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三合一
作者:清涴    更新:2021-12-28 17:29
  其实虞衡现在捣鼓出来的自行车,跟后世还有很大区别的,持久性就没后世好,动不动就要换链条。
  京城的达官贵人们出门,要么骑马要么坐马车,前朝还有坐牛车的,因为牛比马走得更稳,不过后来慢慢都坐马车,牛车逐渐被取缔,大部分牛还是作为耕牛,放在了最合适它们的位置。
  自行车这玩意儿,对达官贵人们来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用途。速度不如骑马,舒服不如坐马车。
  但是!这玩意儿稀罕啊!
  物以稀为贵这句话是永远的真理,更别提,这玩意儿还是两任帝王争着抢着要盘进自己手里的东西。单是这份荣耀,足够自行车笑傲群雄,身价倍增,成为大宣新一代的潮流用品。
  虞衡最开始做自行车,就没想过走平价路线。主要吧……怡阳府的橡胶树虽然不少,但除了做自行车外,虞衡还要做其他橡胶制品。像雨靴松紧带这类东西,其实更加贴合大众的需求。
  达官贵人到了冬天能穿皮靴保暖,普通百姓哪里穿得起?能多纳几双千层底布鞋就非常舒服了。但是,布鞋穿着虽然舒服,到了雨雪天,那就是遭罪来的,鞋子袜子一起湿。尤其是冬天下雪后,在外面走一圈,脚都不是自己的了,回家后都没有知觉,冻得不行。
  雨靴虽然保暖效果不太好,好歹能防水,到时候往里面塞个毛鞋垫,也能稍微起到一点保暖效果。
  这样便民的东西,虞衡当然不会把价格定得太高,那就失去了意义。但怡阳府的百姓还要脱贫呢,要是全走物美价廉路线,怡阳府脱贫之路更要艰辛不少。
  所以,虞衡就把自行车定位成奢侈品。景隆帝和昭宁帝都这么卖力表演代言了,要是虞衡还不抓住这个机会,那他这个怡阳府知府也别当了。
  人一旦忙起来,就觉得日子过得飞快。一直到把自行车做出来送去京城,虞衡已经在怡阳府待了整整十个月了。
  小汤圆也过了两岁生日,从一个走路走得晃晃悠悠的小企鹅长成了不那么晃悠的小小男子汉啦。
  虞衡对小汤圆有颇多愧疚,风碣县的橡胶厂从筹备到做出成绩,都是虞衡一手操办的,县令们也没闲着,每个县令都领了修路的差事,负责自己县内的那一段路,八个县同时施工,虞衡这边的橡胶厂也在同期筹办,可以说,从虞衡上任后,整个怡阳府,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就没一个闲着的。
  这十个月,应该是怡阳府官民过得最累的十个月了。
  但是,他们做出成绩来了!
  连接各县的水泥路已经修好,进入州城后又并入了岐州至京城的水泥官道。单就这一条路,怡阳府就是大宣境内的独一份,朝廷大手笔还只修了京城到其他九州的水泥官道呢,州下面的府?不好意思,没那个银子,你们想修,自己想办法。
  有胡尚书在,拨款是那么好申请的吗?
  别说岐州其他府的知府酸成柠檬了,就连其他州的刺史,听了这事儿后自己都怪不得劲儿的。
  这差别待遇,谁看了不眼红?
  眼红也得忍着,谁让人家虞衡能耐呢?
