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造反?呵呵了!
作者:荣誉与忠诚    更新:2022-10-30 15:48
  最快更新我在春秋做贵族最新章节!
  智瑶为了教育努力二三十年,虽然说没有将学堂开办得到处都是,起码先在“黄父”设立了许多可以求学的地方,后来又坚持开设武宫和学宫。
  当今年代没有搞普及教育的可能性,一来是社会条件不允许,再来就是资源不足够。
  关社会条件什么事情,为什么不会允许普及教育的存在?不是什么知识神圣,纯粹是贵族并不愿意人人都能翻身。
  利益既得者,他们最希望的就是社会一成不变,自己作威作福的同时,子孙后代一直作为人上人。
  至于资源的不足就更好理解,不是书籍方面的不足,乃是师资上的缺乏。
  一旦想要普及教育,一个乡一座启蒙的学堂都不够,至少需要一座近一步学习的机构,随后在都城拥有一座政治地位很高的学府。
  两宫在原国并不是学府,担负的意义是用来进修的所在。
  一座启蒙的学堂,应付一个乡的孩子,以原国的行政单位,几个村约在五千人口左右才是一个乡,里面至少有几百需要启蒙的孩子吧?这样的话,老师辛苦一些,一名老师教百名孩子启蒙,一座学堂至少需要五名老师,还要有相关的行政人员。
  到了学校的级别,学生的数量必然更多,没有足够的老师实施教学,能被称为学校吗?
  所以,智瑶不缺纸张和书籍,缺的是原因辛勤培养未来花朵的园丁啊!
  当前识字的人,乃至于掌握知识的人,他们才不乐意去当老师,在某个职位当高官不爽吗?哪怕是成为胥吏也有更广的上进空间,谁愿意去当苦哈哈栽培未来花朵的园丁?
  这不是智瑶提高各方面待遇所能解决的事情,要是给予太高的地位和太杂的权利,老师还能是老师吗?
  追根究底,主要还是当前识字的人还太少,等待某天识字率更高一些,拥有知识的人不再天然拥有更多更高的政治权力,甘于担任培养未来花朵的园丁才会增加。
  那样一样,其实就是陷入一个死循环。识字的人少,他们地位天然更高,没有人愿意去当园丁;没有人想当园丁,哪来更多识字的人。
  在诸夏,家族私塾的模式进行了两千多年之久,着实不没有原因的。
  “我或许可以设立当官门槛,某个谁去哪里当官之前,先在某地当多少年的老师?”智瑶想道这个,觉得是一个尝试解决的方法。
  行得通吗?别管奇不奇怪,简直是太行得通了!
  没办法的事情,诸夏目前的生存环境很不错,没有太刻骨铭心的全民族悲惨事件,更加没有哪个异族配拿来对比,不经过历史阵痛很难了解普及知识的重要性。
  没有相应的空间,智瑶用一国之君的身份去强制某些人,天晓得他们会培养一些什么人出来。
  进行相关准备再发出倡导?信不信准贵族和贵族团结起来阻断其余阶层,再蜂拥而上利用智瑶拿出的资源培养自己的后辈,掌握了知识的这些家族某天不是推翻智氏的统治,就该是让原国进入宪政阶段了。
  说到底,智瑶是想让非贵族阶层也能拥有受到教育的权利,不是想要去加强单独一个阶层!
  因为智瑶已经将封神的事情交给孙武,自然不能继续给孙武加担子了。
  “什么人来负责最为合适呢?”智瑶首先知道不能是外人,族里的人血缘关系又不能太亲近。
  将教育的事情交给外人,等同于给他们结党营私或培养忠实班子的机会。
  如果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血缘太近的人,无异于是在培养权臣。
  思来想去之后,智瑶发现要么是自己亲自操刀,不然只能交给太子智开,并且相关的次级负责人员,选择上需要慎之又慎!
