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秒变学霸
作者:离月上雪 更新:2021-12-30 05:28
巴菲特准备上大学的时候,他想申请哈佛商学院,他认为在哈佛他将收获威望,以及未来的重要人际关系网。
他没有依靠老爸,事实上他老爸因为在政坛上没什么朋友其实也帮不了他,巴菲特就自己去哈佛面试。
面试结果不理想,哈佛招生的面试官拒绝巴菲特的理由居然是巴菲特看起来不像19岁而像16岁,而且情绪更是只有9岁,总之就是个小屁孩,不配进入哈佛。
上雪也不知道这位拒绝了未来股神的面试官后来怎么样了,不过都到2021年了,就算他再丢脸估计也挂了。
巴菲特被哈佛拒绝了也没多沮丧,立刻就翻开报纸开始找下家,他在报纸上看中了一个名字——本杰明·格雷厄姆,是的,没错,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是那个改变了巴菲特一生的男人。
巴菲特后来经常在公开场合强调,他的老师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证券分析师,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其代表作品有《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等。
巴菲特读过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他认为这本书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格雷厄姆也因此成为了巴菲特崇拜的对象。
格雷厄姆是哥伦比亚的教授,因此巴菲特就申请并最终如愿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如果当初哈佛不拒绝巴菲特,巴菲特也就不可能拜格雷厄姆门下,那么那时候未来股神估计也就不是现在的股神了。
人生就是那么奇妙,那些看似不顺的命运,其实是上帝故意为我们设置的路障,为的是让我们走上一条更好更光明的道路上去。
投资市场其实也是如此,很多热门周期股的价格已经很高了,甚至今年都翻倍了,不少小伙伴都惋惜自己没有上车,错过了这一波涨幅,但殊不知目前看上去美丽的火光都是致命的,如果我们知识体系还没有搭建好,冒然冲进去,也是拿不住的,不亏个30%估计我们都不会离场。
其实就算再好的公司,我们之前没有发现,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在它价格奇贵无比的时候买进去,因为无论多好的公司,多好的行业,其实都有暴跌下来的时候,就连茅台在历史上都暴跌过好几次,我们要在好的东西便宜的时候入场,不要跟着市场上的喧嚣声打自己都看不懂的仗。
现在你看起来没有赚到的钱,其实大多数都是你真正进场后,亏出去的钱。
没进场,至少就没亏,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小其实学习成绩不算太好,经常被老师认为是学渣的巴菲特,在上了大学后学习热情就跟开了挂一样。
大学的课堂几乎就被他玩成了他跟老师的一对一私教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巴菲特便在下面不停提问,他跟老师一问一答,其他同学几乎就成了活体摆设。
在大学里,大部分人都在混学历,只有巴菲特是用生命在学习,他可以引用教材里任何一段话,熟悉书里的每一个例子,七八百页的书,他不知看了多少遍。
上雪看完巴菲特的这段经历后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一个从小学习吊儿郎当的孩子在上了大学后就开始打了鸡血认真学习了?
我思考的结果是:巴菲特遇上了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巴菲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就是赚钱。
大学里他学的内容本质上就是教他如何赚钱的,所以他跟一块干涸的海绵一样,饥渴地吸取着每一滴水分。
大学能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多少人,都上到大三大四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他们对他们学的知识没有任何热情,好像为的就是一个本科学历。
如果你不幸是上雪说的这类人,那么希望你在研究生或者博士的时候可以顺利转专业,或者至少是出了社会后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即便你现在的工作你不满意也没关系,上雪的《雪视角》你都看到这里了,而且我更新的这么慢你还愿意看,说明你是真的热爱投资,不抵触金融,也是真的想依靠自己的投资能力(而非体力)赚钱,看着这本书的时候,以及运用这本书的知识去实践出成果之后,你是愉快的,就够了。
我们说回巴菲特。
巴菲特以前无意中投资了一家农场,几年后他把这个农场以五倍的价格出售了。
这期间巴菲特把农场租给农户,还分享了农户勤恳工作产生的利润。
因为这个农场并没有在股市中交易,故也没有人整天给巴菲特一个农场的报价,所以他拿得住,他知道他的农场每天都有人在工作,在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所以他根本不着急卖,因为这是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好生意。
当然,有一天他发现有人愿意出5倍的价格购买他的农场时,他觉得价格不错,就卖了。
农场这次投资对巴菲特今后的投资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用这套模式,思考着每一个他买入的生意。
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种股票软件和基金平台让我们买入和卖出一项资产太过容易,太容易了,就会让很多人拿不住。
上雪当初刚开始做投资也是被这些软件每天给我的报价弄得人心惶惶,无论是涨还是跌我都不太开心。
因为涨的时候我会觉得涨少了,不开心;
跌的时候我又会觉得跌多了,更不开心。
于是我觉得我自打买入股票后,每一天都不太开心,大概开心的时候就是我最后卖出的时候,心想:“这折腾老娘的玩意儿终于甩干净了!”
