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科萨攻略(12)悠悠陶鲁斯
作者:龙吟森森 更新:2022-02-20 16:44
孙秀荣对敖德萨的情况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他也知道,“几十万人口,半个后世县域的规模,却占据着半个乌克兰加整个摩尔多瓦的地盘,也就是人地矛盾不突出罢了,但该地既然有资格作为保加尔汗国、阿瓦尔汗国、科萨汗国三个此时欧洲地区最大汗国的缓冲,自有其独到之处”
“这样的地方是他们三方杀了几十年最终妥协出来的结果,而阿瓦尔汗国是科萨汗国杜绝欧洲腹地数量庞大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侵入,保加尔汗国是科萨汗国默许其成为他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缓冲的结果”
“最终来看,实际上还是东罗马帝国与科萨汗国之间大默契之下形成的小默契啊”
“辖区里,斯拉夫人是多神教,达契亚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匈人后裔则坚守着萨满教,三者说起来各有优劣,多神教与萨满教类似,崇尚、敬畏自然,更为野蛮,但也更为散漫,眼下的安特人有些类似于中国东汉时期的羌人,看起来人数很多,但却是一个极为松散的小部落联盟”
“匈人也差不多,这样的游牧部族一旦没了英明领袖的引导,会瞬间退化到羌人的水准,但达契亚人就不同了,在教会的引导下,以及初期农奴制的实践下,他们已经有了欧洲中世纪以小城堡、庄园为中心的运作模式,组织力自然比斯拉夫人、匈人强得多”
“但多神教、萨满教与现在的基督教相比,也就是少了一本经书和一座教堂而已,问题是,基督教只有一个神,完全可以依托着唯一的神来写书、修建教堂,进而围绕书、教堂来开展一系列看起来繁琐实际上却是将信徒牢牢地困在这里的仪式,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神的笃信和尊崇”
“但多神教和萨满教就不行了,他们有上百个神,难道要给每个神建一座寺庙?然后再弄一套仪式?不可能,这也是多神教必然式微,一神教必然崛起的根本原因”
“再者,这些人愿意接受我国的管辖,不是因为我国实力强大、声名远播,让其畏服,而是因为我大秦国并不是三大汗国之一,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罢了,可想而知,在此之前,罗马人、科萨人、匈人在这块土地上蹂躏过多少遍”
想到这里,孙秀荣对苏肯说到:“也不可能掉以轻心,眼下我国控制了黑海北岸的航线,黑海冬季几乎不结冰,一年四季可以全天候往来无虞,人手、物资勿忧”
“再过一年,可以在利沃夫、维琴察、敖德萨附近再兴建大一些的城堡,城堡里首要考虑的是两处,一是军营,二是学校,一年后,在招募的少年兵中抽调不适宜当兵者进入学堂,先给那些十二到十五岁的孩童进行三年大秦学校教育”
“然后再将其中勇猛且遵守纪律者招进少年兵,聪慧灵活者分入各级衙门,居间者则进入各大工矿作坊,先前你已经将最为优秀的少年招进了少年兵,然后又有三成的学童,最后只剩下三成的孩童”
“这剩下的孩童既不聪明,也不勇敢,就不足为虑了,至于他们的父母,照着我国的策略,可以让他们至少吃的、住的、用的比以前好,记住,不要顾虑那些宗教,一个务实的官府比一万个大神都要强,只要是人最终都会接受这一点”
苏肯心里一凛,对于这些他自然没有完全懂,但他对大王说的从不怀疑,赶紧站起来行了一个军礼。
“是,职部明白!”
孙秀荣又看着元丰,“说说吧,你在巴统港、塔曼港加起来待了将近两年,想必有一些讯息要跟我汇报吧,对了,科萨汗国的事暂时不要说了,先说说陶鲁斯半岛吧”
元丰端直了上身,“是,大王。按照您之前的筹划,职部只要牢牢困住塔曼港,就能切断科萨人西逃的路线,而就算他们能够逃到陶鲁斯半岛,但由于第聂伯河以西的广袤土地成了我国的领土,他们......”
他突然有些明白了,“大王,您让我等围而不打,就是要让苏肯有时间稳固敖德萨辖区?眼下他那里有四个正规营,又有水师,足以封锁科萨人的西逃路线,加上其周围的马扎儿人、佩彻涅格人、保加尔人都是见风使舵之辈,一旦我军显露出胜利的苗头,他们就会协助我等封住科萨人逃出去的道路?”
