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不懂就闭嘴
作者:牧三河 更新:2021-12-28 20:11
三分钟两秒,一曲热血豪迈的好汉歌演奏完毕,观众们已经被深深带入了气氛之中,有些人的脚脖子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过。
向来以词擅长的大布,更是发出了来自内心的感叹:“真没想到,纯音乐也能这么好听,这么有感染力。”
“更让我期待后面两首了,”何超道,“特别期待红楼。”
四大名著中,最受人推崇的毫无疑问是红楼,虽然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或者没耐心看,或者是看不懂,但正是这种“曲高和寡”,彰显出了它在文学界的特殊地位。
短暂的安静中,邬阳三人退下舞台。
这一曲《红楼序曲》没有人单独演奏乐器,也没有人伴舞,只有现场的乐团跟和声。
站在指挥台上的谢徵,此时也是加倍地集中了注意力。
他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还有多少机会指挥一个这样的乐团,来演奏这一曲他最喜欢的《红楼序曲》。
也许还有很多次,但更大的可能,这是最后一次。
所以他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倾注于这场演出。
轻盈的指挥棒轻轻舞动,古筝的声音响起,转而是一声古琴低沉和鸣,为整首曲定下了无限惆怅的基调。
站在和声部首席的林可薇,婉转的声音开始在现场每一寸空气中流动。
为了这一段和声,她在谢徵和指导下,几乎没有停止地整整练了两天,嗓子都快哑了,但还是被谢徵嫌弃。
不是感情不够,也不是节奏把握不好,而是她的声线在谢徵看来,跟曲风相当的不符合。
谢徵的意思是,如果林可薇必须要参加,就只能把这一段单独和声改成群体和声,让专业的和声部把她包夹在其中。
林可薇不愿意,她太想唱这一段和声了,那种凄美已经让她无法挣脱。
但谢徵却不给她面子,说不行就不行,谁来都没有商量。
后来邬阳见她一个人躲在旁边抹眼泪,便耐心地教她怎么改变自己的声线,也就是所谓的变声小技巧。
但这种技巧也不是那么就容易掌握,她在邬阳的指导下练了一天还是不行。
但她还是不愿意放弃,一直拉着邬阳练到半夜,最终才被谢徵认可。
回想起这几天的辛苦,林可薇知道这个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此时在和声时感情的倾注更为浓郁。
看着她熟悉的脸,但却又完全不同的声音,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情绪瞬间又转换为浓浓的惆怅。
这就是顶级作曲的魅力,几个简单的音符,就能将人的情绪带入,并且深陷其中。
现场看过红楼梦原著的人,脑中已经浮现出了林黛玉的判曲:枉凝眉。
凄美哀愁的和声之后,古筝带队、弦乐合奏,一副大观园美丽的画卷突然在大家面前展开。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好一片风光迤逦、景色撩人。
但那一声沉闷的鼓,却又让人感觉一丝惆怅之气沉入了胸口,让人把心都揪了起来。
似又有无数女子的身影,在红花绿柳间穿梭,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富贵繁荣,热闹非凡。
但那一直隐藏在背后的沉闷鼓声,却让的心揪得越来越紧,越来越紧,几乎都要无法跳动,连呼吸都变得吃力。
所有人都知道,红楼是个悲剧。
而和所有作品相同的是,悲剧也有着境界之分。
一群人一起哭哭啼啼,带动观众的情感,也跟着哭,这是最低等的悲剧。
一群人脸上笑容洋溢,但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这才是高级悲剧。
而毫无疑问,红楼是四大名著之首,华夏文化的精华。
就算没有读过红楼的人,也知道这是悲剧,情绪基调早就已经深植人心。
就算曹公只写到八十回,故事大部分都在热闹繁荣的部分,但读者依然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局限、家族的倾覆、人生的无常。
那么开始的热闹、喜庆、美好,都不过是假象而已,人们的心里早就就已经知道了结局。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人生最无奈的是什么?
是不可能被改变的命运!
《红楼序曲》配乐复杂,吹出了一派热闹繁华的气势,奏出的却又是一调悲歌。
邬阳站在舞台后,看着谢老和整个乐团的人们全神贯注,心里也是涌起了无比的敬意。
乐团里的每一个人,哪一位不是出类拔萃、德高望重?即便是和声部的那些学生,都是学院里的精英。
但这几天以来,他们藏在压抑的地下停车场,空气不好,光线不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一分钱的酬劳都没有。
出错的时候,还要被谢徵毫不留情的数落。
但所有的人,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他们只是不停地在练习,分开练、集体练,好不容易挨到下班,谢老还要让他们睡觉的时候多想想,多找找感觉。
邬阳觉得这已经不是用“敬业”两个字,就能形容的精神了。
如果心里没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换了那些大明星们,估计早就撂挑子走人了,谁跟你在这儿受这窝囊罪?
