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作者:夏商 更新:2021-11-01 23:35
转天黄昏,崴崴来找乔乔,站在熟食店马路对面,看乔乔套了件白大褂,跟医生似的。店里有个帮手,一个脸蛋红扑扑的外来妹。生意不错,排起了小队。
天开始暗下来,顾客散去,崴崴穿过了马路。走到隔壁烟杂店,买了一包果丹皮。待转过身来,女人已站在身后,白大褂脱掉了,穿着米黄色葫芦领短风衣,同样颜色的腰带,用一个兰花结把身段扎了出来。
他把一根果丹皮往乔乔嘴里塞,乔乔头一偏:“谁叫你把小螺蛳押到店门口来的?”
崴崴缩回手:“我不知道,怎么啦?”
“你跟班把小螺蛳押到我店门口来了,算邀功啊。”
“他们大概想让你知道,教训过小螺蛳了。”
“你答应杀小螺蛳的,请他脸上吃几只青皮蛋就算啦?”
崴崴脸上不活络了,果丹皮当作口香糖,光嚼不咽。乔乔凑上来,在他左腮咂了一口,“算了,还算讲信用,等一会儿收工了我在店里等你。”
转身刚准备离开,崴崴道:“慢一会儿。”变出一个纸袋,乔乔接住,朝里面瞅了一下,“下作胚,脑子坏掉了。”
崴崴道:“今天我特意去了一趟淮海路。”
乔乔朝他瞪一眼,转身走了。
一辆拖拉机由北向南,浦三路扬起了很重的灰尘。地上的树叶脏脏的,道旁的阴沟留着新鲜的淘米水,鼻涕虫安静地贴着泥,又肥又大,没人看到它是怎么长成的。
望着女人收拢的腰肢和扩出去的胯部,崴崴觉得身体烘热起来。这些年,他经手的姑娘不少,涉世未深的女孩,或老吃老做的“拉三”。乔乔两者都不算,又都沾点边,忸怩有时泼辣有时。该瘦的地方瘦,该胖的地方胖,令崴崴十分着迷。熟食店不适合男欢女爱,崴崴把乔乔带回家来,上楼,钻进房间,把门一销。
乔乔偶尔会在柳家过夜,前提是老公马为东夜班。世上有些注定要戴绿帽子的男人,马为东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家伙。乔乔红杏出墙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他却拿乔乔没辙。他在熟食店拿啤酒当水喝,在六里电影院门口发酒疯。跟花痴似的,冲着过往女人傻笑,脚步踉跄,大家躲远远的,生怕嘴一张吐到自己身上。
马为东和乔乔是赤屁股一起长大的。两家是隔壁邻居,曾为了天井搭建,大人大打出手。后来矛盾解决了,关系却一直不冷不热。见面打个招呼,做寿也会端碗面给对门,但总是硌了条缝。
马为东有个姐姐叫马为青。技校毕业在浦西大木桥的上海客车厂上班,嫁人很早,其实是奉子成婚,未到婚龄就和轮渡驾驶员小金办了酒席。
乔乔学名梅菊乔,父亲车建国是老中专,市商业一局干部。母亲梅亚苹年轻时是周家弄一枝花,追的人排到六里桥。但梅家是独女,提出的条件是入赘,后生们就打了退堂鼓。车建国是一对远亲夫妇介绍来的,那对夫妇同时也是梅家远亲。车建国第一眼就喜欢上了梅亚苹,梅亚苹对他也很满意,她虽然年轻漂亮,毕竟是没什么文化的村姑。车建国是市区户口,全民单位干部,戴副眼镜像个知识分子。接触了几次,双方谈婚论嫁,梅家通过介绍人告知了底线,梅亚苹担心对方拒绝入赘。介绍人很快有了反馈,车建国答应当上门女婿,梅亚苹才把心放下,她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忙着翻皇历,把良辰吉日定了下来。
