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赵捷的计划
作者:龙灵骑士 更新:2023-07-03 05:16
当赵琛得知赵峥守卫山屏已经快要15天都没得到一个士兵的增援之后,整个人都快傻了。他是真没想到山屏竟然没有足够的增援。
这几天他一直都在关心进攻丰江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山屏的事情——要知道,数十万人向前挺进100多公里可不是一个小工程,那是需要耗费指挥官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的。
所以他最近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了丰江西侧的进攻上,根本没想到山屏方向的情况竟然已经恶化到了如此程度。
本来,他以为丰江这边他已经拿下了一次大胜,按照常理来说,赵宇和他的手下们,也肯定会更在意丰江方向上的战况。
将心比心,如果换成是他赵琛,他一定会考虑把进攻山屏的部队撤回来,先守住自己的老巢丰江再说。
可谁知道,对方竟然意志如铁,都已经兵临城下了,还不着急把自己的部队撤回来防守。甚至对方竟然还加强了山屏方向上的进攻,已经打得赵峥有点儿吃不消了。
这完全就不合常理!赵琛是知道赵宇那点儿本事的,他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临危不惧,那他赵琛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赵宇成为太子!
所以所,赵琛只是稍微分析了一下,就大概判断出来,则是大唐帝国方面给赵宇拟定的作战计划。
兵入剑阁!这差不多就是丰江守军在这场内战中,唯一获胜的机会了。而从表面上来看,只要守住山屏,那这场战争大华帝国就等于说是赢了一半了!
“既然我都看的出来,沉川也一定能看得出来,哪怕他不说,楚牧州那么老辣的人,也一定能看得出来才对!”赵琛心中这样想着,把自己的担忧用电报的形式发回到了帝都。
大华帝国的帝都,赵凯正在和楚牧州还有刚刚从西线赶回帝都的另一个亲王赵捷,以及兵部尚书沉川开会。
实际上他们也在商量着山屏之战的事情:赵凯拖延援兵抵近山屏,并非完全是下面的人拖延造成的。
这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大华帝国的这些高官们,正在策划一个看起来非常有意思的计划。
“给对方留一个山屏,或许是更好的选择。”风尘仆仆,几个小时之前才抵达帝都的亲王赵捷,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实际上,赵凯早先已经知道了这个计划,正是认同了这个计划,大华帝国的南线部队,才拥挤在归光,迟迟不去山屏城支援赵峥。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把重兵布置在山屏,那么敌军主力一定会龟缩回丰江,到时候他们据城而守,我们如何进攻都会损失惨重。”赵捷走到了地图旁边,比划了一下大概的意思。
“把对方逼回城显然是下策,歼敌于野外,才是最合理的结束战争的方式。”赵捷把手移动到山屏城下,花了一个圈说道:“所以,我建议陛下不在山屏布置重兵,而是以少量部队吸引敌军勐攻!”
“如果山屏丢了……这个责任谁来付?”沉川尽管不认为这个计划有什么可行性,可还是开口问道。
他作为兵部尚书,实际上更愿意支持赵琛,以最笨拙,但是最合理也最稳妥的方式来结束这场战争。
可无奈之下,皇帝赵凯更信任的是赵琛和赵捷,所以他这个兵部尚书说什么做什么,都必须有理有据才行。
“无所谓!即便是山屏丢了,我们其实也并不损失什么!归光已经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只要我们在归光堵住了南下的丰江叛军,那我们依旧还是立于不败之地。”赵捷得意的说道。
他自诩智谋无双,所以更愿意使用这样的“计策”。一旁的赵凯面带微笑,显然是对赵捷的说法非常的认同。
随后,赵捷继续往下说去的时候,沉川也好,楚牧州也罢,这才都知道为什么赵凯如此欣赏赵捷的这个计划了。
“山屏守住就是守住了,守不住也根本无所谓。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至少十五万丰江守军在山屏附近被牵制住,这一方面是支持了赵琛亲王在丰江西侧的进攻,一方面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消耗敌人的补给能力。”
他说完之后没有停顿,立即又开口继续说道:“如果赵琛亲王夺取了丰江,那么我们就算是切断了这些反贼的退路,到时候他们困守在山屏一带,自然是随便我们怎么拿捏了。”
听到这里,楚牧州和沉川算是彻底明白了:赵凯这是已经在考虑,如何把赵宇麾下的这些造反的叛军一网打尽了。
如果操作得当的话,甚至还能让困守山屏的叛军们,再浪费一些大唐帝国的物资,消耗一些大唐帝国的国力……
