的,却没有人说得准。
发给东部舰队的消息非常含糊,只提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包括空军基地与海军基地在内的数十个军事目标遭到轰炸,却没有提到是什么战机进行的轰炸,甚至没有提到敌机从何方向进入。
这也不能怪后方的印度军人,因为他们确实搞不清楚。
轰炸开始的时候,最先遭到轰炸的就是北安达曼岛上的防空警戒雷达、布莱尔港郊外的防空指挥中心、以及数处远程防空导弹阵地。导弹是在雷达探测范围之外发射的,攻击防空警戒雷达的导弹为了延长飞行时间,先向南飞行了数百千米,再转向发起攻击,而攻击防空指挥中心的导弹则是向西南方向飞行,再转向。在此情况下,即便雷达在被炸毁之前发现了逼近的导弹,也不可能断定导弹来自何方。
“眼睛”被打掉,印度军队更不可能知道是哪种轰炸机从哪个方向上发起攻击。
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这仗还怎么打?
莫洛万没有迟疑,立即联系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驻军司令部与布莱尔港,要求尽快查明具体情况。
还好,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由印度东部舰队司令部管辖,布莱尔港则是印度东部舰队的地方港口,莫洛万可以直接向两处机构下达命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莫洛万仍然在等待最新消息。
在此期间,他曾经打算联系西部舰队,但是想到怀德特不见得会做出回应,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新德里时间22点30分,战争爆发后15分钟,莫洛万收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消息。
布莱尔港的守军找到了一枚没有爆炸的炸弹,断定为滑翔炸弹,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使用的炸弹。
这下,莫洛万再次激动了起来。
虽然滑翔炸弹属于防区外武器,投掷距离近的几十千米,远的上百千米,但是炸弹不是导弹,射程远不如巡航导弹。由此可以断定,投下炸弹的很有可能是战斗机,因为轰炸机只有在夺取绝对制空权之后才会用炸弹攻击地面目标。还可以断定,轰炸布莱尔港的很有可能是舰载战斗机,因为中国空军与海军的岸基战斗机不可能攻击布莱尔港。
最重要的是,那枚炸弹上的编号表明,那是一枚中国海军的炸弹。
这里,布莱尔港的印度军人犯了一个错误,即忽视了中**队的联合后勤保障机制。
在确立了联合作战机制之后,共和**队花了很大的力气统一后勤管理,其中就包括统一管理各军种的弹药。换句话说,共和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用的弹药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编号上有所区别。比如海军航空炸弹编号的打头字母为“hh”,空军的为“kh”。这点区别根本不可能用来确定投下炸弹的机型,事实上,空军的h-9b轰炸机投下的正是从海军调来的航空炸弹。
印度军人还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忽略了滑翔炸弹的投掷距离。
滑翔炸弹在攻击目标之前,会抛掉弹背上的弹翼,提高弹道末段飞行速度,只依靠尾部的气动翼面控制炸弹的飞行弹道。如此一来,印度军队“拣”到的只是一枚没有爆炸的弹体,而不是整枚炸弹。滑翔弹翼与弹体脱离之后,将在空中迅速解体,留下一些大小数厘米的残片。即便没有完全解体,也会在落地的时候摔得粉碎。如果印度军人稍微细心一点,就应该发现,这些滑翔炸弹所使用的弹翼比普通的大了许多,而且复杂了许多。改进弹翼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炸弹的投掷距离。只要搞清楚了这一点,布莱尔港守军就应该在报告中明确提到滑翔炸弹的投掷距离很有可能在200千米以上,甚至更远。
如果莫洛万知道这一点,就不会武断的认为轰炸布莱尔港的是战术战斗机,而不是战略轰炸机。因为在200千米外,除了当时正在执行防空巡逻任务的几架战斗机之外,印度的地面防空系统根本威胁不到轰炸机。而当时,执行巡逻任务的战斗机没有启动雷达,是由地面防空雷达引导。如此一来,在遭到轰炸之前,战斗机不可能发现200千米外的轰炸机,也就不可能对轰炸机构成威胁。
几个小错误,最终酿成了大错。
按照莫洛万的推断,中国海军舰队肯定进入了马六甲海峡,而且很有可能即将离开马六甲海峡。
计算轰炸规模之后,莫洛万断定中国海军的6支航母战斗群派出了所有战斗机。
至于中国舰队如何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进入了马六甲海峡,莫洛万没有多想,既然中国舰队能够在离开军港之后避开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就有能力避开守在新加坡的美军第七舰队。
中国舰队首先轰炸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目的也很明确。
只有摧毁了岛上的军事设施,中国舰队才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进入安达曼海,寻找印度舰队决战。
虽然这一判断与之前的作战计划有所出入,但是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一份作战计划能够准确无误的预测敌人的行动。出现变化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印度海军重点监视巽他海峡,中国舰队在明知道不可能安然无恙的通过巽他海峡的情况下,选择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看清了情况,要做的就是如何干掉进入印度洋的中国舰队。
还没等莫洛万调整部署,一条消息就让他彻底绝望了。
新德里时间22点45分,也就是北京时间31日1点15分,战争爆发后半个小时,印度西部舰队遭到海空联合打击。
反复看了数遍刚收到的消息,莫洛万一下从头顶凉到了脚心。
怀德特的西部舰队遭到打击,中国舰队到底在哪?。.。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