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观念的碾压
作者:天选神授 更新:2021-12-28 05:36
赵匡胤马上扭头望向赵德昭。
此时,赵德昭并没有回到阶下大臣行列里,而是就留在御座旁边,这时候马上弯腰附在赵匡胤耳边,小声提醒刚刚商量好的内容:
“若有违令、怠慢等情,可即刻拿问。”
赵匡胤微微点头,随即大声重复了一遍:“……若有违令、怠慢等情,可即刻拿问!”
赵德昭在“监督”老爹宣布完了委任,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权柄后,这才快步下阶,回身朝着御座躬身施礼:“谢父皇,儿臣领命!”
殿中群臣瞧着父子俩的这一番作派,都不禁摇头,这是把庄严的朝堂当作嬉闹的私室呢,而且圣上给予天水郡王的权柄也未免太大了些,实在是有些不成体统。
几乎马上就有耿直的大臣想要站出来说话,但赵匡胤却马上离座起身转入殿后,完全没给他们磨嘴皮进谏的机会
朝鞭啪啪啪响起,殿上司礼的太监随即发出宣布退朝的悠长呼喝,朝臣们纷纷退散。
晋王赵光义走在最后,临出殿门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大殿尽头高阶上的那把被绣纹龙的空椅子。
这一瞬间,他怔在了原地。
那把高高在上的空椅子,仿佛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攫取了他的全部精神与灵魂,让他无法移开视线,也挪不动脚步。
一会儿后,赵光义在空的大殿中露出了无声的笑容。
他迈步出了殿门,今天的朝会比往常要久,此刻已是日上三竿,东方的朝阳十分浓烈,眼下还是早春,但已经有了几分灼人的热意。
赵光义心情不坏。
虽然在刚刚的朝会上,他没有能够成功阻止赵德昭得到建立功业的机会,但最后的结果却比他预想的最好局面还要更好!
那小子居然愿立军令状,还说什么若有不效,甘愿伏罪,他这是得有多么强烈的自信,才会放出这种大言啊!
天下之事有那么容易的吗?年轻人到底是天真啊!
侄子啊侄子,你本来怎么折腾都不要紧,最后你老爹总能护住你,可你今日当众在朝堂上说出这种话来,你老爹就算要护你,也塞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啊。
等你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从此以后做个混吃等死的废物王爷,要是再糟糕一点,只怕是连郡王的爵位都保不住!
想到这里,赵光义阴阴的一笑,快步了下台阶。
……
回去的路上,赵德昭成就感满满,有一种自己一个人单挑一群人,而且还打赢了的快感!
但与此同时,他心里同样生出了不少复杂感慨。
前世里他在谈到宋朝的那些历史贴子里,很多次看到这样一个说法:宋朝是华夏古代由开放进取转向保守僵化的转折点。
以往他对这个说法还是懵懵懂懂,今天在朝堂上跟那些大臣们激辩论战,才算是平生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啥叫“保守僵化”。
它其实就是士大夫集体意识的保守僵化,不肯接受新观念与新办法,只要日子还能勉强凑合下去,就绝对不愿意主动改进。
在赵德昭看来,大宋朝廷这种古代政府对于绝大部分民间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其结果就是经济活动的无政府状态,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奸诈欺骗横行,以及诉案频发,朝廷官府需要为此承担巨大成本,消耗海量资源,明显就是亏本买卖。
究其根源,并非是政府的意愿与能力问题,而是政府并不懂得,如何从对经济活动的监管中获取直接的实际好处。
得不到好处的事情当然就没有动力去干,这一点是古今并无不同。
像盐铁这两样商品,汉代发明出了专卖制度,政府可以从中获取不菲的财政收入,历朝历代可不就管控得挺严的嘛,官府打击走私积极着呢,到了唐代还把酒、茶给加进专卖了,到了宋朝连醋都成高价专卖商品了。
这么说吧,在大宋你要是吃饺子喜欢蘸醋,那一准儿是家里有矿!