  “那就设立一个部门由我来开始做,明确任命太子为‘左’,属僚可以从两宫挑选……”智瑶不得不好好思考新部门要叫什么名字了。
  在新都选定地址那边的智瑶开始将精力放在两宫学子的视察和挑选之时,数十里之外的“濮阳”也在发生着一件大事。
  一国君王没有待在都城,城外却是集结起了一支大军。
  这是两个军团规模的军队,他们将在举行誓师之后开拔向东北,高举战旗将那里的诸夏黎庶沐浴属于原国的文明。
  在燕地的人们了解原国的文明之前,该地会先历经一场血与火,原来的当权者被一棒子打落尘埃,旧有的秩序将被推翻,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为旧秩序陪葬。
  文明?好比如成汤代夏,姬周反商一般,智瑶一样是在进行一种新的鼎革,自然会有新的文明倾向。
  那么,进行鼎革的原国跟原旧秩序的诸侯国,哪怕是相同的根脚,文明内核可能不变,看上去则显得不一样了。
  问一个极为简单的问题,智瑶愿意给更多的黎庶广开上进渠道,其余诸侯国愿意吗?他们哪怕有个别人愿意,能做到原国这般规模吗?不可能的!
  “请太子上台。”智徐吾低声提醒道。
  智开必须承认自己很紧张,远比当初举行册立太子仪式还要紧张。
  成为太子什么的?只要智开没有犯下致命的错误,作为智瑶的嫡长子就是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天定的事情,兴奋感方面必然会降低。
  成为主将率军出征是智开人生中的第一次,很清楚父亲有什么期待,其余人都在瞩目,等同于举国上下都在关注,怎么可能不感到紧张?
  司马穰苴看到智开先做一个深呼吸才上台,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其他被安排进北征班底的人,他们一样对智开的举动充满了理解与善意。
  不是谁都有资格作为太子首秀的帮手,并且不是简简单单的帮手而已。
  这一次进入太子的幕府,等于打上了太子的标签,哪怕他们这一代无法受惠,肯定会对子嗣留有遗泽的!
  因此,再怎么无欲无求的人,只要他们有家人和后辈,谁不珍惜能够帮到太子的机会呢?
  看看站在司马穰苴左右两侧的人,他们固然年纪方面都有点大了,一个个却是有名的战将。
  同时,看一下站在这一帮老将后一排的人,他们就显得年轻许多。
  这一些年轻人之中,十成里面有三成出身于普通家庭,剩下的则是老牌贵族的子侄。有这个比例其实已经显得非常健康了,好些王朝的中高层几乎被固有利益阶层占据,很难去产生新贵的。
  有那么一件事实就是,新贵总是比老牌贵族更加没有底气一些。这一点能从并排站立年轻人的神态中看得出来,背景越好的年轻人一定是看上去更为放松。
  明明他们当前的身份地位都差不多,为什么老牌贵族子弟会更放松?因为他们见识得多了,再来就是哪怕犯错也有长辈兜底。
  没有长辈兜底的新贵,他们极可能犯下一次错误就能让之前的所有努力付之流水,怎么可能不表现得更加谨小慎微呢。
  站在高台的智开在大声讲话。
  智开的眼睛在看着一个个由士兵组成的方阵,目光更多时候是留在新成立的羽林军团的方阵,偶尔才会扫视一下其余方阵。
  在智开的理解中,虎贲军就是原国最精锐也是最能打的一支部队,可是虎贲军不适合做快速的长途奔袭,相反是刚刚成立不久的羽林军更为合适。
  这一支羽林军团的正式成立在去年,先期的准备工作却是周期极长。
  羽林军团的成员皆是来自功勋之后,年纪在二十二到二十五,绝对没有低于二十二岁或高于二十五岁的人。这个是包括各级军官,不单纯限制士兵的年龄。
  这种年龄构成注定了一点,再加上羽林军团不是骑兵就是骑马步兵,注定绝对不会是一支防御型的部队,会一次又一次被拿来当尖刀使用。
  他们也是原国有别于临时征召成军的部队,将作为第二支常备军团而存在,战兵编制为三千人。
  原国的人口总规模已经快要逼近一千万,养七千常备战兵的虎贲军和三千常备战兵的羽林军,合起来也就一万常备兵而已,不过份吧?
