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明的奸臣
作者:玉召 更新:2021-12-22 14:21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辽东山海关。
此时刚刚被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带领着关外军民撤进了关内,和他一起撤进关内的还有辽东巡抚黎玉田,而迎接他们的则是山海关总兵高第。
大军入关,又带着关外百姓和一众缙绅、兵士家属,队伍自然是连绵不绝。
吴三桂此次带来的四万多关宁军,皆是骑兵,再和山海关总兵高第军合在一起,勉强有五万多人。
吴三桂现年32岁,下巴和唇上留着短短的胡须,方脸大鼻子,一身铠甲,向高第抱了抱拳,道:“高总兵,京城危急,皇命在身,这后撤之事就交由高总兵了!”
那高总兵忙是抱了抱拳道:“但请伯爷放心,关外父老,我高第保他们安然无恙!”
吴三桂这才点了点头,骑上战马,传令向京城疾驰,他已经数次前去勤王,这次倒也没有什么慌乱。
至于那辽东巡抚黎玉田存在感就比较低了,名义上辽东军政大事都受这位辽东巡抚的节制,但是辽东自从袁崇焕那时起,军队主将便已经不太听朝廷的节制了。
到了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又杀了督师孙传庭,大败明军十万大军,这辽东的的关宁军便成了大明朝的宝贝,亦是唯一的可战之兵了,故而在三月五日,崇祯皇帝加封了吴三桂为平西伯,以示恩宠。
吴三桂素来不喜欢这位辽东巡抚,因而上马便直接率领骑兵而去,连招呼都没给黎玉田打。
山海关总兵高第见黎玉田默然不语,忙上前招呼道:“黎公,夜间寒气重,快进房中歇歇脚吧,也暖暖身子。”
黎玉田这才拱了拱手道了声谢,然后去房中暖和去了。
高第则在山海关门口,协调着关外民众等往关内撤。
历史上,高第也是一个不忠之人,但是他到现在也未曾想过要降了建虏,后来还和降清的吴三桂打了一仗,虽然最终也降了清。
不过吴三桂就不一样了,史书记载,勤王的吴三桂还未到京城,便听闻了京城已经失陷,然后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一时举步不前,这时吴三桂已经想到了投降,他和早已降了的清朝的舅舅祖大寿有书信往来,故而吴三桂在等,在等降谁的好处更大。
接下来,便是历史有名的桥段了,当时吴三桂本已经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李自成也已经派了明朝降将唐通(在居庸关和太监杜之秩降李自成)前去接管山海关,但是不曾想吴三桂听闻了北京城中爱妾陈圆圆被掠,突然反悔,然后率兵回山海关攻打唐通,接着引清兵入关,降了螨清。
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桥段,但真实的应该是吴三桂听闻了李自成在北京城内到处拿人追饷之举,又误信了其父亲吴襄被李自成追饷打死,害怕他回去会被李自成暗害,故而降了清朝。
但也有人说,吴三桂早就有降清之意,崇祯十六年春天,清军第五次迂道攻打明京师,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行军迟缓,到达时清军已退,虽然没有降清,但是已经给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后路。
崇祯十六年九月,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但唯独吴三桂的宁远,清军丝毫未动。
且当时的吴三桂除了降李和降清,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率军南下,以他的兵力,南下之后在南京找个小皇帝登基,自己封个公还是很轻松的,顺变还能把持朝政。
而且吴三桂若想南下也有足够的时间,因为吴三桂三月二十二日叛了李自成,返回山海关,一直到了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才率军来平叛,前后近一个月的时间。
可惜,吴三桂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人看不清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
关东军出了山海关大概有五十里地,吴三桂便命人将速度放慢了下来,这四万铁骑乃是他的身家性命,在他看来,能晚一天入京勤王,便晚一天......最好,贼人能自己退去。
而在关中那高第面前的急切之举,也只不过是演演戏罢了。
不过吴三桂不知,此时崇祯皇帝等一行人已然逃出了紫禁城。
......
安定门内的大帐之中。
闻刘文耀相问。
朱慈炤微微一笑,抱拳道:“刚刚我与父亲在帐中听见叔父和贼将言语,敢问叔父贼将为何不攻城?”
刘文耀面色一苦,道:“贼人主力不在此处,看似来攻城,实则行牵制之事也,故而不愿和我交手。”
“如此,叔父可降矣!”
朱慈炤道。
“啥?”
刘文耀惊讶的看着朱慈炤,心道老子可是在给你们老朱家守城门,你们老朱家的扛把子还没死呢,你就要老子降了?
