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反 贪
作者:淮南老雁 更新:2022-01-01 08:30
(中秋快乐!!!)
朱邪赤心母子入朝之后,长安的街谈巷议又热闹了一阵,毕竟沙陀这杀敌三万余自损超两万陪光家底搭上首领两代人的一个月的转战经历极具传奇色彩和悲壮性,想不注意都难,正因为其传奇和悲壮,舆论对沙陀的同情心呈一边倒的形势,大家对沙陀归唐的忠义和武勇行为都是啧啧称赞,完全忘记了沙陀当初背唐以及甘心做吐蕃人走狗屡次攻唐的恶劣行径,也因此对朝廷的处置很满意,对仁慈的皇帝陛下交口称赞并为自己是大唐子民而倍感自豪。这种舆论在朝廷官员们为主要撰稿人的《春明外史》上见得略少一些,在今年新办的由商人赞助的贴近市民阶层的《今春秋》上体现的多一点。一个叫《春明外史》,一个叫《今春秋》,这些办报纸的还都把自己当写历史的呢。
所以李诵才会感慨,媒体这玩意,有时候真他娘的不能信。就像传说中的股市,相信媒体的分析就等于寿星老上吊,慢性自杀都不带的。
舆论对沙陀的待遇使得其他几个入朝的大员黯然失色。六月,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被朝廷强征入朝,不久,卢从史不争气的老爹就不识时务的死掉了,使得担任左骁卫大将军的卢从史不得不依律丁忧,由执掌数十万人生死大权到投闲置散,两手空空。九月,淮南节度使王锷奉召入朝,王锷经营天下第一富裕的淮南五年,公私两不误,简直可以用巨富来形容。而且年富力强处于事业上升期相信有投入就有回报的王锷,入朝时给李诵送了大大的一笔进奉――这大概也算藩镇的投名状,凡是手脚不干净或者心里有鬼的藩镇入朝都要有这么一出,比如裴均、于頔和卢从史,来显示自己的忠心和能干,前任德宗皇帝就很喜欢这一出。但是现任不喜欢,之所以接受进奉,大概就像蔡元培收商人的红包,转手当作研究院建设经费一样。
王锷这次入朝投资巨大,数十万缗眼都不带眨的,除了送给皇帝,还重点送给了三个人,一个是执政事笔的宰相杜黄裳,一个是宗正少卿李焉,一个是内侍少监苟胜,内侍监李忠言比苟胜只多不少,只是王锷压根没指望他能做什么,给那么多只是希望他不坏事,舆论历来认为李公公的能力比苟公公差的不是一点两点,而是隋朝和唐朝的距离。投入这么大,王锷自然是有图谋的,他到长安来可不甘心做一个寓公,做一个有宰相名而无宰相实的高官,他想求宰相。
之所以把王锷行贿这事扯这么多,因为这牵扯到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李诵治下的唐帝国,是否要在政治第一的前提下容忍贪污行贿等犯罪行为。
作为最应该打击这种危及统治行为的皇帝,李诵实际上反而取舍不定,毕竟现在帝国最主要的目标是削平藩镇 ,远期是收复河湟、安西、北庭。打击贪官,尤其是打击手握军政大权的地方大员,会不会增加帝国工作的难度呢?