车建国知道入赘意味什么,孩子随母姓不随父姓,寄人篱下夹尾巴做人,背后还要被街坊指着脊梁数落。他之所以这么做,不是色迷心窍,也不是忤逆不孝,是没办法。当时他祖父母健在,加上父母和一弟三妹,一家九口蜗居在闸北苏州河边三十多平米的老宅里。作为长子长孙,他只能做这样的牺牲。
梅菊乔出生前,梅亚苹掉过一个男婴,原因是肚子六个月大,在田埂上摔了一跤。梅亚萍的流产被说成了报应,在老人看来,入赘很不作兴,是夺人子嗣。梅家吃憋,等梅亚苹又怀上,指望是个男婴好堵别人的嘴,呱呱落地的却是女孩,这下彻底吃憋。梅亚苹嫌生小囡苦,没再要孩子,乔乔和她一样成了独生女。
马为东和乔乔是青梅竹马。这一圈紧挨还有四五户人家,能玩到一块的清一色是丫头,只马为东一个男的。这会出现两种情形,要么他是贾宝玉,丫头们围着他转。要么是戆噱噱的小草包,被丫头们戏弄——马为东是个没主见的蠹头,喜欢弯着腰给丫头们“跳山羊”。他体格宽厚,背上飞过一个劈开腿的女孩,他纹丝不动。乔乔和马为青身手矫健,一跃而过。胆子小的女孩不敢跳,欢叫着跑来,低头绕过去。
仇香芹看见了,跑过来拧儿子耳朵:“你有毛病呀,从女人裤裆下过,真触霉头。”
把马为青也骂一遍:“小屄,脑子被枪打过啦。弟弟怎么可以被人跨裤裆,去跪搓板。”
到了春心萌动的年纪,马为东暗恋乔乔,把心思告诉姐姐,马为青立刻打消他念头:“乔乔不会看上你,你是单相思。”
马为东道:“小时候我还救过她命呢,要不是我,她就烧死了。”
马为青道:“没用的,过去这么多年,人家早忘记了。”
马为青判断没错,乔乔是个骄傲的姑娘,看不上戆头戆脑的马为东。
“那后来怎么嫁给他了?”崴崴翻身下床,晃荡着大裤衩去拿烟。
乔乔答非所问道:“他是独苗,讨我做老婆也蛮委屈的,我养不出小囡,你看我跟你做从不采取措施的。”
崴崴翻开朗生打火机,“瓥”的一声,把烟点着,重新上了床。乔乔把脚搁在崴崴肚子上,脚趾夹住肥嘟嘟的素鸡肉,痛得崴崴一咧嘴,在女人光屁股上抽了一下。女人手臂支撑着坐在他身上,“你这只骗子,什么时候把小螺蛳杀掉。”
崴崴知道,让小螺蛳受些皮肉之苦并不能解乔乔心头之恨。崴崴自然不会昏了头去杀人,乔乔也清楚把小螺蛳杀掉的说法是形容词,可她抓住这个把柄不放,表明她确实存在着那样的欲望。
平心而论,崴崴对这件事是上心的,他让那可怜的家伙成了惊弓之鸟,不定期会遭到殴打。小螺蛳甚至去派出所报过案,被定性为互相斗殴,各打五十大板。结果没走出多远,就被拖进弄堂,差点把屎给揍了出来。
尽管如此,乔乔对小螺蛳的仇恨没丝毫减轻,她好像丧失了基本的恻隐之心,频吹枕边风,要求下一轮袭击。崴崴对她无休止的报复产生了厌倦,他感到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事,“已揍了很多次,可以了结了。”
乔乔道:“还说帮我杀了他呢,你这个骗子。”
让乔乔恨之入骨的小螺蛳是没混出道的小流氓,属于散兵游勇,没势力,也没自己的跟班,平时猫在团结饮食店里。这家店是县供销社饮食公司开的,店面却是向他家租赁的。饮食公司之所以看中此屋,是因为位置特别好,在六里老街中段偏南,人流密集,房型也正气。最初谈判的时候,邱娘提出房租可以优惠,但由她来当店经理,儿子小螺蛳做原料采购。这两个最重要的岗位一旦旁落,等于掌控了这家店,饮食公司当然没同意。双方妥协的结果是,邱娘当收银员,负责发筹,小螺蛳做原料采购。饮食店早上买大饼油条豆腐浆,白天卖馄饨和各式浇头的面条。