  他申请的款项是一百万两银子,拿了这一百万两银子修了路,办了厂,短短十个月,啪嗒一下弄出来一自行车,见过的人不多,但太上皇和昭宁帝抢来抢去,就这架势,自行车就肯定不会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次品。
  虞衡也胆子也特别大,客串了一把资本家,达官贵人们给他写信要买自行车,说什么任由虞衡定价,虞衡还真没跟他们客气:承蒙惠顾,一辆自行车一万两银子,不二价,谢谢。
  这要是在后世,虞衡定的这价格,妥妥被人举报到消费者协会的节奏。但现在不一样啊,天底下就虞衡这儿有自行车,目前还就皇宫里有一辆,还被景隆帝抢去行宫了,昭宁帝还眼巴巴等着呢。
  垄断的生意最好做,技术掌握在虞衡手里,价格定多少,那还不是任凭虞衡说了算?爱买不买,不买有的是人等着,就是这么霸气。
  其实虞衡报的这价格听着唬人,但是吧,向他写信要买自行车的人是谁?京城那帮达官显贵啊!那帮家伙家底有多富,虞衡心里清楚得很。
  想当年虞衡还是个混吃等死的纨绔时,跟着沈家两位表哥混过一段时间的纨绔圈。好家伙,那些豪门大族的纨绔,那手笔,确实对得起他们的出身。一万两银子,玩的大的纨绔,一晚上和死对头争风吃醋给花娘砸的钱,就差不多有这个数了。更别提这帮达官显贵们买古董字画花去的银子了。
  虞衡把自行车的价格定在一万两,对达官显贵们来说,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一万两买个大面子,出个大风头,值!
  想想玻璃镜子最开始出现时,法国王后结婚,威尼斯国王送她那面小小的玻璃镜,就值十五万法郎。后世一面小镜子才多少钱?
  这么一算,虞衡给自行车定价一万两一辆,还能称得上一句良心价了。
  当然,就这个价格,其他人听到都不淡定了。
  一辆自行车就要一万两银子,虞衡只要卖出了一百辆自行车,那他不就把申请的一百万两银子的拨款给赚回来了吗?
  不考虑虞衡办厂花掉的人力物力成本,单看这个明面上的账目,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更重要的是,达官显贵们对虞衡这个报价都接受良好,纷纷表示:这个价格非常可以,我们要买!
  有些人家还不止买一辆,再加上收到消息的人又不止京城的官员,地方上的官员消息也是很灵通的,听了这消息,也赶紧给虞衡来了信,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跟不上潮流,被京官甩在身后,说什么也要买一辆自行车。
  单就这些订单数目,就超过了一百辆了。虞衡只要把这些订单给结清了,刨除修路办厂的钱,还能纯赚一大笔银子。
  这样的好消息,虞衡当然不会瞒着昭宁帝和阁老们。
  胡尚书当即抖起来了,在早朝时嘚瑟地四下看了一圈,尤其给了当初反对给虞衡拨款的官员们,目光明晃晃地透出鄙视,乐呵呵道:“当初嘉国公说要发展怡阳府,要一百万两银子,你们还不同意。看看,才过了十个月,他就把这一百万两银子给赚回来了!”
  当初反对的人脸色涨红,被虞衡这般打脸,心里确实有点不痛快,但更多的还是高兴,大大方方地认了错,“是我们小看嘉国公了。”
  都是为朝廷效力的同僚,先前他们反对拨款,也是因为虞衡要的这次款项数目太大。现在虞衡有本事盘活怡阳府,还能把朝廷前期的拨款给赚回来,那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
  当然,该酸的时候还是得酸。不少人的眼神就时不时地往虞启昌身上飘,心里也纳了闷了:虞启昌当年到底是拜了哪路神仙,竟然能生下来虞衡这样的儿子?
  还真别说,真有贵夫人偷偷向沈氏打听,问她当年怀虞衡时吃了什么,用了什么,去了哪家庙。就想全都记下来,等家里后辈有孕后,通通照做一回。
  别说贵夫人了,就连宫里的嫔妃都动了这个心思。要不是她们在宫里,行动不便,她们也得照着沈氏当年那套来一份啊。
  谁不想生一个像虞衡这样出息的儿子呢?
  尤其是在皇家,太子优秀吗?当然优秀。但是摸着良心说,比起虞衡来,个人能力上,那还是有点差距的。
  后宫中从来不缺野心家,动这个念头的嫔妃还真不少。
  虞衡要是知道这些嫔妃们内心的想法,定然要呸她们一脸。太子现在才十二岁呢,虞衡十二岁时还在混吃等死当咸鱼呢,要不是系统给力,把他给鞭活了,虞衡现在还是靖安侯府中一条躺平的咸鱼,哪有什么能耐?
