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人老成精
作者:宁溪南 更新:2021-12-25 21:51
对于小丫头被册爵位,两个老头子一点都没感觉到意外,和大娘子答礼后,两个人自去解绶囊找礼物。
张军也不阻止,在一边笑呵呵的看他们能送出来什么。这种送给孩子的礼物不能拒绝。
古人在这方面是很有讲究的,像这种赐与性质的礼物,可以看做是一次承诺,一份香火情,说不好以后在关键时刻就会有点什么作用。
孔巢父送的是一块玉佩。
颜老头就不一般了,直接把紫金鱼袋摘下来取出半片鱼符,把袋子给了小清禅:“便配你这袍子,到是般配。”
小清禅大眼睛一亮,看了眼耶耶,见张军笑着没吱声,笑嘻嘻的拜谢接了过来,低着头就往身上挂。
到是好看,只是显大了些。
紫金鱼袋虽然有着种种的佩戴制度,是身份的像征,但大唐实际上却并不禁止相借和赠送,只不过有些场合你得注意一下。
小姑娘其实还不一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见和耶耶的一模一样就心生欢喜。
鱼符就是合同的起源,因为正中间刻着个同字,一半由官员拿着,一半在宫中,两半一合,同字合上了就是真的。
所以叫合同。代表权力,身份,后来延伸到了契约。
这个袋子并不稀罕,只是这种紫金袋要三品以上官员才能带而已,是身份的象征。
老头送这个张军一点也不意外,老小孩嘛,有一定的胡闹成份在里面,就算他把随身佩剑给了小清禅张军觉得都属于正常。
小姑娘自己也是有鱼袋和佩剑的,好歹也是四品郡君嘛,只不过是绯袋,红色的。
把紫金鱼袋挂好,摘下自己的红袋子来,把自己那半片鱼符拿出来塞到紫袋子里面,小丫头那叫一个美呀。
寒喧了一会儿,大娘子尽了礼数,带着美滋滋的小娘子回了后面,张军和两个老头重新落座换上新茶和糕点。
“小郎君,某有意迁来凤翔,”颜老头终于说出了来意,他要搬来凤翔居住:“某已老朽,耳聩眼盲,不更朝事,不如便来童学略尽微薄。”
“某亦有此意,”孔巢父拱了拱手:“某去寻戴郡王便是问寻此事,但彼书院所学某大多未闻,便与鲁公来寻节镇。”
军官学校里教授的东西确实不是他们能做的,需要学习理解能力强一些的年轻人,还要熟知军伍操练。
但凤翔这边的童学和书院就没有这么强的专业性,以识字读经习术为主,这是老戴讲给他们的,让他们来找张军商量。
话说老戴也不敢让这两位留在盩厔,万一有点意外他担待不起。
两个老头,一个是活明白了,年纪也确实大了,又经历了生死,另外一个本来就是个自由性子,以前辞官归隐的事儿都干了。
所以想来凤翔教授也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儿,估计皇帝都不会反对,反而会因为两个人就把自己安置好了松口气。
特别是鲁公,八十了呀,你说李适怎么安排他?拜相么?关键是皇帝还不能主动说你回家养老吧。提都不能提。
当年贺知章,就是说李白是谪仙那个,不知绿叶谁裁出,乡音无改鬓毛衰那位,八十五岁乞骸骨,也就是申请退休。
当时皇帝亲自做诗,太子亲自扶马,满朝文武欢送,你以为就真的就是因为他工作做的好?
是,浙江第一位状元,但你要说他文成武就还真就没有。
他做了四十年中官,几乎就没离开过中央,最后也不过就是集贤院学士,秘书监监正。也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年纪太大了,你敢说当时不是从皇帝到大臣都天天祈祷他赶紧回家?当时皇帝才六十,估计看着他颤颤微微的上朝都得把心提到嗓子眼。
说句不好听的,活着是祥瑞,要是死在朝上呢?
现在老颜也就是这么个情况。活祥瑞,但让皇帝头疼。
而且老颜还不是老贺能比的,老贺无爵无功,图书馆那边年纪大点也能对付,但老颜不一样。
老颜可是有战功的,干过安禄山,掌过吏部刑部,太子太师,当朝郡公,这是妥妥的得拜相的人,你说李适,怎么办?拜是不拜?
所以说,当初卢杞坑老颜,让他上门去骂李希烈……你说这事儿李适,是啥想法?为什么就同意了?
