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治乱循环(大家过年好)
作者:熊二先生 更新:2022-04-20 05:30
半月后
北海郡,某县,某处庭院之中
“公佑师兄,别来无恙乎?”看着眼前熟悉的师兄,崔琰的脑海里瞬间就浮现了两年前,大家伙儿一起在郑玄门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
看着风尘仆仆的崔琰,孙乾也很是激动,主动上前握着崔琰的双手,久久不能自语。
良久,二人进了门,为了招待崔琰,孙乾杀了只鸡,买了两斤米酒,还用刚从高昌县买来不久的铁锅,给崔琰炒了个鸡蛋。
二人边吃边聊,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大约两年前的时候,有一伙黄巾贼从徐州出发,攻略北海,为了躲避这一伙强人的迫害,郑玄就遣散了门徒,自己也跑到徐州避难去了。
那时崔琰就离开了北海,开始随便飘荡,这在期间他去过寿春,也去过长江等地,长期游走于乡村、野外。
虽然崔琰出自清河崔氏,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子,但却并没有后世之人臆想中的那么不堪。
他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手持宝剑,斩杀贼人,四处游学,且读且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而孙乾也是少数获得郑玄真传的弟子之一,崔琰虽然也获得了郑玄传授,却只学习了不到一年,就碰上了黄巾贼攻略北海,算不得真传弟子。
所以,崔琰还是很佩服孙乾这位师兄的。这一次他打算回清河老家,临走之前,就特意来北海郡看一看师兄孙乾。
听着崔琰讲述着个人见闻,孙乾也是感慨颇多。
两年前的时候,眼前的这位师弟并不起眼,只是老师座下数目众多的弟子之一。
那个时候,孙乾注意到崔琰,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崔琰出自清河崔氏,是真正的郡望之家,是世家子。第二:崔琰没有其他世家子的傲气,反而能沉得下心来认真学习。
而今日师兄弟二人再次交谈,孙乾就能感觉到崔琰身上那浓烈的才华,从谈吐中就能感觉到,这位师弟真的不一样了!
“两年不见,师弟这一身实力,已经堪比名士了,哪怕直接充当大县的县令也不在话下,稍微历练历练,未来一郡太守都能做得!”
真正的世界之中,当然不可能像武侠之中描述的一样,一流二流三流末流,上面还有超一流、绝世、大宗师、天人等一系列等级划分。
但是,没有明确的划分,不代表大家伙儿的心理没有一杆秤,谁强谁弱,外人不知道,圈内人还能不知道吗?
所以慢慢的,也就有了粗略的划分。
最低级是士人,只要诞生精神力,就算士人。士人借助着精神力的特性,开发出了很多种妙用。
没有修炼过的普通人,无法收摄个人念头,每一个瞬间,都有大量念头消逝,这些念头消逝之时,就会被士人用精神力捕捉。
然后士人就能知道你上一个瞬间在想些什么,有没有说谎?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因此,士人做官是很方便的。
他们的能力对普通百姓形成了明显压制,老百姓说没说谎,干没干坏事儿,士人精神力一扫描,什么都明白了!
这就是为何孙乾看到崔琰之后,就直接说他可以担任大县的县令的缘故,能熟练应用外放的精神力,就能压制所有的斗食吏们。
虽然单纯的从经验上,官员是玩不过地方小吏的,但是当官员可以开挂之后,当官员可以直接知道小吏在想什么的时候,小吏就玩不过官员了。
这种时候,官员就能真正的掌握大权,变成实权县令而不是一群小吏的傀儡,而不是被地方豪强操控、欺骗、愚弄。
接着是名士,名士们的精神力已经可以轻微干涉现实,到了这一步,名士就能直接号召天地灵气施展术法,小规模呼风唤雨,小规模改变地形地势,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拼着一条命不要,法术的威力还能更大。
名士之上就是大儒。
大儒可以直接接受朝廷大将军、丞相、天子本人的征召,一旦当官,起步就很高,直接从郎官做起,不到一年,就能提拔到九卿高位,大家还都很服气。
最典型的就是蔡邕,董卓提拔蔡邕的时候,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
听着孙乾的恭维,崔琰啃了口鸡腿:“名士又有什么用?名士救的了大汉朝吗?名士救的了这个天下吗?”