  太子的优秀,那才是真的优秀。这帮人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呢,除非她们能幸运地碰上被系统绑定,但这事儿,那可比天上下刀子还离奇,基本没有另外一个如虞衡一般的幸运儿了。
  就虞衡的辣鸡系统,还是未来的虞衡做出来的呢,四舍五入就相当于是虞衡把它做出来的,这才能有虞衡的这番奇遇。
  她们有这精力,还不如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教导孩子。先天天赋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还有人的品行,那才是最重要的。真要来个搅风搅雨的聪明皇子,那怕又是皇室的另一场灾难了。
  胡尚书得知虞衡这边的自行车生意这么火爆后,高兴之余还要敲虞衡的竹杠,理由也很充分:你办厂修路的款项都是朝廷拨下去的,现在自行车的进项,是不是也该送进国库来?
  虞衡对此表示理解,而后温和又坚定地拒绝了胡尚书的请求:现在还只有风碣县慢慢发展起来了,其他七个县还得想其他办法。自行车的进项,朝廷不是也要收税的吗?有这个税款就够了,剩下来的银子,还得用来发展其他七个县呢!
  胡尚书当即翻脸,写信过来把虞衡骂了个狗血淋头,痛斥他这种翻脸不认人吃进好处就不认账的无耻行为,又坚定地表示:既然你都开始发大财了,又捧出来一只会下金蛋的宝贝母鸡,赶紧把户部拨下去的一百万两银子还回来!
  胡抠门儿可真小气!
  这是虞衡收到信后的第一想法,朝廷的财政拨款竟然还能往回收的?这又不是虞衡借户部的银子,哪有这种操作的?
  这一瞬间,虞衡和巩尚书的脑电波接上了了,只想吐槽胡尚书太过抠门儿。
  胡尚书任由虞衡吐槽,态度丝毫不改:甭管你说什么,赶紧把银子拿回来!
  虞衡觉得,胡尚书这就是眼红橡胶厂的产业,恨不得全搬进国库才好。
  流动资金这么重要,虞衡哪会轻易就把银子给还了。但看胡尚书那不给银子就跳脚的架势,虞衡还是扣扣索索地给了一半,信上特别不舍得提到:这可全都是看在您先前对我的一片回护之心上,才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银子啊!剩下的一半,等到我把怡阳府全都盘活了再给您!
  胡尚书当即呸了一声,脸上倒是带了几分笑。
  虞衡那边是真抽不出那么一大笔银子,主要是虞衡一向都大手笔,对待百姓特别宽厚,就说各县修路吧,虞衡虽然没有整天盯着,但还是给县令们下了死命令:千万别苛待了百姓,提供的那餐饭,油水要足。这还没算前来修路的人的工钱呢。
  八个县一起动工,光是工钱和饭钱这两样花销,都十分巨大。更别提买水泥的钱了,那才是大头。巩尚书不可能白给虞衡那么多水泥,虞衡可是拿了一百万两银子拨款的大款,朝廷再白给他那么多水泥,那他拿着这么多银子要干嘛?办个厂要花一百万两银子,那这办的是厂还是无底洞啊?