这次能请到谢老和这些教授、老师,能把这些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的经典曲目,让他们第一次演奏,邬阳深感荣幸。
同时,也对远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作者,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红楼电视剧中所有的曲,都是由王立平老师谱写,而其中耗时的一曲,长达一年零九个月。
在写这首曲时,王立平老师无论何如也创作不出自己满意的曲子。
那个年代的人想得不多,就想把曲子写好,不辱了红楼的名字。
怎么写都不满意,写不出来。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按照惯例工作到深夜,感觉万分疲惫,已经睡下休息了。
但迷迷糊糊间,他的脑海中响起了某种旋律,灵感犹如泉涌,竟然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首一年零九个月都没有丝毫进展的曲子。
在钢琴上弹了一次后,王立平大哭一场。
这首曲是如此的美,是如此的贴合意境,把林黛玉那种对命运的不甘、对命运的不公发出悲戚的呼喊体现得淋漓极致。
后来回忆起这个夜晚,他都一直在怀疑,这首曲子到底是自己写出来的,还是某种神奇的力量在冥冥中的指点。
真的就像一场梦。
不管怎么说,这呕心沥血制作,也不负众望地成为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当——
一声锣响,所有人揪着的心,终于能够放松下来。
一曲红楼,让人肝肠断。
这是艺术的魔力,也是曲作者的魔力。
观众席上的人们,开始擦去脸上的泪,但还是有不少人,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根本都止不住了。
“嗯,人年龄越大,眼睛越不听使唤了。”
何超小心地擦了擦湿润的眼角,要不是演出还没有结束,他肯定会要求暂停休息。
大布其实没看过红楼,电视剧都只是瞄过一眼,但不妨碍他觉得好听,今天也不知道第几次给邬阳点了赞:“太有才了,我五体投地啊!他怎么就这么有才呢?”
而一边的于梦颖,几乎已经进入了“痴”的状态。
此时她脸上两道闪亮的泪痕,已经完全花了她的浓妆,但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灵魂仿佛已经不在躯壳。
越是懂得创作的人,越是阅历深厚的人,越是情感丰富的人,越容易被这一曲打动,越是知道这一曲的高不可及。
而于梦颖毫无疑问是懂创作的人,所以她已经完全服了,再也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心理。
“呃,有那么好听吗?”
看着大家都一副痴迷不已的样子,何雅忍不住小声问道。
说真的他,她是真没觉得有多好听,反而觉得这种悲悲戚戚的感觉很不舒服。
而且节奏也不是她喜欢的。
但她的话立即惹来了于梦颖一个无情的白眼。
“不懂就闭嘴。”
何雅愣住了。
虽然于梦颖的咖位比她大,但不管怎么说她也一样是导师,对她这么凶是几个意思?
向来以词擅长的大布,更是发出了来自内心的感叹:“真没想到,纯音乐也能这么好听,这么有感染力。”
“更让我期待后面两首了,”何超道,“特别期待红楼。”
四大名著中,最受人推崇的毫无疑问是红楼,虽然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或者没耐心看,或者是看不懂,但正是这种“曲高和寡”,彰显出了它在文学界的特殊地位。
短暂的安静中,邬阳三人退下舞台。
这一曲《红楼序曲》没有人单独演奏乐器,也没有人伴舞,只有现场的乐团跟和声。
站在指挥台上的谢徵,此时也是加倍地集中了注意力。
他不知道自己这辈子,还有多少机会指挥一个这样的乐团,来演奏这一曲他最喜欢的《红楼序曲》。
也许还有很多次,但更大的可能,这是最后一次。
所以他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倾注于这场演出。
轻盈的指挥棒轻轻舞动,古筝的声音响起,转而是一声古琴低沉和鸣,为整首曲定下了无限惆怅的基调。
站在和声部首席的林可薇,婉转的声音开始在现场每一寸空气中流动。
为了这一段和声,她在谢徵和指导下,几乎没有停止地整整练了两天,嗓子都快哑了,但还是被谢徵嫌弃。
不是感情不够,也不是节奏把握不好,而是她的声线在谢徵看来,跟曲风相当的不符合。
谢徵的意思是,如果林可薇必须要参加,就只能把这一段单独和声改成群体和声,让专业的和声部把她包夹在其中。
林可薇不愿意,她太想唱这一段和声了,那种凄美已经让她无法挣脱。
但谢徵却不给她面子,说不行就不行,谁来都没有商量。
后来邬阳见她一个人躲在旁边抹眼泪,便耐心地教她怎么改变自己的声线,也就是所谓的变声小技巧。
但这种技巧也不是那么就容易掌握,她在邬阳的指导下练了一天还是不行。
但她还是不愿意放弃,一直拉着邬阳练到半夜,最终才被谢徵认可。
回想起这几天的辛苦,林可薇知道这个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此时在和声时感情的倾注更为浓郁。
看着她熟悉的脸,但却又完全不同的声音,所有人都有一种感觉。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情绪瞬间又转换为浓浓的惆怅。
这就是顶级作曲的魅力,几个简单的音符,就能将人的情绪带入,并且深陷其中。
现场看过红楼梦原著的人,脑中已经浮现出了林黛玉的判曲:枉凝眉。
凄美哀愁的和声之后,古筝带队、弦乐合奏,一副大观园美丽的画卷突然在大家面前展开。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好一片风光迤逦、景色撩人。
但那一声沉闷的鼓,却又让人感觉一丝惆怅之气沉入了胸口,让人把心都揪了起来。
似又有无数女子的身影,在红花绿柳间穿梭,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富贵繁荣,热闹非凡。
但那一直隐藏在背后的沉闷鼓声,却让的心揪得越来越紧,越来越紧,几乎都要无法跳动,连呼吸都变得吃力。
所有人都知道,红楼是个悲剧。
而和所有作品相同的是,悲剧也有着境界之分。
一群人一起哭哭啼啼,带动观众的情感,也跟着哭,这是最低等的悲剧。
一群人脸上笑容洋溢,但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这才是高级悲剧。
而毫无疑问,红楼是四大名著之首,华夏文化的精华。
就算没有读过红楼的人,也知道这是悲剧,情绪基调早就已经深植人心。
就算曹公只写到八十回,故事大部分都在热闹繁荣的部分,但读者依然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局限、家族的倾覆、人生的无常。
那么开始的热闹、喜庆、美好,都不过是假象而已,人们的心里早就就已经知道了结局。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人生最无奈的是什么?