  当然了,原国已经有边军体系,国家要负责边军的一应装备以及粮秣等后勤,不是光养虎贲军和羽林军,再加上各处边军约有三万左右的总规模。
  第一支边军的驻点在句注山和夏屋山,一开始也就两千多人,主要用于防备来自赵氏代国或楼烦的突然入侵。
  随后在“蒲”地、穷鱼之丘和泾水一线又增加边军数量。
  “蒲”地的边军不是防备性质,他们的主要责任是持续打击白翟。
  泾水一线的边军不用说了,肯定是针对秦国而设立,未尝没有制衡中行氏的作用。随着秦国崩溃,泾水一线的边军会移动前往跟义渠的边境。
  穷鱼之丘在“鲜虞”的东北方向,这里除了是跟燕国的边境之外,还是赵氏代国南侵的路径之一。当地驻军除了驻防,另一个任务是将燕地的山川地理摸清楚。
  这一次,智开统率两个军团北征,穷鱼之丘的边军将作为向导部队的作用。
  智开事先移动到一种将校的区域,心里十分清楚父亲到底给自己组建了何等豪华的班底阵容。
  要是换作其它时代的王朝,估计智开心里会打鼓,并且对父亲的感激无以复加。
  毕竟,好些王室无亲情,乃至于比普通人家在看待亲情上更为冷血,不压制乃至于打击太子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拿出七万五千名战兵归之全权指挥,再给一套豪华的指挥班底。
  因为还没有进入到“天家无亲情”的时代,智开有感受到亲情,只是将父亲所做的一切视作理所当然。
  智开有没有偶然间或不经意间,心生利用到手的武力干翻父亲的念头?
  夏、商、周的历史中不是没有发生父子相残的例子,进入诸侯并立的时代,像楚国就不止一次发生为了王位亲人相残的事件。
  讲一句天地良心的话,智开一次都没有生出过对父亲不敬的想法。
  至于使用武力夺位这种办法,智开该是多么失心疯才会有此念头?他都能将过程和结果给预料到,一旦稍微透露要武力夺位的意图,或许会有贵族支持,面临的将是士兵们的利刃加身,黎庶也将群起汹涌,最后包括智开和那些贵族一个都别想跑掉。
  那是智瑶长期以来的努力成果,一再广开上进渠道,对身份地位不上不下的群体是一个绝对利好的消息,想要改变自身命运的黎庶绝不愿意看到有关渠道关闭的可能性。
  再则说了,智瑶没有做过会惹来天怒人怨的事情,改革也是以细润无声的方式进行。
  另外,即便黎庶和士兵有可能对王权斗争无动于衷,谁敢确认智瑶没有预备相关的反制措施?
  只要按部就班,某一天就能接棒的智开只会耐心等待,才不会去做什么傻事呢。
  更现实的一点,智开能察觉到智瑶一直在对自己放开权力,以前是民政方面,到了涉及军事,太子之位着实稳得很,有其它念头做什么?
  几天前还有家书送到智开的手上,提到国家要设立一个礼部,用于教化上的用途,智开再一次被加担子了。
  教化?智开知道智瑶的执念,清楚一旦教育方案施行能够积累多少人望,同时又能培养死忠,并且能够有多少人会打从心里感激。
  “父亲连灭国之功都为我准备好了,期许这么大那么深,我一定要完美地完成任务!”智开觉得自己一点都不紧张了,相反充满了干劲。
  脸上充满坚毅又目视一个个方阵的智宵突然举起右臂,放声呐喊:“大原万年!”
  来自高台上突然的呐喊声让众人一愣。
  辛亏类似的场景在智瑶身上已经发生多次,包括军官和士兵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出回应。
  他们初始回应的“大原万年”不整齐,从第二次呐喊倒是变得整齐了。
  旷野之上回荡着“大原万年”的呐喊。
  智开心想:“此战必胜是一定的,我要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