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封来信
作者:半老夫子 更新:2021-12-27 22:23
朱瞻基不管天下文官是怎么想的,他就是想要给文官们一点压力,这只是开始而已,以后只要抓住机会他就会设置各种制度用来规范官员的行止。
总有一天要把懒政惰政的官员全部清除干净,同时还要改变大明的选官方式,科举本身是一条非常优秀的选官制度,最大的问题不在科举本身,而在于把科举出身的官员地位定的太高了。
一个新科进士什么经验没有就敢派往各地去做一县之长,没有任何施政经验的进士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到了地方上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看不懂钱粮账册,听不懂地方施政。想要让县衙正常运转,只能与地方上吏员豪强妥协,相互沆瀣一气。最后受到损失的是黔首百姓与朝廷。百姓承担了豪强转嫁给他们的赋税,朝廷因为百姓承担不起重税纷纷破产,使得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
想要改变如今的现状,读书人优待必须要取消,只有取消了士绅优待才能扩大官员规模,不然官员一多,天下的土地全成了不用纳税的土地,朝廷拿什么来运转?
同时官吏一体改革必不可少,未来的科举官员要从最低级的官员做起。从最基础的乡村一级官员,一步步升上来,等到了县一级官员的时候,基本上一些庸碌无为之人已经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
只有从底层一步步升迁上来的官员,才能在施政中游刃有余,胥吏的那点伎俩都是他亲眼目睹过的。
这样的改革势必要触动现在科举体系下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认为这优待是朝廷给的,而是认为这是他们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若是取消优待那就是从他们的身上挖肉,不跳脚急眼那才怪了。
这样的改革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实现的了的,未来还很长,朱瞻基有自信,只要自己保养好身体,绝对不会在位十年就去见永乐大帝。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各地年底总结的奏疏雪片般从通政司递进乾清宫,这些奏疏朱瞻基大多都在司礼监的挑选下发到内阁处理,只有一些重要的军国大事,才会留在自己的书案上等待自己处理。
从明年开始除了房山、临清、上海这样关系到大明未来改革的试验地的奏疏之外,其他所有民政奏疏全部交于内阁处理。
在众多的奏疏中,朱瞻基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奏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封奏疏虽然走的是朝廷的公文驿递,但是却是一封私信。
写信人是临清巡检司巡检王仲义,朱瞻基看着信封上写着歪歪扭扭的‘皇帝亲启’四个字,心中莫名的感到一阵亲切。
能够以这么丑的字给自己写信,就说明王仲义这封信没有经他人之手,是自己一笔一划写的。这份儿心意足以让朱瞻基感动。
检验了一下封口的火漆,没有被拆开的痕迹。打开信封,抽出信纸,朱瞻基仔细阅读起来,之所以要仔细阅读,不是因为王仲义的信写的深奥,而是因为满篇都是错别字,朱瞻基需要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才能明白上下的意思。
吾皇万岁:
“臣临清巡检王仲义给您问好,四月与您分别已经七月有余,臣在临清巡检司待得很不自在,每天都有人来给臣送礼,臣都收下了,这些钱臣全都收起来并且全部都记录在册。
臣知道比(陛)下现在到处都在用钱,这些钱就当那些人是孝敬您的,臣暂时替您保管着。
这些人给臣送礼就是想要让臣在他们的船过临清钞关的时候能够不交税就让臣放他们过去,可是他们就是不明白,臣怎么可能会放他们过去呢!
他们看似给臣送礼臣得了好处,他们也不用交税了,两边都得了好处,不过就是让比下您受点损失,您家大业大也不在乎这点损失。
可是他们就是不明白,若是人人都这么干,朝廷还能收到税吗?朝廷收不上税,就没有钱给我们当兵的发军饷,我等当兵的就拿不到军饷就会饿肚子,臣这要是贪了这钱不就是在贪自己个儿的钱吗?
臣虽然没读过书,这点小账还是能算的明白的,再说比下也规定了收的税多了,我们这些人也能在税收中分得好处。
还有董怀礼那个狗官现在也老实了很多,对临清钞关的运作也非常的上心,臣能看得出,至从收到您登基的消息后,那狗官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比下还是要看住那狗官,不然他肯定又会生出什么坏心思,毕竟钞关每天收到的税都是成千上万,虽然大多数是宝钞,但是没有宝钞的人还是要交铜钱和银子的。
每天过手银钱这么多,就是臣看着都有装进自己囊中的冲动,更何况那狗官还贪过那么多钱。
臣在这临清钞关待得很是烦闷,每天都要应付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有的拿钱收买臣,有的拿身份压臣,都希望臣能给他们开方便之门,这让臣烦不胜烦。您要是有人接替臣,臣还是回军营当兵过的舒坦。
臣手下的弟兄倒是很愿意留在临清当巡检司的巡丁,这让臣心里很是着急,在这样舒适的地方待习惯了,他们快忘记了自己是个当兵的,是要上战场杀敌的。
臣感觉臣的这个百户现在与侍卫千户其他百户相比肯定会差上一大截,若是再在温柔乡里待上一年这些兵就再也不能上战场了。
最后臣给比下提前拜年了,愿比下您能长命百岁,咱大明有您这样的好皇帝,是咱百姓的福气,臣的家中因为臣当了您的亲兵,县衙对臣家很是照顾,鱼塘养鸭都是优先安排,臣的家里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这都是您带给王二家的好处。”
王仲义的信写的不长,也毫无逻辑文采可言,可是朱瞻基却来来回回的看了好几遍,他能从王二的信里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情感,一个小小的当兵的,只是在军队里识了几个字,就能明白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为什么那些贪官怎么就不明白呢?