但是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了,我虽然每天也会看看报价,但我很明确地知道那是报价罢了,就是一个很烦人的市场先生每天跑来我家告诉我,亲爱的上雪小姐,你买的股票现在值多少钱了,要买么?还是要卖?
报价的唯一作用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买入或者卖出的价格,而且这个价格每个交易日都会变化,但生意,还是那个生意。
如今当我买的公司股票涨得比较多的时候,我就会去瞄一眼企业的财报。
如果我觉得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能够消化这个估值,而且消化估值的时间不是太长,我就会关掉软件,一直拿着,打死不卖,毕竟卖了,再找一个跟它一样好的公司以原来的价格买进去,太难了。
如果我买的股票跌得比较多,跌超了我的安全边际,在我判断这次在跌完全就是市场过度悲观,生意还是那个生意的时候,上雪就会打开电脑去刷刷这家公司的工厂,看看工厂里生产线的工作状态,去搜搜新闻看看它的经销商生意如何。
不得不说,每次我看到生产线上那些产成品一箱一箱出货的时候,我心里就特别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的生意还是那个生意,没有问题。
对于市场先生给的过低报价,上雪我会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看看现金宝里的“余粮”,动动手指,再买一点。
所以大家记得,每当你们手贱要操作的时候,想想巴菲特的那个农场,打开电脑真的去看看你们买的公司究竟每天是怎么工作的,好好思考之后再决定。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他没有依靠老爸,事实上他老爸因为在政坛上没什么朋友其实也帮不了他,巴菲特就自己去哈佛面试。
面试结果不理想,哈佛招生的面试官拒绝巴菲特的理由居然是巴菲特看起来不像19岁而像16岁,而且情绪更是只有9岁,总之就是个小屁孩,不配进入哈佛。
上雪也不知道这位拒绝了未来股神的面试官后来怎么样了,不过都到2021年了,就算他再丢脸估计也挂了。
巴菲特被哈佛拒绝了也没多沮丧,立刻就翻开报纸开始找下家,他在报纸上看中了一个名字——本杰明·格雷厄姆,是的,没错,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是那个改变了巴菲特一生的男人。
巴菲特后来经常在公开场合强调,他的老师是本杰明·格雷厄姆。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证券分析师,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其代表作品有《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等。
巴菲特读过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他认为这本书对他的影响非常大,格雷厄姆也因此成为了巴菲特崇拜的对象。
格雷厄姆是哥伦比亚的教授,因此巴菲特就申请并最终如愿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如果当初哈佛不拒绝巴菲特,巴菲特也就不可能拜格雷厄姆门下,那么那时候未来股神估计也就不是现在的股神了。
人生就是那么奇妙,那些看似不顺的命运,其实是上帝故意为我们设置的路障,为的是让我们走上一条更好更光明的道路上去。
投资市场其实也是如此,很多热门周期股的价格已经很高了,甚至今年都翻倍了,不少小伙伴都惋惜自己没有上车,错过了这一波涨幅,但殊不知目前看上去美丽的火光都是致命的,如果我们知识体系还没有搭建好,冒然冲进去,也是拿不住的,不亏个30%估计我们都不会离场。
其实就算再好的公司,我们之前没有发现,也不要着急,更不要在它价格奇贵无比的时候买进去,因为无论多好的公司,多好的行业,其实都有暴跌下来的时候,就连茅台在历史上都暴跌过好几次,我们要在好的东西便宜的时候入场,不要跟着市场上的喧嚣声打自己都看不懂的仗。
现在你看起来没有赚到的钱,其实大多数都是你真正进场后,亏出去的钱。
没进场,至少就没亏,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小其实学习成绩不算太好,经常被老师认为是学渣的巴菲特,在上了大学后学习热情就跟开了挂一样。
大学的课堂几乎就被他玩成了他跟老师的一对一私教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巴菲特便在下面不停提问,他跟老师一问一答,其他同学几乎就成了活体摆设。
在大学里,大部分人都在混学历,只有巴菲特是用生命在学习,他可以引用教材里任何一段话,熟悉书里的每一个例子,七八百页的书,他不知看了多少遍。
上雪看完巴菲特的这段经历后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一个从小学习吊儿郎当的孩子在上了大学后就开始打了鸡血认真学习了?