场推销员小开是饮食店常客,一来二去和小螺蛳混熟了。小开因职务便利,在蔬菜上为小螺蛳省了不少钱。小螺蛳按市价和店里实报实销,合法贪污。他的皮夹比同龄人要厚实不少。小开拿一些回扣当外快。有了钱,他们就去“撮妹妹”,却是单独行动,有了战利品互相看一下,作些暧昧的评价。
虽都好色,格调却不同。小开吊儿郎当,很少陷进去,带出来的姑娘样子都不错。小螺蛳不时为情所困。同绰号一样,他生得又黑有小,形象猥琐。他对猎艳并不自信,选择了守株待兔,目标锁定在饮食店,在熟客中找机会。得手次数并不多,都是些见钱眼开的货色。也有姿色偏上的,宰起他来更心狠手辣。幸好他对孔方兄不吝啬,只要能力允许,都会满足女人的要求。
由于地理的局限,两人难免撞车,各自凭本事豁上,往往是小开得手,乔乔即是一个例子。
说起来,还是小螺蛳先发现了乔乔这个美人坯子。仿佛伯乐识马,他对初中生乔乔作出大胆推测,不出两年,这个常来吃开洋馄饨的小姑娘会出落成大美人。小开对此嗤之以鼻:“小鼻子小眼睛,也不会好看到哪儿去。”
小螺蛳道:“到时候看。”
果然女大十八变,到了高中,乔乔这朵花开了,被小开诟病的眉眼长开了,又翘又鼓的Rx房,使她走路不自在地埋首含胸。虽然“大馒头”绰号不好听,不过她已跻身浦东中学新校花行列了。
当然没逃过两个采花贼的眼睛,他们再度做起了情敌。这是没悬念的竞争,小开先下一城,吃到了乔乔的“大馒头”。虽然点到为止,却是第一个接触到乔乔敏感部位的男性。可惜他和乔乔的交往未能深入,乔乔对他有了戒心,再不赴他的约了。
小开入狱不久,乔乔考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学校在浦西漕河泾,从乔乔家所在的周家弄老街走到南码头过摆渡,乘43路车抵达目的地。路面疙疙瘩瘩,单程要两个多小时。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乔乔开始了住校求学生涯。礼拜六上完自修课,赶回浦东,爸爸妈妈正等着她吃晚饭。次日上午陪家人聊一会儿天,午饭后出去转转。赶得及就回家吃晚饭,赶不及直接返校,学校要求十点半前宿舍熄灯。
乔乔对未来充满憧憬,她文章写得不错,初中参加川沙县作文比赛,拿过全县亚军。大学毕业后她想留校执教,或去重点中学当老师。洋泾乡的建平中学就不错,那是浦东最好的完全中学,也是浦江东岸唯一的市重点。是她中考填的志愿,可惜差录取线三分,与它擦肩而过。
这个灰沓沓的下午,乔乔走在六里老街弹街路上,经过团结饮食店。这是一座典型的浦东老宅,青砖黑瓦。因为要营业,将门廓撑大了。乔乔看了眼熟悉的招牌,脚步停下来。她其实并不饿,可在那一瞬间,她的味蕾产生了怀旧,那碗鲜美的开洋馄饨,她过去是三天两头要吃的。她走进店堂,在临窗位置坐下。
时值午市和晚市之间,店里一个客人也没有,乔乔叫了一声:“有人么?”
无人应声,她准备离开,小螺蛳却掀开了里屋的串珠帘子。
小螺蛳舌头没捋直:“大……”,差点脱口而出:“……馒头”。倘若如此,乔乔必扭头就走。
小螺蛳对她谄媚一笑,“是……大……学生啊,听人说你考取华师大了。怪不得不来了。”
乔乔虚荣心被撩拨了一下,浦东中学高考成功者不多,她有资格听听这种恭维话,纠正道:“不是师大,是师院。”
小螺蛳道:“一样的一样的,了不起。老花头开洋馄饨?”
乔乔对小螺蛳印象不好。守在收银桌旁独坐钓鱼台,目光猥琐地飘来飘去,是那种色胆比色心小的家伙,她摆正坐姿道:“你那赤膊兄弟现在怎么样啦?”