怪不得,怪不得南下支援山屏的部队胆敢在归光止步不前了,怪不得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归光支援到山屏的部队只有可怜兮兮的1个步兵师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皇帝赵凯,选择了赵捷的计策,准备利用丰江部队进攻山屏的“计划”,反过来用一招关门打狗。
试想一下,如果大华帝国在和辙与山屏两个地方同时向丰江发起进攻,那么丰江守军最后一定会困守丰江。
可丰江是不可能被完全包围的,到时候这些叛军一定会开开心心的从丰江大桥逃往大唐帝国。除了给大唐帝国送去数十万人口之外,对于大华帝国并没有什么好处。
可如果这些部队被堵在了山屏附近,那么他们就没有可能再窜逃到大唐帝国了。以赵凯的性子,怎么可能把这些背叛了他的人放走呢?所以赵凯接受赵捷的建议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想到了这里,沉川也好,楚牧州也好,他们都知道,赵凯其实已经拿定了主意,根本不会更改了。
看任何事情都要参考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都要结合主要人物的各种想法与性格来分析,万万不能随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一顶帽子扣在某个历史决策人的脑袋上,然后给一次历史抉择下个不公允的对错定义。
举个例子,大宋朝一直都被人们看成是软弱无能的朝代,大家普遍诟病宋朝的重文轻武,鄙视宋朝对外的软弱无能。
事实上如果结合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来看,得出的结论其实就要公允许多:在经历了唐朝后期的兵乱之后,百姓们自发的低贱看待军人,这直接导致了士兵在社会中地位低贱。
与此同时,上位者重点防范导致前朝灭亡的武将,不愿意让武将掌控兵权,尽可能的降低武将控制部队的风险,这一系列的改革,本身就是对前朝错误的纠正。
在那个手段贫乏的时代,君主掌控将领,主要依靠的就是将领自身的忠诚度,这种情况太缺乏稳定性,所以宋朝在检讨唐朝的失误的时候,把检讨的重点放在了“节度使”“武将犯上作乱”这一系列问题上。
再加上宋朝本身就是武将造反建立起来的,怎么可能对这种事情不加以防范呢?
必须看到,除了上面说的问题,还有部队自身的局限性:宋朝的部队以步兵为主,所以在南下统一长江南部地区的战斗中水到渠成,打得有模有样,但是在面对北方骑兵的时候就天然陷入了劣势。
丢失了漠北和燕云的宋朝天然缺马,没有优良的步兵,又不信任前线指挥将领,心理和战术、决策与决心全部有问题,怎么可能不败?
如果继续参考宋朝开国时代的赵匡胤兄弟北伐失败的现实桉例,后面的宋朝皇帝对外采取妥协更多的政策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现象。
这里不是在为宋朝的软弱找借口,而是在客观的说明情况:为什么会软弱!甚至连勇气都没有!
同样的,很多人都在嘲笑旧日本帝国海军对大舰巨炮的痴迷,认为他们都是死脑筋。
可如果结合那个时代来看的话,日本海军的指挥官们只是遵循着以往自己的经验,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做出了最合理的决策罢了。
假如,假如你是日本帝国的海军将领,过去的三四十年时间里,你的海军凭借战舰和火炮赢得了称霸亚洲的甲午海战,继而战胜俄国全歼了俄国舰队成为世界列强,你会不会对这一套装备体系充满了信心?
那个时代是没有任何实战先例证明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能够对行驶中的战舰造成致命伤害的。
英国轰炸意大利军港打的是固定靶,俾斯麦战列舰被击沉最后靠的也是战列舰群殴,偷袭珍珠港同样打的是固定靶,走的还是偷袭路子。
在大海上寻找一支舰队本身就很困难,想要命中行驶中的战舰依旧不算容易,战舰上密密麻麻的防空火炮也未必会怕了飞机……
所以飞机能够击沉军舰是要打问号的,可战舰上的四百多毫米口径的巨炮那是实实在在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航空母舰自然是海战的核心,但是在当时,确实没有这个概念。美国启用航空母舰是赶鸭子上架,日本抛弃航空母舰也不过是“我日本自有国情在此”的无奈。
看赵凯的这一次选择,也是如此:他是个君王,一个君王最记恨的就是自己手下人的背叛。哪怕那个背叛的人是自己的儿子,也绝对不能接受。ŴŴŴ.biquka.com
所以,赵凯打心底里就更倾向于把所有叛军聚歼在山屏的计划,他不希望看到大部分叛军逃走,这样会在他心底留下心魔,会让他的威严扫地。
另外,赵凯还是一个睚眦必报,极好面子的人,所以他做出这个决策就更加有理由。
况且赵捷的分析其实也很正确,在山屏城下吸引丰江叛军十几万部队,确实对丰江之战有利。
丢了山屏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真正重要的是山屏城后面的归光,而不是山屏城!