我思考的结果是:巴菲特遇上了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巴菲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就是赚钱。
大学里他学的内容本质上就是教他如何赚钱的,所以他跟一块干涸的海绵一样,饥渴地吸取着每一滴水分。
大学能学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多少人,都上到大三大四了,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他们对他们学的知识没有任何热情,好像为的就是一个本科学历。
如果你不幸是上雪说的这类人,那么希望你在研究生或者博士的时候可以顺利转专业,或者至少是出了社会后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即便你现在的工作你不满意也没关系,上雪的《雪视角》你都看到这里了,而且我更新的这么慢你还愿意看,说明你是真的热爱投资,不抵触金融,也是真的想依靠自己的投资能力(而非体力)赚钱,看着这本书的时候,以及运用这本书的知识去实践出成果之后,你是愉快的,就够了。
我们说回巴菲特。
巴菲特以前无意中投资了一家农场,几年后他把这个农场以五倍的价格出售了。
这期间巴菲特把农场租给农户,还分享了农户勤恳工作产生的利润。
因为这个农场并没有在股市中交易,故也没有人整天给巴菲特一个农场的报价,所以他拿得住,他知道他的农场每天都有人在工作,在产生源源不断的利润,所以他根本不着急卖,因为这是一个看上去不错的好生意。
当然,有一天他发现有人愿意出5倍的价格购买他的农场时,他觉得价格不错,就卖了。
农场这次投资对巴菲特今后的投资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用这套模式,思考着每一个他买入的生意。
现在科技发达了,各种股票软件和基金平台让我们买入和卖出一项资产太过容易,太容易了,就会让很多人拿不住。
上雪当初刚开始做投资也是被这些软件每天给我的报价弄得人心惶惶,无论是涨还是跌我都不太开心。
因为涨的时候我会觉得涨少了,不开心;
跌的时候我又会觉得跌多了,更不开心。
于是我觉得我自打买入股票后,每一天都不太开心,大概开心的时候就是我最后卖出的时候,心想:“这折腾老娘的玩意儿终于甩干净了!”
但是现在我不会这么想了,我虽然每天也会看看报价,但我很明确地知道那是报价罢了,就是一个很烦人的市场先生每天跑来我家告诉我,亲爱的上雪小姐,你买的股票现在值多少钱了,要买么?还是要卖?
报价的唯一作用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买入或者卖出的价格,而且这个价格每个交易日都会变化,但生意,还是那个生意。
如今当我买的公司股票涨得比较多的时候,我就会去瞄一眼企业的财报。
如果我觉得这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能够消化这个估值,而且消化估值的时间不是太长,我就会关掉软件,一直拿着,打死不卖,毕竟卖了,再找一个跟它一样好的公司以原来的价格买进去,太难了。
如果我买的股票跌得比较多,跌超了我的安全边际,在我判断这次在跌完全就是市场过度悲观,生意还是那个生意的时候,上雪就会打开电脑去刷刷这家公司的工厂,看看工厂里生产线的工作状态,去搜搜新闻看看它的经销商生意如何。
不得不说,每次我看到生产线上那些产成品一箱一箱出货的时候,我心里就特别踏实,因为我知道我的生意还是那个生意,没有问题。
对于市场先生给的过低报价,上雪我会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看看现金宝里的“余粮”,动动手指,再买一点。
所以大家记得,每当你们手贱要操作的时候,想想巴菲特的那个农场,打开电脑真的去看看你们买的公司究竟每天是怎么工作的,好好思考之后再决定。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