朱慈炤知道刘文耀有所误解,便解释道:“自然不是真降,乃是诈降,如今内城已破,贼兵早晚会前后夹击叔父,叔父此时降了,那贼将必是大功一件,叔父也可留得有用之身,以作内应,而叔父率军投降之时,将贼兵引进城内,我等则乔装打扮一番留在城外,岂不是便可安然南下了。”
“这——”
刘文耀思索起来,片刻,他抬头道,“计策道是极好的,只是我不用随军南下,保护陛下,而是要在京中做内应?”
朱慈炤知道他心中所想,便道:“无需叔父护佑我等,叔父若走了,刘家满门只怕会被李贼杀的鸡犬不剩,且我等要悄无声息的南下,还需叔父在城内策应。”
他顿了顿又道:“叔父某要小看了内应,我相信京中还是有些大臣勋贵忠于我大明的,比如说都尉巩永固,两位叔父留下,暗中联络忠于我大明之人,他日我大明天兵收复京师,岂不添一助力?且我敢断言,不出一个月,李贼必然败走!”
朱慈炤之所以要提一下巩永固,是因为巩永固作为崇祯皇帝的妹夫,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很刚烈的人,城破时他刚刚死了媳妇(崇祯八妹),听闻崇祯上吊自尽,便将五个子女用绳子串成一串,绑到公主的棺椁前,自焚而死了,那时,他最大的孩子,才十三岁。
朱慈炤并不提倡这种死忠,但是和吴三桂一比,巩永固所为实在是让人敬佩不已。
来的路上,朱慈炤已经详细吩咐了刘文炳,一会一定要前去巩永固的家中看一看,别再让他做出什么傻事。
不出一月李贼便会败走?
刘文耀在心中摇了摇头,李贼现如今已然势大,明军又无多少兵力,收复京城,何其难也?
但是朱慈炤所言,确实很有道理,刘文耀再三思索,便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接下来,众人便开始商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片刻之后,刘文耀拿来一些兵丁的衣物让众人换上,对外只说这是他家中养的家丁,现在过来是来护卫他安全的。
崇祯父子四人也总算换上了干爽的衣物。
......
感谢书友书20170304212226644的100起点币打赏,本书的第二个粉丝,蟹蟹!
各位爱卿,边关战事紧急,速速拿出票来助饷,不然可派锦衣卫去拿人了!
此时刚刚被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带领着关外军民撤进了关内,和他一起撤进关内的还有辽东巡抚黎玉田,而迎接他们的则是山海关总兵高第。
大军入关,又带着关外百姓和一众缙绅、兵士家属,队伍自然是连绵不绝。
吴三桂此次带来的四万多关宁军,皆是骑兵,再和山海关总兵高第军合在一起,勉强有五万多人。
吴三桂现年32岁,下巴和唇上留着短短的胡须,方脸大鼻子,一身铠甲,向高第抱了抱拳,道:“高总兵,京城危急,皇命在身,这后撤之事就交由高总兵了!”
那高总兵忙是抱了抱拳道:“但请伯爷放心,关外父老,我高第保他们安然无恙!”
吴三桂这才点了点头,骑上战马,传令向京城疾驰,他已经数次前去勤王,这次倒也没有什么慌乱。
至于那辽东巡抚黎玉田存在感就比较低了,名义上辽东军政大事都受这位辽东巡抚的节制,但是辽东自从袁崇焕那时起,军队主将便已经不太听朝廷的节制了。
到了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又杀了督师孙传庭,大败明军十万大军,这辽东的的关宁军便成了大明朝的宝贝,亦是唯一的可战之兵了,故而在三月五日,崇祯皇帝加封了吴三桂为平西伯,以示恩宠。
吴三桂素来不喜欢这位辽东巡抚,因而上马便直接率领骑兵而去,连招呼都没给黎玉田打。
山海关总兵高第见黎玉田默然不语,忙上前招呼道:“黎公,夜间寒气重,快进房中歇歇脚吧,也暖暖身子。”
黎玉田这才拱了拱手道了声谢,然后去房中暖和去了。
高第则在山海关门口,协调着关外民众等往关内撤。
历史上,高第也是一个不忠之人,但是他到现在也未曾想过要降了建虏,后来还和降清的吴三桂打了一仗,虽然最终也降了清。
不过吴三桂就不一样了,史书记载,勤王的吴三桂还未到京城,便听闻了京城已经失陷,然后崇祯皇帝自缢的消息,一时举步不前,这时吴三桂已经想到了投降,他和早已降了的清朝的舅舅祖大寿有书信往来,故而吴三桂在等,在等降谁的好处更大。
接下来,便是历史有名的桥段了,当时吴三桂本已经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李自成也已经派了明朝降将唐通(在居庸关和太监杜之秩降李自成)前去接管山海关,但是不曾想吴三桂听闻了北京城中爱妾陈圆圆被掠,突然反悔,然后率兵回山海关攻打唐通,接着引清兵入关,降了螨清。
这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桥段,但真实的应该是吴三桂听闻了李自成在北京城内到处拿人追饷之举,又误信了其父亲吴襄被李自成追饷打死,害怕他回去会被李自成暗害,故而降了清朝。
但也有人说,吴三桂早就有降清之意,崇祯十六年春天,清军第五次迂道攻打明京师,吴三桂奉命入关,驰援京师,行军迟缓,到达时清军已退,虽然没有降清,但是已经给自己留出了降清的后路。
崇祯十六年九月,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前后七八天,三座城池全部失陷,但唯独吴三桂的宁远,清军丝毫未动。
且当时的吴三桂除了降李和降清,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率军南下,以他的兵力,南下之后在南京找个小皇帝登基,自己封个公还是很轻松的,顺变还能把持朝政。
而且吴三桂若想南下也有足够的时间,因为吴三桂三月二十二日叛了李自成,返回山海关,一直到了四月二十二日,李自成才率军来平叛,前后近一个月的时间。
可惜,吴三桂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人看不清他到底在想些什么。
......