见孙秀荣未置可否,元丰有些尴尬,他挠挠头,继续说道:“大王,是职部失态了”
孙秀荣却摆摆手,“你说的不错,不过那只是初步的筹划,一切都要取决波斯战场的态势,幸好我秦军不负众望,顺利实现了之前的目标,将波斯再加进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筹划,好了,不说这些了,你继续说下去”
“大王,原本我以为陶鲁斯半岛只是一个小地方,人口肯定不多,但经过这两年,特别是来到塔曼港之后的了解才发现大错特错”
“哦?”
“前匈人在欧洲大兴时,那里的各部逐渐向外迁徙,其中的哥特人就大量迁到了陶鲁斯半岛”
“匈人帝国倏忽而灭,正如您所说的,这些游牧部族一旦没了强大英明的领袖,就是一盘散沙,他们大多数被更为强大部落吸收、融合,只有在第聂伯河以西、陶鲁斯半岛的部族还保留着匈人部落的名号”
“在陶鲁斯半岛,核心地带自然是沿海地区,据说这里以前是来自欧洲的移民经商、殖民之所,他们手中有游牧部族没有的东西,可以向各部交换皮毛和奴隶,而这些奴隶他们就安置在海港周围种地”
“在岛上,有三个地方最为重要,一个是时下哥特人的领袖柯蒂斯盘踞的刻赤城,对了大王,此地您标注的是刻赤,但当地人却称呼其为潘缇卡彭......”
孙秀荣老脸一红,暗忖:“刻赤是金帐汗国解体后占据克里米亚半岛的克里米亚汗国时代才有的名字,此时自然只有希腊式的名字”
“咳咳”,他轻咳一声,“也许是粟特商人对他的特殊称呼罢了,也罢,今后就称其为潘缇卡彭吧”
“是,潘缇卡彭是哥特人之前在陶鲁斯半岛、北高加索一带一个强大的王国,叫甚博士普.......”
孙秀荣插道:“博斯普鲁斯王国”
“对,是叫这个名字,是博斯普鲁斯王国的都城,该国有两个都城,都在刻赤海峡两端,对了大王,既然已经叫了潘缇卡彭了,那这个刻赤海峡是否要改成潘缇卡彭海峡”
“咳咳,那是自然”
“另外一个就是塔曼城,不过当哥特人在此地崛起后,都城却选在卡法港”
(卡法港,后世费奥多西亚)
“匈人帝国大兴时,特别是在阿提拉大帝时代,他们攻陷了半岛,并毁掉了卡法城,但潘缇卡彭还在”
“在半岛的南部,有一座东西连绵约三百里的大山,叫陶鲁斯山脉,其南北平均宽度也有几十里,此山南北都是极佳的牧场,在大山最西端的北面,有一处极佳海港,叫切尔松尼斯,被哥特人建成了大城”
(切尔松尼斯,后世塞瓦斯托波尔;陶鲁斯山脉,后世克里米亚山脉)
“在切尔松尼斯东北几十里地,有一处山谷,两侧都是优质的山地牧场,哥特人在那里建有另外一座城堡,叫甚巴赫堡,那里才是柯蒂斯家族的核心地带,真正的都城”
(巴赫堡,后世贝克奇撒莱,克里米亚汗国王都)
“在半岛最北面有一处几乎连通亚速海与里海的低洼沼泽地,与北高加索以北的马内奇低地差不多,哥特人称呼其为陶鲁斯壕沟”
(陶鲁斯壕沟,后世克里米亚半岛北部的皮里柯普地峡)
“哥特人的核心力量就在陶鲁斯壕沟以南的半岛,而大量的匈人牧户就在壕沟两侧游牧,实际上成了哥特人的北面屏障,他们在壕沟以南的一个叫丹考伊的地方设置了王帐,总数目约莫万户左右,丁口五万左右”
“在陶鲁斯山脉两侧的山地草场则是此地的土著部族之一,阿兰人所在,对了哥特人称呼他们为西徐亚人,但他们自称阿兰人”
“阿兰人同样约莫万户,五万人左右”
“半岛剩余的地方则是广大的来自欧洲腹地的哥特人、安特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达契亚人的农场,人数最多,几有十万户,七十余万人之多”
孙秀荣眼睛一亮,暗忖:“蒙古人西进时这里又成了牧场,这些欧洲人显然大半被屠杀干净了”
“他们以一个个小城堡为中心建起了农场,原本只有哥特人,后来大量的安特、达契亚、萨克森奴隶的到来,让所有的哥特人都成了拥有大量田产的贵族,后来与哥特人同源的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也从奴隶变成了平民,此地的土著达契亚人也同样如此,但安特人依旧还是奴隶”
“据说,一百年前,在整个第聂伯河的中下游两岸,有着大量、几有百万之众的安特人,被匈人征服后,大量被卖为奴隶,流落到陶鲁斯半岛的也不在少数”
“于是,在这十五万户种地的人口中,哥特人约莫三万户,多为贵族,达契亚人、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约莫三万户,多为平民,是柯蒂斯士兵、工匠的主要来源”