那么,这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决策,赵凯怎么可能不选择呢?他一定会选的,所以沉川和楚牧州互相看了一眼,都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至于赵琛发来的那封劝赵凯迅速增援山屏的电文,几乎所有知情人都下意识的选择了……遗忘。
这几天他一直都在关心进攻丰江的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山屏的事情——要知道,数十万人向前挺进100多公里可不是一个小工程,那是需要耗费指挥官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的。
所以他最近的注意力一直都放在了丰江西侧的进攻上,根本没想到山屏方向的情况竟然已经恶化到了如此程度。
本来,他以为丰江这边他已经拿下了一次大胜,按照常理来说,赵宇和他的手下们,也肯定会更在意丰江方向上的战况。
将心比心,如果换成是他赵琛,他一定会考虑把进攻山屏的部队撤回来,先守住自己的老巢丰江再说。
可谁知道,对方竟然意志如铁,都已经兵临城下了,还不着急把自己的部队撤回来防守。甚至对方竟然还加强了山屏方向上的进攻,已经打得赵峥有点儿吃不消了。
这完全就不合常理!赵琛是知道赵宇那点儿本事的,他如果真的能做到这样临危不惧,那他赵琛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赵宇成为太子!
所以所,赵琛只是稍微分析了一下,就大概判断出来,则是大唐帝国方面给赵宇拟定的作战计划。
兵入剑阁!这差不多就是丰江守军在这场内战中,唯一获胜的机会了。而从表面上来看,只要守住山屏,那这场战争大华帝国就等于说是赢了一半了!
“既然我都看的出来,沉川也一定能看得出来,哪怕他不说,楚牧州那么老辣的人,也一定能看得出来才对!”赵琛心中这样想着,把自己的担忧用电报的形式发回到了帝都。
大华帝国的帝都,赵凯正在和楚牧州还有刚刚从西线赶回帝都的另一个亲王赵捷,以及兵部尚书沉川开会。
实际上他们也在商量着山屏之战的事情:赵凯拖延援兵抵近山屏,并非完全是下面的人拖延造成的。
这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大华帝国的这些高官们,正在策划一个看起来非常有意思的计划。
“给对方留一个山屏,或许是更好的选择。”风尘仆仆,几个小时之前才抵达帝都的亲王赵捷,在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实际上,赵凯早先已经知道了这个计划,正是认同了这个计划,大华帝国的南线部队,才拥挤在归光,迟迟不去山屏城支援赵峥。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把重兵布置在山屏,那么敌军主力一定会龟缩回丰江,到时候他们据城而守,我们如何进攻都会损失惨重。”赵捷走到了地图旁边,比划了一下大概的意思。
“把对方逼回城显然是下策,歼敌于野外,才是最合理的结束战争的方式。”赵捷把手移动到山屏城下,花了一个圈说道:“所以,我建议陛下不在山屏布置重兵,而是以少量部队吸引敌军勐攻!”
“如果山屏丢了……这个责任谁来付?”沉川尽管不认为这个计划有什么可行性,可还是开口问道。
他作为兵部尚书,实际上更愿意支持赵琛,以最笨拙,但是最合理也最稳妥的方式来结束这场战争。
可无奈之下,皇帝赵凯更信任的是赵琛和赵捷,所以他这个兵部尚书说什么做什么,都必须有理有据才行。
“无所谓!即便是山屏丢了,我们其实也并不损失什么!归光已经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只要我们在归光堵住了南下的丰江叛军,那我们依旧还是立于不败之地。”赵捷得意的说道。
他自诩智谋无双,所以更愿意使用这样的“计策”。一旁的赵凯面带微笑,显然是对赵捷的说法非常的认同。
随后,赵捷继续往下说去的时候,沉川也好,楚牧州也罢,这才都知道为什么赵凯如此欣赏赵捷的这个计划了。
“山屏守住就是守住了,守不住也根本无所谓。我们的目的就是让至少十五万丰江守军在山屏附近被牵制住,这一方面是支持了赵琛亲王在丰江西侧的进攻,一方面也是在某种程度上,消耗敌人的补给能力。”
他说完之后没有停顿,立即又开口继续说道:“如果赵琛亲王夺取了丰江,那么我们就算是切断了这些反贼的退路,到时候他们困守在山屏一带,自然是随便我们怎么拿捏了。”
听到这里,楚牧州和沉川算是彻底明白了:赵凯这是已经在考虑,如何把赵宇麾下的这些造反的叛军一网打尽了。
如果操作得当的话,甚至还能让困守山屏的叛军们,再浪费一些大唐帝国的物资,消耗一些大唐帝国的国力……
怪不得,怪不得南下支援山屏的部队胆敢在归光止步不前了,怪不得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归光支援到山屏的部队只有可怜兮兮的1个步兵师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皇帝赵凯,选择了赵捷的计策,准备利用丰江部队进攻山屏的“计划”,反过来用一招关门打狗。
