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告御状
作者:天选神授 更新:2022-04-19 09:31
赵匡胤让李穆把持第二关的考核,就是想知道儿子是怎么对付这个儒林一品的。
最近一段日子,赵匡胤自觉生活快活了很多。
最大的两个快乐源,都是儿子赵德昭带来的。
第一个自然就是这个儿子开窍了,再不想儿时那么顽劣。
不但有了心机,能够和那些迂腐又狡猾的大臣们斗上一斗,还有了家国的意识。
甚至还能够带兵打仗,平定南蛮。
这些可都是赵匡胤平常梦里才能想到的。
第二个就是赵德昭带回来的占城稻种,眼看收获在即,用不了多久,还可以再种一茬。
所谓民以食为天,而国以民为本。
民无食则国无本。
这次占城稻种试验成功,全国都可以大面积推广,大宋百姓从此食无忧矣。
这可是宋以前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无人做到的丰功伟绩。
仅此一个大功劳,赵德昭就值得储君的位置。
“来呀!朕的嫩米粥可煮好了!”
自从上那次病愈,赵匡胤的饮食习惯也有了改变,甚至连口味也发生了变化。
最近他就喜欢上了占城稻种种出来的新鲜的嫩米粥。
别有一番中原稻没有的清香,配上酱油腌制的宫廷小咸菜,格外诱人。
有时候想想都令人垂涎欲滴。
端着内侍捧上来的粥碗,赵匡胤又喝起了嫩米粥。
“陛下!张德文等翰林、学士求见。”
“嗯?”赵匡胤放下粥碗,这几个人正是翰林院要给赵德昭一考把关的几位儒士。
他心中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请他们进来。”
少顷,几个翰林歪歪扭扭走了进来,有两个脚上居然还沾着泥巴,害的两个太监一路跟进来擦脚印。
“陛下!臣等实在是……委屈啊……”
几个翰林被赵德昭强拉去皇粮所,开始他们还以为只不过是赵德昭想炫耀他种田的成果罢了。
没想到有人丢给他们几把锄头,居然真的要去犁地,干活。
他们还不敢不干,堂堂齐王也在身边干活,是真干。
而且干的比他们还多,还快。
一会儿功夫下来,几个人手上就打了泡,可是赵德昭还是不肯放他们走,溜溜在田里折腾了半天,这才把筋疲力尽的几个人放了回来。
赵匡胤听了几位翰林的哭诉,嘴角牵动,终于还是压住了笑意。
“这小子又胡闹了,众爱卿不必和他一样见识,等他回来,我一定教训他。”
说着四下巡视,“李爱卿呢!怎么没来。”
“李学士他一出了皇粮所就累到了,已经派人送他回去休息了。陛下!我们正是因为此事才来。齐王殿下德才兼备,连耕作都无比熟练,臣等实在无以教矣,恳请陛下……”
几个翰林都有请辞之意,当然不是辞职,而是辞教化齐王的任务。
赵匡胤不等他们说完,大手一挥,“来呀!去御袍五件,赠予几位翰林。再取青玉砚一尊,送与李煜大学士!”
几位翰林虽然折腾了半天,但是居然得到了皇帝的御赐锦袍,这可是难以想象的荣耀。
皇帝可不轻易往外给东西,因为位置不同,做上皇帝就是九五之尊,给出什么东西都是要记录在案的。
哪怕仅仅是留下大臣吃顿便饭,喝碗嫩米粥,那也是莫大的赏赐,都要被记录的。
这一次大手笔直接送出五件,还有一个青玉砚台。
翰林们立刻都住了嘴,喜孜孜捧着御袍回家了。
赵匡胤微笑叹气,这孩子本事见涨,脾气也是见涨,居然拉着儒士去种地。
这时宋皇后刚刚洗了头,脸蛋潮红,来看他。
他看见宋皇后过来,于是笑着对她说,“本来想把德昭这小子送去翰林院,让他跟着儒师们学学经义,就不会像在外面那样胡闹了,没想到还是一样的不老实。”
宋皇后讶异道,“德昭不是一向在皇粮所试验占城稻种,怎么又去了翰林院?”