“我们都是士人,天下出了问题,我们是都知道的。这么多年来,士人们为了解决天下的问题,一代又一代的开始努力,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问题出在宦官身上,是奸臣的原因,然后我们辅助大将军和宦官斗。”
“可是,大将军(窦武)被宦官们杀死了,宦官们开始全面报复,党锢之祸反而更加激烈了。后来……”
从第一次党锢之祸到第二次党锢之祸,再到黄巾之乱,再到董卓进京,再到现在,崔琰越说越是疲惫。
“事到如今,天下大乱竟至于斯,琰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便有了回家读书的想法。”
听到这里,孙乾哈哈一笑:“不愧是你啊,此前我也曾有过类似疑惑,直到前几天,我看到了这几份文章,只觉得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所有的疑惑全都消失了。”
“哦?难道是郑师又出新文章了?快快,赶快拿出来给我看看。”崔琰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也顾不得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了。
孙乾从一旁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盒子之后,上面有一本装订完毕的线装书,线装书的封面上是蓝底白字:《治乱循环·上》
“这本《治乱循环》,是夏子所书,此书一共收录了三十六篇文章,图文并茂,还有很多表格、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共计一百二十五页,总字数约八万字,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讨论了王朝兴衰的原因。”
“这第一篇就叫做王朝周期论,从土地兼并的角度,讲述了大一统王朝很难和平度过三百年的根本原因。上面从术数的角度进行分析,观点非常大胆也非常新奇……”
北海郡,某县,某处庭院之中
“公佑师兄,别来无恙乎?”看着眼前熟悉的师兄,崔琰的脑海里瞬间就浮现了两年前,大家伙儿一起在郑玄门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日子。
看着风尘仆仆的崔琰,孙乾也很是激动,主动上前握着崔琰的双手,久久不能自语。
良久,二人进了门,为了招待崔琰,孙乾杀了只鸡,买了两斤米酒,还用刚从高昌县买来不久的铁锅,给崔琰炒了个鸡蛋。
二人边吃边聊,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大约两年前的时候,有一伙黄巾贼从徐州出发,攻略北海,为了躲避这一伙强人的迫害,郑玄就遣散了门徒,自己也跑到徐州避难去了。
那时崔琰就离开了北海,开始随便飘荡,这在期间他去过寿春,也去过长江等地,长期游走于乡村、野外。
虽然崔琰出自清河崔氏,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子,但却并没有后世之人臆想中的那么不堪。
他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手持宝剑,斩杀贼人,四处游学,且读且走,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而孙乾也是少数获得郑玄真传的弟子之一,崔琰虽然也获得了郑玄传授,却只学习了不到一年,就碰上了黄巾贼攻略北海,算不得真传弟子。
所以,崔琰还是很佩服孙乾这位师兄的。这一次他打算回清河老家,临走之前,就特意来北海郡看一看师兄孙乾。
听着崔琰讲述着个人见闻,孙乾也是感慨颇多。
两年前的时候,眼前的这位师弟并不起眼,只是老师座下数目众多的弟子之一。
那个时候,孙乾注意到崔琰,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崔琰出自清河崔氏,是真正的郡望之家,是世家子。第二:崔琰没有其他世家子的傲气,反而能沉得下心来认真学习。
而今日师兄弟二人再次交谈,孙乾就能感觉到崔琰身上那浓烈的才华,从谈吐中就能感觉到,这位师弟真的不一样了!
“两年不见,师弟这一身实力,已经堪比名士了,哪怕直接充当大县的县令也不在话下,稍微历练历练,未来一郡太守都能做得!”
真正的世界之中,当然不可能像武侠之中描述的一样,一流二流三流末流,上面还有超一流、绝世、大宗师、天人等一系列等级划分。
但是,没有明确的划分,不代表大家伙儿的心理没有一杆秤,谁强谁弱,外人不知道,圈内人还能不知道吗?
所以慢慢的,也就有了粗略的划分。
最低级是士人,只要诞生精神力,就算士人。士人借助着精神力的特性,开发出了很多种妙用。
没有修炼过的普通人,无法收摄个人念头,每一个瞬间,都有大量念头消逝,这些念头消逝之时,就会被士人用精神力捕捉。
然后士人就能知道你上一个瞬间在想些什么,有没有说谎?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因此,士人做官是很方便的。
他们的能力对普通百姓形成了明显压制,老百姓说没说谎,干没干坏事儿,士人精神力一扫描,什么都明白了!
这就是为何孙乾看到崔琰之后,就直接说他可以担任大县的县令的缘故,能熟练应用外放的精神力,就能压制所有的斗食吏们。
虽然单纯的从经验上,官员是玩不过地方小吏的,但是当官员可以开挂之后,当官员可以直接知道小吏在想什么的时候,小吏就玩不过官员了。
这种时候,官员就能真正的掌握大权,变成实权县令而不是一群小吏的傀儡,而不是被地方豪强操控、欺骗、愚弄。
接着是名士,名士们的精神力已经可以轻微干涉现实,到了这一步,名士就能直接号召天地灵气施展术法,小规模呼风唤雨,小规模改变地形地势,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如果拼着一条命不要,法术的威力还能更大。
名士之上就是大儒。
大儒可以直接接受朝廷大将军、丞相、天子本人的征召,一旦当官,起步就很高,直接从郎官做起,不到一年,就能提拔到九卿高位,大家还都很服气。
最典型的就是蔡邕,董卓提拔蔡邕的时候,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
听着孙乾的恭维,崔琰啃了口鸡腿:“名士又有什么用?名士救的了大汉朝吗?名士救的了这个天下吗?”
“我们都是士人,天下出了问题,我们是都知道的。这么多年来,士人们为了解决天下的问题,一代又一代的开始努力,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问题出在宦官身上,是奸臣的原因,然后我们辅助大将军和宦官斗。”
“可是,大将军(窦武)被宦官们杀死了,宦官们开始全面报复,党锢之祸反而更加激烈了。后来……”
从第一次党锢之祸到第二次党锢之祸,再到黄巾之乱,再到董卓进京,再到现在,崔琰越说越是疲惫。
“事到如今,天下大乱竟至于斯,琰一时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便有了回家读书的想法。”
听到这里,孙乾哈哈一笑:“不愧是你啊,此前我也曾有过类似疑惑,直到前几天,我看到了这几份文章,只觉得如同醍醐灌顶一般,所有的疑惑全都消失了。”
“哦?难道是郑师又出新文章了?快快,赶快拿出来给我看看。”崔琰激动的直接站了起来,也顾不得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了。
孙乾从一旁拿出了一个盒子,打开盒子之后,上面有一本装订完毕的线装书,线装书的封面上是蓝底白字:《治乱循环·上》
“这本《治乱循环》,是夏子所书,此书一共收录了三十六篇文章,图文并茂,还有很多表格、折线图、曲线图、饼状图,共计一百二十五页,总字数约八万字,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讨论了王朝兴衰的原因。”
“这第一篇就叫做王朝周期论,从土地兼并的角度,讲述了大一统王朝很难和平度过三百年的根本原因。上面从术数的角度进行分析,观点非常大胆也非常新奇……”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