所以这事情啊,就不能深琢磨,真的,越琢磨越冷。
人老成精,老颜估计这些事情都心里明镜着呢,这不就找地方把自己给安排了嘛,这么一搞,君臣皆大欢喜,他也落个清闲。
估计孔巢父大概也就是这么个心路历程,他的经历和老颜也差不多,让他去劝这个说那个,没完没了的把他往贼窝里送。
这世界上谁傻?但凡脑子反应慢点,能出将入相?老孔虽然没有封王拜相,但是他是给事中,还干了两任,正经是不少年。
前面说过,给事中这个活吧,干一辈子就得罪俩人,一个皇帝,一个首宰。
翻翻历史,看看史书上有名有姓的大人物里,有几个是干过给事中这个职务的,就全明白了。基本上都没什么太好的结果。
原历史上孔巢父宣慰河中,被李怀光砍了,继任给事中是袁高。你们谁听说过?
张军连想都没想,直接击掌大笑:“好,那便有劳鲁公与大夫。
那便由鲁公充书院祭酒,以大夫为丞,兼统本府经学,四门,律书算术诸科博士,综合各科,设督教监,以分学各科设有司。”
这事儿张军是一早就有腹案的,一直在琢磨通府教育方面怎么建设管理,现在现成的两个负责人自己送上门了,当然不会客气。
不管是从身份,影响力,学术地位各个方面,这两位都完爆府内诸科博士,保证一个一个乖乖的,还与有荣焉。
大唐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不只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书院这么简单,而是有了一个从上到下的全面的教育体系。
经学算学,法律,医学,天文地理,兽医,玄学,印刷学,而且还有小学。就叫小学,负责全国的童生开蒙,主管单位是国家图书馆。
虽然分为贵族学校,官员子弟学校,平民学校,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性的进步。
颜真卿琢磨了一下,点头应了下来。孔巢父肯定也没有意见。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颜真卿担任凤翔府大学的校长,兼教育局局长,孔巢父为副。
张军唤人去请刘承旨过府,与颜孔两老相见。具体的工作上的事情还得他们三个人协调。
而且还不止办学方面,政府这边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向两老请教,这是现成的顾问,而张军的投入不过就是两套院子。
连工资都还是由司农寺太仓署发放的。当然了,府仓这边也不可能真一毛不拔,这是两码事。
刘承旨听传令的近卫一说,衣服都没换骑上马就跑过来了,和张军一样激动不已,一进门就以师礼拜见,高呼鲁师,孔师。
张军瞬间起了一身鸡皮,感觉刘承旨这一下贼特么中二,好尴尬。但这时代就是这么个风俗,而且还真是情真意切的。
颜真卿就端坐着受了礼,孔巢父也没避让,不过是站了起来。这是自承不如颜老,礼让半身的意思。
就是不敢和颜老头平起平坐。
刘承旨认认真真的行了礼,四个人重新落座。张军就有点感慨,这个时代真是太不容易了。
但凡腰有点毛病的估计就真的只能找个深山无人问的地方隐居了,就这一天到晚的拜见相见请见没一杆子好腰是真不行。
关于教育这方面,张军原来就有和刘承旨沟通过几次,说过一些想法,但因为一切初立,并没有太深入。
事情总得先急后缓,一样一样的做。
今天这不,解决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时机就到了。
张军给三个人详细的说了一下思路,蒙学,小学,童学为基础教育,加入地方官员考核范围,教育下乡,也就是进入村镇。
童学以上设分科学院,在分科学院之外,开设司业学院,也就是职校。
督教监下设蒙学,小学,童学,学院,司业,综合,度支,后勤,督察共九司,对通府境域内的教育建设,投入,教学进行管理指导。
大唐的学校分公立和私立,这一点张军并不打算改变什么,反而会大力支持。
只不过张军以有教无类之名,强制性的把蒙学小学和童学定义为广普学校,也就是不分良贱户口性别,只看年纪。
其实大唐的风气本就开放,男尊女卑的观念并不强,那是宋代以后的事儿,大唐接受教育的女性相当常见,张军只不过是把它定式化了。
就叫,凤翔府强制性九年制基础教育案。不管什么户藉男女,以五岁入学,到十四岁童学结业,强制入学。
强调不分贵贱,都必需入学接受教育,蒙小不分男女,童学始分男校女校。
童学结业,以后的事情就不属于强制范畴了,自由选择,不读书了也可以,继续读书也行,各科学院自由报名。
强制基础教育阶段全免费,由府衙承担,后面虽然不免,但会按成绩酌发奖学金。
通俗来说,就是孩子由府衙出钱读里、乡、县学,县学结业,是不是上州学由孩子家里自己决定,要负责学费,但有奖学金。
理论上,上了州(府)学,就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了,或者申请进入太学或者国子监读研。
但实际上,不论是科考还是进入太学和国子监,都是有门槛的,国子监是贵族学校,太学是高级官员子弟学校。
