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简直根正苗红
作者:七死八活 更新:2022-03-12 18:43
关于这个“学习心得”部分,自己该写些什么东西好?李达康并没有斟酌多久,作为一名从后世穿越回来的人,他很自然就想到“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两方面的内容。
李达康甚至认为,假如一个穿越同行看过20多年之后的中国,并且经历了“新冠”,那么也让他来到西山学校的话,他大概率会和自己做出一样的选择。
到了李达康穿越那会,咱们国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CG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并且有了5G,有了“北斗”,还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可是在现如今的1998年呢?人均GDP才880美元左右,按照老人家当年制定“三步走”的目标,现在第一步还没走完呢,整个国家都还有很多地方,还在为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而努力。
正是因为反差如此巨大,所以李达康是真的认为,真不能怪现在的国人不如自己自信。
也要理解为什么在如今这年头,国内会产生如此庞大的“公知”群体------
“公知”产生的基础,首先确实是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只不过在看到这种差距的时候,知识分子慢慢出现了分化。
有自信的人会奋发图强,然后默默追赶。
至于没有自信的人,他们就会产生悲观情绪,进而慢慢沦为“公知”。
嗯,其实只是这种程度的“公知”,李达康倒是认为危害性不大,最怕是那种被国外利益集团控制的,然后跑回国内招摇撞骗的,这样的“公知”才需要警惕。
一般的“公知”只是傻,这一类的“公知”却是坏,这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至于“制度自信”方面,这个却是李达康自己都要承认,在“新冠”出现以前,他也没多少“制度自信”的。
但是“新冠”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
为什么只有咱们国家行?其他国家都不行?
这就促使李达康去思考,去对比。
他想来想去,除了在“制度”上找原因,用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咱们国家能行。
举个简单例子,就拿后世的“动态清零”政策来说,这其实就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了。
因为这种理想主义色彩,西方的政党根本做不到,也根本执行不了。
但咱们国家却是做到了,并且执行得很好。
所以作为一个个人,你也许不能有太浓的理想主义,但是作为以后组织或者政党,却必须保持一定的理想主义------
作为一名觉悟不是很高的人,李达康也不知道自己理解得对不对。
但可以实话实说,在经历的前世的“新冠”之后,作为中年大叔的李达康确实产生了这样的认识。
就是建立在这种认识之上,李达康开始写一些“学习心得”了。
等开始写之后,李达康却发现这类文章还是比较好写。
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一类的文章没什么字数限制呀。
高兴时写个几千字没问题,不高兴时写个几百字的“豆腐干”也可以,没有人强迫你,一切随性,这可和当初入党时候的“思想汇报”有巨大差别。
想到当初的“思想汇报”,李达康很自然就想起曾老师了。
尤其是最后一篇,人曾老师简直就把那篇思想汇报当成情书在写,这让李达康现在想想都好笑,还专门打电话去取笑她一番。
正是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李达康倒是写了好几篇“学习心得”,长短不等,一切随性,就当完成来这个西山学校必做的任务。
却是连李达康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自己倒是没把那些“学习心得”太过放在心上,就当是交作业,完成一个必做的任务,而他的重心,还是放在“复杂经济学”和那篇王炸文章上面。
但是等到那些“学习心得”交上去以后,却是让他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了。
首先是他的措辞新颖,经常有类似“使命性政党”这一类的提法,而这类提法不仅能让看过的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并在细细品味之后,有觉得李达康的这些措辞都还比较贴切。
最最关键的是,李达康在这些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态度。
这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和制度拥护者呀!
虽然在西山学校这种地方,任何人的文章都会体现这一点的,但还真没有李达康的态度如此鲜明,情感也如此真挚。
是这个年轻的选调生很能装吗?
很多在暗中关注李达康的人,这个时候都判断不像--------
要知道李达康已经入学两个多月了,他平时的言行举止,无不表现出这年代其他人身上少有的自信。
是那种没有任何刻意,很自然散发出来的自信。
所以关注他的人都觉得,假如李达康平时也在装的话,那这个刚刚20出头的年青人也太能装了。
于是很快的,李达康的档案被更多人传阅,他的一些过去被更多人在调查。
很快的,李达康被一些老同志注意上了。
要说这些老同志,是被一些人称为保守派。
这些人有很坚定的党性,但是都不太懂经济,的思想比较传统,对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鲜事物,这个群体一直不太看得惯。
所以李达康的出现,这简直让他们眼前一亮啊:
他来自著名的革命老区,那是当年长征的出发点。
他的出身背景没任何问题,祖上身家清白,都是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并且父亲上过战场立过功,母亲是当地中学的学校老师。
他本人在大学期间一贯表现良好,不仅年年奖学金,还当过干部入了党,最后还是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来到西山学校。
这简直就是根正苗红啊!