小螺蛳道:“你问小开?还在牢里关着呢。你等会儿,我去下馄饨。”
乔乔将脑袋转向窗外,从这儿望出去,可见浦东中学教学楼,和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国旗。旗杆孤零零地矗立在操场中央,像一块丢向空中的红布,被一根枪杆挑去了魂儿。
乔乔有些怅然若失,又不知缘起。初高中加起来,在浦东中学呆了六年,虽离开时间不长,突兀间倒有了生分,那些青涩岁月被一笔勾销了似的。
这学校,眼下已称得上破败。当初却是真正的名牌。它的诞生还是个传奇,晚清有一个叫杨斯盛的本地人,靠建筑发迹,赚了大钱。他的工程队参与了外滩早期的建设,最有名当数黄浦江和苏州河之间的外白渡桥。这人后来热昏了头,把家当兑成三十万两纹银,办了规模宏大的西式完全中学。据说此举惊动了慈禧太后,给他封了个什么爵位。可圣旨尚未接到,老太婆就一命呜呼了。
杨斯盛自己没念过书,却毁家办学,是个滑稽的人物。但也因此扬名立万,外滩曾有过十大铜人码头,他就是其中一座。浦东中学落成后,延聘的首任校长是解放后当过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黄炎培当时的面子在江湖上已有人买账。教师中不乏赫赫有名的人物:陈独秀、郭沫若、沈雁冰、恽代英……学校鼎盛时有“南浦东、北南开”之说。学费贵得要死,来自各地显赫人家的子弟从浦西踏上小舢板,摆渡到穷乡僻壤的六里桥。皮箱里装满了沉甸甸的银洋钿,拎上岸要找伙夫帮忙。蒋介石的儿子经国纬国,左联的冤死鬼胡也频殷夫,拍电影的谢晋,写小说的马识途都在此求过学。
解放后学校慢慢衰败,不再有名师执教,面积受到蚕食——与之毗邻的六里蔬菜市场占的就是它地皮,紧挨着白莲泾的大片民居也是校舍与园艺被推倒后形成的——沦为一家不起眼的乡村中学。农家子弟是学生主体,校园里叽里呱啦都是乡气的浦东话。偶有市区来借读的学生都神抖抖的,而土著同学往往成为他们的拥趸,跟在后面模仿着“高雅”的市区口音。
乔乔也是农村户口,家里有自留地。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她被认为是“上海人”,这得益于她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她在周家弄土生土长,发音却没有浦东腔,是因为生活小环境,加上她是有心人。虽然她姆妈梅亚苹满口乡音,爸爸车建国却是地地道道的浦西人,周围邻居也有不少在浦西上班,平时窜门上海话和浦东话轮番上阵。乔乔小时候乡音很重,从中学开始,她察觉到了语言中的尊卑,有意识学起了上海话。而所谓上海话和本地话的区别,仅仅是声调的平仄起伏。但说起来容易,要每个字咬准,却要有语韵的天赋,不然很容易穿帮。
因为改口早,乔乔上海话说得相当不错。虽然中学时还有知根知底的同学不无妒意地诋毁她:“明明是乡下人,弄得像上海人一样,真触气。”可等到考入上海师院,这种优势让她更平等地融入了新环境。
她考入的这所高校,以培养未来中学教师为主,沪籍学生占多数,上海话是校园官方语言。浦东、南汇、崇明等沪郊方言,以及来自天南海北的代培生和进修生使用的外埠方言,都属于土话。听的人未必有心,说的人却有受歧视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用普通话交流当然是不错的选择。问题是,如果一群沪籍同学聊天,情况就会微妙得多。
语言也是生理现象,换个语境会水土不服。乔乔在学校习惯了用上海话和同学相处。周末回家反倒有些别扭,因为姆妈说的是浦东土话。语言还是特权,乔乔自己没意识到,却已和发小同窗渐渐疏远。是否她真看轻那些乡音很重的老同学,还是学业繁忙无暇联络,不得而知。不过,仍可从她交往的对象上看出蛛丝马迹。她和涓子比较热络,说起来,她们从高二才开始做同学。涓子是从五角场转来的插班生,父母离异后住到了六里桥外婆家。班里只有她俩说上海话,因为这个原因,她们一见如故。去年涓子高考落榜,顶替她姆妈到针织五厂当了挡车工。她很不甘心,虽然她不漂亮,还是戴眼镜的“架梁”。可心气很高,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市区户口,标准上海人。
涓子准备考成人业大。乔乔支持她的想法,今天来六里老街,就是为给她带些复习提纲过来。
天开始暗下来,顾客散去,崴崴穿过了马路。走到隔壁烟杂店,买了一包果丹皮。待转过身来,女人已站在身后,白大褂脱掉了,穿着米黄色葫芦领短风衣,同样颜色的腰带,用一个兰花结把身段扎了出来。
他把一根果丹皮往乔乔嘴里塞,乔乔头一偏:“谁叫你把小螺蛳押到店门口来的?”