  吞金兽也不带这样吞银子的。
  所以,别看虞衡明面上拿了一百万两银子,阔气得不得了,实则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根本就不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富得流油。
  就水泥那价格,哪怕巩尚书说服了胡尚书给了虞衡友情价,最终的价格算下来还是十分让人肉疼的。一整个府城,八个县,全都要修路,要用的水泥,数字极大,所花的银子,同样是个让人心惊肉跳的数目。
  虞衡还要办橡胶厂呢。前期的办厂,找人取橡胶,还要做简易仪器,哪怕有系统帮忙,免去了虞衡走弯路浪费材料和银子,整个一套流程弄下来,银子还是流水般地花了出去。
  光是建那个橡胶厂,就花掉了近十万两银子。
  虞衡是想打造一个工业区的,橡胶制品作为风碣县的主要产业,肯定是要带动周边县的经济和工业,从中衍生出来的工业品,都能在这个区内。
  想当然耳,这个工业区的面积肯定就小不到哪儿去。
  虞衡又是个关心百姓生活条件的好父母官,橡胶厂建起来了,工人们的待遇应该不能差吧?食堂肯定要有,居民楼也得开始建,过个三年评选出一丝优秀员工,享受分房待遇,那孩子的养育问题也要跟上,这可是大宣未来的花朵,从小就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教育总得跟上吧?有了这么多人,工人的收入还颇有可观,那商业区是不是也可以安排上?
  虞衡做规划的时候,图纸换了一张又一张,最终定下来的就是一大片面积广阔的工业区,规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当然,这样一个大工程,想要一次性做完肯定也是不现实的,虞衡目前只是做好了前期的厂房,后期那些设施慢慢跟上。
  至于工人问题,虞衡最先想到的就是最先发现橡胶树的那帮大汉。这也是缘分,要不是他们扛着橡胶树往虞衡面前经过,虞衡还想不起来橡胶树这一茬。既然要办橡胶厂,这是一样新鲜的事物,除了虞衡之外,其他人都没有经验,既然都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的家伙,虞衡也就只能挑些有缘人了。
  先前那位带路的猎户留给虞衡的印象不错,虞衡建好橡胶厂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位猎户,橡胶厂要开起来,人手必不可少。
  猎户带着他那帮兄弟都来了,全是周围的百姓。开玩笑,这可是知府大人一手操办的厂,特地点了他们的名,谁不来谁傻!
  对于橡胶厂的第一批员工,虞衡自然是尽心尽力地教,这可都是未来的技术骨干,以后的新员工还得他们来带呢。
  至于橡胶树那边,虞衡调了一部分衙役过来看守,为此还让风碣县多出了一部分衙役名额,不少人家抢破头。
  当然,看守任务这么要紧,虞衡肯定要派自己人过去的。这时候虞衡就得感谢一下虞启昌和沈氏了,他来怡阳府上任,虞启昌特地给了他三百护卫,现在虽然回去了两百护卫,留在怡阳府的也还有一百个。除了看家护院的必要人手之外,其他护卫都被虞衡调到橡胶厂这边来了,还有被分去各县当修路监工的,忙得热火朝天。
  就这样忙活了将近九个月,才有了自行车雨靴这些东西的问世。
  胡尚书得了虞衡让人运过来的五十万两银子,心里那股高兴劲儿就别提了,见天笑眯眯的,让人忍不住怀疑这老小子是不是捡了钱了。
  胡尚书眉飞色舞,“本以为给虞衡那笔银子是白给的,没想到还能还回来。这还不够让人高兴的?”
  那确实挺让人高兴的。
  虞衡又不是那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高尚人士,这家伙做出了什么成绩都想嘚瑟一下的。尤其是这种还国库拨款银子的光荣事迹,虞衡怎么可能不低调地吹一把自己?
  事关五十万两银子,也不可能由虞衡和胡尚书两人说了算。
  胡尚书特别高兴地表示,“虞衡说了,现在他手里那个橡胶厂还需要银子周转,赚的银子得用在整个怡阳府的发展上,所以先还了一半银子,剩下的一半,等他趁手了再还回来。”
  这事儿用“还”字就离谱。其他人仔细一琢磨,这还是大宣历史上头一遭,朝廷拨给地方的款项又被还回来了,按道理,虞衡就是不还这个银子,其他人也没法说什么。那是拨给怡阳府的,现在怡阳府也就风碣县有发展起来的苗头,虞衡完全可以拿着这笔银子搞其他的事,心再黑一点的,还可以虚报几个项目,层层倒腾,最终这笔钱大部分就能落进自己的口袋。
  但看虞衡这架势,竟然是一点歪主意都没打,光明磊落得不行,哪怕是最会挑刺的御史,都说不出什么话来。
  这份诚意,就胜过朝中九成九的官员啦,还想挑什么刺呢?