有趣的是,由于没有刻意隐瞒的缘故,连李达康在香江炒期指赚了“小两百万”的事情,这都被一些老同志知道了。
只不过这没有给他减分,反倒还给他加了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年青人懂经济呀!这正是老同志们所欠缺的。
一个根正苗红的年青人还懂经济,这当然是必须重点培养的对象。
只可惜对于这一切,李达康本人却并不知情,他不知道自己被很多人关注,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一些人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当时间进入12月,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准备正式推出“复杂经济学”系列。
李达康甚至认为,假如一个穿越同行看过20多年之后的中国,并且经历了“新冠”,那么也让他来到西山学校的话,他大概率会和自己做出一样的选择。
到了李达康穿越那会,咱们国家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CGP已经超过一万美元,并且有了5G,有了“北斗”,还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可是在现如今的1998年呢?人均GDP才880美元左右,按照老人家当年制定“三步走”的目标,现在第一步还没走完呢,整个国家都还有很多地方,还在为解决基本温饱问题而努力。
正是因为反差如此巨大,所以李达康是真的认为,真不能怪现在的国人不如自己自信。
也要理解为什么在如今这年头,国内会产生如此庞大的“公知”群体------
“公知”产生的基础,首先确实是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只不过在看到这种差距的时候,知识分子慢慢出现了分化。
有自信的人会奋发图强,然后默默追赶。
至于没有自信的人,他们就会产生悲观情绪,进而慢慢沦为“公知”。
嗯,其实只是这种程度的“公知”,李达康倒是认为危害性不大,最怕是那种被国外利益集团控制的,然后跑回国内招摇撞骗的,这样的“公知”才需要警惕。
一般的“公知”只是傻,这一类的“公知”却是坏,这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至于“制度自信”方面,这个却是李达康自己都要承认,在“新冠”出现以前,他也没多少“制度自信”的。
但是“新冠”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
为什么只有咱们国家行?其他国家都不行?
这就促使李达康去思考,去对比。
他想来想去,除了在“制度”上找原因,用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咱们国家能行。
举个简单例子,就拿后世的“动态清零”政策来说,这其实就带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了。
因为这种理想主义色彩,西方的政党根本做不到,也根本执行不了。
但咱们国家却是做到了,并且执行得很好。
所以作为一个个人,你也许不能有太浓的理想主义,但是作为以后组织或者政党,却必须保持一定的理想主义------
作为一名觉悟不是很高的人,李达康也不知道自己理解得对不对。
但可以实话实说,在经历的前世的“新冠”之后,作为中年大叔的李达康确实产生了这样的认识。
就是建立在这种认识之上,李达康开始写一些“学习心得”了。
等开始写之后,李达康却发现这类文章还是比较好写。
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这一类的文章没什么字数限制呀。
高兴时写个几千字没问题,不高兴时写个几百字的“豆腐干”也可以,没有人强迫你,一切随性,这可和当初入党时候的“思想汇报”有巨大差别。
想到当初的“思想汇报”,李达康很自然就想起曾老师了。
尤其是最后一篇,人曾老师简直就把那篇思想汇报当成情书在写,这让李达康现在想想都好笑,还专门打电话去取笑她一番。
正是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李达康倒是写了好几篇“学习心得”,长短不等,一切随性,就当完成来这个西山学校必做的任务。
却是连李达康自己都没有想到,他自己倒是没把那些“学习心得”太过放在心上,就当是交作业,完成一个必做的任务,而他的重心,还是放在“复杂经济学”和那篇王炸文章上面。
但是等到那些“学习心得”交上去以后,却是让他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了。
首先是他的措辞新颖,经常有类似“使命性政党”这一类的提法,而这类提法不仅能让看过的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并在细细品味之后,有觉得李达康的这些措辞都还比较贴切。
最最关键的是,李达康在这些文章中体现出来的态度。
这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和制度拥护者呀!
虽然在西山学校这种地方,任何人的文章都会体现这一点的,但还真没有李达康的态度如此鲜明,情感也如此真挚。
是这个年轻的选调生很能装吗?
很多在暗中关注李达康的人,这个时候都判断不像--------
要知道李达康已经入学两个多月了,他平时的言行举止,无不表现出这年代其他人身上少有的自信。
是那种没有任何刻意,很自然散发出来的自信。
所以关注他的人都觉得,假如李达康平时也在装的话,那这个刚刚20出头的年青人也太能装了。
于是很快的,李达康的档案被更多人传阅,他的一些过去被更多人在调查。
很快的,李达康被一些老同志注意上了。
要说这些老同志,是被一些人称为保守派。
这些人有很坚定的党性,但是都不太懂经济,的思想比较传统,对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鲜事物,这个群体一直不太看得惯。
所以李达康的出现,这简直让他们眼前一亮啊:
他来自著名的革命老区,那是当年长征的出发点。
他的出身背景没任何问题,祖上身家清白,都是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并且父亲上过战场立过功,母亲是当地中学的学校老师。
他本人在大学期间一贯表现良好,不仅年年奖学金,还当过干部入了党,最后还是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来到西山学校。
这简直就是根正苗红啊!
有趣的是,由于没有刻意隐瞒的缘故,连李达康在香江炒期指赚了“小两百万”的事情,这都被一些老同志知道了。
只不过这没有给他减分,反倒还给他加了分。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这个年青人懂经济呀!这正是老同志们所欠缺的。
一个根正苗红的年青人还懂经济,这当然是必须重点培养的对象。
只可惜对于这一切,李达康本人却并不知情,他不知道自己被很多人关注,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一些人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当时间进入12月,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准备正式推出“复杂经济学”系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