而“契税”,就正好可以解决“古代朝廷如何从监管经济活动当中得利”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新的观念而已,这就是换个脑子的事情,真没有多复杂!
当然,“政府监管”肯定会带一些新的弊端,比如官吏从中贪污舞弊什么的,这些肯定是免不了的,只能想办法尽量压制。
但有一点,赵德昭是敢肯定的:再差的监管也好过没有监管,再差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
至于被赵光义拿来作为反对理由的“说得好听,但落地实施极难”,赵德昭自己其实是一丁点都不担心的。
“契税”最早是在17世纪初的荷兰实施,难道这时的宋人就比那时的荷兰人要蠢笨了,所以人的问题肯定不成为问题。
至于技术水平不同,那也同样不是障碍。那个年代荷兰的技术水平,也没比现在的大宋高到哪里去,一样是没有电话电报电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人家那技术条件不就实施得挺好的?荷兰政府甚至就靠着这个解决了财政困难。
那时候的大宋能行,现在的大宋没有理由不行。
更甚至,赵德昭早在提出契税方案之前,就已经设想好了各种实施细节,完全可以排除绝大部分人为的干扰因素。
在21世纪,人们普遍懂得:制度设计是可控的,人为干扰是不可控的,应该用前者尽量压缩后者的存在空间,从而保证行政系统的相对高效与廉洁。
——而这样一种认知,才是赵德昭相对这个时代的那些反对者,在认知层面上的彻底碾压!
……
回到府中,赵德昭径直钻进书房,开始动手干活。
他这次不是写字拟方案,而是改为作画。
王修芝照例在旁伺候笔墨,她一边给赵德昭磨墨,一边偷眼窥看丈夫的工作内容。
她发现自家相公作画与别人不同,他是用一根硬毫小笔在纸上精描细画,那仔细劲儿跟女人刺绣没差别,画出来的只有一个比小孩手掌握还小的长方形复杂图案,画好一张后又是一张,每张的图案样式稍有不同,反正是怎么看怎么怪。
此时,赵德昭并没有回到阶下大臣行列里,而是就留在御座旁边,这时候马上弯腰附在赵匡胤耳边,小声提醒刚刚商量好的内容:
“若有违令、怠慢等情,可即刻拿问。”
赵匡胤微微点头,随即大声重复了一遍:“……若有违令、怠慢等情,可即刻拿问!”
赵德昭在“监督”老爹宣布完了委任,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权柄后,这才快步下阶,回身朝着御座躬身施礼:“谢父皇,儿臣领命!”
殿中群臣瞧着父子俩的这一番作派,都不禁摇头,这是把庄严的朝堂当作嬉闹的私室呢,而且圣上给予天水郡王的权柄也未免太大了些,实在是有些不成体统。
几乎马上就有耿直的大臣想要站出来说话,但赵匡胤却马上离座起身转入殿后,完全没给他们磨嘴皮进谏的机会
朝鞭啪啪啪响起,殿上司礼的太监随即发出宣布退朝的悠长呼喝,朝臣们纷纷退散。
晋王赵光义走在最后,临出殿门他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大殿尽头高阶上的那把被绣纹龙的空椅子。
这一瞬间,他怔在了原地。
那把高高在上的空椅子,仿佛具有某种神奇的魔力,攫取了他的全部精神与灵魂,让他无法移开视线,也挪不动脚步。
一会儿后,赵光义在空的大殿中露出了无声的笑容。
他迈步出了殿门,今天的朝会比往常要久,此刻已是日上三竿,东方的朝阳十分浓烈,眼下还是早春,但已经有了几分灼人的热意。
赵光义心情不坏。
虽然在刚刚的朝会上,他没有能够成功阻止赵德昭得到建立功业的机会,但最后的结果却比他预想的最好局面还要更好!
那小子居然愿立军令状,还说什么若有不效,甘愿伏罪,他这是得有多么强烈的自信,才会放出这种大言啊!
天下之事有那么容易的吗?年轻人到底是天真啊!