崴崴缩回手:“我不知道,怎么啦?”
“你跟班把小螺蛳押到我店门口来了,算邀功啊。”
“他们大概想让你知道,教训过小螺蛳了。”
“你答应杀小螺蛳的,请他脸上吃几只青皮蛋就算啦?”
崴崴脸上不活络了,果丹皮当作口香糖,光嚼不咽。乔乔凑上来,在他左腮咂了一口,“算了,还算讲信用,等一会儿收工了我在店里等你。”
转身刚准备离开,崴崴道:“慢一会儿。”变出一个纸袋,乔乔接住,朝里面瞅了一下,“下作胚,脑子坏掉了。”
崴崴道:“今天我特意去了一趟淮海路。”
乔乔朝他瞪一眼,转身走了。
一辆拖拉机由北向南,浦三路扬起了很重的灰尘。地上的树叶脏脏的,道旁的阴沟留着新鲜的淘米水,鼻涕虫安静地贴着泥,又肥又大,没人看到它是怎么长成的。
望着女人收拢的腰肢和扩出去的胯部,崴崴觉得身体烘热起来。这些年,他经手的姑娘不少,涉世未深的女孩,或老吃老做的“拉三”。乔乔两者都不算,又都沾点边,忸怩有时泼辣有时。该瘦的地方瘦,该胖的地方胖,令崴崴十分着迷。熟食店不适合男欢女爱,崴崴把乔乔带回家来,上楼,钻进房间,把门一销。
乔乔偶尔会在柳家过夜,前提是老公马为东夜班。世上有些注定要戴绿帽子的男人,马为东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家伙。乔乔红杏出墙的消息传得满城风雨,他却拿乔乔没辙。他在熟食店拿啤酒当水喝,在六里电影院门口发酒疯。跟花痴似的,冲着过往女人傻笑,脚步踉跄,大家躲远远的,生怕嘴一张吐到自己身上。
马为东和乔乔是赤屁股一起长大的。两家是隔壁邻居,曾为了天井搭建,大人大打出手。后来矛盾解决了,关系却一直不冷不热。见面打个招呼,做寿也会端碗面给对门,但总是硌了条缝。
马为东有个姐姐叫马为青。技校毕业在浦西大木桥的上海客车厂上班,嫁人很早,其实是奉子成婚,未到婚龄就和轮渡驾驶员小金办了酒席。
乔乔学名梅菊乔,父亲车建国是老中专,市商业一局干部。母亲梅亚苹年轻时是周家弄一枝花,追的人排到六里桥。但梅家是独女,提出的条件是入赘,后生们就打了退堂鼓。车建国是一对远亲夫妇介绍来的,那对夫妇同时也是梅家远亲。车建国第一眼就喜欢上了梅亚苹,梅亚苹对他也很满意,她虽然年轻漂亮,毕竟是没什么文化的村姑。车建国是市区户口,全民单位干部,戴副眼镜像个知识分子。接触了几次,双方谈婚论嫁,梅家通过介绍人告知了底线,梅亚苹担心对方拒绝入赘。介绍人很快有了反馈,车建国答应当上门女婿,梅亚苹才把心放下,她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忙着翻皇历,把良辰吉日定了下来。
车建国知道入赘意味什么,孩子随母姓不随父姓,寄人篱下夹尾巴做人,背后还要被街坊指着脊梁数落。他之所以这么做,不是色迷心窍,也不是忤逆不孝,是没办法。当时他祖父母健在,加上父母和一弟三妹,一家九口蜗居在闸北苏州河边三十多平米的老宅里。作为长子长孙,他只能做这样的牺牲。
梅菊乔出生前,梅亚苹掉过一个男婴,原因是肚子六个月大,在田埂上摔了一跤。梅亚萍的流产被说成了报应,在老人看来,入赘很不作兴,是夺人子嗣。梅家吃憋,等梅亚苹又怀上,指望是个男婴好堵别人的嘴,呱呱落地的却是女孩,这下彻底吃憋。梅亚苹嫌生小囡苦,没再要孩子,乔乔和她一样成了独生女。