  胡尚书更是得意,“先前你们反对的那个劲儿,就跟虞衡掘了你们祖坟一样。看看,现在拨出去的款项,虞衡都还回来了,你们要是也能全部还回来,别说一百万两银子了,就算是两百万两银子,户部能拿的出,也可以拿啊!”
  有本事就自己挣去,没本事就闭嘴别瞎逼逼。
  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只能保持沉默,并一致决定,下次再碰上和虞衡有关的事儿,别先跳出来反对,多观望观望总没错。
  不然的话,总是被打脸,脸还是挺疼的。
  没看到御史大夫都不再和虞衡死磕了吗?那位可还是曾经被虞衡气晕过去的,他都保持沉默了,咱们沉默一下,又有什么关系?
  虞衡就这样用他丰富的打脸经历给朝中所有官员上了生动形象的一课:参他是没有好结果的,反对他的人,极大可能被打脸。
  反正就记住一句话,以后碰上虞衡的事儿,不说站在他那边,只要沉默别反对就行。
  昭宁帝也挺高兴,还跑去找景隆帝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景隆帝单脚撑着自行车,一派潇洒的模样,悠哉悠哉地骑了一小段路后,这才开口笑道:“朕都给他造了那么大的声势了,他要是还抓不住这个机会把自行车卖个高价,那你也别想着把他擢升至内阁当阁老了。”
  连一般的商人都比不上,还妄想当什么阁老呢?
  昭宁帝看着瘦了一圈下来更显精神的亲爹,看向他脚下的自行车的目光,就更灼热了几分,嘴上还埋怨道:“那小子贼得很,先前倒没看出来,他哭穷也是一把好手。就他那漫天要价的做派,还好意思跟朕哭穷,不知道的,看了他的折子,还以为整个怡阳府都要吃不起饭了呢。”
  “这不挺好,当官的,脸皮就不能太薄。”景隆帝很是欣赏虞衡这种滚刀肉的做派,还在昭宁帝面前为虞衡说好话,“你只看到了他哭穷,怎么就不想想,他为什么哭穷呢?好歹他也是一个国公,又有虞启昌分给他的丰厚家业,你觉得他哭穷是为了什么?”
  那当然是为了怡阳府百姓啊。
  这么一想,竟然还挺让人感动。
  昭宁帝忍不住感慨万千,“最开始见虞衡时,他还是个略显稚气的少年郎,六元及第,春风得意的状元郎,倒是没想到,他会有一天,为了银子和我耍心眼。”
  说完,昭宁帝又是一笑,“胡尚书他们功不可没。”
  “这不挺好的吗?”景隆帝很是淡定,“摊上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官员你才该头疼,别人说我们是真龙天子,其实我们就是一俗人,银子越多越好。”
  昭宁帝也撑不住笑了,“儿臣就是觉得,先前好好一个目下无尘的状元郎变成如今这般为了银子同朝廷耍心机的官员,颇为意外。”
  “那小子什么时候目下无尘过?”景隆帝砸吧一下嘴,“他也就相貌同这四个字沾点边。那小子什么都好,就是心肠太软了。你要是想让他入阁,他那心软的毛病,你还得治一治,好好调教一番才是。”
  说也奇怪,虞衡也是杀过山匪宰过边关外敌的猛人,文官中有他这样经历的官员根本没几个,都是上过战场的猛将了,还捣鼓出火药这玩意儿,扔下去就炸翻一堆人。
  这样的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得不出一个心软的结论。
  但是不管是景隆帝还是昭宁帝,甚至是齐王,都觉得虞衡有些奇怪的坚持,总会在不该心软的事情上心软。
  就拿怡阳府八个县同时修路的事儿来说吧,原本朝廷就有徭役的,前来干活的百姓,干活用徭役抵,多出来的部分给工钱倒也不是不行,但虞衡定的工钱是不是稍微高了点?还有给修路百姓提供的那餐饭,要求油水要足,那岂不是天天有肉?就算没有肉,做菜时放的油指定不少。
