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判司 博士
作者:宁溪南    更新:2021-12-25 21:49
  提到了感染,张军又想到了卫生问题。
  不管是军营还是民间,这会儿的卫生习惯在张军来看处处都是问题。
  想到了卫生,张军又想到了肥皂和澡堂子。还有理发问题。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他在纸上写下酒精,肥皂四个字,在肥皂后写下澡堂子,理发。又在理发后面打了个问号。
  古人讲人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把保养头发皮肤这种事儿和孝道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是尽孝的开始。
  而且来头还巨大:《孝经·开宗明义》,孔圣人说的。不过南宋的时候有人怀疑这本书是后人附会,就是冒充的孔子。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里也说孝经成书在秦汉时代,应该是孔子的几代徒子徒孙写的。
  不管是谁写的,事实是,这本书就是这会儿的圣经。从皇帝到奴隶,莫敢不从。
  不按照书上写的来那你就是不孝,不孝可是这会儿的大罪,不但影响工作和社会信誉,还可能会被弄死。
  张军巴嗒巴嗒嘴,用手指在案上轻轻敲了几下,有点犯难。他想让所有军士剃头。
  这会儿不管男女都是一头浓密且长的头发,冬天还好说,一到夏天,还要捂上头盔,再加上大量运动,那个滋味可想而知。
  关健是臭啊,还生虱子,虮子什么子的。
  其实就整体大唐来说,卫生风气还是强于其他任何一个朝代的,必竟比较富强嘛。很多东西只是时代的原因。
  像洗澡,唐人还是蛮爱洗澡的,而且已经出现了大浴池,像泡温泉这事儿就是从这会儿开始并且传到了周边国家,日本韩国什么的。
  这会儿人洗澡多用木桶,不但有香皂(澡豆),还有洗发水(皂荚汤,沐头汤),有护肤品,面药和口脂什么的,只不过有些贵,平下民等一般是用不起的。
  府兵多为良家子,生活习惯还算好,募兵就比较操蛋了,多是平下民等。张军头疼的主要就是这些人。
  “来人。”
  “郎君。”
  “寻仓……寻诸判司与医学博士,经学博士前来。问问可用了晚晌,如未用晌莫要催促。”
  “诺。”亲兵在门口应了一声,转身小跑着去找人。
  判司是官职,但并不是一个人,而是至少六个,多则八九个人,负责一府或一州的内外日常大小事务。
  主要是六司,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与六部相对应,负责考评,礼仪,赋税,仓库,户口,驿传,刑狱诸事。
  其他诸事的管理以及工程水利各方面也包含在内,像司铠司田司骑司水这样。称为曹。都属于判司官。李应右就是可判司仓,称仓曹。
  虽然大家职务相等,但实际上权限大小还有地位都大不一样。这个很好理解,同样都是副市长,能一样吗?
  医学博士是负责一州医药的官员,经学博士是负责本州的教学工作,也就是教育事业。
  往上太学里有太常博士,太学博士,算学博士,律学博士等等。还有助教。助教和博士分工不同,职阶是一样的。
  还有个四门博士的职务专门负责管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
  庶人子弟也就是常说的寒门子了,可不是普通老百姓。
  最有意思的是,这会儿出门去茶楼喝碗茶,负责煮茶的要叫茶博士。你要是叫一声小二,估计得把茶壶摔你脸上。
  胡思乱想了一会儿,亲兵已经把几位判司还有医学博士经学博士寻了过来。
  “郎君,诸判司与医学、经学博士到了。”
  “请进来吧。”张军放下笔站起来抻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腿脚。这么坐着到是随意,就是腿脚有些受不了,时间长了它麻呀。
  “见过郎君(府尊)。”几个人在门口见了礼,伸手就要脱鞋。
  “免了免了,就这样进来吧,某也未脱。”张军只能抬脚再展示一下脚上的靴子。
  话说这靴子是真不错,又软又暖,真皮纯毛,又不是很重,这鞋匠要是去了现代开一家手工制坊,那绝对会发财……要去国外开。
  几个判司和两位博士相互看了看,让了让,先后进屋,又是见礼。到是挺客气。
  其实就是不熟。
  张军原来虽然是高官兼着省军区参谋长的职务,但事实上实权不大,干的是后勤部长的活儿,而且他属于京官系统,大部分时间要待在长安。
  这回突然就成了府尊了,下面这些人嘴上不敢反对吧,心里肯定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张军也不以为意,和几个人拱了拱手,然后召呼坐下说话。总不好就这么站着聊,感觉好怪异。
  其实坐下才发现,特么更怪异。
  张军很想知道皇帝老大是怎么这么和一群大臣光着脚坐在一起烤着地窝子论政的,辩论的时候需要站起来吗?吵架会不会坐不住?
  嗯哼,张军咳了一声,集中了一下注意力。
  “这个,找诸位过来,是有些事需要商议一下。诸判司稍候,先边听即可。”张军先让诸位判司在一边旁听一下,转向经学博士这边。
  经学博士,这会儿也叫文学博士,是掌五经司教授的,但一般是以管理为主,搞理论研究,授课有助教去做。
  “今天下经乱,战祸绵延,博士以为如何?”
  “老朽昏溃,请府尊提点。”这博士看着确实不小了,头发胡子花白,一脸褶子,冲张军揖了一揖。
  其实不怪他敷衍,博士的官职太低了,八品,而且还是个务虚的,哪有资格和节使讨论政治话题嘛。
  “博士客气。某准备行文通府,将天子诏命,天下大势,本府要事,凡政事人事兵事物事俱皆登录,择要广而告之,使一众民等知晓。博士感觉可行?”
  “郎君之意,可是邸抄朝报?”
  “相差不远。以府事为重,朝报次之。辅以本府州县水土人情,风闻要事,官员抬革,田亩税赋等消息。
  陇不知眉,扶不知仓,本为一府,互不相关,但有政绩兵事只惟惶惶不知所以,税增赋减不知悲喜,与僵尸走兽何异?
  现在天下大乱,刀兵四起,本府有心集通府之力保一方祥合,可民不知兵,兵不晓理,如何使得?
  概官贵人家自恃尊祟,中下民等耳目不张,虽千万人如散沙不堪一击。
  本府思付,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想来想去,我感觉就是因为不知道。
  民不知官,官不知民,兵不知恩,民不知报。
  因为什么不知道?闭塞罢了。消息每每停著于我等之耳,止于我等之口,以我等知之必周府知之,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准备在全府行报,让各种消息流动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当下的形势,知道县外有县,府外有府,知道府之不存,家之将覆。
  我希望能通过这样做,让中下民等张目开耳,知道更多的事情,能活的有目标,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