马为东和乔乔是青梅竹马。这一圈紧挨还有四五户人家,能玩到一块的清一色是丫头,只马为东一个男的。这会出现两种情形,要么他是贾宝玉,丫头们围着他转。要么是戆噱噱的小草包,被丫头们戏弄——马为东是个没主见的蠹头,喜欢弯着腰给丫头们“跳山羊”。他体格宽厚,背上飞过一个劈开腿的女孩,他纹丝不动。乔乔和马为青身手矫健,一跃而过。胆子小的女孩不敢跳,欢叫着跑来,低头绕过去。
仇香芹看见了,跑过来拧儿子耳朵:“你有毛病呀,从女人裤裆下过,真触霉头。”
把马为青也骂一遍:“小屄,脑子被枪打过啦。弟弟怎么可以被人跨裤裆,去跪搓板。”
到了春心萌动的年纪,马为东暗恋乔乔,把心思告诉姐姐,马为青立刻打消他念头:“乔乔不会看上你,你是单相思。”
马为东道:“小时候我还救过她命呢,要不是我,她就烧死了。”
马为青道:“没用的,过去这么多年,人家早忘记了。”
马为青判断没错,乔乔是个骄傲的姑娘,看不上戆头戆脑的马为东。
“那后来怎么嫁给他了?”崴崴翻身下床,晃荡着大裤衩去拿烟。
乔乔答非所问道:“他是独苗,讨我做老婆也蛮委屈的,我养不出小囡,你看我跟你做从不采取措施的。”
崴崴翻开朗生打火机,“瓥”的一声,把烟点着,重新上了床。乔乔把脚搁在崴崴肚子上,脚趾夹住肥嘟嘟的素鸡肉,痛得崴崴一咧嘴,在女人光屁股上抽了一下。女人手臂支撑着坐在他身上,“你这只骗子,什么时候把小螺蛳杀掉。”
崴崴知道,让小螺蛳受些皮肉之苦并不能解乔乔心头之恨。崴崴自然不会昏了头去杀人,乔乔也清楚把小螺蛳杀掉的说法是形容词,可她抓住这个把柄不放,表明她确实存在着那样的欲望。
平心而论,崴崴对这件事是上心的,他让那可怜的家伙成了惊弓之鸟,不定期会遭到殴打。小螺蛳甚至去派出所报过案,被定性为互相斗殴,各打五十大板。结果没走出多远,就被拖进弄堂,差点把屎给揍了出来。
尽管如此,乔乔对小螺蛳的仇恨没丝毫减轻,她好像丧失了基本的恻隐之心,频吹枕边风,要求下一轮袭击。崴崴对她无休止的报复产生了厌倦,他感到这样下去迟早要出大事,“已揍了很多次,可以了结了。”
乔乔道:“还说帮我杀了他呢,你这个骗子。”
让乔乔恨之入骨的小螺蛳是没混出道的小流氓,属于散兵游勇,没势力,也没自己的跟班,平时猫在团结饮食店里。这家店是县供销社饮食公司开的,店面却是向他家租赁的。饮食公司之所以看中此屋,是因为位置特别好,在六里老街中段偏南,人流密集,房型也正气。最初谈判的时候,邱娘提出房租可以优惠,但由她来当店经理,儿子小螺蛳做原料采购。这两个最重要的岗位一旦旁落,等于掌控了这家店,饮食公司当然没同意。双方妥协的结果是,邱娘当收银员,负责发筹,小螺蛳做原料采购。饮食店早上买大饼油条豆腐浆,白天卖馄饨和各式浇头的面条。
场推销员小开是饮食店常客,一来二去和小螺蛳混熟了。小开因职务便利,在蔬菜上为小螺蛳省了不少钱。小螺蛳按市价和店里实报实销,合法贪污。他的皮夹比同龄人要厚实不少。小开拿一些回扣当外快。有了钱,他们就去“撮妹妹”,却是单独行动,有了战利品互相看一下,作些暧昧的评价。