“然后就是大量的安特农奴,约莫九万户,不过他们并非完全是奴隶,可以拥有住房,也可以娶妻生子,但当其从出生开始,一切都需要哥特人主人做主,实际上并不自由,唯一的好处是他们只需将田地收获的一半上缴给哥特人”
“他们也是柯蒂斯大量桨帆船奴隶桨手的来源之一,哥特人管辖管安特人很有心得,几乎每五年就会宣称灾祸要降临到安特人头上,于是安特人就需要通过无偿在船上当桨手来赎罪,哥特人便获得了大量的便宜劳力”
“无论是哥特人贵族,安特人农奴,还是萨克森人、达契亚人、巴伐利亚人自耕农,他们种植的都是小麦,还有苜蓿,多半还饲养马匹和猪,哥特人从贵族以及少量自耕农里挑选身强体壮者成为骑兵,都是重甲骑兵,人数不多,约莫几千人,上次柯蒂斯与职部交战时却并没有出现”
“匈人、阿兰人都信仰萨满教,而哥特人、达契亚人中信仰犹太教、基督教者都有,由于柯蒂斯家族世代宣誓效忠科萨汗国,上层贵族自然多半信仰犹太教”
孙秀荣点点头,暗道:“十五万户农户,大部分还都是安特人农奴,与其让其被后来的蒙古人杀了,还不如加入我大秦国,此殆天所以资我大秦,岂非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虽然他也知道,“几十万人口,半个后世县域的规模,却占据着半个乌克兰加整个摩尔多瓦的地盘,也就是人地矛盾不突出罢了,但该地既然有资格作为保加尔汗国、阿瓦尔汗国、科萨汗国三个此时欧洲地区最大汗国的缓冲,自有其独到之处”
“这样的地方是他们三方杀了几十年最终妥协出来的结果,而阿瓦尔汗国是科萨汗国杜绝欧洲腹地数量庞大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侵入,保加尔汗国是科萨汗国默许其成为他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缓冲的结果”
“最终来看,实际上还是东罗马帝国与科萨汗国之间大默契之下形成的小默契啊”
“辖区里,斯拉夫人是多神教,达契亚人大部分信仰基督教,匈人后裔则坚守着萨满教,三者说起来各有优劣,多神教与萨满教类似,崇尚、敬畏自然,更为野蛮,但也更为散漫,眼下的安特人有些类似于中国东汉时期的羌人,看起来人数很多,但却是一个极为松散的小部落联盟”
“匈人也差不多,这样的游牧部族一旦没了英明领袖的引导,会瞬间退化到羌人的水准,但达契亚人就不同了,在教会的引导下,以及初期农奴制的实践下,他们已经有了欧洲中世纪以小城堡、庄园为中心的运作模式,组织力自然比斯拉夫人、匈人强得多”
“但多神教、萨满教与现在的基督教相比,也就是少了一本经书和一座教堂而已,问题是,基督教只有一个神,完全可以依托着唯一的神来写书、修建教堂,进而围绕书、教堂来开展一系列看起来繁琐实际上却是将信徒牢牢地困在这里的仪式,再进一步强化他们对神的笃信和尊崇”
“但多神教和萨满教就不行了,他们有上百个神,难道要给每个神建一座寺庙?然后再弄一套仪式?不可能,这也是多神教必然式微,一神教必然崛起的根本原因”
“再者,这些人愿意接受我国的管辖,不是因为我国实力强大、声名远播,让其畏服,而是因为我大秦国并不是三大汗国之一,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接受罢了,可想而知,在此之前,罗马人、科萨人、匈人在这块土地上蹂躏过多少遍”
想到这里,孙秀荣对苏肯说到:“也不可能掉以轻心,眼下我国控制了黑海北岸的航线,黑海冬季几乎不结冰,一年四季可以全天候往来无虞,人手、物资勿忧”
“再过一年,可以在利沃夫、维琴察、敖德萨附近再兴建大一些的城堡,城堡里首要考虑的是两处,一是军营,二是学校,一年后,在招募的少年兵中抽调不适宜当兵者进入学堂,先给那些十二到十五岁的孩童进行三年大秦学校教育”
“然后再将其中勇猛且遵守纪律者招进少年兵,聪慧灵活者分入各级衙门,居间者则进入各大工矿作坊,先前你已经将最为优秀的少年招进了少年兵,然后又有三成的学童,最后只剩下三成的孩童”
“这剩下的孩童既不聪明,也不勇敢,就不足为虑了,至于他们的父母,照着我国的策略,可以让他们至少吃的、住的、用的比以前好,记住,不要顾虑那些宗教,一个务实的官府比一万个大神都要强,只要是人最终都会接受这一点”
苏肯心里一凛,对于这些他自然没有完全懂,但他对大王说的从不怀疑,赶紧站起来行了一个军礼。
“是,职部明白!”
