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二六七 扫平侧翼
作者:我是蓬蒿人 更新:2023-02-23 10:58
接到官东城大捷的消息时,赵逊长舒一口气,整个人都轻松不少,他笑容满面地赵宁道:
“之前得到那些家伙效忠朝廷的表态时,我一直担心这是秦国的陷阱,是他们惧怕革新战争,察觉了军中革新力量的存在与发展,想要堵住战争隐患,专门给我们设置的诱饵。
“如今五十二团如期起义,虽然还不能完全证明那些人的真心,但至少可以看到他们的诚意,往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投诚纳入战略战术的考虑范围内了。”
赵宁微微颔首,不紧不慢地道:“这件事从一开始,他们就是跟四叔你接触的,如何处理相应情况还是由四叔拿主意吧。”
赵逊搓了搓手,兴致勃勃,有些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
自从年轻的时候遭受暗算,折了修为损了根元,他就失去了晋升王极境的可能,后来虽然在赵宁的感召下重新振作,但实力的限制让他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想要建立万人敬仰、名动天下的大功,体验青史留名的风流,对赵逊而言早就没有希望,这对曾经的胸怀大志的天子骄子来说,无疑是人生的巨大遗憾与不圆满。
秦国那些人在意图归顺朝廷时,为了隐藏自己不提前暴露,不引起世家大族的警觉,同时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无法接触赵氏那些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的显赫人物。
别说赵宁、赵七月这样的存在,有元木真、赵玉洁、安德鲁等人时刻盯着,王极境高手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太多人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赵逊这个先前在赵氏负有盛名,现如今却修为不济不受旁人重视,但在赵氏族内份量与影响力都有的人物,便成了对方接触的最佳人选。
历史的洪流与时代的风云让赵逊在几乎不可能的时候,站在了天下大争的关键位置,一展大丈夫平生抱负、青史留名的机会摆到了眼前,如何能不激动万分?
“北境战局如何?”平复了一下心境,赵逊问了一个略显突兀的问题。
“没什么进展。”
赵宁知道赵逊这么问的用意,回答得很干脆,“草原过于辽阔,我们兵力又有限,天元大军熟悉地方,游击还是他们的老本行,现在他们打定了注意要到处跑,我们实在很难将他们包围聚歼。
“四叔只管放手施为,兵力上的事我来调度。”
得到赵宁的保证,赵逊不禁满面红光,哈哈一笑之时每根毛孔都是意气风发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如果局面足够顺利,想要速胜秦国,我至少需要这个数!”
他伸出了两根手指。
赵宁报以放心的微笑:“没问题,我能给四叔这个数。”
干脆利落的对谈后赵逊反而冷静下来,他稍作沉吟,看着赵宁谨慎地道:“他们的诚意虽然体现了出来,但涉及的毕竟只是一个团,决定的只是一个旅,影响的只有官东城一带。
“对战争全局而言,这个动作并无太大杀伤力。如果这只是一个诱饵,他们的目的依然是给我们布置陷阱,那我们这样大动干戈,是不是有些大意冒进,会因小失大?”
那些人说是要归顺朝廷,要效忠皇朝,要拥护革新,但现在双方是敌对关系,且大战正在进行,对手说的话岂能随便相信?谁能保证那不是对方别有用心的算计?
人心隔肚皮,就算是亲兄弟、亲父子,到了这种决定自己根本利益、未来前途、身家性命的关键时候,互相之间都没法完全信任。
“战争本身就是冒险,做选择从来都是取舍,我们一定要相信一些的东西才能让事情继续下去。”
难题永远都不是相信自己,而是在很多时候你不得不选择相信自身之外的东西,这才是考验分析判断能力的时候,赵宁对此有着丰富经验,“他们有投靠朝廷的理由。
“无论是从天下大势来说,还是从自身利益衡量,他们都有这么做的出发点。而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这事有值得争取、冒险的价值。”
说到这赵宁顿了顿,眼神逐渐锐利,声音徐徐拉高,“退一步说,官东城之战就算是个诱饵,也是个足够份量的诱饵。
“原本完整的河西侧翼防线,因此已经打开了一个缺口,我们有了突破对象,只要往后的行动足够有力,就能循此扯开更大豁口。
“就算他们想要算计我们,我们也可以将计就计,革新战争怕的从来不是敌人强大有什么算计,而是有没有可以开始的缝隙。
“只要有,那么星星之火就能燎原。
“猎人与猎物的关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到底谁是刀俎谁是鱼肉,胜负未到成败未显,此时的人又如何得知?
“他们要真敢出尔反尔,用起义行动当诱饵,无异于玩火自焚,倘若他们真是这个打算,那就让他们见识见识革新战争的恐怖!”
听完赵宁这席话,赵逊抚掌而赞:“正是此理!”