虽都好色,格调却不同。小开吊儿郎当,很少陷进去,带出来的姑娘样子都不错。小螺蛳不时为情所困。同绰号一样,他生得又黑有小,形象猥琐。他对猎艳并不自信,选择了守株待兔,目标锁定在饮食店,在熟客中找机会。得手次数并不多,都是些见钱眼开的货色。也有姿色偏上的,宰起他来更心狠手辣。幸好他对孔方兄不吝啬,只要能力允许,都会满足女人的要求。
由于地理的局限,两人难免撞车,各自凭本事豁上,往往是小开得手,乔乔即是一个例子。
说起来,还是小螺蛳先发现了乔乔这个美人坯子。仿佛伯乐识马,他对初中生乔乔作出大胆推测,不出两年,这个常来吃开洋馄饨的小姑娘会出落成大美人。小开对此嗤之以鼻:“小鼻子小眼睛,也不会好看到哪儿去。”
小螺蛳道:“到时候看。”
果然女大十八变,到了高中,乔乔这朵花开了,被小开诟病的眉眼长开了,又翘又鼓的Rx房,使她走路不自在地埋首含胸。虽然“大馒头”绰号不好听,不过她已跻身浦东中学新校花行列了。
当然没逃过两个采花贼的眼睛,他们再度做起了情敌。这是没悬念的竞争,小开先下一城,吃到了乔乔的“大馒头”。虽然点到为止,却是第一个接触到乔乔敏感部位的男性。可惜他和乔乔的交往未能深入,乔乔对他有了戒心,再不赴他的约了。
小开入狱不久,乔乔考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学校在浦西漕河泾,从乔乔家所在的周家弄老街走到南码头过摆渡,乘43路车抵达目的地。路面疙疙瘩瘩,单程要两个多小时。和其他大学生一样,乔乔开始了住校求学生涯。礼拜六上完自修课,赶回浦东,爸爸妈妈正等着她吃晚饭。次日上午陪家人聊一会儿天,午饭后出去转转。赶得及就回家吃晚饭,赶不及直接返校,学校要求十点半前宿舍熄灯。
乔乔对未来充满憧憬,她文章写得不错,初中参加川沙县作文比赛,拿过全县亚军。大学毕业后她想留校执教,或去重点中学当老师。洋泾乡的建平中学就不错,那是浦东最好的完全中学,也是浦江东岸唯一的市重点。是她中考填的志愿,可惜差录取线三分,与它擦肩而过。
这个灰沓沓的下午,乔乔走在六里老街弹街路上,经过团结饮食店。这是一座典型的浦东老宅,青砖黑瓦。因为要营业,将门廓撑大了。乔乔看了眼熟悉的招牌,脚步停下来。她其实并不饿,可在那一瞬间,她的味蕾产生了怀旧,那碗鲜美的开洋馄饨,她过去是三天两头要吃的。她走进店堂,在临窗位置坐下。
时值午市和晚市之间,店里一个客人也没有,乔乔叫了一声:“有人么?”
无人应声,她准备离开,小螺蛳却掀开了里屋的串珠帘子。
小螺蛳舌头没捋直:“大……”,差点脱口而出:“……馒头”。倘若如此,乔乔必扭头就走。
小螺蛳对她谄媚一笑,“是……大……学生啊,听人说你考取华师大了。怪不得不来了。”
乔乔虚荣心被撩拨了一下,浦东中学高考成功者不多,她有资格听听这种恭维话,纠正道:“不是师大,是师院。”
小螺蛳道:“一样的一样的,了不起。老花头开洋馄饨?”
乔乔对小螺蛳印象不好。守在收银桌旁独坐钓鱼台,目光猥琐地飘来飘去,是那种色胆比色心小的家伙,她摆正坐姿道:“你那赤膊兄弟现在怎么样啦?”