赵匡胤于是把前情跟她说了一遍,然后道,“这样下去终究不行,还是要把他叫来教训一番,不然以后越发不像话。”
宋皇后道,“这也没什么吧。那些迂腐儒士们整天价就知道拿着书本耍嘴皮子,偶尔去田间体会一下农民的艰辛疾苦,不是很好嘛!我一点上我倒觉得齐王做的没错。”
赵匡胤摇头苦笑,“你之前就是宠溺德芳,现在连德昭也要骄纵,说一句都不肯。”
宋皇后拔下簪子,梳理长发,故作娇嗔道,“那又怎样,这两个儿子可是我将来的倚仗,不宠他们宠谁呢!”
赵匡胤发觉现在这儿子是渐渐管不动,老婆也不像以前那么百依百顺了。
不过也不知道怎么,他反倒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是更有滋味些,有点儿立国称帝前那肆意逍遥的劲儿了。
一把揽过宋皇后,调笑道,“最近怎么越来越香了,是用了那桂花的香皂洗的?”
宋皇后俏脸娇红,扭捏道,“这大白天的,你可是皇帝呢……”
赵匡胤哈哈大笑,“你既知道朕是皇帝,皇帝想要干什么,这天下谁敢不听……”说着将宋皇后拥入后殿,风流了一番。
宋皇后得了滋润,俏脸愈发娇红,心中却是很惊讶,
因为年龄的关系,她自从成为皇后,赵匡胤一向索求不多,但是自从上次赵德昭放血治疗,救了皇帝的性命,又苦劝他更改饮食习惯。
一段日子下来,赵匡胤的身体恢复的超乎想象,居然有了二人刚成婚那些天的意思。
这可是宋皇后之前从来不敢想的。
第二天是朝会日,得知赵德昭强拉翰林们耕田的赵光义,立刻纠集了手下发难,想要就此给赵德昭好看。
可是张德文一开口,赵匡胤就打断了他。
心想这群酸儒真是不通情理,老子昨天一口气送出去五件御袍,今天居然还敢来嚼舌根。真是不懂事到家了。
“王继恩!把前日那辽国使臣送来的信,拿出来读一遍!”
“是!”王继恩看了赵德昭一眼,拿出辽国国书,开始宣读。
读毕,他看着赵德昭挤出一副笑脸,“齐王殿下!您可看出辽人的书信之意?”
最近一段日子,赵匡胤自觉生活快活了很多。
最大的两个快乐源,都是儿子赵德昭带来的。
第一个自然就是这个儿子开窍了,再不想儿时那么顽劣。
不但有了心机,能够和那些迂腐又狡猾的大臣们斗上一斗,还有了家国的意识。
甚至还能够带兵打仗,平定南蛮。
这些可都是赵匡胤平常梦里才能想到的。
第二个就是赵德昭带回来的占城稻种,眼看收获在即,用不了多久,还可以再种一茬。
所谓民以食为天,而国以民为本。
民无食则国无本。
这次占城稻种试验成功,全国都可以大面积推广,大宋百姓从此食无忧矣。
这可是宋以前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无人做到的丰功伟绩。
仅此一个大功劳,赵德昭就值得储君的位置。
“来呀!朕的嫩米粥可煮好了!”
自从上那次病愈,赵匡胤的饮食习惯也有了改变,甚至连口味也发生了变化。
最近他就喜欢上了占城稻种种出来的新鲜的嫩米粥。
别有一番中原稻没有的清香,配上酱油腌制的宫廷小咸菜,格外诱人。
有时候想想都令人垂涎欲滴。
端着内侍捧上来的粥碗,赵匡胤又喝起了嫩米粥。
“陛下!张德文等翰林、学士求见。”
“嗯?”赵匡胤放下粥碗,这几个人正是翰林院要给赵德昭一考把关的几位儒士。
他心中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请他们进来。”
少顷,几个翰林歪歪扭扭走了进来,有两个脚上居然还沾着泥巴,害的两个太监一路跟进来擦脚印。
“陛下!臣等实在是……委屈啊……”
几个翰林被赵德昭强拉去皇粮所,开始他们还以为只不过是赵德昭想炫耀他种田的成果罢了。
没想到有人丢给他们几把锄头,居然真的要去犁地,干活。
他们还不敢不干,堂堂齐王也在身边干活,是真干。
而且干的比他们还多,还快。
一会儿功夫下来,几个人手上就打了泡,可是赵德昭还是不肯放他们走,溜溜在田里折腾了半天,这才把筋疲力尽的几个人放了回来。
赵匡胤听了几位翰林的哭诉,嘴角牵动,终于还是压住了笑意。
“这小子又胡闹了,众爱卿不必和他一样见识,等他回来,我一定教训他。”
说着四下巡视,“李爱卿呢!怎么没来。”
“李学士他一出了皇粮所就累到了,已经派人送他回去休息了。陛下!我们正是因为此事才来。齐王殿下德才兼备,连耕作都无比熟练,臣等实在无以教矣,恳请陛下……”
几个翰林都有请辞之意,当然不是辞职,而是辞教化齐王的任务。
赵匡胤不等他们说完,大手一挥,“来呀!去御袍五件,赠予几位翰林。再取青玉砚一尊,送与李煜大学士!”