关东军出了山海关大概有五十里地,吴三桂便命人将速度放慢了下来,这四万铁骑乃是他的身家性命,在他看来,能晚一天入京勤王,便晚一天......最好,贼人能自己退去。
而在关中那高第面前的急切之举,也只不过是演演戏罢了。
不过吴三桂不知,此时崇祯皇帝等一行人已然逃出了紫禁城。
......
安定门内的大帐之中。
闻刘文耀相问。
朱慈炤微微一笑,抱拳道:“刚刚我与父亲在帐中听见叔父和贼将言语,敢问叔父贼将为何不攻城?”
刘文耀面色一苦,道:“贼人主力不在此处,看似来攻城,实则行牵制之事也,故而不愿和我交手。”
“如此,叔父可降矣!”
朱慈炤道。
“啥?”
刘文耀惊讶的看着朱慈炤,心道老子可是在给你们老朱家守城门,你们老朱家的扛把子还没死呢,你就要老子降了?
朱慈炤知道刘文耀有所误解,便解释道:“自然不是真降,乃是诈降,如今内城已破,贼兵早晚会前后夹击叔父,叔父此时降了,那贼将必是大功一件,叔父也可留得有用之身,以作内应,而叔父率军投降之时,将贼兵引进城内,我等则乔装打扮一番留在城外,岂不是便可安然南下了。”
“这——”
刘文耀思索起来,片刻,他抬头道,“计策道是极好的,只是我不用随军南下,保护陛下,而是要在京中做内应?”
朱慈炤知道他心中所想,便道:“无需叔父护佑我等,叔父若走了,刘家满门只怕会被李贼杀的鸡犬不剩,且我等要悄无声息的南下,还需叔父在城内策应。”
他顿了顿又道:“叔父某要小看了内应,我相信京中还是有些大臣勋贵忠于我大明的,比如说都尉巩永固,两位叔父留下,暗中联络忠于我大明之人,他日我大明天兵收复京师,岂不添一助力?且我敢断言,不出一个月,李贼必然败走!”
朱慈炤之所以要提一下巩永固,是因为巩永固作为崇祯皇帝的妹夫,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很刚烈的人,城破时他刚刚死了媳妇(崇祯八妹),听闻崇祯上吊自尽,便将五个子女用绳子串成一串,绑到公主的棺椁前,自焚而死了,那时,他最大的孩子,才十三岁。
朱慈炤并不提倡这种死忠,但是和吴三桂一比,巩永固所为实在是让人敬佩不已。
来的路上,朱慈炤已经详细吩咐了刘文炳,一会一定要前去巩永固的家中看一看,别再让他做出什么傻事。
不出一月李贼便会败走?
刘文耀在心中摇了摇头,李贼现如今已然势大,明军又无多少兵力,收复京城,何其难也?
但是朱慈炤所言,确实很有道理,刘文耀再三思索,便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接下来,众人便开始商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片刻之后,刘文耀拿来一些兵丁的衣物让众人换上,对外只说这是他家中养的家丁,现在过来是来护卫他安全的。
崇祯父子四人也总算换上了干爽的衣物。
......
感谢书友书20170304212226644的100起点币打赏,本书的第二个粉丝,蟹蟹!
各位爱卿,边关战事紧急,速速拿出票来助饷,不然可派锦衣卫去拿人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