孙秀荣又看着元丰,“说说吧,你在巴统港、塔曼港加起来待了将近两年,想必有一些讯息要跟我汇报吧,对了,科萨汗国的事暂时不要说了,先说说陶鲁斯半岛吧”
元丰端直了上身,“是,大王。按照您之前的筹划,职部只要牢牢困住塔曼港,就能切断科萨人西逃的路线,而就算他们能够逃到陶鲁斯半岛,但由于第聂伯河以西的广袤土地成了我国的领土,他们......”
他突然有些明白了,“大王,您让我等围而不打,就是要让苏肯有时间稳固敖德萨辖区?眼下他那里有四个正规营,又有水师,足以封锁科萨人的西逃路线,加上其周围的马扎儿人、佩彻涅格人、保加尔人都是见风使舵之辈,一旦我军显露出胜利的苗头,他们就会协助我等封住科萨人逃出去的道路?”
见孙秀荣未置可否,元丰有些尴尬,他挠挠头,继续说道:“大王,是职部失态了”
孙秀荣却摆摆手,“你说的不错,不过那只是初步的筹划,一切都要取决波斯战场的态势,幸好我秦军不负众望,顺利实现了之前的目标,将波斯再加进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筹划,好了,不说这些了,你继续说下去”
“大王,原本我以为陶鲁斯半岛只是一个小地方,人口肯定不多,但经过这两年,特别是来到塔曼港之后的了解才发现大错特错”
“哦?”
“前匈人在欧洲大兴时,那里的各部逐渐向外迁徙,其中的哥特人就大量迁到了陶鲁斯半岛”
“匈人帝国倏忽而灭,正如您所说的,这些游牧部族一旦没了强大英明的领袖,就是一盘散沙,他们大多数被更为强大部落吸收、融合,只有在第聂伯河以西、陶鲁斯半岛的部族还保留着匈人部落的名号”
“在陶鲁斯半岛,核心地带自然是沿海地区,据说这里以前是来自欧洲的移民经商、殖民之所,他们手中有游牧部族没有的东西,可以向各部交换皮毛和奴隶,而这些奴隶他们就安置在海港周围种地”
“在岛上,有三个地方最为重要,一个是时下哥特人的领袖柯蒂斯盘踞的刻赤城,对了大王,此地您标注的是刻赤,但当地人却称呼其为潘缇卡彭......”
孙秀荣老脸一红,暗忖:“刻赤是金帐汗国解体后占据克里米亚半岛的克里米亚汗国时代才有的名字,此时自然只有希腊式的名字”
“咳咳”,他轻咳一声,“也许是粟特商人对他的特殊称呼罢了,也罢,今后就称其为潘缇卡彭吧”
“是,潘缇卡彭是哥特人之前在陶鲁斯半岛、北高加索一带一个强大的王国,叫甚博士普.......”