几位翰林虽然折腾了半天,但是居然得到了皇帝的御赐锦袍,这可是难以想象的荣耀。
皇帝可不轻易往外给东西,因为位置不同,做上皇帝就是九五之尊,给出什么东西都是要记录在案的。
哪怕仅仅是留下大臣吃顿便饭,喝碗嫩米粥,那也是莫大的赏赐,都要被记录的。
这一次大手笔直接送出五件,还有一个青玉砚台。
翰林们立刻都住了嘴,喜孜孜捧着御袍回家了。
赵匡胤微笑叹气,这孩子本事见涨,脾气也是见涨,居然拉着儒士去种地。
这时宋皇后刚刚洗了头,脸蛋潮红,来看他。
他看见宋皇后过来,于是笑着对她说,“本来想把德昭这小子送去翰林院,让他跟着儒师们学学经义,就不会像在外面那样胡闹了,没想到还是一样的不老实。”
宋皇后讶异道,“德昭不是一向在皇粮所试验占城稻种,怎么又去了翰林院?”
赵匡胤于是把前情跟她说了一遍,然后道,“这样下去终究不行,还是要把他叫来教训一番,不然以后越发不像话。”
宋皇后道,“这也没什么吧。那些迂腐儒士们整天价就知道拿着书本耍嘴皮子,偶尔去田间体会一下农民的艰辛疾苦,不是很好嘛!我一点上我倒觉得齐王做的没错。”
赵匡胤摇头苦笑,“你之前就是宠溺德芳,现在连德昭也要骄纵,说一句都不肯。”
宋皇后拔下簪子,梳理长发,故作娇嗔道,“那又怎样,这两个儿子可是我将来的倚仗,不宠他们宠谁呢!”
赵匡胤发觉现在这儿子是渐渐管不动,老婆也不像以前那么百依百顺了。
不过也不知道怎么,他反倒觉得这样的日子才是更有滋味些,有点儿立国称帝前那肆意逍遥的劲儿了。
一把揽过宋皇后,调笑道,“最近怎么越来越香了,是用了那桂花的香皂洗的?”
宋皇后俏脸娇红,扭捏道,“这大白天的,你可是皇帝呢……”
赵匡胤哈哈大笑,“你既知道朕是皇帝,皇帝想要干什么,这天下谁敢不听……”说着将宋皇后拥入后殿,风流了一番。
宋皇后得了滋润,俏脸愈发娇红,心中却是很惊讶,
因为年龄的关系,她自从成为皇后,赵匡胤一向索求不多,但是自从上次赵德昭放血治疗,救了皇帝的性命,又苦劝他更改饮食习惯。
一段日子下来,赵匡胤的身体恢复的超乎想象,居然有了二人刚成婚那些天的意思。
这可是宋皇后之前从来不敢想的。
第二天是朝会日,得知赵德昭强拉翰林们耕田的赵光义,立刻纠集了手下发难,想要就此给赵德昭好看。
可是张德文一开口,赵匡胤就打断了他。
心想这群酸儒真是不通情理,老子昨天一口气送出去五件御袍,今天居然还敢来嚼舌根。真是不懂事到家了。
“王继恩!把前日那辽国使臣送来的信,拿出来读一遍!”
“是!”王继恩看了赵德昭一眼,拿出辽国国书,开始宣读。
读毕,他看着赵德昭挤出一副笑脸,“齐王殿下!您可看出辽人的书信之意?”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