是不可能被改变的命运!
《红楼序曲》配乐复杂,吹出了一派热闹繁华的气势,奏出的却又是一调悲歌。
邬阳站在舞台后,看着谢老和整个乐团的人们全神贯注,心里也是涌起了无比的敬意。
乐团里的每一个人,哪一位不是出类拔萃、德高望重?即便是和声部的那些学生,都是学院里的精英。
但这几天以来,他们藏在压抑的地下停车场,空气不好,光线不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练习十几个小时,一分钱的酬劳都没有。
出错的时候,还要被谢徵毫不留情的数落。
但所有的人,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他们只是不停地在练习,分开练、集体练,好不容易挨到下班,谢老还要让他们睡觉的时候多想想,多找找感觉。
邬阳觉得这已经不是用“敬业”两个字,就能形容的精神了。
如果心里没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的程度?
换了那些大明星们,估计早就撂挑子走人了,谁跟你在这儿受这窝囊罪?
这次能请到谢老和这些教授、老师,能把这些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的经典曲目,让他们第一次演奏,邬阳深感荣幸。
同时,也对远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作者,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红楼电视剧中所有的曲,都是由王立平老师谱写,而其中耗时的一曲,长达一年零九个月。
在写这首曲时,王立平老师无论何如也创作不出自己满意的曲子。
那个年代的人想得不多,就想把曲子写好,不辱了红楼的名字。
怎么写都不满意,写不出来。
直到有一天晚上,他按照惯例工作到深夜,感觉万分疲惫,已经睡下休息了。
但迷迷糊糊间,他的脑海中响起了某种旋律,灵感犹如泉涌,竟然一气呵成,完成了这首一年零九个月都没有丝毫进展的曲子。
在钢琴上弹了一次后,王立平大哭一场。
这首曲是如此的美,是如此的贴合意境,把林黛玉那种对命运的不甘、对命运的不公发出悲戚的呼喊体现得淋漓极致。
后来回忆起这个夜晚,他都一直在怀疑,这首曲子到底是自己写出来的,还是某种神奇的力量在冥冥中的指点。
真的就像一场梦。
不管怎么说,这呕心沥血制作,也不负众望地成为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当——
一声锣响,所有人揪着的心,终于能够放松下来。
一曲红楼,让人肝肠断。
这是艺术的魔力,也是曲作者的魔力。
观众席上的人们,开始擦去脸上的泪,但还是有不少人,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根本都止不住了。
“嗯,人年龄越大,眼睛越不听使唤了。”
何超小心地擦了擦湿润的眼角,要不是演出还没有结束,他肯定会要求暂停休息。
大布其实没看过红楼,电视剧都只是瞄过一眼,但不妨碍他觉得好听,今天也不知道第几次给邬阳点了赞:“太有才了,我五体投地啊!他怎么就这么有才呢?”
而一边的于梦颖,几乎已经进入了“痴”的状态。
此时她脸上两道闪亮的泪痕,已经完全花了她的浓妆,但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灵魂仿佛已经不在躯壳。
越是懂得创作的人,越是阅历深厚的人,越是情感丰富的人,越容易被这一曲打动,越是知道这一曲的高不可及。
而于梦颖毫无疑问是懂创作的人,所以她已经完全服了,再也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心理。
“呃,有那么好听吗?”
看着大家都一副痴迷不已的样子,何雅忍不住小声问道。
说真的他,她是真没觉得有多好听,反而觉得这种悲悲戚戚的感觉很不舒服。
而且节奏也不是她喜欢的。
但她的话立即惹来了于梦颖一个无情的白眼。
“不懂就闭嘴。”
何雅愣住了。
虽然于梦颖的咖位比她大,但不管怎么说她也一样是导师,对她这么凶是几个意思?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