  这样的待遇,甭管放在哪里,都是一等一的好,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天底下独一份的优厚待遇。
  景隆帝和昭宁帝可不是那等能问出百姓何不食肉糜的帝王,相反,他们对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各地物价有着清晰的认识,虞衡这么一搞,花销几乎比一般流程多出一倍,就没把钱当钱看。
  但你能为此斥责他吗?那当然不行,虞衡那都是为了百姓着想,爱民如子的名声响亮得很。重点是人家是真这么想的,而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做样子收买人心。
  景隆帝和昭宁帝认为虞衡心软,就软在这地方。
  说白了还是价值观不同的锅,景隆帝和昭宁帝作为皇朝的统治者,要的是自己的权力集中,天生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他人必须得无条件听他们的,人命在他们眼里,有些时候不值一提。
  虞衡就不一样了,他尊重每一个人,还因为上辈子是社畜,对员工们更多添一份理解和同情,制订员工的时候,自然是贴心至极,怎么好怎么来。
  不然的话,哪家厂子为工人们考虑得这么周到,还把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儿女的教育都考虑到了?
  再爱民如子的官都没这么贴心的。
  景隆帝和昭宁帝父子二人还不知道虞衡是怎么规划橡胶厂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虞衡进行评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站在景隆帝和昭宁帝的角度,说一声虞衡心软也没错。
  但心软本来就不是贬义词,太过心软的人成不了事,太过心硬的人根本无法取信于人,相比之下,还是心软的人好一点,起码还能让人觉得有情有义。
  景隆帝和昭宁帝与虞衡相处的时间都不是很长,但以他们的相人之术,有那么一段时间也就够了。
  昭宁帝点头称是,“虞衡一直被靖安侯和阁老们护着,有些心软也是寻常。大事上不犯糊涂,拎得清就行。”
  虞衡尚且不知道天底下最尊贵的父子俩为他心软的事儿讨论了小半个时辰,他现在忙得很,自行车的订单越来越多了,虞衡每天都能收到从各州送来的信件,全都是要买自行车的,一个个都有些来头,当然,没什么来头的,也没那个勇气给虞衡来信。
  要知道,现在一帮人达官显贵都在抢自行车呢,要是其他贵人还没抢到,地位不够的人先抢到了,那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有些风头,是不该出的,出了就会为自己招货。
  虞衡手里握着那么多银子,心思丝毫不慌。现在自行车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其他橡胶制品也得安排上。
  目前橡胶厂共收了一百二十名员工,每天五个时辰的工作时间,原本虞衡是想定四个时辰,也就是后世的八个小时工作制的,结果员工们特别不乐意,觉得自己干的活少,不配拿那么高的工钱。他们农忙的时候,可是没日没夜地守着庄稼,白天天不亮就开始干活,晚上更是直接在庄稼旁边打地铺,守着庄稼别被其他东西霍霍了。现在拿那么高的工钱,就干这么久的活?他们心里过不去那道坎。
  再说了,厂里还有那么多订单没完成呢,哪能休息那么久?