试想一下,如果大华帝国在和辙与山屏两个地方同时向丰江发起进攻,那么丰江守军最后一定会困守丰江。
可丰江是不可能被完全包围的,到时候这些叛军一定会开开心心的从丰江大桥逃往大唐帝国。除了给大唐帝国送去数十万人口之外,对于大华帝国并没有什么好处。
可如果这些部队被堵在了山屏附近,那么他们就没有可能再窜逃到大唐帝国了。以赵凯的性子,怎么可能把这些背叛了他的人放走呢?所以赵凯接受赵捷的建议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想到了这里,沉川也好,楚牧州也好,他们都知道,赵凯其实已经拿定了主意,根本不会更改了。
看任何事情都要参考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都要结合主要人物的各种想法与性格来分析,万万不能随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一顶帽子扣在某个历史决策人的脑袋上,然后给一次历史抉择下个不公允的对错定义。
举个例子,大宋朝一直都被人们看成是软弱无能的朝代,大家普遍诟病宋朝的重文轻武,鄙视宋朝对外的软弱无能。
事实上如果结合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来看,得出的结论其实就要公允许多:在经历了唐朝后期的兵乱之后,百姓们自发的低贱看待军人,这直接导致了士兵在社会中地位低贱。
与此同时,上位者重点防范导致前朝灭亡的武将,不愿意让武将掌控兵权,尽可能的降低武将控制部队的风险,这一系列的改革,本身就是对前朝错误的纠正。
在那个手段贫乏的时代,君主掌控将领,主要依靠的就是将领自身的忠诚度,这种情况太缺乏稳定性,所以宋朝在检讨唐朝的失误的时候,把检讨的重点放在了“节度使”“武将犯上作乱”这一系列问题上。
再加上宋朝本身就是武将造反建立起来的,怎么可能对这种事情不加以防范呢?
必须看到,除了上面说的问题,还有部队自身的局限性:宋朝的部队以步兵为主,所以在南下统一长江南部地区的战斗中水到渠成,打得有模有样,但是在面对北方骑兵的时候就天然陷入了劣势。
丢失了漠北和燕云的宋朝天然缺马,没有优良的步兵,又不信任前线指挥将领,心理和战术、决策与决心全部有问题,怎么可能不败?
如果继续参考宋朝开国时代的赵匡胤兄弟北伐失败的现实桉例,后面的宋朝皇帝对外采取妥协更多的政策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现象。
这里不是在为宋朝的软弱找借口,而是在客观的说明情况:为什么会软弱!甚至连勇气都没有!
同样的,很多人都在嘲笑旧日本帝国海军对大舰巨炮的痴迷,认为他们都是死脑筋。
可如果结合那个时代来看的话,日本海军的指挥官们只是遵循着以往自己的经验,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做出了最合理的决策罢了。
假如,假如你是日本帝国的海军将领,过去的三四十年时间里,你的海军凭借战舰和火炮赢得了称霸亚洲的甲午海战,继而战胜俄国全歼了俄国舰队成为世界列强,你会不会对这一套装备体系充满了信心?
那个时代是没有任何实战先例证明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能够对行驶中的战舰造成致命伤害的。
英国轰炸意大利军港打的是固定靶,俾斯麦战列舰被击沉最后靠的也是战列舰群殴,偷袭珍珠港同样打的是固定靶,走的还是偷袭路子。
在大海上寻找一支舰队本身就很困难,想要命中行驶中的战舰依旧不算容易,战舰上密密麻麻的防空火炮也未必会怕了飞机……
所以飞机能够击沉军舰是要打问号的,可战舰上的四百多毫米口径的巨炮那是实实在在的!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航空母舰自然是海战的核心,但是在当时,确实没有这个概念。美国启用航空母舰是赶鸭子上架,日本抛弃航空母舰也不过是“我日本自有国情在此”的无奈。
看赵凯的这一次选择,也是如此:他是个君王,一个君王最记恨的就是自己手下人的背叛。哪怕那个背叛的人是自己的儿子,也绝对不能接受。ŴŴŴ.biquka.com
所以,赵凯打心底里就更倾向于把所有叛军聚歼在山屏的计划,他不希望看到大部分叛军逃走,这样会在他心底留下心魔,会让他的威严扫地。
另外,赵凯还是一个睚眦必报,极好面子的人,所以他做出这个决策就更加有理由。
况且赵捷的分析其实也很正确,在山屏城下吸引丰江叛军十几万部队,确实对丰江之战有利。
丢了山屏也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真正重要的是山屏城后面的归光,而不是山屏城!
那么,这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决策,赵凯怎么可能不选择呢?他一定会选的,所以沉川和楚牧州互相看了一眼,都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至于赵琛发来的那封劝赵凯迅速增援山屏的电文,几乎所有知情人都下意识的选择了……遗忘。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