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即将的崩溃?
作者:零一的 更新:2021-12-20 18:18
餐厅里所有椅子椅背上包的布,都画着一幅国旗,让整个餐厅看起来非常国际化。
方自归眼前的一排椅背上,有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加拿大的国旗,但是并没有美国国旗。
塞谬先生居高临下地坐在高脚凳上,眼神里充满了哲理,让与他确认过眼神的听众,很难不被折服。
大约讲了半个小时,塞谬最后说:“八十年代末,弥尔顿.弗里德曼曾经盛赞中国的经济改革,但九十年代末,也就是几年前,他在参观了邓老先生一手打造的浦东新区之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浦东不是市场经济,而是一个躺在金字塔里的死去法老的纪念碑。浦东,让弗里德曼感到惊讶,浦东遍地起重机的景象,证明了中国人对市场经济知道的是多么少。他们不懂市场经济学,不懂货币主义理论。浦东完全建立在国家债务之上,是计划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的结果,这一切是无法持续的。有个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一九九九年,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是60%,写字楼房租因此大幅下跌。由此,我们不难预测浦东的未来。”
【注:弥尔顿.弗里德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塞谬停了下来,沉静,等了一会儿,大家才意识到他的分享结束了。
雷尔夫从塞谬的发言中又获得了一些灵感,说:“谈到中国遍地开花的开发区,我可以做一些补充。它们通常位置偏僻,并且期望通过政府支持去发展。政府提供的资金常常免费,所以创业孵化器像那些国有企业一样没有成本概念。当年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第一批居民通常包括了律师、商人和银行家,最早出现的建筑是教堂和市政大楼。开始的时候日子确实艰苦,但至少一开始,美国的开发区就有社区和法律。而在中国的开发区,早期阶段只有工厂、商店和自由市场,一切都是生意,没有律师事务所,没有独立工会,没人修建教堂和寺庙,没有私人报纸,连政府官员和警察也很少见。”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方自归。
方自归再次站了起来,“我们采取渐进式改革,而不是塞谬先生所赞扬的苏联式的休克疗法,是因为渐进式改革的道路更加稳妥。没错,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确实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可如果明知道一下子跳不过去,还非硬往下跳,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我认为非常愚蠢。我们通过渐进改革创造经济增长,逐渐还清我们的历史负债,让鸿沟越来越窄后再跳过去,对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复杂国家来说,难道不是更聪明的一种做法吗?”
雷尔夫道:“Victor,你应该读读去年在美国出版的《即将崩溃的中国》。像弗里德曼一样,大多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改革不乐观。最近的《外交政策》上,刊登了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两位教授的文章,文章的结论,也是印度终将超越中国。”
九二年说历史要终结了,零二年说中国要崩溃了,方自归心想,美国人的道路自信,确实打破了宇宙纪录。
方自归问:“为什么说印度能超越中国?”
雷尔道:“简单地说,中国经济受制于不可靠的外国投资及技术。而印度在企业家精神、金融体系、民主政治等更可靠因素的推动下,终将超过中国。”
方自归反驳道:“那为什么七十年代,印度的人均GDP比中国高,而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几倍?如果中国企业真像塞谬先生说得那样没有竞争力,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能够从十年前的一百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三千亿美元?”
雷尔夫道:“那是因为巨大的出口补贴。中国出口商每向美国出口一美元商品,实际上只收六十美分。而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一美元商品,中国要收30%的关税。美国工人可以和中国工人竞争,但他们竞争不过被操纵的汇率。”
方自归冷笑道:“笑话。操纵汇率?为什么八九十年代不说中国操纵汇率?从八十年代末到现在,汇率一直在10:1和8:1之间波动,并没有大起大落。美国工人的小时工资是中国工人的五十倍,美国工人怎么与中国工人竞争?美国连普通操作工都开车上班,怎么跟中国工人竞争?”
雷尔夫道:“其实公平竞争的话,中国公司对西方公司不构成威胁。”
方自归问:“为什么?”