  为此,朴实的员工们还自发地开始加班,要不是虞衡及时发现,他们能无师自通地实现三班倒制度,坚决不让自己闲着。
  这样强烈的工作精神也是没谁了,虞衡无奈,这才把工作时间上调了一个时辰,员工们虽然还是觉得自己占便宜了,每天干活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热情亢奋得不得了,工作环境那叫一个积极向上,人人都是积极分子,工作热情高涨得不行。
  也不怪这帮员工的工作热情这么高,想想他们平时过的是什么日子?地里刨食,看天吃饭,一年下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累得半死不活,也只能勉强糊口。后来有了红薯土豆这些好东西,收成是上去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但是,侍弄庄稼,能有不累的吗?要挑着好时候种下去,种了之后要时不时去看看,除草施肥,天气有什么变化就开始提心吊胆,生怕遭了灾,一年辛苦全都成了空。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橡胶厂每个月给他们发工资,发的那笔钱足够他们过上较为富裕的生活了,养活一家老小不说,攒个几年,都能送孩子念书去了!再说了,橡胶厂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干净明亮的厂房,日晒雨淋风吹雨打都无妨,在屋子里根本碍不着他们。又不用干体力活,比先前不知道轻松了多少,这两相比较,傻子都知道哪个好。
  再说了,厂子后边还在施工挖地基,听说那是嘉国公吩咐下来的,给厂里员工们建的福利房,到时候会选出优秀员工,分一套房子,价格肯定公道,甚至要比大家自己建房子要出的银子更少,不然,怎么能叫福利呢?
  这风声一出,本就老老实实埋头干活的工人们干活更有劲儿了,那可是一套房子啊,还就在厂里,到时候把一家老小接过来,就近照顾家里也方便。厂里造的房子,肯定比他们自己建的好,不赶紧抓住这个机会,那就是脑子有坑!
  所以,橡胶厂开工以来,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就一直没有下来过。
  虞衡忙完了最艰难的起步阶段,好不容易能喘口气,赶紧回家好好陪陪妻子和孩子。
  小汤圆是个聪明的宝宝,才两岁,口齿已经十分清晰,说话还特别有逻辑,虞衡想糊弄他都糊弄不过去。
  先前虞衡回来晚了,还能用其他的办法转移小家伙的注意力,现在这招不好使了,小家伙严肃地和虞衡讲道理,“爹爹,你照片跟我说过,做人不但要诚实守信,还要守时。你回来晚了,不守时。”
  天知道两岁多了小屁孩怎么能说下这么长的一段话的,这记性,这口才,虞衡忍不住骄傲:不愧是我的崽!
  【拉倒吧,那大部分都是本系统的功劳。要不是本系统帮你涨了智商,你的崽崽能有这么聪明?】
  这确实是系统的功劳,虞衡点头表示赞同,更想夸自己,“那也是我足够努力,撑过了你的魔鬼训练。”
  不过,就算在家,虞衡也没闲着。
  现在,橡胶厂慢慢走上正轨,以后肯定是扩大招人的,除了风碣县境内的百姓外,其他县的百姓也能报名参加,这可不是风碣县的私产,其他几个县的发展也要开始搞起来了。
  想搞发展,就得有钱。
  虞衡数了数这段时间自己收到的银票,又将该给朝廷的剩余的五十万两拨出来,看着另外一堆银票陷入了沉思:就这些,够吗?
  钱到用时方恨少,虞衡穿越后,第一次体会到银子不够的艰辛。这是公账,虞衡也不能拿自己的私库去填,想了想,虞衡还是决定走别的路子。
  眼下自行车还非常火爆,其他新出炉的橡胶制品也是抢手货,像雨靴,虞衡定价五百文一双,这价格真的是非常友好了,一般的百姓,这几年红薯等物的收成好,家里也攒了点银子,买上一双雨靴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玩意儿看上去不起眼,穿进去也不如布鞋舒坦,但到了雨天,就知道它的好处了。虞衡送进京城的二十双雨靴,虽然不像自行车那样有两代帝王为之抢夺,风头无两,但好东西从来就不会被埋没,京城一下雨,收到雨靴的人一琢磨,虞衡先前送雨靴来时,就提过雨雪天可以穿来着?
  拿出来一穿,顿时发现了新世界。
  皮靴好是好,但贵啊!雨靴的功能和皮靴差不多,但就五百文的售价,比起皮靴来就相当于不要钱,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赶紧买!买买买!
  就在这样的情景下,钱铎收到了虞衡给他的信,信上的内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少年,有兴趣做笔大买卖吗?
  钱铎当即一个激灵:财神爷都向自己招手了,那必须有兴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