经过德宗二十几年的放纵,地方大员里手脚干净的在李诵穿越时已经没有多少了,中央有以裴延龄,俱文珍为代表的腐败派当政,反贪污的难度之大谁都知道。穿越三年多来,虽然调整了一批地方大员,简拔了一大批清廉正直的官员进入中央,可是节度使级别的官员贪污盘剥百姓还从来没有被处理过。从内心而言,李诵是巴不得打击贪官的,虽然拜现代发达的电视剧所赐,被洗过脑的李诵知道并认同贪污的能吏比清廉的庸人价值更大。但是李诵现在已经学会了全盘考虑,取舍利弊。可能这对贪官来说是一个福音。
最先给出这个问题答案的,是翰林院资格最轻的学士,白居易。
知道王锷大肆行贿求取宰相位子的白居易首先上书表示反对。白居易的理由是:
宰相是人臣极位,不是清望大功一般不授予,怎么能随便给人呢?上次给于頔,已经惹人非议了,但是于頔毕竟才干和声望都不一般(有赖于于頔对文人士子的慷慨),王锷的特长是严刑峻法,搜刮百姓,而且现在像他那样的人那么多,如果封他做了宰相,那么和他一样的大员都会以为只要拼命搜刮百姓,多多进奉,就都会有资格求取宰相,这样老百姓怎么办?如果给这个不给那个,厚此薄彼,还会有意见,皇上您还是好好想想吧。
接着侍御史李夷简,左拾遗元稹,御史中丞裴度,甚至给事中李藩纷纷上书表示反对。《春明外史》《今春秋》也是纷纷发表评论反对。接着,王锷向杜黄裳,李鄢,苟胜等人行贿的事情也被揭发了出来。舆论如此,李诵的决心也就下定了。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十月底,杜黄裳罢相。其实杜黄裳已经年过七十,自从巡边回来,体力精力就已经大不如前。接受贿赂的原因和现在社会的“五十九”现象差不多,而且王锷的政治立场还是正确的。当初杜黄裳初拜相,李师古派人送礼,结果到了杜黄裳府上,看见杜夫人只带着两个侍女上街,门都没进就回去了,李师古也因此对杜黄裳颇为忌惮。不料晚节不保,让人殊为感叹。不过李诵对这位尽心尽责的老宰相并没有过分为难,只是让他交出赃款,罢了杜黄裳的中书令,改成任命他为司徒。悔恨不已的杜黄裳于永贞三年十一月底病死,终年七十一岁。死后谥号为“宣”。李诵亲临门可罗雀的杜府看病,探望,并为他罢朝三日,赐钱百万。
宗正少卿了李鄢被罢职,罚俸半年。内侍少监苟胜罚俸一年,不过职事如故。李忠言却被李诵保护了起来。而始作俑者王锷的问题比较麻烦。新任的淮南节度使是出身风宪,未赴任的前东川节度使,工部侍郎韦丹
朱邪赤心母子入朝之后,长安的街谈巷议又热闹了一阵,毕竟沙陀这杀敌三万余自损超两万陪光家底搭上首领两代人的一个月的转战经历极具传奇色彩和悲壮性,想不注意都难,正因为其传奇和悲壮,舆论对沙陀的同情心呈一边倒的形势,大家对沙陀归唐的忠义和武勇行为都是啧啧称赞,完全忘记了沙陀当初背唐以及甘心做吐蕃人走狗屡次攻唐的恶劣行径,也因此对朝廷的处置很满意,对仁慈的皇帝陛下交口称赞并为自己是大唐子民而倍感自豪。这种舆论在朝廷官员们为主要撰稿人的《春明外史》上见得略少一些,在今年新办的由商人赞助的贴近市民阶层的《今春秋》上体现的多一点。一个叫《春明外史》,一个叫《今春秋》,这些办报纸的还都把自己当写历史的呢。
所以李诵才会感慨,媒体这玩意,有时候真他娘的不能信。就像传说中的股市,相信媒体的分析就等于寿星老上吊,慢性自杀都不带的。
舆论对沙陀的待遇使得其他几个入朝的大员黯然失色。六月,昭义节度使卢从史被朝廷强征入朝,不久,卢从史不争气的老爹就不识时务的死掉了,使得担任左骁卫大将军的卢从史不得不依律丁忧,由执掌数十万人生死大权到投闲置散,两手空空。九月,淮南节度使王锷奉召入朝,王锷经营天下第一富裕的淮南五年,公私两不误,简直可以用巨富来形容。而且年富力强处于事业上升期相信有投入就有回报的王锷,入朝时给李诵送了大大的一笔进奉――这大概也算藩镇的投名状,凡是手脚不干净或者心里有鬼的藩镇入朝都要有这么一出,比如裴均、于頔和卢从史,来显示自己的忠心和能干,前任德宗皇帝就很喜欢这一出。但是现任不喜欢,之所以接受进奉,大概就像蔡元培收商人的红包,转手当作研究院建设经费一样。
王锷这次入朝投资巨大,数十万缗眼都不带眨的,除了送给皇帝,还重点送给了三个人,一个是执政事笔的宰相杜黄裳,一个是宗正少卿李焉,一个是内侍少监苟胜,内侍监李忠言比苟胜只多不少,只是王锷压根没指望他能做什么,给那么多只是希望他不坏事,舆论历来认为李公公的能力比苟公公差的不是一点两点,而是隋朝和唐朝的距离。投入这么大,王锷自然是有图谋的,他到长安来可不甘心做一个寓公,做一个有宰相名而无宰相实的高官,他想求宰相。
之所以把王锷行贿这事扯这么多,因为这牵扯到一个严肃的问题,就是李诵治下的唐帝国,是否要在政治第一的前提下容忍贪污行贿等犯罪行为。
作为最应该打击这种危及统治行为的皇帝,李诵实际上反而取舍不定,毕竟现在帝国最主要的目标是削平藩镇 ,远期是收复河湟、安西、北庭。打击贪官,尤其是打击手握军政大权的地方大员,会不会增加帝国工作的难度呢?