雷尔夫道:“最重要的一条原因,中国公司缺乏创新。中国人还走在低端仿制和假冒的道路上,中国对知识产权没有足够的保护,中国的教育几乎全是记忆与背诵,这些都导致整个社会缺少创新的动力。”
方自归道:“中国的教育确实需要改革,但中国的教育可并不都是背诵。那些屡屡在国际数学和物理竞赛中获奖的中国学生,难道靠的是记忆和背诵吗?况且,创新用的是这个,”方自归用右手指指自己的脑袋,“我去过美国才知道,中国人的这个东西并不差。”
胡尔达小姐插了一句,“事实是,中国现在远远落后于西方。”
方自归针锋相对,“事实是,二十五年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10%,名列世界第一!”
塞谬道:“可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从一个低得可怜的基础上开始的。看似快速的增长,不足为奇。比如拿中国和捷克比较,虽然九十年代捷克的年均增长率只有4.1%,但捷克的人均GDP从三千六百美元增长到五千美元。中国同期10%的增长率,对应的是从九十年代初的三百美元,增长到九十年代末的八百美元。如果我们比较增长的绝对值而不是增长率,捷克是中国的三倍。”
方自归道:“既然你是一位基金经理,应该非常清楚复利的力量。中国按照10%的速度再发展十年,你还会认为中国和捷克有很大的差距吗?
塞谬道:“我想,你过于乐观了。一九九三年,香港码头集团主席PeterWoo撰文说,中国的GDP将在十年内赶上日本。然而,十年过去了,中国的GDP仍然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我相信中国的GDP在下一个十年,甚至再下一个十年,也达不到日本的水平。”
方自归道:“恐怕你记错了,塞谬先生。中国的GDP还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吗?据我所知,中国去年的GDP已经达到了日本的一半。自九十年代起,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是零,而中国以10%的速度在飞奔。如果日本接下来十年仍然原地踏步,按照10%的复合增长率,中国七年后就可以赶上日本。这是非常简单的数学计算。”
塞谬道:“可是,中国在未来是否还能保持10%的增长,我表示怀疑。理由前面已经谈了很多。”
雷尔夫又插嘴了,“更糟糕的是,中国的GDP统计数据是不可信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在一九九九年结束前,就公布了一九九九年的GDP数据,真是令我印象深刻。有很多理由,使我们认为中国的GDP被高估了,真正的GDP增长恐怕只有官方数据的四分之一。因为中国有太多空置的楼房,太多市场不需要的商品睡在仓库里,这些都可以增加GDP,但经济上毫无用处。去年,中国声称三年国企脱困目标得以实现,这个声明令人怀疑。国企经理们知道北京想听到什么,于是他们就在数据上做手脚。”
雷尔夫使出数据造假的杀手锏,杀了方自归一个措手不及,方自归一时语塞。
“可是,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改变!”一直站在奥洛夫身边,看着方自归舌战群儒的丽贝卡突然发声了,“我不懂经济学,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经济数据是不是假的。但是我知道十几年前,中国家庭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吃饭,而现在用在吃饭上的家庭支出只占总收入的一小部分。我知道十几年前,一个普通工人买一辆自行车要半年的工资,而现在我的朋友中已经有人开起了私家车。塞谬先生和雷尔夫先生说上海的写字楼空置率高,至少现在肯定不是事实。因为,我们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就在浦东陆家嘴,今年,我们公司写字楼的续租是我亲自参与谈判的,和几年前比,这一期合同的租金上涨了30%之多。”
方自归感激地看一眼丽贝卡,接口道:“如果你们非要说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都是假的,我们已经没有讨论下去的基础了。我只有一个深深的感觉,那些对中国悲观的西方专家们,对中国和中国人,实在太缺乏了解了。”
“也有可能,是你们对自己缺乏了解。”雷尔夫道。
“谁对谁错,让未来的事实来证明吧!”方自归沉静地看着雷尔夫,“咱们就看看,我们是不是即将崩溃。”
方自归眼前的一排椅背上,有英国的、法国的、德国的、加拿大的国旗,但是并没有美国国旗。