小螺蛳道:“你问小开?还在牢里关着呢。你等会儿,我去下馄饨。”
乔乔将脑袋转向窗外,从这儿望出去,可见浦东中学教学楼,和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国旗。旗杆孤零零地矗立在操场中央,像一块丢向空中的红布,被一根枪杆挑去了魂儿。
乔乔有些怅然若失,又不知缘起。初高中加起来,在浦东中学呆了六年,虽离开时间不长,突兀间倒有了生分,那些青涩岁月被一笔勾销了似的。
这学校,眼下已称得上破败。当初却是真正的名牌。它的诞生还是个传奇,晚清有一个叫杨斯盛的本地人,靠建筑发迹,赚了大钱。他的工程队参与了外滩早期的建设,最有名当数黄浦江和苏州河之间的外白渡桥。这人后来热昏了头,把家当兑成三十万两纹银,办了规模宏大的西式完全中学。据说此举惊动了慈禧太后,给他封了个什么爵位。可圣旨尚未接到,老太婆就一命呜呼了。
杨斯盛自己没念过书,却毁家办学,是个滑稽的人物。但也因此扬名立万,外滩曾有过十大铜人码头,他就是其中一座。浦东中学落成后,延聘的首任校长是解放后当过政务院副总理的黄炎培。黄炎培当时的面子在江湖上已有人买账。教师中不乏赫赫有名的人物:陈独秀、郭沫若、沈雁冰、恽代英……学校鼎盛时有“南浦东、北南开”之说。学费贵得要死,来自各地显赫人家的子弟从浦西踏上小舢板,摆渡到穷乡僻壤的六里桥。皮箱里装满了沉甸甸的银洋钿,拎上岸要找伙夫帮忙。蒋介石的儿子经国纬国,左联的冤死鬼胡也频殷夫,拍电影的谢晋,写小说的马识途都在此求过学。
解放后学校慢慢衰败,不再有名师执教,面积受到蚕食——与之毗邻的六里蔬菜市场占的就是它地皮,紧挨着白莲泾的大片民居也是校舍与园艺被推倒后形成的——沦为一家不起眼的乡村中学。农家子弟是学生主体,校园里叽里呱啦都是乡气的浦东话。偶有市区来借读的学生都神抖抖的,而土著同学往往成为他们的拥趸,跟在后面模仿着“高雅”的市区口音。
乔乔也是农村户口,家里有自留地。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她被认为是“上海人”,这得益于她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她在周家弄土生土长,发音却没有浦东腔,是因为生活小环境,加上她是有心人。虽然她姆妈梅亚苹满口乡音,爸爸车建国却是地地道道的浦西人,周围邻居也有不少在浦西上班,平时窜门上海话和浦东话轮番上阵。乔乔小时候乡音很重,从中学开始,她察觉到了语言中的尊卑,有意识学起了上海话。而所谓上海话和本地话的区别,仅仅是声调的平仄起伏。但说起来容易,要每个字咬准,却要有语韵的天赋,不然很容易穿帮。
因为改口早,乔乔上海话说得相当不错。虽然中学时还有知根知底的同学不无妒意地诋毁她:“明明是乡下人,弄得像上海人一样,真触气。”可等到考入上海师院,这种优势让她更平等地融入了新环境。
她考入的这所高校,以培养未来中学教师为主,沪籍学生占多数,上海话是校园官方语言。浦东、南汇、崇明等沪郊方言,以及来自天南海北的代培生和进修生使用的外埠方言,都属于土话。听的人未必有心,说的人却有受歧视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用普通话交流当然是不错的选择。问题是,如果一群沪籍同学聊天,情况就会微妙得多。
语言也是生理现象,换个语境会水土不服。乔乔在学校习惯了用上海话和同学相处。周末回家反倒有些别扭,因为姆妈说的是浦东土话。语言还是特权,乔乔自己没意识到,却已和发小同窗渐渐疏远。是否她真看轻那些乡音很重的老同学,还是学业繁忙无暇联络,不得而知。不过,仍可从她交往的对象上看出蛛丝马迹。她和涓子比较热络,说起来,她们从高二才开始做同学。涓子是从五角场转来的插班生,父母离异后住到了六里桥外婆家。班里只有她俩说上海话,因为这个原因,她们一见如故。去年涓子高考落榜,顶替她姆妈到针织五厂当了挡车工。她很不甘心,虽然她不漂亮,还是戴眼镜的“架梁”。可心气很高,毕竟人家是正儿八经市区户口,标准上海人。
涓子准备考成人业大。乔乔支持她的想法,今天来六里老街,就是为给她带些复习提纲过来。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