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官声
作者:半老夫子    更新:2021-12-27 22:23
  况钟以为自己听错了,追问了一句:“陛下,您刚才说什么,臣没听清?”
  “朕问你可愿去房山任职?你要想清楚再回答,一旦你去了房山,那你就再也融入不到官场中,房山是朕的自留地,不受朝廷约束。
  同时你也不会得到朝廷的升迁,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房山知州是正五品,比你现在的品级足足低了两级,这事事关你的前途命运,朕不能强迫于你。”
  况钟想了一下,问道:“臣斗胆问陛下一个问题!”
  “问吧!能告诉你的朕不会有任何隐瞒。”
  “陛下选臣可有什么原因?”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你不是科举官。朕身边的官员,只有一个周忱是科举官,其他人全都不是科举出身。”
  况钟明白了,在皇帝眼中自己不是正途出身不但不是劣势,而且还是优势。至于说去房山任知州是贬官使用,只要人不傻就知道这哪里是贬谪,分明就是简在帝心。
  况钟都没有任何的犹豫,再次跪倒在地叩首道:“臣谢陛下信任,敢不效犬马之劳!”
  朱瞻基想了一下,觉得平白无故的把人家降职使用也不合适,便对况钟说道:“朕特许你以四品官身接任房山知州,你去了房山之后,不要忙着交接,先让唐季重带着你了解一下,房山州的运作方式。
  房山有很多朕的秘密产业,保密是第一要务,所有房山需要保密的东西,你一个字都不能向外透露,明白吗?”
  “臣明白!陛下让臣什么时候去房山交接?”
  “朕只能给你一份中旨,内阁副署的圣旨肯定是通不过,朕也不打算去碰壁,你去了房山,俸禄的发放也不再属于户部,而是走朕的內帑。”
  况钟心里非常清楚,只要走出这一步,自己就不再是朝廷官员,而是皇帝的私臣。按理说况钟这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之人,是不会愿意去做天子家奴的。
  可是房山州是个让他非常向往的地方,他很想知道房山究竟是靠着什么发展起来的。听说当地的百姓,普通人家都住着青砖瓦房,换个穷一点儿的地方,小地主家都住不起这样的房子。
  也许在房山他能找到让天下百姓再不受冻饿之苦的方法,况钟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好官,如今有了这样的一个机会,他又怎么能放过。
  从乾清宫告退之后,况钟回到礼部,先去拜见胡潆,向胡潆禀报自己将要去房山任职的消息。况钟对胡潆还是很感激的,从他遇到第一个贵人俞益开始,每个阶段总能遇到一个诚心实意帮助他的人。
  胡潆似乎已经预料到了况钟要离开,笑着说道:“难得陛下赏识于你,伯律不可辜负了天子的信赖。”
  “晚辈谢前辈教导,感谢前辈的提携之恩!”
  胡潆摆摆手说:“去吧!去吧!要变天了!”
  况钟也不矫情,辞别了胡潆将自己的东西收拾了一下,便离开了礼部。在家休息了一晚,只带着一个老仆就迫不及待的出了京城。
  京城本是首善之地,可是出了京城的村庄与别处的村庄别无二致,一个村子大多数都是低矮的茅草房和衣衫褴褛的农夫,只是有那么一两家青砖黛瓦的大户人家,一个村子也就能让一两家的日子过的像个人样。
  从南直隶到北直隶,所有的乡下都是一样,百姓的日子永远都是一肚子的苦水。
  然而进入房山境内,村庄的模样就不再是印象中的茅草房,大多数的房子已经变成整齐的土坯房。还有不少人家已经盖起了青砖房子,虽然只是简单的三间房,但是况钟知道这三间房承载了老百姓几代人的梦想。
  村子看起来是比其他地方要富裕一些,可是也没有传言中的家家户户都是青砖大瓦房的程度。
  在一个村庄的茶摊上歇脚的时候,况钟问开茶摊的小摊主:“掌柜的,某听说这房山很是富庶,怎么看起来与传言不怎么相符呢?”
  “客官是外乡人吧?”
  “是啊!江西靖安人,本是来京城游历,听说房山富庶,就想过来转一转,长长眼!”
  “客官你算是来着了,我们这里原来属于良乡县,是后并入房山的,所以比起老房山来发展的有些慢了,不过这两年官府开始大力支持我们发展种植养殖业,我们这里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您是看到那些土坯房,才觉得我们这里并不如传闻那样家家青砖瓦房,日子过得红火。其实您是只看到了表面现象,不是大伙不愿意盖新房子,而是没有时间。
  这两年大伙除了忙着搞养殖,还要修路。官府要求要将各个村子与官道都连接起来,而且道路表面还要铺上细砂石,官府管这个叫做路面硬化。
  每年光是修路就有干不完的活,哪里有时间盖房子,大伙都说等路修好了到时候一起盖房子。”
  “这房山的徭役竟然如此之重,竟然让百姓一时都不得闲吗?”
  “你这客官,你哪只耳朵听到我说是徭役了,这修路是官府出钱,大家去干活,干一天就有一天的钱,大家伙都舍不得这修路挣钱的机会,所以才没有修房子。”
  “官府竟然是花钱雇你们修路,这得花多少钱?官府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
  “这我哪里知道,这是我们知州老爷考虑的事,我们这些老百姓可都盼着知州老爷长命百岁,一直都在我们房山做官。
  我们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若是唐老爷一直在我们房山当官,岂不是耽误了唐老爷的前程,我们还希望唐老爷公侯万代呢!”
  “没错,若是唐老爷离任,可怎么好?要是皇帝能把这房山升成府就好了,唐老爷不用离开就能升官了。”
  况钟没想到房山知州在房山的官声这么好,竟然赢得百姓的交口称。可见这位天子近臣在房山是做了不少让百姓感恩的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位唐知州真真切切的做到了。难怪皇帝如此信重他,这次回京一定会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