赵宁来到地图前,望着官东、郃阳、韩城一带陷入思考。
河西之战要有突破,本来就只能从侧翼找机会,就算没有那些人的配合,特别行动团的行动还是会进行。差别只在于,行动能否成功。
从先前的战场情况来看,没有赵渡镇的胜利,起义军便没有进攻官东城的力量,而没有五十二团的配合,官东城之战也不会取得大捷。biQuka.Com
对方配合的行为很果断,力度很猛烈。
正因如此,才有起义军眼下的良好形势。
这正是对方归顺朝廷的意义。
如若不然,他们凭什么在未来的天下取得生存资格、一席之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赵宁跟赵逊离开晋州到了作为前线的蒲州,在这里就近指挥河西侧翼的起义军行动,这也标志着起义军的征战成为了全局核心。
在他俩的布置下,整编为大晋河西军第一师的原方闲大队,开始了对官东城一带残余之敌的清扫。
驻扎于附近一带的秦军已经被起义军蚕食掉了一个师的力量,在正面战场尚且不及给予强力增援的情况下,残余之敌很快被扫荡干净。
此役表面上是保卫官东城之战的成果,起义军四面出击声势浩大,实际上出战的只是迷惑秦军的部分力量,第一师主力三个团早早北上,连夜进入郃阳秦军的驻防地盘。
在此处执行任务的特别行动团第二大队,原本跟此地的秦军处于势均力敌的境地,因为将门世家子弟的悍勇,双方拉锯混战,谁也没能奈何谁。
第一师三个团进入战场后直接突袭郃阳城,打乱了秦军部署,迫使跟第二大队所率起义军鏖战的秦军主力回撤,又及时运动作战,利用围点打援的策略将其重创。
最终,两路起义军两面夹击,将郃阳一带的秦军主力彻底击溃,俘获大批俘虏,并趁势夺得郃阳城。
在第一师的号召与起义战士的感召下,大量秦军战士或被迫或麻木或主动地加入起义军,壮大了起义军的力量。
随后,第二大队所率兵力并入第一师作战序列,由此,原本拥有五个团左右兵力的第一师,人数充实到九个团,拥有了完整的师级作战力量。
而秦军则损失了在侧面战场的第二个师级战力。
河西军第一师并未在郃阳城久留,方闲依照赵宁与赵逊的指示,留下部分力量收拾残局,率领五个团的兵力再度北上,进入韩城秦军的战区。
在此处执行任务的特别行动团第三大队,汇聚的起义军力量最少,取得的进展最小,只有一千多人的力量,而且进攻行动屡屡受挫,将士伤亡颇大,军心不稳士气低迷,是赵逊最担心的对象。
在赵逊的既定计划里,如果第三大队遭受秦军主力进击,那就只能带着已有的起义力量撤回河东。
然而韩城秦军跟郃阳秦军不同,他们没有在最有利的出击时机,果断派遣主力进攻第三大队,反而是慑于起义军颇有声势的行动,选择了最为稳重保守的策略:
固守待援。
韩城及其周边地区共同组成的战区内,跟郃阳、官东一样都驻扎着一个师左右的兵力,面对临时组建的只有一千多人的起义军,竟然没有选择进攻。
要说韩城的秦军不堪,那的确是不堪,但其实没有那么不堪。
首先,第三大队的行动虽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毕竟在近乎一夜之间的时间内,策反了一千多秦军起义,而且各个分队、小队四面出击,造成了很大的声势。
虽说驻扎各处的秦军营、连单位击退了起义军的袭击,但也仅仅是击退而已,真论起来不过是自保住了。
谁知道起义军有没有援军,下一步会如何行动?
其次,郃阳、官东一带起义军声势愈发浩大,战果愈发显著,制造的混乱传到韩城防区,虽然没有实际杀伤力,但威慑力不小。
韩城防区的秦军不了解敌人真实战力、具体意图,两眼一抹黑,面对四面失火的境遇,短时间内选择保守稳妥的策略,是老成持重的体现。
战场上最重要的不是克敌制胜,保证自己不败才是首要之务,也是一切的基础。
不行动,不犯错,不露出破绽,不给敌人机会,失败的概率就被降到了最低。
“这就叫八风不动,稳如泰山。等过上几日,战场情报搜集的够多,对敌人了解足了,有出击机会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能建功立业,要是现在贸然行动,平白损兵折将,那将失去一切机会!”