而科考需要一定级别的官员举荐(提名),这是前提。
上学在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件很昂贵的事情,所以才做不到全民性推广。
李唐开创性的教育制度事实上已经相当伟大了,至少做的比宋明要好。
而且古代就没有‘穷书生’,是‘穷’书生。概念和今天就完全不一样,不是一回事儿。真正的穷人家出不了书生。
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主要就在于很多概念上的混淆……源于从上到下对历史的太过轻视。
……
张军又把军府管理的军校序列添了两所学校。物化学院:物理化学初级学院。和炮兵学院。
“切记,不能读死书,还应该想办法增加学子之见闻,打开眼界,引导思维。同时要进行操练,提升体质。”
其他方面并不需要强调太多,君子六艺这事儿在唐代还很普及,习文练武操琴射箭这些都是主修学科,是必须要学的。
晚上,宴请之后,张军和刘承旨把两个老头送到招待所安排好,让他们休息,两个人这才能够沟通一下说几句话。
“有颜孔二老坐镇,吏户诸事你也可以轻松些,不妨用些精力把乡里之事落实清楚。”
两个人负手并肩从别院出来,一路溜达着往招待所外面走,边走边聊。
张军要求刘承旨厘清凤翔府全境的乡里机构,建立全面的考核机制,真正的把政策延伸到基层去。
唐代的行政管理,第一次提出了村这个概念,以村为最基本的行政建制。
村相当于城里的街,村之上是里,和城市里的坊同级同管,而乡这个单位被极度弱化。
镇这个概念在这会儿很大,比州大,所以节度使又叫节镇,镇守一方的意思。就好比这会儿营比团大,团比旅大。
但事实上,里和坊的管理自由度都相当高,也就是权限过于宽大,给的自由过了火,往往很多东西不能上传下达,形成了实际上的悬空管理。
就像长安一百一十坊,八十多平方公里,只有两县,每县员八十,吏五十六。这是首都县,下面很多下县连官带吏都不到二十人。
这种情况,自然而然的,里坊之间就变成了半自治状态,或者说基本自治。里长坊正那不是一般的牛逼,真的是为所欲为。
坊在城内,还要好一些,里在乡野,那真的是不可描叙。
张军也不阻止,在一边笑呵呵的看他们能送出来什么。这种送给孩子的礼物不能拒绝。
古人在这方面是很有讲究的,像这种赐与性质的礼物,可以看做是一次承诺,一份香火情,说不好以后在关键时刻就会有点什么作用。
孔巢父送的是一块玉佩。
颜老头就不一般了,直接把紫金鱼袋摘下来取出半片鱼符,把袋子给了小清禅:“便配你这袍子,到是般配。”
小清禅大眼睛一亮,看了眼耶耶,见张军笑着没吱声,笑嘻嘻的拜谢接了过来,低着头就往身上挂。
到是好看,只是显大了些。
紫金鱼袋虽然有着种种的佩戴制度,是身份的像征,但大唐实际上却并不禁止相借和赠送,只不过有些场合你得注意一下。
小姑娘其实还不一定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见和耶耶的一模一样就心生欢喜。
鱼符就是合同的起源,因为正中间刻着个同字,一半由官员拿着,一半在宫中,两半一合,同字合上了就是真的。
所以叫合同。代表权力,身份,后来延伸到了契约。
这个袋子并不稀罕,只是这种紫金袋要三品以上官员才能带而已,是身份的象征。
老头送这个张军一点也不意外,老小孩嘛,有一定的胡闹成份在里面,就算他把随身佩剑给了小清禅张军觉得都属于正常。
小姑娘自己也是有鱼袋和佩剑的,好歹也是四品郡君嘛,只不过是绯袋,红色的。
把紫金鱼袋挂好,摘下自己的红袋子来,把自己那半片鱼符拿出来塞到紫袋子里面,小丫头那叫一个美呀。
寒喧了一会儿,大娘子尽了礼数,带着美滋滋的小娘子回了后面,张军和两个老头重新落座换上新茶和糕点。
“小郎君,某有意迁来凤翔,”颜老头终于说出了来意,他要搬来凤翔居住:“某已老朽,耳聩眼盲,不更朝事,不如便来童学略尽微薄。”
“某亦有此意,”孔巢父拱了拱手:“某去寻戴郡王便是问寻此事,但彼书院所学某大多未闻,便与鲁公来寻节镇。”
军官学校里教授的东西确实不是他们能做的,需要学习理解能力强一些的年轻人,还要熟知军伍操练。
但凤翔这边的童学和书院就没有这么强的专业性,以识字读经习术为主,这是老戴讲给他们的,让他们来找张军商量。
话说老戴也不敢让这两位留在盩厔,万一有点意外他担待不起。
两个老头,一个是活明白了,年纪也确实大了,又经历了生死,另外一个本来就是个自由性子,以前辞官归隐的事儿都干了。
所以想来凤翔教授也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儿,估计皇帝都不会反对,反而会因为两个人就把自己安置好了松口气。
特别是鲁公,八十了呀,你说李适怎么安排他?拜相么?关键是皇帝还不能主动说你回家养老吧。提都不能提。
当年贺知章,就是说李白是谪仙那个,不知绿叶谁裁出,乡音无改鬓毛衰那位,八十五岁乞骸骨,也就是申请退休。
当时皇帝亲自做诗,太子亲自扶马,满朝文武欢送,你以为就真的就是因为他工作做的好?