侄子啊侄子,你本来怎么折腾都不要紧,最后你老爹总能护住你,可你今日当众在朝堂上说出这种话来,你老爹就算要护你,也塞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啊。
等你在这件事上栽了跟头,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从此以后做个混吃等死的废物王爷,要是再糟糕一点,只怕是连郡王的爵位都保不住!
想到这里,赵光义阴阴的一笑,快步了下台阶。
……
回去的路上,赵德昭成就感满满,有一种自己一个人单挑一群人,而且还打赢了的快感!
但与此同时,他心里同样生出了不少复杂感慨。
前世里他在谈到宋朝的那些历史贴子里,很多次看到这样一个说法:宋朝是华夏古代由开放进取转向保守僵化的转折点。
以往他对这个说法还是懵懵懂懂,今天在朝堂上跟那些大臣们激辩论战,才算是平生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啥叫“保守僵化”。
它其实就是士大夫集体意识的保守僵化,不肯接受新观念与新办法,只要日子还能勉强凑合下去,就绝对不愿意主动改进。
在赵德昭看来,大宋朝廷这种古代政府对于绝大部分民间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其结果就是经济活动的无政府状态,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奸诈欺骗横行,以及诉案频发,朝廷官府需要为此承担巨大成本,消耗海量资源,明显就是亏本买卖。
究其根源,并非是政府的意愿与能力问题,而是政府并不懂得,如何从对经济活动的监管中获取直接的实际好处。
得不到好处的事情当然就没有动力去干,这一点是古今并无不同。
像盐铁这两样商品,汉代发明出了专卖制度,政府可以从中获取不菲的财政收入,历朝历代可不就管控得挺严的嘛,官府打击走私积极着呢,到了唐代还把酒、茶给加进专卖了,到了宋朝连醋都成高价专卖商品了。
这么说吧,在大宋你要是吃饺子喜欢蘸醋,那一准儿是家里有矿!
而“契税”,就正好可以解决“古代朝廷如何从监管经济活动当中得利”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个新的观念而已,这就是换个脑子的事情,真没有多复杂!
当然,“政府监管”肯定会带一些新的弊端,比如官吏从中贪污舞弊什么的,这些肯定是免不了的,只能想办法尽量压制。
但有一点,赵德昭是敢肯定的:再差的监管也好过没有监管,再差的秩序也好过没有秩序!
至于被赵光义拿来作为反对理由的“说得好听,但落地实施极难”,赵德昭自己其实是一丁点都不担心的。
“契税”最早是在17世纪初的荷兰实施,难道这时的宋人就比那时的荷兰人要蠢笨了,所以人的问题肯定不成为问题。
至于技术水平不同,那也同样不是障碍。那个年代荷兰的技术水平,也没比现在的大宋高到哪里去,一样是没有电话电报电脑,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人家那技术条件不就实施得挺好的?荷兰政府甚至就靠着这个解决了财政困难。
那时候的大宋能行,现在的大宋没有理由不行。
更甚至,赵德昭早在提出契税方案之前,就已经设想好了各种实施细节,完全可以排除绝大部分人为的干扰因素。
在21世纪,人们普遍懂得:制度设计是可控的,人为干扰是不可控的,应该用前者尽量压缩后者的存在空间,从而保证行政系统的相对高效与廉洁。
——而这样一种认知,才是赵德昭相对这个时代的那些反对者,在认知层面上的彻底碾压!
……
回到府中,赵德昭径直钻进书房,开始动手干活。
他这次不是写字拟方案,而是改为作画。
王修芝照例在旁伺候笔墨,她一边给赵德昭磨墨,一边偷眼窥看丈夫的工作内容。
她发现自家相公作画与别人不同,他是用一根硬毫小笔在纸上精描细画,那仔细劲儿跟女人刺绣没差别,画出来的只有一个比小孩手掌握还小的长方形复杂图案,画好一张后又是一张,每张的图案样式稍有不同,反正是怎么看怎么怪。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