韩城秦军的最高长官,一名出身寒门,好不容易摸爬滚打到现今位置的元神境强者,曾如此告诫他那些想要主动出击的世家部下。
总之,第三大队没有被秦军赶回河东,反而抓紧时间进行了部队整训,确保了自己还有继续作战的能力。
相应的,因为韩城秦军的乌龟壳策略,他们兵力完全,防线有序,没有给到第一师任何可趁之机,起义军想战胜他们并不容易。
“之前得到那些家伙效忠朝廷的表态时,我一直担心这是秦国的陷阱,是他们惧怕革新战争,察觉了军中革新力量的存在与发展,想要堵住战争隐患,专门给我们设置的诱饵。
“如今五十二团如期起义,虽然还不能完全证明那些人的真心,但至少可以看到他们的诚意,往后,我们可以将他们的投诚纳入战略战术的考虑范围内了。”
赵宁微微颔首,不紧不慢地道:“这件事从一开始,他们就是跟四叔你接触的,如何处理相应情况还是由四叔拿主意吧。”
赵逊搓了搓手,兴致勃勃,有些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
自从年轻的时候遭受暗算,折了修为损了根元,他就失去了晋升王极境的可能,后来虽然在赵宁的感召下重新振作,但实力的限制让他能做的事情很有限。
想要建立万人敬仰、名动天下的大功,体验青史留名的风流,对赵逊而言早就没有希望,这对曾经的胸怀大志的天子骄子来说,无疑是人生的巨大遗憾与不圆满。
秦国那些人在意图归顺朝廷时,为了隐藏自己不提前暴露,不引起世家大族的警觉,同时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无法接触赵氏那些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的显赫人物。
别说赵宁、赵七月这样的存在,有元木真、赵玉洁、安德鲁等人时刻盯着,王极境高手们的一举一动都有太多人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赵逊这个先前在赵氏负有盛名,现如今却修为不济不受旁人重视,但在赵氏族内份量与影响力都有的人物,便成了对方接触的最佳人选。
历史的洪流与时代的风云让赵逊在几乎不可能的时候,站在了天下大争的关键位置,一展大丈夫平生抱负、青史留名的机会摆到了眼前,如何能不激动万分?
“北境战局如何?”平复了一下心境,赵逊问了一个略显突兀的问题。
“没什么进展。”
赵宁知道赵逊这么问的用意,回答得很干脆,“草原过于辽阔,我们兵力又有限,天元大军熟悉地方,游击还是他们的老本行,现在他们打定了注意要到处跑,我们实在很难将他们包围聚歼。
“四叔只管放手施为,兵力上的事我来调度。”
得到赵宁的保证,赵逊不禁满面红光,哈哈一笑之时每根毛孔都是意气风发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如果局面足够顺利,想要速胜秦国,我至少需要这个数!”
他伸出了两根手指。
赵宁报以放心的微笑:“没问题,我能给四叔这个数。”
干脆利落的对谈后赵逊反而冷静下来,他稍作沉吟,看着赵宁谨慎地道:“他们的诚意虽然体现了出来,但涉及的毕竟只是一个团,决定的只是一个旅,影响的只有官东城一带。
“对战争全局而言,这个动作并无太大杀伤力。如果这只是一个诱饵,他们的目的依然是给我们布置陷阱,那我们这样大动干戈,是不是有些大意冒进,会因小失大?”
那些人说是要归顺朝廷,要效忠皇朝,要拥护革新,但现在双方是敌对关系,且大战正在进行,对手说的话岂能随便相信?谁能保证那不是对方别有用心的算计?
人心隔肚皮,就算是亲兄弟、亲父子,到了这种决定自己根本利益、未来前途、身家性命的关键时候,互相之间都没法完全信任。
“战争本身就是冒险,做选择从来都是取舍,我们一定要相信一些的东西才能让事情继续下去。”
难题永远都不是相信自己,而是在很多时候你不得不选择相信自身之外的东西,这才是考验分析判断能力的时候,赵宁对此有着丰富经验,“他们有投靠朝廷的理由。
“无论是从天下大势来说,还是从自身利益衡量,他们都有这么做的出发点。而以我对他们的了解,这事有值得争取、冒险的价值。”
说到这赵宁顿了顿,眼神逐渐锐利,声音徐徐拉高,“退一步说,官东城之战就算是个诱饵,也是个足够份量的诱饵。
“原本完整的河西侧翼防线,因此已经打开了一个缺口,我们有了突破对象,只要往后的行动足够有力,就能循此扯开更大豁口。
“就算他们想要算计我们,我们也可以将计就计,革新战争怕的从来不是敌人强大有什么算计,而是有没有可以开始的缝隙。
“只要有,那么星星之火就能燎原。
“猎人与猎物的关系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到底谁是刀俎谁是鱼肉,胜负未到成败未显,此时的人又如何得知?
“他们要真敢出尔反尔,用起义行动当诱饵,无异于玩火自焚,倘若他们真是这个打算,那就让他们见识见识革新战争的恐怖!”
听完赵宁这席话,赵逊抚掌而赞:“正是此理!”