是,浙江第一位状元,但你要说他文成武就还真就没有。
他做了四十年中官,几乎就没离开过中央,最后也不过就是集贤院学士,秘书监监正。也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
年纪太大了,你敢说当时不是从皇帝到大臣都天天祈祷他赶紧回家?当时皇帝才六十,估计看着他颤颤微微的上朝都得把心提到嗓子眼。
说句不好听的,活着是祥瑞,要是死在朝上呢?
现在老颜也就是这么个情况。活祥瑞,但让皇帝头疼。
而且老颜还不是老贺能比的,老贺无爵无功,图书馆那边年纪大点也能对付,但老颜不一样。
老颜可是有战功的,干过安禄山,掌过吏部刑部,太子太师,当朝郡公,这是妥妥的得拜相的人,你说李适,怎么办?拜是不拜?
所以说,当初卢杞坑老颜,让他上门去骂李希烈……你说这事儿李适,是啥想法?为什么就同意了?
所以这事情啊,就不能深琢磨,真的,越琢磨越冷。
人老成精,老颜估计这些事情都心里明镜着呢,这不就找地方把自己给安排了嘛,这么一搞,君臣皆大欢喜,他也落个清闲。
估计孔巢父大概也就是这么个心路历程,他的经历和老颜也差不多,让他去劝这个说那个,没完没了的把他往贼窝里送。
这世界上谁傻?但凡脑子反应慢点,能出将入相?老孔虽然没有封王拜相,但是他是给事中,还干了两任,正经是不少年。
前面说过,给事中这个活吧,干一辈子就得罪俩人,一个皇帝,一个首宰。
翻翻历史,看看史书上有名有姓的大人物里,有几个是干过给事中这个职务的,就全明白了。基本上都没什么太好的结果。
原历史上孔巢父宣慰河中,被李怀光砍了,继任给事中是袁高。你们谁听说过?
张军连想都没想,直接击掌大笑:“好,那便有劳鲁公与大夫。
那便由鲁公充书院祭酒,以大夫为丞,兼统本府经学,四门,律书算术诸科博士,综合各科,设督教监,以分学各科设有司。”
这事儿张军是一早就有腹案的,一直在琢磨通府教育方面怎么建设管理,现在现成的两个负责人自己送上门了,当然不会客气。
不管是从身份,影响力,学术地位各个方面,这两位都完爆府内诸科博士,保证一个一个乖乖的,还与有荣焉。
大唐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不只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书院这么简单,而是有了一个从上到下的全面的教育体系。
经学算学,法律,医学,天文地理,兽医,玄学,印刷学,而且还有小学。就叫小学,负责全国的童生开蒙,主管单位是国家图书馆。
虽然分为贵族学校,官员子弟学校,平民学校,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性的进步。
颜真卿琢磨了一下,点头应了下来。孔巢父肯定也没有意见。
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颜真卿担任凤翔府大学的校长,兼教育局局长,孔巢父为副。
张军唤人去请刘承旨过府,与颜孔两老相见。具体的工作上的事情还得他们三个人协调。
而且还不止办学方面,政府这边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向两老请教,这是现成的顾问,而张军的投入不过就是两套院子。
连工资都还是由司农寺太仓署发放的。当然了,府仓这边也不可能真一毛不拔,这是两码事。
刘承旨听传令的近卫一说,衣服都没换骑上马就跑过来了,和张军一样激动不已,一进门就以师礼拜见,高呼鲁师,孔师。
张军瞬间起了一身鸡皮,感觉刘承旨这一下贼特么中二,好尴尬。但这时代就是这么个风俗,而且还真是情真意切的。
颜真卿就端坐着受了礼,孔巢父也没避让,不过是站了起来。这是自承不如颜老,礼让半身的意思。
就是不敢和颜老头平起平坐。
刘承旨认认真真的行了礼,四个人重新落座。张军就有点感慨,这个时代真是太不容易了。
但凡腰有点毛病的估计就真的只能找个深山无人问的地方隐居了,就这一天到晚的拜见相见请见没一杆子好腰是真不行。