塞谬先生居高临下地坐在高脚凳上,眼神里充满了哲理,让与他确认过眼神的听众,很难不被折服。
大约讲了半个小时,塞谬最后说:“八十年代末,弥尔顿.弗里德曼曾经盛赞中国的经济改革,但九十年代末,也就是几年前,他在参观了邓老先生一手打造的浦东新区之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浦东不是市场经济,而是一个躺在金字塔里的死去法老的纪念碑。浦东,让弗里德曼感到惊讶,浦东遍地起重机的景象,证明了中国人对市场经济知道的是多么少。他们不懂市场经济学,不懂货币主义理论。浦东完全建立在国家债务之上,是计划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的结果,这一切是无法持续的。有个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在一九九九年,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是60%,写字楼房租因此大幅下跌。由此,我们不难预测浦东的未来。”
【注:弥尔顿.弗里德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塞谬停了下来,沉静,等了一会儿,大家才意识到他的分享结束了。
雷尔夫从塞谬的发言中又获得了一些灵感,说:“谈到中国遍地开花的开发区,我可以做一些补充。它们通常位置偏僻,并且期望通过政府支持去发展。政府提供的资金常常免费,所以创业孵化器像那些国有企业一样没有成本概念。当年美国开发西部的时候,第一批居民通常包括了律师、商人和银行家,最早出现的建筑是教堂和市政大楼。开始的时候日子确实艰苦,但至少一开始,美国的开发区就有社区和法律。而在中国的开发区,早期阶段只有工厂、商店和自由市场,一切都是生意,没有律师事务所,没有独立工会,没人修建教堂和寺庙,没有私人报纸,连政府官员和警察也很少见。”
大家,把目光投向了方自归。
方自归再次站了起来,“我们采取渐进式改革,而不是塞谬先生所赞扬的苏联式的休克疗法,是因为渐进式改革的道路更加稳妥。没错,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确实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可如果明知道一下子跳不过去,还非硬往下跳,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我认为非常愚蠢。我们通过渐进改革创造经济增长,逐渐还清我们的历史负债,让鸿沟越来越窄后再跳过去,对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复杂国家来说,难道不是更聪明的一种做法吗?”
雷尔夫道:“Victor,你应该读读去年在美国出版的《即将崩溃的中国》。像弗里德曼一样,大多数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改革不乐观。最近的《外交政策》上,刊登了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两位教授的文章,文章的结论,也是印度终将超越中国。”
九二年说历史要终结了,零二年说中国要崩溃了,方自归心想,美国人的道路自信,确实打破了宇宙纪录。
方自归问:“为什么说印度能超越中国?”
雷尔道:“简单地说,中国经济受制于不可靠的外国投资及技术。而印度在企业家精神、金融体系、民主政治等更可靠因素的推动下,终将超过中国。”
方自归反驳道:“那为什么七十年代,印度的人均GDP比中国高,而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印度的几倍?如果中国企业真像塞谬先生说得那样没有竞争力,为什么中国的外汇储备,能够从十年前的一百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三千亿美元?”
雷尔夫道:“那是因为巨大的出口补贴。中国出口商每向美国出口一美元商品,实际上只收六十美分。而美国公司向中国出口一美元商品,中国要收30%的关税。美国工人可以和中国工人竞争,但他们竞争不过被操纵的汇率。”
方自归冷笑道:“笑话。操纵汇率?为什么八九十年代不说中国操纵汇率?从八十年代末到现在,汇率一直在10:1和8:1之间波动,并没有大起大落。美国工人的小时工资是中国工人的五十倍,美国工人怎么与中国工人竞争?美国连普通操作工都开车上班,怎么跟中国工人竞争?”
雷尔夫道:“其实公平竞争的话,中国公司对西方公司不构成威胁。”
方自归问:“为什么?”