孙秀荣插道:“博斯普鲁斯王国”
“对,是叫这个名字,是博斯普鲁斯王国的都城,该国有两个都城,都在刻赤海峡两端,对了大王,既然已经叫了潘缇卡彭了,那这个刻赤海峡是否要改成潘缇卡彭海峡”
“咳咳,那是自然”
“另外一个就是塔曼城,不过当哥特人在此地崛起后,都城却选在卡法港”
(卡法港,后世费奥多西亚)
“匈人帝国大兴时,特别是在阿提拉大帝时代,他们攻陷了半岛,并毁掉了卡法城,但潘缇卡彭还在”
“在半岛的南部,有一座东西连绵约三百里的大山,叫陶鲁斯山脉,其南北平均宽度也有几十里,此山南北都是极佳的牧场,在大山最西端的北面,有一处极佳海港,叫切尔松尼斯,被哥特人建成了大城”
(切尔松尼斯,后世塞瓦斯托波尔;陶鲁斯山脉,后世克里米亚山脉)
“在切尔松尼斯东北几十里地,有一处山谷,两侧都是优质的山地牧场,哥特人在那里建有另外一座城堡,叫甚巴赫堡,那里才是柯蒂斯家族的核心地带,真正的都城”
(巴赫堡,后世贝克奇撒莱,克里米亚汗国王都)
“在半岛最北面有一处几乎连通亚速海与里海的低洼沼泽地,与北高加索以北的马内奇低地差不多,哥特人称呼其为陶鲁斯壕沟”
(陶鲁斯壕沟,后世克里米亚半岛北部的皮里柯普地峡)
“哥特人的核心力量就在陶鲁斯壕沟以南的半岛,而大量的匈人牧户就在壕沟两侧游牧,实际上成了哥特人的北面屏障,他们在壕沟以南的一个叫丹考伊的地方设置了王帐,总数目约莫万户左右,丁口五万左右”
“在陶鲁斯山脉两侧的山地草场则是此地的土著部族之一,阿兰人所在,对了哥特人称呼他们为西徐亚人,但他们自称阿兰人”
“阿兰人同样约莫万户,五万人左右”
“半岛剩余的地方则是广大的来自欧洲腹地的哥特人、安特人、萨克森人、巴伐利亚人、达契亚人的农场,人数最多,几有十万户,七十余万人之多”
孙秀荣眼睛一亮,暗忖:“蒙古人西进时这里又成了牧场,这些欧洲人显然大半被屠杀干净了”
“他们以一个个小城堡为中心建起了农场,原本只有哥特人,后来大量的安特、达契亚、萨克森奴隶的到来,让所有的哥特人都成了拥有大量田产的贵族,后来与哥特人同源的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也从奴隶变成了平民,此地的土著达契亚人也同样如此,但安特人依旧还是奴隶”
“据说,一百年前,在整个第聂伯河的中下游两岸,有着大量、几有百万之众的安特人,被匈人征服后,大量被卖为奴隶,流落到陶鲁斯半岛的也不在少数”
“于是,在这十五万户种地的人口中,哥特人约莫三万户,多为贵族,达契亚人、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约莫三万户,多为平民,是柯蒂斯士兵、工匠的主要来源”
“然后就是大量的安特农奴,约莫九万户,不过他们并非完全是奴隶,可以拥有住房,也可以娶妻生子,但当其从出生开始,一切都需要哥特人主人做主,实际上并不自由,唯一的好处是他们只需将田地收获的一半上缴给哥特人”
“他们也是柯蒂斯大量桨帆船奴隶桨手的来源之一,哥特人管辖管安特人很有心得,几乎每五年就会宣称灾祸要降临到安特人头上,于是安特人就需要通过无偿在船上当桨手来赎罪,哥特人便获得了大量的便宜劳力”
“无论是哥特人贵族,安特人农奴,还是萨克森人、达契亚人、巴伐利亚人自耕农,他们种植的都是小麦,还有苜蓿,多半还饲养马匹和猪,哥特人从贵族以及少量自耕农里挑选身强体壮者成为骑兵,都是重甲骑兵,人数不多,约莫几千人,上次柯蒂斯与职部交战时却并没有出现”
“匈人、阿兰人都信仰萨满教,而哥特人、达契亚人中信仰犹太教、基督教者都有,由于柯蒂斯家族世代宣誓效忠科萨汗国,上层贵族自然多半信仰犹太教”
孙秀荣点点头,暗道:“十五万户农户,大部分还都是安特人农奴,与其让其被后来的蒙古人杀了,还不如加入我大秦国,此殆天所以资我大秦,岂非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