关于教育这方面,张军原来就有和刘承旨沟通过几次,说过一些想法,但因为一切初立,并没有太深入。
事情总得先急后缓,一样一样的做。
今天这不,解决教育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时机就到了。
张军给三个人详细的说了一下思路,蒙学,小学,童学为基础教育,加入地方官员考核范围,教育下乡,也就是进入村镇。
童学以上设分科学院,在分科学院之外,开设司业学院,也就是职校。
督教监下设蒙学,小学,童学,学院,司业,综合,度支,后勤,督察共九司,对通府境域内的教育建设,投入,教学进行管理指导。
大唐的学校分公立和私立,这一点张军并不打算改变什么,反而会大力支持。
只不过张军以有教无类之名,强制性的把蒙学小学和童学定义为广普学校,也就是不分良贱户口性别,只看年纪。
其实大唐的风气本就开放,男尊女卑的观念并不强,那是宋代以后的事儿,大唐接受教育的女性相当常见,张军只不过是把它定式化了。
就叫,凤翔府强制性九年制基础教育案。不管什么户藉男女,以五岁入学,到十四岁童学结业,强制入学。
强调不分贵贱,都必需入学接受教育,蒙小不分男女,童学始分男校女校。
童学结业,以后的事情就不属于强制范畴了,自由选择,不读书了也可以,继续读书也行,各科学院自由报名。
强制基础教育阶段全免费,由府衙承担,后面虽然不免,但会按成绩酌发奖学金。
通俗来说,就是孩子由府衙出钱读里、乡、县学,县学结业,是不是上州学由孩子家里自己决定,要负责学费,但有奖学金。
理论上,上了州(府)学,就有参加科举的资格了,或者申请进入太学或者国子监读研。
但实际上,不论是科考还是进入太学和国子监,都是有门槛的,国子监是贵族学校,太学是高级官员子弟学校。
而科考需要一定级别的官员举荐(提名),这是前提。
上学在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一件很昂贵的事情,所以才做不到全民性推广。
李唐开创性的教育制度事实上已经相当伟大了,至少做的比宋明要好。
而且古代就没有‘穷书生’,是‘穷’书生。概念和今天就完全不一样,不是一回事儿。真正的穷人家出不了书生。
这是认知上的错误,主要就在于很多概念上的混淆……源于从上到下对历史的太过轻视。
……
张军又把军府管理的军校序列添了两所学校。物化学院:物理化学初级学院。和炮兵学院。
“切记,不能读死书,还应该想办法增加学子之见闻,打开眼界,引导思维。同时要进行操练,提升体质。”
其他方面并不需要强调太多,君子六艺这事儿在唐代还很普及,习文练武操琴射箭这些都是主修学科,是必须要学的。
晚上,宴请之后,张军和刘承旨把两个老头送到招待所安排好,让他们休息,两个人这才能够沟通一下说几句话。
“有颜孔二老坐镇,吏户诸事你也可以轻松些,不妨用些精力把乡里之事落实清楚。”
两个人负手并肩从别院出来,一路溜达着往招待所外面走,边走边聊。
张军要求刘承旨厘清凤翔府全境的乡里机构,建立全面的考核机制,真正的把政策延伸到基层去。
唐代的行政管理,第一次提出了村这个概念,以村为最基本的行政建制。
村相当于城里的街,村之上是里,和城市里的坊同级同管,而乡这个单位被极度弱化。
镇这个概念在这会儿很大,比州大,所以节度使又叫节镇,镇守一方的意思。就好比这会儿营比团大,团比旅大。
但事实上,里和坊的管理自由度都相当高,也就是权限过于宽大,给的自由过了火,往往很多东西不能上传下达,形成了实际上的悬空管理。
就像长安一百一十坊,八十多平方公里,只有两县,每县员八十,吏五十六。这是首都县,下面很多下县连官带吏都不到二十人。
这种情况,自然而然的,里坊之间就变成了半自治状态,或者说基本自治。里长坊正那不是一般的牛逼,真的是为所欲为。
坊在城内,还要好一些,里在乡野,那真的是不可描叙。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