经过德宗二十几年的放纵,地方大员里手脚干净的在李诵穿越时已经没有多少了,中央有以裴延龄,俱文珍为代表的腐败派当政,反贪污的难度之大谁都知道。穿越三年多来,虽然调整了一批地方大员,简拔了一大批清廉正直的官员进入中央,可是节度使级别的官员贪污盘剥百姓还从来没有被处理过。从内心而言,李诵是巴不得打击贪官的,虽然拜现代发达的电视剧所赐,被洗过脑的李诵知道并认同贪污的能吏比清廉的庸人价值更大。但是李诵现在已经学会了全盘考虑,取舍利弊。可能这对贪官来说是一个福音。
最先给出这个问题答案的,是翰林院资格最轻的学士,白居易。
知道王锷大肆行贿求取宰相位子的白居易首先上书表示反对。白居易的理由是:
宰相是人臣极位,不是清望大功一般不授予,怎么能随便给人呢?上次给于頔,已经惹人非议了,但是于頔毕竟才干和声望都不一般(有赖于于頔对文人士子的慷慨),王锷的特长是严刑峻法,搜刮百姓,而且现在像他那样的人那么多,如果封他做了宰相,那么和他一样的大员都会以为只要拼命搜刮百姓,多多进奉,就都会有资格求取宰相,这样老百姓怎么办?如果给这个不给那个,厚此薄彼,还会有意见,皇上您还是好好想想吧。
接着侍御史李夷简,左拾遗元稹,御史中丞裴度,甚至给事中李藩纷纷上书表示反对。《春明外史》《今春秋》也是纷纷发表评论反对。接着,王锷向杜黄裳,李鄢,苟胜等人行贿的事情也被揭发了出来。舆论如此,李诵的决心也就下定了。接下来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十月底,杜黄裳罢相。其实杜黄裳已经年过七十,自从巡边回来,体力精力就已经大不如前。接受贿赂的原因和现在社会的“五十九”现象差不多,而且王锷的政治立场还是正确的。当初杜黄裳初拜相,李师古派人送礼,结果到了杜黄裳府上,看见杜夫人只带着两个侍女上街,门都没进就回去了,李师古也因此对杜黄裳颇为忌惮。不料晚节不保,让人殊为感叹。不过李诵对这位尽心尽责的老宰相并没有过分为难,只是让他交出赃款,罢了杜黄裳的中书令,改成任命他为司徒。悔恨不已的杜黄裳于永贞三年十一月底病死,终年七十一岁。死后谥号为“宣”。李诵亲临门可罗雀的杜府看病,探望,并为他罢朝三日,赐钱百万。
宗正少卿了李鄢被罢职,罚俸半年。内侍少监苟胜罚俸一年,不过职事如故。李忠言却被李诵保护了起来。而始作俑者王锷的问题比较麻烦。新任的淮南节度使是出身风宪,未赴任的前东川节度使,工部侍郎韦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