总有一天要把懒政惰政的官员全部清除干净,同时还要改变大明的选官方式,科举本身是一条非常优秀的选官制度,最大的问题不在科举本身,而在于把科举出身的官员地位定的太高了。
一个新科进士什么经验没有就敢派往各地去做一县之长,没有任何施政经验的进士们,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到了地方上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
看不懂钱粮账册,听不懂地方施政。想要让县衙正常运转,只能与地方上吏员豪强妥协,相互沆瀣一气。最后受到损失的是黔首百姓与朝廷。百姓承担了豪强转嫁给他们的赋税,朝廷因为百姓承担不起重税纷纷破产,使得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
想要改变如今的现状,读书人优待必须要取消,只有取消了士绅优待才能扩大官员规模,不然官员一多,天下的土地全成了不用纳税的土地,朝廷拿什么来运转?
同时官吏一体改革必不可少,未来的科举官员要从最低级的官员做起。从最基础的乡村一级官员,一步步升上来,等到了县一级官员的时候,基本上一些庸碌无为之人已经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
只有从底层一步步升迁上来的官员,才能在施政中游刃有余,胥吏的那点伎俩都是他亲眼目睹过的。
这样的改革势必要触动现在科举体系下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会认为这优待是朝廷给的,而是认为这是他们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若是取消优待那就是从他们的身上挖肉,不跳脚急眼那才怪了。
这样的改革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实现的了的,未来还很长,朱瞻基有自信,只要自己保养好身体,绝对不会在位十年就去见永乐大帝。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各地年底总结的奏疏雪片般从通政司递进乾清宫,这些奏疏朱瞻基大多都在司礼监的挑选下发到内阁处理,只有一些重要的军国大事,才会留在自己的书案上等待自己处理。
从明年开始除了房山、临清、上海这样关系到大明未来改革的试验地的奏疏之外,其他所有民政奏疏全部交于内阁处理。
在众多的奏疏中,朱瞻基收到了一封特殊的奏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这封奏疏虽然走的是朝廷的公文驿递,但是却是一封私信。
写信人是临清巡检司巡检王仲义,朱瞻基看着信封上写着歪歪扭扭的‘皇帝亲启’四个字,心中莫名的感到一阵亲切。
能够以这么丑的字给自己写信,就说明王仲义这封信没有经他人之手,是自己一笔一划写的。这份儿心意足以让朱瞻基感动。
检验了一下封口的火漆,没有被拆开的痕迹。打开信封,抽出信纸,朱瞻基仔细阅读起来,之所以要仔细阅读,不是因为王仲义的信写的深奥,而是因为满篇都是错别字,朱瞻基需要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才能明白上下的意思。
吾皇万岁:
“臣临清巡检王仲义给您问好,四月与您分别已经七月有余,臣在临清巡检司待得很不自在,每天都有人来给臣送礼,臣都收下了,这些钱臣全都收起来并且全部都记录在册。
臣知道比(陛)下现在到处都在用钱,这些钱就当那些人是孝敬您的,臣暂时替您保管着。
这些人给臣送礼就是想要让臣在他们的船过临清钞关的时候能够不交税就让臣放他们过去,可是他们就是不明白,臣怎么可能会放他们过去呢!
他们看似给臣送礼臣得了好处,他们也不用交税了,两边都得了好处,不过就是让比下您受点损失,您家大业大也不在乎这点损失。
可是他们就是不明白,若是人人都这么干,朝廷还能收到税吗?朝廷收不上税,就没有钱给我们当兵的发军饷,我等当兵的就拿不到军饷就会饿肚子,臣这要是贪了这钱不就是在贪自己个儿的钱吗?
臣虽然没读过书,这点小账还是能算的明白的,再说比下也规定了收的税多了,我们这些人也能在税收中分得好处。
还有董怀礼那个狗官现在也老实了很多,对临清钞关的运作也非常的上心,臣能看得出,至从收到您登基的消息后,那狗官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不过比下还是要看住那狗官,不然他肯定又会生出什么坏心思,毕竟钞关每天收到的税都是成千上万,虽然大多数是宝钞,但是没有宝钞的人还是要交铜钱和银子的。
每天过手银钱这么多,就是臣看着都有装进自己囊中的冲动,更何况那狗官还贪过那么多钱。
臣在这临清钞关待得很是烦闷,每天都要应付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有的拿钱收买臣,有的拿身份压臣,都希望臣能给他们开方便之门,这让臣烦不胜烦。您要是有人接替臣,臣还是回军营当兵过的舒坦。
臣手下的弟兄倒是很愿意留在临清当巡检司的巡丁,这让臣心里很是着急,在这样舒适的地方待习惯了,他们快忘记了自己是个当兵的,是要上战场杀敌的。
臣感觉臣的这个百户现在与侍卫千户其他百户相比肯定会差上一大截,若是再在温柔乡里待上一年这些兵就再也不能上战场了。
最后臣给比下提前拜年了,愿比下您能长命百岁,咱大明有您这样的好皇帝,是咱百姓的福气,臣的家中因为臣当了您的亲兵,县衙对臣家很是照顾,鱼塘养鸭都是优先安排,臣的家里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这都是您带给王二家的好处。”
王仲义的信写的不长,也毫无逻辑文采可言,可是朱瞻基却来来回回的看了好几遍,他能从王二的信里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浓浓的情感,一个小小的当兵的,只是在军队里识了几个字,就能明白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为什么那些贪官怎么就不明白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