雷尔夫道:“最重要的一条原因,中国公司缺乏创新。中国人还走在低端仿制和假冒的道路上,中国对知识产权没有足够的保护,中国的教育几乎全是记忆与背诵,这些都导致整个社会缺少创新的动力。”
方自归道:“中国的教育确实需要改革,但中国的教育可并不都是背诵。那些屡屡在国际数学和物理竞赛中获奖的中国学生,难道靠的是记忆和背诵吗?况且,创新用的是这个,”方自归用右手指指自己的脑袋,“我去过美国才知道,中国人的这个东西并不差。”
胡尔达小姐插了一句,“事实是,中国现在远远落后于西方。”
方自归针锋相对,“事实是,二十五年来中国年均经济增长10%,名列世界第一!”
塞谬道:“可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从一个低得可怜的基础上开始的。看似快速的增长,不足为奇。比如拿中国和捷克比较,虽然九十年代捷克的年均增长率只有4.1%,但捷克的人均GDP从三千六百美元增长到五千美元。中国同期10%的增长率,对应的是从九十年代初的三百美元,增长到九十年代末的八百美元。如果我们比较增长的绝对值而不是增长率,捷克是中国的三倍。”
方自归道:“既然你是一位基金经理,应该非常清楚复利的力量。中国按照10%的速度再发展十年,你还会认为中国和捷克有很大的差距吗?
塞谬道:“我想,你过于乐观了。一九九三年,香港码头集团主席PeterWoo撰文说,中国的GDP将在十年内赶上日本。然而,十年过去了,中国的GDP仍然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我相信中国的GDP在下一个十年,甚至再下一个十年,也达不到日本的水平。”
方自归道:“恐怕你记错了,塞谬先生。中国的GDP还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吗?据我所知,中国去年的GDP已经达到了日本的一半。自九十年代起,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是零,而中国以10%的速度在飞奔。如果日本接下来十年仍然原地踏步,按照10%的复合增长率,中国七年后就可以赶上日本。这是非常简单的数学计算。”
塞谬道:“可是,中国在未来是否还能保持10%的增长,我表示怀疑。理由前面已经谈了很多。”
雷尔夫又插嘴了,“更糟糕的是,中国的GDP统计数据是不可信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在一九九九年结束前,就公布了一九九九年的GDP数据,真是令我印象深刻。有很多理由,使我们认为中国的GDP被高估了,真正的GDP增长恐怕只有官方数据的四分之一。因为中国有太多空置的楼房,太多市场不需要的商品睡在仓库里,这些都可以增加GDP,但经济上毫无用处。去年,中国声称三年国企脱困目标得以实现,这个声明令人怀疑。国企经理们知道北京想听到什么,于是他们就在数据上做手脚。”
雷尔夫使出数据造假的杀手锏,杀了方自归一个措手不及,方自归一时语塞。
“可是,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改变!”一直站在奥洛夫身边,看着方自归舌战群儒的丽贝卡突然发声了,“我不懂经济学,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经济数据是不是假的。但是我知道十几年前,中国家庭的大部分收入用于吃饭,而现在用在吃饭上的家庭支出只占总收入的一小部分。我知道十几年前,一个普通工人买一辆自行车要半年的工资,而现在我的朋友中已经有人开起了私家车。塞谬先生和雷尔夫先生说上海的写字楼空置率高,至少现在肯定不是事实。因为,我们公司的亚太区总部就在浦东陆家嘴,今年,我们公司写字楼的续租是我亲自参与谈判的,和几年前比,这一期合同的租金上涨了30%之多。”
方自归感激地看一眼丽贝卡,接口道:“如果你们非要说中国官方的统计数字都是假的,我们已经没有讨论下去的基础了。我只有一个深深的感觉,那些对中国悲观的西方专家们,对中国和中国人,实在太缺乏了解了。”
“也有可能,是你们对自己缺乏了解。”雷尔夫道。
“谁对谁错,让未来的事实来证明吧!”方自归沉静地看着雷尔夫,“咱们就看看,我们是不是即将崩溃。”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