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临走之前
作者:有钱过年    更新:2021-12-31 09:51
  等到第二天一大早,刘翠花在厨房里一看,是倒吸一口冷气。
  昨天知道刘家夫妻带来不少东西,可是没想到带来这么多东西。
  看了一眼真的是满心觉得有点儿过意不去。
  刘家两口子别看是干部,待人和气不说,而且对他们家慧珍那是真好。
  人家是拿出一百分的心意对待女儿,反倒让刘翠花儿有点儿不知所措,主要是东西太多了。
  他们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回报人家。
  就算是两家现在有了亲戚关系,可是也不能只有他们占人家便宜的。
  看看柜子里塞得满满当当的好几袋儿面。
  还有各种干货,腊肉挂面等等的东西,刘翠花儿阵阵眼晕。
  他们家还从来没有这么富足过。
  就算孩子爹在的时候,家里也过不上这种日子。
  这些东西别说吃到冬天,哪怕吃到明年秋收都够了。
  刘翠花在那里暗暗发愁,看样子她一定得在席子上下点儿功夫。
  闺女给她的那些花样,教的那些编法,以后都得拿来试一试。
  得对得起眼前的刘家夫妻。
  东西肯定不能给人家送回去,可是有来有往才行。
  看着这些东西,刘翠花心放下了,还正发愁给闺女带东西走。
  挑挑捡捡孩子是去农场下乡,粮食肯定没办法带。
  可是挂面红糖什么的还是要带一些。
  应应急还是必须的。
  已经把家里的被子,褥子拆洗了一遍。
  找不到新棉花,也不可能有布票,只能是把原来的被子拆洗了一下。
  特意找村里弹棉花的弹了一个褥子,又弹了一个被子,缝好了已经打包好。
  剩下的就是给闺女带一些平常用的东西。
  脸盆儿得带一个,饭盒的得带,肥皂得带。
  牙膏,牙刷,毛巾,布鞋,其实要带的东西还很多。
  刘翠花儿又算了一遍手里的钱,闺女从挂面厂带回来35块钱还有肉票,加上家里现有的12块钱和那些粮票。
  算起来不到50块钱。
  孩子出门在外,得给闺女身上带点儿钱,她打算给孩子身上带上30块钱。
  穷家富路,再怎么样穷也不能穷了孩子。
  剩下的钱给这孩子买脸盆儿,牙膏,牙刷,肥皂什么的,估计就得花一笔钱。
  多的也不能带了。
  孩子出门都没有一身新衣裳,多亏去挂面厂干了两天,带回来两身工作服。
  主要是担心冬天怎么办?
  孩子走的时候这会儿天气热,穿得单薄,可是听说南边儿靠着北边儿,到了冬天冷得很。
  比他们这边儿冷得多。
  可是现在现做棉衣,棉裤也来不及。
  只能是等闺女去了以后再想办法。
  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候她这边儿做好了,再让人给闺女捎过去。
  冯慧珍也知道马上面临下乡,大伯母那边儿已经给大队部打电话通知他们。
  后天下乡的时间就到了。
  本来是想着早点儿去县城里跟相熟的人道个别,可是现在也没机会。
  主要是村儿里的席子,这些编织的方面她还得手把手教出来。
  生怕出一点纰漏,她走了之后,可就得全靠她娘。
  这件事情比其他的事情更重要,因为这个不光能给家里创造收入,也能让全村人对待家里的态度有所不同。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如果能因为这个,让家里人在村子里被人高看一眼,她愿意付出自己全部的心力。
  这个年月在村子里要是没有四邻乡亲们帮把手,基本上在村子里的日子过不了。
  搞好的基本社会关系,才能让家里人日子过得舒坦一点儿。
  临走之前她能做的事情已经很有限。
  能做的已经为家人做了,桃子可以保证所有家里人身体健康,尤其是母亲。
  粮食足够家里度过这个寒冬。
  希望家里的日子,能越过越好。
  反复地确认刘翠花已经把她的编织手艺学了个五六成。
  想要完全教会,没那个时间。
  冯慧珍才算是彻底放了心。
  就这五六成也足够应付供销社里的这些订单。
  看着刘翠花给她打包好的行李。
  冯慧珍咬着后槽牙。
  这个年月出一趟门儿,那真的是大包小包,行李绝对得扛在肩膀上。
  就算是供销社,也没有现成的被褥可以卖。
  第三天她和母亲还有一家人去了县城。
  这一次都知道她要走了。
  哥哥帮她扛着被褥和行李,姐姐挽着她的胳膊循循嘱咐。
  “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和别人说话做事都要多长点心眼,记得给家里写信。”
  大家神情都有点儿凝重,气氛有点儿严肃。
  “妈,哥哥,姐姐,别这样,我是去下乡,又不是走了就不回来。我听说下乡要是干得好,也可以请假回来探亲的。
  我好好干活儿争取回来探望你们的机会,说不定明年我就能回来。
  哥,姐姐,我不在了,你们可照顾好娘。别让娘多操劳。
  如果娘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一定得告诉我,还有得送娘去县里。
  好好的看病,不能每次光吃两片儿止疼片儿就算了。
  姐,我每个月会给家里写信,你们也要给我回信。
  有什么事情要跟我说。放心,我在农场会很好的,我都已经打听过了,听说去了农场只要好好干活儿,都能吃饱饭。
  而且说不定我分的粮食比你们的还多。到时候还能给你们寄回来。”
  冯慧茹擦了擦眼角的湿意,挤出了笑容。
  “老五,你别胡闹,你分的粮食一定要让自己吃饱肚子。
  你还年纪小,吃不饱以后对身子是损伤。家里你就别担心,有我们在,我们会照顾好咱娘的。”
  “就是人不大点儿,操的心倒不少。还用得着你节省粮食给我们呀?
  你放心,以后我和大哥老四好好地干,一定会让咱娘。吃饱肚子。”
  冯志远没好气地数落冯慧珍。
  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他感觉今天特别烦躁,撸了撸自己的头发还是觉得心里空落落。
  “大哥,时不时你要经常去县里看一看我干爹干妈,有什么需要你们帮忙的就搭把手。
  我干爹干妈是好人,江大哥也是好人,万一挂面厂明年招工的时候,有什么好消息,咱们也能用得上人家。
  不能等到用人的时候才上门,平常过年过节,也给人家送送节礼,也不用送什么贵重的东西,就咱家种的菜就行。
  礼轻人情意重。”
  冯志强点点头,“老五,你就别操心了,这道理我们懂。你一个人出门在外,无论如何首先得注意自身的安全。
  别再傻傻的,对着谁都掏心掏肺。”
  还是不能不担心自己的妹妹。
  一家人进了县城,冯慧珍那边知青点儿是下午5点的火车,他们中午12点就来了。
  先去了大伯大伯母家,把行李放下,大伯母一看到冯慧珍带着行李出现,终于松了口气。
  在没上火车之前,什么都不是板上钉钉。
  主要是怕最后再出什么幺蛾子。
  冯慧珍带着母亲直接去了供销社。
  刘翠花背后背着两张席子,手里拎着两个笸箩。
  冯慧珍临走之前,最想办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把席子的事情落实,这样家里也能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