赵宁来到地图前,望着官东、郃阳、韩城一带陷入思考。
河西之战要有突破,本来就只能从侧翼找机会,就算没有那些人的配合,特别行动团的行动还是会进行。差别只在于,行动能否成功。
从先前的战场情况来看,没有赵渡镇的胜利,起义军便没有进攻官东城的力量,而没有五十二团的配合,官东城之战也不会取得大捷。biQuka.Com
对方配合的行为很果断,力度很猛烈。
正因如此,才有起义军眼下的良好形势。
这正是对方归顺朝廷的意义。
如若不然,他们凭什么在未来的天下取得生存资格、一席之地?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赵宁跟赵逊离开晋州到了作为前线的蒲州,在这里就近指挥河西侧翼的起义军行动,这也标志着起义军的征战成为了全局核心。
在他俩的布置下,整编为大晋河西军第一师的原方闲大队,开始了对官东城一带残余之敌的清扫。
驻扎于附近一带的秦军已经被起义军蚕食掉了一个师的力量,在正面战场尚且不及给予强力增援的情况下,残余之敌很快被扫荡干净。
此役表面上是保卫官东城之战的成果,起义军四面出击声势浩大,实际上出战的只是迷惑秦军的部分力量,第一师主力三个团早早北上,连夜进入郃阳秦军的驻防地盘。
在此处执行任务的特别行动团第二大队,原本跟此地的秦军处于势均力敌的境地,因为将门世家子弟的悍勇,双方拉锯混战,谁也没能奈何谁。
第一师三个团进入战场后直接突袭郃阳城,打乱了秦军部署,迫使跟第二大队所率起义军鏖战的秦军主力回撤,又及时运动作战,利用围点打援的策略将其重创。
最终,两路起义军两面夹击,将郃阳一带的秦军主力彻底击溃,俘获大批俘虏,并趁势夺得郃阳城。
在第一师的号召与起义战士的感召下,大量秦军战士或被迫或麻木或主动地加入起义军,壮大了起义军的力量。
随后,第二大队所率兵力并入第一师作战序列,由此,原本拥有五个团左右兵力的第一师,人数充实到九个团,拥有了完整的师级作战力量。
而秦军则损失了在侧面战场的第二个师级战力。
河西军第一师并未在郃阳城久留,方闲依照赵宁与赵逊的指示,留下部分力量收拾残局,率领五个团的兵力再度北上,进入韩城秦军的战区。
在此处执行任务的特别行动团第三大队,汇聚的起义军力量最少,取得的进展最小,只有一千多人的力量,而且进攻行动屡屡受挫,将士伤亡颇大,军心不稳士气低迷,是赵逊最担心的对象。
在赵逊的既定计划里,如果第三大队遭受秦军主力进击,那就只能带着已有的起义力量撤回河东。
然而韩城秦军跟郃阳秦军不同,他们没有在最有利的出击时机,果断派遣主力进攻第三大队,反而是慑于起义军颇有声势的行动,选择了最为稳重保守的策略:
固守待援。
韩城及其周边地区共同组成的战区内,跟郃阳、官东一样都驻扎着一个师左右的兵力,面对临时组建的只有一千多人的起义军,竟然没有选择进攻。
要说韩城的秦军不堪,那的确是不堪,但其实没有那么不堪。
首先,第三大队的行动虽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但毕竟在近乎一夜之间的时间内,策反了一千多秦军起义,而且各个分队、小队四面出击,造成了很大的声势。
虽说驻扎各处的秦军营、连单位击退了起义军的袭击,但也仅仅是击退而已,真论起来不过是自保住了。
谁知道起义军有没有援军,下一步会如何行动?
其次,郃阳、官东一带起义军声势愈发浩大,战果愈发显著,制造的混乱传到韩城防区,虽然没有实际杀伤力,但威慑力不小。
韩城防区的秦军不了解敌人真实战力、具体意图,两眼一抹黑,面对四面失火的境遇,短时间内选择保守稳妥的策略,是老成持重的体现。
战场上最重要的不是克敌制胜,保证自己不败才是首要之务,也是一切的基础。
不行动,不犯错,不露出破绽,不给敌人机会,失败的概率就被降到了最低。
“这就叫八风不动,稳如泰山。等过上几日,战场情报搜集的够多,对敌人了解足了,有出击机会的时候我们自然就能建功立业,要是现在贸然行动,平白损兵折将,那将失去一切机会!”
韩城秦军的最高长官,一名出身寒门,好不容易摸爬滚打到现今位置的元神境强者,曾如此告诫他那些想要主动出击的世家部下。
总之,第三大队没有被秦军赶回河东,反而抓紧时间进行了部队整训,确保了自己还有继续作战的能力。
相应的,因为韩城秦军的乌龟壳策略,他们兵力完全,防线有序,没有给到第一师任何可趁之机,起义军想战胜他们并不容易。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